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机遇改变命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机运,或者说机会、运气是生活中一个神奇的东西,它仿佛让人难以把握,但实际上又无处不在。一个人如果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利用机会,让自己总是有个好运气,那么,他命运的顺遂便是不言而喻之事了。

    一、不要抱怨命运

    人的一生中,幸运女神至少光临过一次。当她发现人们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便从门进来,从窗子出去。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

    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变革的年代。变化之快令许多人无所适从,盲然无措;也使另外一些人抓住了一次次闪烁的机会,撕破命运的罗网,跃上了龙门。

    有人总结出,人的成功取决于三大要素:天才、勤奋和机遇。其中的机遇更是万万不可缺少的。有的人才华过人,有的人勤奋肯干,可总与成功无缘,他们欠的便只是机遇了。而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机遇来了,把握住了机遇,将机遇变成了一生的幸运。

    机遇是一个很微妙的概念,有时同是一件事情,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提法。15年前,你开一家餐馆,那叫创业;15年后,你开一家餐馆,却叫做谋生。道理很简单,先入者在这15年间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种示范效应引来了更多的跟风者,于是,你不但要努力弥补这15年的时间成本,还要面对无数和自己一样的竞争者,当然失败的机率就大得多。

    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赶上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机会无时无刻不在,只看你能否抓住。在你看来平平淡淡的时段,也许几年后就会发现,有一批人就是在这几年间成长起来的。就在2001年,陈天桥还和大家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白领,用于创建盛大网络的50万启动资金也是多方筹借来的,而2003年,盛大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0亿。相信2001年有50万资金的人不是少数,当时的你在做什么呢?是在抱怨没有机会,还是在拿着50万的资金买房买车?

    网络游戏早已有之,MUD风靡网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只是从来没有人想到,为游戏加上一个图形化界面竟会有如此神效。陈天桥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他成功了。

    顶尖的人创造机会,优秀的人抓住机会,普通的人坐等机会。

    一个人一生只需要抓住一次机会,就足够了。上帝是吝啬的,一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得到过上帝之手的垂青,也有的人与机会擦肩而过却浑然不知。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曾经浪费过机会,伴随你的一定是无穷无尽的后悔与懊恼。不要抱怨命运,应该抱怨你自己;因为你中了六合彩,但是你却亲手将彩票撕碎。

    二、好运就在你的身边

    他曾经穷得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但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百万富翁。他抓住了上帝黑暗中伸出的手,成了欧州最成功的服装设计师,创造了人间奇迹。

    1949年,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巴黎一个酒吧中,有一个17岁的小青年独自一人喝着闷酒。

    他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本来应该拥有幸福的生活。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毁掉了父亲的生意,一家人被迫迁居法国。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无力东山再起,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他稚嫩的肩膀上。

    此时,他在一家红十字会打工,靠着勤奋和聪明,他当上了一名小会计。但会计的收入很低,根本就应付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只好自己做,好在他有裁剪的爱好,做出来的衣服还能穿。

    我的前途在哪里呢?偌大一个巴黎,为什么没有我的机遇呢?他一杯接一杯地饮着酒,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这样问。

    这时,一位衣着华贵的伯爵夫人坐到小青年的旁边来了,并和他说话。

    “你身上的衣服是从哪儿买来的,做得很不错?”

    “我自己做的。”

    “自己做的?”伯爵夫人显然很吃惊,但她肯定地说,“孩子,努力吧,你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我的衣服做得很不错!我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小青年心头的阴云立即消散了,因为,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评价过他,何况,眼前称赞他的是一位有地位、有身份的贵夫人哩。

    1950年,坚信自己能够成为百万富翁的小青年租了一间简陋的门面,开了一家服装店。就在这一年,他为著名影片《美女与野兽》设计过剧装,并且主办了一次服装展示会。

    小青年的事业就这样步入快车道,一步一步向他的目标迈进。

    1974年12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他的照片,并称他为:“本世纪欧洲最成功的设计师。”

    他就是皮尔·卡丹。

    有人说,在法兰西文明中,有四个名称知名度最高、地位最突出人和事:这就是艾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皮尔·卡丹服装和马克西姆餐厅。四个中的后两个,都是皮尔·卡丹的。

    如今的皮尔·卡丹,早已超越了百万富翁的目标;在世界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里,有600多家工厂在按他的设计制造“皮尔·卡丹”牌服装和“马克西姆”牌的各种产品,他拥有5000多家专卖店,年营业额超过100亿法郎。

    平常的人没有身家,也没有原始积累作创业的脚垫——资本的原始积累本身就是一段漫长而充满血和泪的过程。但是,平常的人从来就不缺乏才智的头脑和敏锐的嗅觉。当机遇出现时,抓住了她,也就抓住了本钱。此时,机遇已不再是机遇,而是一种创业的资本。

    在人的一生中,机遇的寻求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遇,也必将改写你的一生。

    三、人的好运从机会开始

    女演员柏根亲切热情,泰然自若,衣着永远优雅华丽。她曾经遭受过两次重大的事业的失败,一次是她白手起家,辛苦创立的“龟甲油”公司亏损转让,另一次是她主持的电视节目“老少皆宜”,这两次的失败经验最能说明一个人不善抓机会以及背运的本质。

    对于第一次的失败,柏根说:

    “我觉得好像我的小孩死了,非常伤心。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虽然我早已把公司脱手,但多少还是有失败的感觉。”

    主持“老少皆宜”的经验却大不相同,柏根取代华特斯角色,与菲勒斯共同主持这个节目。一年后柏根决定不再主持。当她在卡卜克度假时,有一天她拿起一份报纸,看到标题后即双手颤抖。报上的标题写道:“柏根被国家广播公司开除。”实情并非如此,但一般人却认为是这么一回事。她突然感到羞耻。似乎那些欣赏她的人正望着她,指责她的失败。她说:

    “这是我所遭遇的最严酷的打击。我无力反抗,因为我愈抗议,人们就愈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由于这件事被公诸于世,弄得人尽皆知,使我比失去公司时更加难过。龟甲油公司破产倒闭时,我虽然痛苦,却是私下的。国家广播公司的插曲却使我受到公开的难堪。一想到别人认为我是被开除的,我就会发狂。因为那等于说‘她不行’!”

    她是纽约的一位雕刻家,在一家颇有名气的画廊展出作品多年,后来这家画廊因老板过世而结束营业。40岁出头的史班利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挤不进其他画廊。前后两年时间,她从一家雕刻商换到另一家、用尽过去所有的生意关系、透过朋友的关系寻找机会、展示作品的幻灯片、把作品制成图画出售、出示珍藏品求售,然而,仍然没有人愿意展售她的作品。她不了解原因何在。有时候她告诉自己可能是作品不好,有时候认为一定是自己的个性不够圆熟,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个世界在惩罚她的早年得志。她变得非常消沉,无法工作。

    有一天,一家雕刻商想把作品退还给她,并且说:“你要不要我告诉你,我不打算展出你的作品的真正原因?”史班利拜托他告诉她。他坦白地望着她说:“你太老了。”43岁的史班利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雕刻商继续解释说,画廊老板想要的是刚出道的“红”艺术家,他们不仅作品售价低,而且可以被艺术“发掘”出来,为画廊带来名气;另一种他们想要的就是真正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然而她两者都不是。她是中等价格、中等年纪的不错的艺术家,即不能为画商带来高利润,也不能带来名气。虽然她才43岁,却已经太老了。

    柏根和史班利可以说是两个机会不好的女人,人生巨大的打击使她们对好机会望尘莫及。然而上帝是公平的,机会无处不在,机缘会降临每个人的人生,关键看你是否能够把握。柏根和史班利是明智的女人,她们没有被一时的不幸击倒,她们在苦命中挣扎,当机遇再次来临时,她们紧紧抓住了它,改变了自己不幸的命运。

    运气再次光顾柏根和史班利。如今,柏根经营女鞋和珠宝的事业相当成功。从“龟甲油”公司的失败经验中,她学会了要完全把公司控制到自己的手中。因为“老少皆宜”节目而受到了侮辱,使她决定一切以自己的判断为准则,不再让别人有羞辱她的机会。

    史班利并不喜欢她所听到的话,但是却听进去了。忽然之间她在所有的闭门羹中看出了相同的缘由。她想起其他雕刻商所用过的字句——成熟的作品、古典的作品、不合时宜。

    史班利告诉自己一个痛苦的事实:“我可能找遍全纽约也找不到一个代理商了。”接受这个事实促使她改变做法。她不再漫无目的地去找画廊。如果基础稳定的代理商不愿展售她的作品,那么,她就来做自己的代理人。

    现在史班利自己策划宣传自己的展售会。她用酒和乳酪邀请人们来看她的作品。虽然,她从不喜欢艺术的这种生意层面,但仍然学会了怎样去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从她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之后,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成功。

    四、好运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人生之路走得十分顺利。纵观他们的一生,福、禄、寿、禧、财样样俱全,良好的机会总是与他们为伴。他们升迁迅速,出名很快,财源滚滚,心想事成,麻烦与他们无缘,困难给他们让路,上帝似乎特别照顾他们,他们的一生太有运气了。

    运气,这个不可捉摸的东西,过去人们总以为它是一种上天的安排。运气总是从天而降,不期而至,是人力所无法把握的。然而,只要仔细看一看那些走运的人,你会发现有多少“运气”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实际情况是,运气有时虽然是成功的机会因素,“增运的人”也分享了某些不变的特性。

    走运的人不断让自己处在走运的位置。换句话说,他们占上风,他们参与,他们告诉别人他们愿意接受帮助。多年前卡尔娜博士“有幸”在派伯汀大学上过一门财政学。她的朋友们都不相信教授会在这门课程上给她一个A,他们认为她顶多只能拿到B。他们不晓得卡尔娜博士善用她的每个办公时间的机会去拜访教授。毫无疑问,教授知道卡尔娜很用功,也知道她熟悉课程内容。是她走运吗?当然是,可是,她要是没有展现强烈的学习欲望,也不可能这么幸运。教授根本不可能认识卡尔娜,更不会在乎她是否能成功。不过,卡尔娜的教授是真的喜欢她。他希望卡尔娜成功。事实上,这对他来说,几乎和对卡尔娜一样重要。他晓得卡尔娜很真诚,不只是学习上很努力,还包括卡尔娜对她为人的喜欢以及师长的敬重。显然,卡尔娜处在一个幸运的位置。

    从那一次起,卡尔娜已经又走运了好几百次。真的很幸运,例如,她上了全国某些广播和电视节目以促销自己的作品。当他人抱怨缺乏促销机会或等待电话铃响时,卡尔娜却忙着寄书,发新闻稿,向全国的制作人提供点子,有时候每天做了好几次,连续了好几个月。卡尔娜幸运吗?当然是啦!可是她让人们晓得她已经做好准备,愿意抓住机会,因此,她为自己创造了好多运气。

    卡尔娜有位熟人刚刚在企业界“大大走运”。“他真的走运了”,人人都这么说。他在人们还没起床前就到达办公室,或他记住老板以及他的孩子的生日,或他犯错时愿意道歉,不单独居功,总是与人分享,碰到好事时总是不忘说声“谢谢你”,而且,在其他人全部放弃后还不屈不挠。或许都有吧。他确实很幸运,可是,他也让自己处在一个幸运的位置。创造自己的机会,就好比在理想的环境中开垦一座花园。如果你提供最肥沃的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的条件,你的植物将会“更幸运”。如果你不做这些事,你还是可能走运,可能有极好的收成,可是机率就小多了。

    我们的秘诀是设计将你放入一个有利的幸运位置,等待好机会的来临。你会注意到大部分的秘诀都是设计来给你一个优势,改进你的态度,帮助你永远晓得好机会或好运气会从何处降临。走运的人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总是表现得好像运气就在前面的转角处。或许你选择对它绽放笑容,而不是皱着眉头或忽略不计。当你牢记这些劝告时,你会发现机会已经开始向你走来了。然后就该别人说你走运了。

    五、抓住机会就是创造了好运

    对机会保持敏感和警觉是一个人创造幸运和好命的要件。当我们迫切等待幸运降临前门时,往往忽略了从后门偷偷进来的机会。现在,请擦亮你惺忪的眼,环顾四周,集中注意力,看清楚,并且凝神谛听所有的声音。

    机会可能正在敲门,而你或许没听见。太多人只顾门外的敲门声,却忘记了发自心底的呼喊。

    机会就住在你心里面,它就在你今天走的路上。当你正在思忖明天要做什么的时候,它也在那里。总而言之,机会就在于你如何看待你的命运。它绝不是人事广告栏上的求才启事,也不存在于你购买的彩券上,更不是你道听途说的一句话,或会借由眼前的一块招牌落下而彰显出来。机会完全是一种心境。

    或许遍地都是机会,但除非你掌握时机去发现它、追求它,否则它便不曾存在。当你开始寻找机会时,你会发觉机会愈来愈多;你找的次数愈多,便愈易发现它们在你周围盘旋。

    这有点像心理医生常让病人凝视黑白图案:当你只注意图案中心的白色部分,你会看到一个瓷;如果你只看两旁的黑色部分,你会看到两个对望的人。

    在真实情境中,你可选择看到机会或看到问题:是看到一块欣欣向荣的沃土;还是看到一块贫瘠的土地。

    悲观的人看到机会背后总隐藏着问题。乐观的人则从每个问题背后发现机会。当然,乐观和机会主义是不同的。

    机会主义者一旦看到机会,会不惜牺牲其它的利益投资在那个机会上;但真正的机会是双赢的,对每一个相关的人都有利。

    在生活中面对的一切都是机会。每个你遇见的人都可能带给你机会。你经历的每个经验都可能带给你机会。它们都让你有机会去学习、成长、改变、了解,让你比现在更好。

    以巴恩斯为例,他打算有一天能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成为商业伙伴,但他不想为爱迪生工作,他想和爱迪生一起工作。

    但巴恩斯碰到的机会却是成为爱迪生的员工,领固定的薪水。不过他并未放弃这个机会,他说:“这不是我要的,但我会等到成为你的伙伴为止。”于是,他将此视为敲门砖,接受了这个职务。

    数个月过去了,他和爱迪生的关系并未改变,或许和巴恩斯相同处境的人会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巴恩斯依然乐观,他视目前的职位为做下面三件事的好机会:

    一是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每个人做的事及思考模式,并让这个实验室变得更愉快、更有效率。

    二是熟悉其他人,明了他们的工作细节和做事方法,以便日后能建立一个工作网。

    三是随时守候机会的降临,以达成最终的目标。因为他很清楚,爱迪生的合伙人多半会是从公司内,而不是从公司外寻得。

    当爱迪生发明了另一个办公室器材——爱迪生口述机时,机会终于来了,公司正愁这东西卖不出去。然而巴恩斯却深知,这个难卖的、长得难看的、市场对之相当陌生的机器,是他的机会。

    他和爱迪生接触,表示自己有意销售这项产品,由于没人对此机器有兴趣,爱迪生欣然同意给他机会。巴恩斯拚命地干,把口述机推广到全美各地。由于销售相当成功,爱迪生居然主动提议与他签订销售合约。至此,巴恩斯终于成功达成了目标:成为发明家爱迪生的合伙人。

    机会的眼光,机会的意识,在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中去发现机会,创造机会,这就是巴恩斯成功的秘诀。一个人,如果肯像巴恩斯一般努力,对机会保持警觉,他的命运便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改变,最终,他会成为一个幸运的人,一个有运气的人,一个好命的人。

    六、好运要由自己来掌握

    披着神秘外衣的“机遇”,给人生涂上了很多扑朔迷离的色彩。它常常是不期而至,不告而别,稍纵即逝。你一心等它,可能长期不见其踪影;你不去想它,又可能“时来运转”,受到它的光顾。所以,有的人常常把自己能否碰到好的机遇,归结为“运气”,有的甚至归之为“命运”。其实,机遇虽然难料,但也不是命运之神操纵的东西。

    对于把握机遇,有人归于运气的好坏,例如有人确有劳动时挖出金条、拣到钻石等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但把握机遇更要靠我们自己。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穷困潦倒,在爱情上屡遭不幸,成年后又遭逢耳聋的厄运,但他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终于成为一代“乐圣”,他所凭靠的,正如他在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则靠我自己。”

    “弱者等候机遇,而强者创造它们”。机遇虽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不管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经过个人的努力,机遇是可以把握的。美国有位学者曾通过对奥林匹克运动员、总经理、宇航员、政府首脑以及其它获得成功者的多年探访,逐渐认识到成功者绝非是因为拥有特权环境、高智商、良好教育或异常天赋的结果,同样,也不是一时走运,而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识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标;迎接挑战,适应生活。他把这三点称之为“成功者的优势度”,是成功者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微妙的差别。有的人天赋甚高,却恃才自傲,短于行动,丧失了不知多少成就事业的机遇。有的人在一时走运,初建成果后,便陶醉于快乐而忘记自己面临更多的机遇,终究难成大器。惟有那些在创造奇迹之后,能很快忘记快乐,并清醒地面对未来之人,才能终成伟业。所有这些,无不是为生活态度所决定。

    面临机遇却无能承担,等于没有机遇,要把握住机遇,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越多,才能越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机遇就越多。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而发光的东西总是易于被人发现。弗莱明成功地发明了青霉素之后,有人问他是不是靠“运气”帮忙,他说:“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努力去掌握知识。”知识丰富了,能力提高了,机遇出现的概率会相应提高,机遇的可获得系数也会相应地变大。

    把握机遇的并非命运之神,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正如伊壁鸠鲁所说:“我们拥有决定事变的主要力量。因此,命运是有可能由自己来掌握的,愿你们人人都成为自己幸运的建筑师。”

    有些人,由于平时没有养成主动接受挑战的精神,当机遇忽然来临时,反而心生犹豫,不知该不该接受。于是,在患得患失之际,机遇擦肩而过,悔之晚矣。因此,在平时就应养成主动接受挑战的精神。比如,若有在众人面前表现或发表意见的机遇,就应尽量利用,一方面克服心理障碍,一方面训练自己的胆识。

    有很多人一生没有一个方针来指示他们应走的道路。他们是寂寞的飘流者,只是无计划、无目的、无思想地虚度光阴;他们是被动者,被环境支配着,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决断的能力。空有一大箱的工具,没有人去运用,还不如没有。如果空有满肚子的才干,而没有坚定的目标,和一大箱工具没有人去运用是一样。

    一个不能当机立断的人,就好像茫茫大海中一只没有航向的飘流小船一样,一旦没有了顺风的吹动,它将永远盲目地在海上独行,如果遇到了暗礁,会立刻撞得粉身碎骨。

    同样的,在社会安定的和平时期,一个没有主见、不善做决断的人,可能暂时在生存着,甚至还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一遇变动他就会方寸大乱,落伍于时代,将成为时代的弃儿、社会的淘汰者,一生也就完了。

    任何莫名的踌躇、犹豫和毫无主见、优柔寡断,都将会使你的才干和智慧受到莫大的损失。

    可是,那些意志坚决的人,任何困难挫折,都不能稍稍改变他的立场和决定,他宁愿做一只寂寞的驼鸟,一个人在沙漠孤独地奔跑。外来的风吹雨打,对他而说,只是一种暂时的困苦,一种磨炼,在与之抗争的过程中,他由衷地感到了生命的乐趣。对他的讥讽,也丝毫不能使他发生动摇。

    事物的表面发展在很多时候都是与其内在的本质规律不一致的。因此,我们要有一种审时度势的眼光,从而毫不犹豫地牢牢抓住本质。

    机遇会因此而对你敞开了。但它只是静静地等着你,默默地注视着你,你脚下的路出现歧道,可要想清楚,一旦决定,就毫不后悔地走下去。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还是个问题。”

    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后悔。辉煌的时候要想到在成功后面的阴影;而失败时,也应看到成功的希望。

    “今日就是聪明,迁延就是狂行”这两句格言,应该经常挂在我们的嘴边。成功的要领,就在于养成立刻动手的习惯,趁着状态最佳的那一刻,不但没有别的阻挡,而且还会帮助你迅速的成功。

    威廉姆斯,一代政界风云巨子,从小就抱定主意,要做一个大政治家。他要维护家庭的名声和地位,这种信念,成为他一生奋斗的唯一纲领,无论在中学、大学、国会,他都时刻牢记着。正是由于他的坚持,机遇一直把握在他的手里,23岁就成为议员,后来成为一国首相。

    个人的手段也对成功有莫大的影响。如果只具备了高远的理想、干练的能力,却缺乏坚决的意志、当机立断的手段,成功也不会属于他。一遇见疑难的问题,就停滞不前,或遇到两件复杂的事,他就无法迅速地决定究竟该做哪一件,或该先做哪一件才好?这样是不会成功的。

    而且,遇到问题时,有的人自己不想办法,而是依赖别人,希望能从他人那得到帮助,那就非常危险。主动权是牢牢地掌握在他人手里,你不过是个听凭摆布的木偶而已。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养成自信的习惯,即使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也必须充分相信自己的勇毅。

    拿破仑称雄一世,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地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那种钢铁般坚毅的意志,越在危急关头,越是沉着冷静、不骄不躁,一次次地使他转危为安。而且做事办法也很讲究,要用最聪明的那种方法。

    即使在遇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后,当时是审判他的11名陪审员都主张对这个犯人施以重刑。但那剩下的唯一一名陪审员、却持反对态度,他认为拿破仑无罪。为此,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宁愿受禁锢而饿死,也不会赞同对无罪者判刑。”

    那其他11位陪审员本来坚持他们的意见,24个小时之后,却都改变了主意,也同意释放拿破仑。其中原因就是唯一的一名陪审员坚持正确的己见。

    下决断主要是智力。而一名愚笨的人,他何尝不会下决断呢?只是他的决断是拙笨、固执、猖狂的,甚至是毫无道理可言的。

    而衡量决断的标准却是正义。正义永悬于人的良心深处,它不会有任何偏歧,在法律之下,正义是永远受到保护的。

    坚决是理智的执行,而固执是成见的坚持;当我们遭遇到危急的时候,要迅速地决断,那只有凭借着迅速的思考,把事实始末做为考虑的对象,在细心观察和周密推理之后,选择一种最为有效的聪明方法。这样,你才能抓住机会,获得好运。

    七、只要你努力,好运就会降临

    在他40岁那年他下岗了,也是在那一年他开始了白手起家。卖过电风扇,干过印刷,最后在汽车装饰领域成就了他人生的梦想。

    自打高中毕业后就在西安电讯元件厂里工作的他,从学徒到班长、工段长、直到车间主任,一干就是20年。侯晓军说,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下岗,下岗后整整两个星期,他足不出户,不是蒙头大睡,就是灌酒。

    这时侯晓军的一位朋友给他提供了一个活。这位朋友手里有批积压的菊花牌落地电扇,让他推销,每卖出一台可收入10元。在国企呆惯了,哪会推销,但是,不走出去咋办?尽管从没干过推销的活,但为了生存,侯晓军还是决定试试。每天早上,他从家坐车到火车站,顺着解放路挨家挨户推销,可大多数人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摆摆手拒绝了。7月的西安热浪滚滚,侯晓军背着一个大挎包,在西安繁华的市中心,一家一家的商场挨着询问。半个月过去了,侯晓军没推销出一台电扇。直到7月下旬的一天,在解放路一家综合商店里,一位女经理询问了价格和进货渠道后,竟当场订货200台,并要求第二天送货。侯晓军几乎是一路跑回朋友处提货。尽管因故他只提了100台,但也净赚了1000元,这比他当车间主任时400多块钱的月薪高出一倍多。

    在接下来一年,侯晓军又推销起了自行车,但这一次他陷入了困境。到1995年10月,侯晓军身上只剩下600多块钱,他决定去深圳碰碰运气。1995年深秋,侯晓军怀揣家人凑的10130元钱只身来到深圳。由于在深圳没有一个熟人,年届四十,仅是高中毕业的侯晓军直到年末整整60天仍没找到一份工作,而身上的钱已所剩无几,“尽管没有挣到钱,可我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总想着会有机会的。”

    6个月后,一家小型彩色印刷厂聘用他为“经营部经理”,实际上就是干推销。老板给了他一辆破旧不堪、除了铃不响,别的地方都响的自行车。他就骑着这辆老爷车每天穿行于深圳的大街小巷。有了以前的推销经验,侯晓军这次老道了许多。他敏锐的发现,对没有什么技术力量的小彩印厂,大批量的矿泉水瓶是主要的业务机会。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奇观,在深圳的大街上,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辆破自行车狂追一辆辆公共汽车,还不时停下来记些什么。侯晓军抄下车身上印的矿泉水厂家的电话进行联系,许诺他印刷商标可以比现在商标的印刷价格便宜几厘钱,并保证质量。在其他同事疲于寻求印一两盒名片、包装盒、包装纸的机会的时候,他却拉到了大批的瓶装水商标业务。印刷厂老板决定,让出厂里15%的资产作为侯晓军个人的干股,参与分红。这段痛苦并快乐着的经历,磨炼了侯晓军的经营意识。他发现,深圳的汽车装饰行业正在逐渐成为朝阳产业,眼皮子底下的一些小小的汽车装饰店很快扩展了规模。

    1997年因父亲去世,侯晓军回到西安。在深圳闯荡了一年多的侯晓军决定留在西安发展。与刚来时不同的是,在离开深圳时,侯晓军身上已有5万元资本。

    当时,在西安汽车美容装饰业刚刚兴起,进行汽车装饰装修的只有路边的几家小店。西安的汽车经销商在卖出新车后,并不承揽新车的装饰装修,顾客在买车后得开着车满城去找汽车装饰店,规模和服务都满足不了需求。

    他多次连续数天守在汽车销售公司的门口,观察每天的销量。经过多次市场调查后,侯晓军决定放手一搏,把在深圳赚的5万元和向亲戚借的3万元钱。全部投入汽车装饰公司。1997年5月8日,侯晓军的“陕西猴王汽车装饰有限公司”第一家店开业了,公司连侯晓军在内仅有6名职员,不比其他店醒目多少,如何才能招来生意呢?

    通过调查,侯晓军知道,买车人一般都到大的汽车销售公司,图的就是个信誉,要做汽车装饰,肯定也会比较相信这些销售点。另外,要能使买主把买车和装饰、装修就近一次完成,不跑第二次,肯定也会赢得不少生意。于是,侯晓军找到西安当时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长征机电公司,要求在机电公司的汽车销售点租赁一块地方,设立陕西“猴王”汽车装饰有限公司的业务点,“猴王”汽车装饰公司向机电公司交纳租金,双方一拍即合。侯晓军这次真的把准了市场的脉,开店第一个月,收人就达到4000元。

    随后,侯晓军继续通过这种形式进驻了陕西五大汽车经销点。稳定的客源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侯晓军的“猴王”汽车装饰有限公司与陕西省五大汽车经销商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服务跟进销售”的经营模式使公司一举成为陕西新车装饰装修的老大。

    1999年7月,侯晓军决定进军旧车装饰装修业。当时,一些汽车装饰店“来一个宰一个”,用伪劣产品冒充高档产品,侯晓军却坚持保质保量。他积极联络大型的单位车队,上门服务,提出与顾客“一次握手,永远是朋友”。他把顾客的资料全部输入电脑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并每年一次向所有客户发一封慰问信。服务到位,使公司业务量急剧上升,到2003年1月为止,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160多名职员,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陕西“猴王集团”。

    虽然,成功与否有时并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还有一部分取决于天意、运气、机遇等方面,但是,当运气还没有降临到你头上的时候,千万不要气馁。因为,机遇往往是在意外的时候降临的,只要你不断地努力,好运一定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八、冲破危机获得好运

    这个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当机遇向你展开笑脸的时候,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时需要你拿出一定的胆量,用尽你的积蓄去搏一搏;有时却可以以很少的投入换来巨大的收获,这就看你捕捉机遇的能力,运气好,哪怕只有500元钱,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吴灿坤出身于台湾南部的农家,因为乡下的保守观念,他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初中毕业后为贴补家用,便放弃升学到工厂里做学徒,学习电焊等铁工技术。那时,工厂里的朋友,一有点钱便想着泡马子、打弹珠、玩牌赌博,只有吴灿坤是个异类,闲时总是找些书籍自修。后来,他终于得到父亲的首肯,进入“二专”继续求学,这时候他便有了创业的念头。

    1976年从军中退伍后,吴灿坤高不成、低不就地蹉跎了3个月,然后做出了改变他一生的重大决定。他用几年来积蓄的全部财产500元,在台南市成立了晋昌企业,经营铁窗、铁门的加工代理。创业初期,实在辛苦的不得了,每天投入工作的时间超过15个小时,但他仍然兴致高昂,毕竟这是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两年以后,吴灿坤的工厂逐渐稳定下来,但一个“晴天霹雳”几乎打垮了他。大客户荣国公司因扩张过速,发生财务危机,遭到法院查封,吴灿坤的一批货款也追讨无门。无奈之下,他只好以债权人身份到“荣国”走一趟,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搬走抵债,没想到这一趟却使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在“荣国”发现了一台压铸机,吴灿坤平常就听说压铸这行利润好,这下子他像发现了新大陆,赶紧借来几本压铸大全,又到朋友工厂里实习了10天,然后,便将晋昌企业改名为灿坤,重新出发。

    吴灿坤走对了路,往后几年,他与日本CE公司合作电热盘加工,生意愈做愈大。事业扯起了顺风帆,他也开始志得意满起来。但是,他低估了日本人,当日本公司发现压铸利润颇高时,便决定终止与他的代工合约,收回自理。这天恰好是1981年的除夕,吴灿坤皱着眉头,接受了这个事实。悲伤并没有击垮他的斗志,他决定不再替日本人代工,而开始自行开发产品,他选择的第一项产品是旅行用熨斗。

    “在哪里倒下去,就从哪里爬起来。”吴灿坤的产品不但顺利打进日本市场.也争取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客户。市场是有了,但要达到大量生产就必须有充裕的人工。那时,台湾的人工已不便宜,吴灿坤脑筋一转,决定与台南监狱和学校合作。也多亏吴灿坤脑筋灵活,这条路竟被他走通了,他得以以最低成本大量生产电熨斗,然后倾销到海外市场。尤其是他发现欧洲市场比日本、美国市场更好做,于是将开发出来的各种小家电集中销往欧洲各国,渐渐地在欧洲市场形成了他的主力战场,“灿坤”也成为欧洲的知名品牌。在财富逐渐累积的过程中,危机已经潜伏,只是吴灿坤仍然懵懂不知。

    1982年,欧洲货币大幅贬值,各国兴起了一股反倾销声浪,吴灿坤的事业马上受到沉重一击,当时他的产品80%以上集中在欧洲市场,所以,欧洲的贸易保护壁垒一筑起,他的事业马上就垮了。产品滞销,但大量待付的票据却纷纷到期,吴灿坤做梦也没想到过去他被人家倒账,现在反变成别人催讨债务的对象。在穷途末路中,所幸有朋友伸出援手,协助他向第一银行贷款5000万元,总算化解了燃眉之急,挽救了公司濒临倒闭的厄运。

    吴灿坤的重整步伐走得很大。首先他关掉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及美国的子公司,然后将台湾总公司的员工由300多人裁减到30人,营业额也从300万元缩小到200万元。那时台湾劳基法落实程度尚低,劳工意识也不高,吴灿坤的大动作并没有引发剧烈的劳资冲突。在缩减公司营业规模后,吴灿坤开始调整产品与行销策略,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专注于少数几项产品,且集中经营欧洲市场。如果要细数他在这次危机中的最大收获,便是他开始接受多元化经营与全球化行销策略的现代观念。

    吴灿坤又爬起来了。3年后,灿坤小家电又风行于国际市场,但这次他确实做到出口地区多元化。1985年,他看到台湾购买力越来越高,内销比外销还好赚,于是成立了台湾优柏公司,将产品销进台湾市场。除了行销策略的改变外,吴灿坤记住了惨痛的教训,决定到台湾中山大学上企业经理研习班,学习财务管理的各种诀窍,以免将来公司再重蹈财务危机的覆辙。

    吴灿坤学乖了,他在危机中历练出高度的敏感性,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沉迷于眼前的成就,而能未雨绸缪地为预见的危机做好万全准备。他的眼光落在拥有13亿人口的祖国大陆,1988年,吴灿坤首度踏上祖国大陆。这时,灿坤企业在原有市场的拓展已开始遭遇瓶颈,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而外销市场在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下,也很难再有所突破。吴灿坤心想,如果能在大陆市场内销闯出成绩,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就是这一个念头,使他登上了更高的台阶。

    吴灿坤先以个人名义到厦门设厂,一开始人生地不熟,总是举步维艰,各种麻烦事不断。如果斗志稍差,或坚持不够,恐怕早就打退堂鼓了,可是吴灿坤很倔强地挺下来,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5年后(1993年),“厦门灿坤”在深圳发行股票,成为第一家在大陆股市挂牌的独资台商。曾在台湾试图上市受挫的吴灿坤,对能在祖国内地获准上市异常兴奋,他更坚信在这个庞大的国度里,有朝一日能建立起令人瞩目的企业王国。

    股票上市以后,吴灿坤决定进入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发展,只有打进上海市场,他的产品才能由地区性品牌升级为全国性品牌。1994年,上海灿坤企业开始运作。有感于人才不足与企业社会责任,他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由台商创办的专业学院,积极培养当地人才。这项非牟利的举动使吴灿坤的名声传到中南海,中共领导人开始注意到这个特殊的台商。吴灿坤知道要在中国内地做生意,没有良好关系是行不通的,他打听到北京桥牌社财力有限,毛遂自荐地向中国桥牌协会表示,愿出钱出力合办一年一度在北京举办的“灿坤杯迎新春桥牌赛”。

    至1995年底,吴灿坤已成为厦门第一号台商,企业员工人数达3800人,营业额高达27亿元台币,远超过未赴大陆前“台湾灿坤”每年10亿元台币的营业规模。而且,他成功地用自有品牌“EUPA”攻下大陆电熨斗市场份额的11%,仅次于当时排名居冠的国有品牌“红心”。除了电熨斗以外,电话机、电热器两项产品也有极佳的销售成绩。吴灿坤在大陆市场真是扬名立万,财源广进了。

    创业的过程本就是很艰苦的,吴灿坤把握住能力、勤奋、机遇和智谋四个必要条件,而且在危机绝境中始终斗志不懈,所以,最后他能成功地打造出一个企业王国。

    九、好运属于勇于开拓的人

    卢俊雄成为当代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时,他才年仅25岁。他致富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其中,连环相套就是他多种致富方法中的一种。

    单是在1992年,他就用这种方法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

    他设计的第一环是招租柜台。

    1992年12月,广州的华龙公司在广州中山七路建造了一座1400平方米的“城市百货中心”。它装饰新颖,是一个一流的现代化大商场。

    城市百货中心一竣工,卢俊雄就前去同经理商量,由他承包把刚完工的商场全部以招租的方式租出去。这种方式,虽然在当时很广泛并不新奇,但别的招租很长时间招不满,而他却有独到的方法很快满员。那就是以退还租金的方式吸引租户。一般的招租是几年后一次还租,而他的方式却是一个摊位一次收10年租金5万元,每年退回其中的10%,并包括利息;同时,每个摊位收取比市场价低2/3的管理费。结果,只用23天,就把220个摊位全部租完,华龙公司一下子就收到了1000多万元的资金。

    这样,卢俊雄就把华龙公司建造大楼投入的资金全部地收了回来。实际上,他本人只花了2000元的招租广告费,就让华龙公司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商场。

    卢俊雄的第一环,赚了一大把钱。但他并不想把它放在口袋里发霉,也不想存到银行得点利息。他一眼就看准了人口稠密的西华路上的旧商场,于是花3280万元,以3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了这个700平方米的建筑物。之后,他投巨资很快建成了“今金购物城”。

    对新落成的今金购物城,他还是对外招租。但招租办法别于上次:租期20年,先要摊主提供所需的摊位面积,之后按其要求分割成玻璃房间。每平方米20年的租金为5-7万元。

    公司每年向租者退还5%的租金。尤具引诱力的是每租一个平方米,就可以得到公司赠送的1平方米位于新塘的土地。那里马上开发,地价肯定猛涨,承租者有利可图,因之纷至沓来,卢俊雄一下子又得到了4400万元的租金!

    显然,这推陈出新的第二拳,打得利落,漂亮!在胜利的基础上,他又伸出了第三拳,方向是汽车服务业。

    于是,卢俊雄又设计出在东华路兴建“东方车行”的蓝图。

    根据中国迟早要加入世贸的形势,卢俊雄认为中国将会刮起汽车旋风,为此,汽车、摩托车的服务业一定要跟上,这同样是挣大钱的生意,一定要建好“东方车行”。

    对这个东方车行,卢俊雄仍决定用招租的方式将其出租,但他变了操作方式:一次收5年租金,一个摊位7平方米,租金2至20万元,分5年退完,平时的管理费以利息代替。在即将掀起汽车、摩托车服务业高潮的背景下,一些有眼力的承租者纷纷在东方车行门前排起了长队。

    结果,卢俊雄又得到了750万元的租金!三环连做,效益显著。但每年必须向承租者退回一定租金,此点令人担心。深谋远虑的卢俊雄,对此早有准备。

    于是,他打出了这套组合拳中的最后一拳——建美食缄。这是卢俊雄设计的第四环。

    1992年,广州市政府下令整顿临时食摊,要求所有大小排档一律在两年之内进屋经营,一些摊主因之议论纷纷,大有无处安身之感。

    谁能想到,市政府的一道命令,竟成了卢俊雄做生意的一条信息!他当机立断,建美食城。

    他说干就干。仅过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一座风格独特的美食城便于1993年春节前在中山八路开业。一些大小排档的摊主们,又排起了承租的长队。其最大特点是按月收取租金,每年可收600万元。

    卢俊雄,将这600万元作为前三项每年退回租金的保证,不仅够用,而且有余,后顾之忧,一化而了!

    他在一年的时间内,同时展开四大项目:百货中心、今金购物城、东方车行和美食城。四个项目几乎同时进行,相互关联,一环套一环。一手赚了甲的钱,还未等换手就把钱转给了乙。四大动作,一气呵成。在一般人看来,由一家公司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四大动作,没有雄厚的资金或银行作后盾,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卢俊雄却成功了。

    人人都是“上帝”的宠儿,“上帝”把机遇均等地赐给每一个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抓住机遇。“上帝”从不将机遇白白送给任何一个人,获得机遇却要付出代价。所不同的是,有的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甚至生命,有的人则付出了较低的成本。

    十、好运属于有梦想的人

    1968年,王填出生在湖南省湘乡一个偏僻小山村。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生活过得非常艰苦。为了摆脱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从小就非常懂事的王填努力读书,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

    1987年9月,王填不负众望,考上了湘潭市商业学校。当时,读商业学校的学生有许多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可是王填到不嫉妒,他反而想:花父母的钱不算本事,靠自己能力挣来的钱才算真本事。

    一天,王填去商店买课本,听到店老板与顾客为没有热水瓶胆而争执。聪明的王填动了下脑筋一想,如果专门卖热水瓶胆肯定能挣钱。

    王填在做热水瓶胆销售上开始了小范围内的攻城略地,两年来他几乎将湘潭市大中专院校的热水瓶胆生意垄断了。

    1989年8月10日,毕业后的王填来到“南北特食品公司”上班,半年后他从一个打杂工变成了采购员,负责公司的食品采购工作。

    1992年,王填因业务突出,被公司任命为业务科长。在王填的努力下,把金龙鱼油、雀巢咖啡从合资企业引进到湖南来,甚至长沙商家也都来“南北特食品公司”进货,在全国的影响很大。

    1994年3月,王填主动要求下岗,决定继续做食品零售。他借款5万元成立了“湘潭市步步高食品公司”。当时做食品批发,5万元顶多只能进半车植物油。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做新产品。选来选去,王填选择先做方便面生意。经过一系列谈判工作,王填拥有了台湾“统一集团”的方便面在湘潭的经销权。

    “统一”方便面运到湘潭后,销售势头出奇的好。有一次王填去离湘潭不远的湘潭县作市场调查,发现统一方便面在湘潭县城寻不倒踪影。于是改做销方式为推销,在推销的方式下,不出半年他就建立了大约800多家的分销终端网络,取得了众多供应商的支持。他的“步步高公司”的名气越来越大。

    为了引进金龙鱼的经销权,可让当时资金紧张的王填费尽了脑子。想来想去,王填终于想到了好方法,与另外一商家合作,互相支持,于是,王填又很快把金龙鱼的经销权抢到手中。

    1995年底,王填发现一条并不显眼的消息:羊城即将筹办一个中国零售业的高层研讨会,主要探讨中国国营零售业的发展之路。以“发展连锁超市是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方向”为主题。王填感受到“连锁超市”就是自己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他决定在湘潭办超市。

    回到湘潭后,王填马上进行市场调研,选择了市中心地带做超市,“步步高”解放店正式开业前的那天晚上,王填没有睡好觉,他一直为开业生意能否火爆而担忧。令王填高兴的是开业时,店门还没打开,门外已是人山人海了,挤得水泄不通,看到如此令人心动的场面,他感到又一次赢了。

    “步步高”连锁超市生意的火爆,让湘潭其它商家看到了商机,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商业竞争。为避免恶性竞争,王填决定在中小城市寻求发展。时机成熟时,再向大城市进军。

    1998年1月以仓储式购物、低成本运作、低价格经营的“步步高”岚园量贩广场开张了。王填又创造了湘潭商业的一个奇迹。几年来,王填将公司发展成湖南省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分店遍布全省各地。2001年3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连锁业发布会上,“步步高”成为湖南省唯一人围企业,同时还荣获湖南省建设银行授予的AAA级信用单位。

    王填在事业上是个永不满足的人。他有自己的经营梦想:到2005年,“步步高”要以湘潭为中心,拥有量贩店80家、连锁店110家,年营业额达50亿元人民币。王填希望能把“步步高”做成中国的“沃尔玛”。

    十一、相信自己就能获得好运

    要想走向比目前更为理想的境况,首先必须有追求成功的信念,构建种种可为的蓝图,倾注全身心的精力,去克服一切困难。戴高乐说:“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业来。”点燃成功的信念,是迈出突破困境的第一步;点然成功的信念,是驱动不断进取人生之旅的精神核能;点然成功的信念,就能获得好运。

    1951年,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县,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以至于在他20岁之前,竟没穿过鞋子。可是,他日日用一双脚丫板子亲近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对于刘氏兄弟的发迹,以讹传讹的较多,最离奇的莫过于四兄弟齐刷刷扔掉了铁饭碗。其实,四兄弟是陆续辞掉公职的,而刘永好直到1987年才正式辞职,这正反映了他谨慎而又胆大的性格。

    1988年,刘氏兄弟的良种场已颇具规模,而他们的养殖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利用科技知识,尽量降低养殖成本。一次,刘永好出差到广州,偶遇广东农民排着长龙队购买泰国正大颗粒饲料,令他惊奇不已。他便对饲养行业做了一番实际调研。回到成都后,他向几位兄长介绍了生产猪饲料的前途。刘永好说:“四川是全国养猪大省,养猪是四川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泰国正大的猪饲料动摇了我国落后的喂养结构,应该把目光放到更广大的市场上,去搞饲料、搞高科技全价饲料系列。”刘氏兄弟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放弃养鹌鹑而转产饲料,并作了详细的规划。

    刘氏兄弟将创收的人民币全部投入这个项目,并聘请30余名动物营养学专家重点攻关。1989年4月,公司自行研发的“希望牌”乳猪全价颗粒饲料问世,一下子打破了正大集团洋饲料垄断中国高档饲料市场的局面。1993年希望集团公司成立,刘永言为董事会主席,刘永行为董事长,刘永美为总经理,刘永好为总裁、法人代表。希望集团的诞生给刘氏兄弟的事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1992年,他们率先把公司变成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刘永好出任总裁,开始了大兵团作战。当时,希望集团书写的大字标语遍布广袤的城乡大地:“希望养猪富,希望来帮助。”刘氏兄弟喊出这样的口号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时候,刘氏兄弟踏进饲料行业专注经营了4年多,已经初具规模。

    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希望集团走出四川,先后在上海、江西、安徽、云南、内蒙古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与国有、集体、外资企业的广泛合作,迅速开拓了全国市场。1993年3月,刘永好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他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1997年,成都的房地产业刚刚完成了第一轮开发的积累,开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检点与反省,预示着房地产开发下一个高潮到来之际,将进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微利”时代。

    正在此时,刘永好又一次动了涉足房地产之念,“在最高潮,大家认为最好的时候,我们反而没有做,当然,没有挣钱也没有被套,我们抓住谷底攀升的时机,我们还要随着曲线上升。”当别人开始纷纷感到房地产这碗饭是越来越难吃了的时候,刘永好却意识到机会的存在。他认为房地产业正处在一个逐步上升的区间。刘永好在萌发房地产念头最初的日子里,更多的只是一份观望与练兵。新希望房地产公司组建。正是在这时,刘永好把新希望的房地产开发从一开始就放到了高起点、大规模的平台上。锦官新城作为新希望房地产的开山之作,一问世,首期开盘三天之内销售1.4亿,创造了成都房地产奇迹。

    2000年11月,民生银行上市,刘氏兄弟分别以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名义,拥有民生银行股份2.03亿股,占民生银行总股的12%。2000年,美国《福布斯》评定刘永好、刘永行兄弟财产为10亿美元,列中国内地50名富豪第二位。一位赤着脚走路的中国知识分子,用他的精明踩出了一条亿万黄金路。

    刘永好坦言:“我小时候家里很穷,20岁前还没穿过鞋。1982年下海前,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当时不敢奢望挣多少钱,只是想怎么做都会比我当时每月38元的收入高吧。开始想当万元户,那时万元户了不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达到了这个目标。以后百万、千万、上亿,甚至几十亿,都一步步实现了。现在对我而言,再多1个亿和多几百块钱没什么区别,因为,当足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后,钱已经不是你追求的最终目标。比如现在,我单是一年在民生银行的分红就好几千万,也就是说我完全不做别的公司,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当一个人只把挣钱当作他追求的唯一目标时,那正是他最悲哀的时候。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是不断地追求、奋斗。

    十二、积极行动才有好运

    立即行动是把握机遇中的一个关键。决定是银,行动是金。只有行动,理想才能变为现实;只有行动,才能一步一步接近成功;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在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之时,某村子里有兄弟两人,他们几乎同时看到了政府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开始摆脱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穿衣戴帽都趋向了商品化。于是,他们决定每人办一个制衣厂,兄长说干就干,马上行动起来,买来了缝纫机,请来了师傅,采购了布料,不出半个月产品就打响向了市场。弟弟则行动迟缓,他想先看看兄长干得结果如何,然后再决定行动与否。

    起初,兄长办的制衣厂并不顺利,产品销路也不很畅通,弟弟暗自庆幸自己的明智。然而,经过半年多的摸爬滚打,兄长的制衣厂生意日渐兴隆。这时,弟弟后悔不迭,经过再三考虑,他也办起了一个制衣厂。但是,时机已失,市场已经饱和,只好成为兄长制衣厂的附属,做一些简单的加工。

    兄弟两人同时看到了机会,又几乎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决定,所不同的是,兄长的行动准则是说干就干,弟弟的行动准则是有了十成的把握再动手。兄长尽管没有十足的把握,但积极行动的成功概率却非常高;弟弟要有十足的把握再干,看似稳妥,这种稳妥却是以失去机会作为巨大代价。我们固然反对干什么事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地瞎干,但是我们更赞成、更支持、更强调瞅准了机会就毫不迟疑立刻行动。

    一天晚上,张先生加完班后已是10点钟了,他走进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叫了一份虾仁炒饭。突然,他听到了旁边两个人的小声对话:

    饭没有了。

    马上再煮一锅。

    再煮一锅?

    对、再煮一锅,要快。

    在座位上喝着茶休息了近半个小时后,张先生吃到了他要的虾仁炒饭。饭间,他见到了那位老板。问他:“饭店要打烊了,你再煮一锅饭岂不浪费?你完全可以叫我再换一家餐厅的啊。”

    “不浪费,”老板说,“要想吸引一位顾客,做宣传,打广告,那些费用远比一锅饭的成本大得多。另外,您已经走进我的店里了,这就给了我们机会,机会也是成本啊。”

    原棉的聪明在于行动速在我们有些饭店里常常会冷落一些小顾客,其实,他们浪费了多少资源,自己还不知道呢。

    聪明的人不会放过一些小机会,因为不放过小机会,才会赢取大机会。

    美国休斯顿大学华裔科学家朱经武,是研究超导体的主要人物。他说:“我能有今天,一大部分要归功于父母,他们教导我经常睁开眼睛,因为这个世界有许多机会和现象等着我们去发掘,即便有时会失败,仍要做到每次试验都要有所得。”

    “这一点,我母亲说得最透彻。她说‘要是你跌倒在地上,就想办法抓一把沙’。她认为连最小的机会也值得掌握。”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把握不住小机会,大机会也会随之远去。

    十三、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成功的机遇不是在某一天随便碰上的,而是与日积月累的努力分不开的。

    张迈毕业那年正赶上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张迈在一年间参加了大大小小各种人才交流会几十个,但听到的都是“这个专业不要”、“收满了”等五花八门的拒绝理由,四处碰壁。

    眼看就到了毕业留京的时间期限,这是最后一次大型的招聘会了。来招聘的用人单位挺少的,大家都在一家一家地搜寻,哪怕是有一线希望也毫不犹豫地投上简历。张迈把目标对准了一家出版社。但两位工作人员很明白地告诉他,简历他们已经收了一大摞,而且大多是来自全国名校的优秀学子,已经给他们留下了良好深刻的印象——张迈的机会很渺茫了!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一切,而是自信地介绍自己四年来学习、工作、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表现,招聘人员的脸上渐渐露出了赞许的笑容。机会来了!

    关键时候,灵机一动,张迈从容不迫地讲起了给某杂志“挑刺”的故事。那还是他上大三时的事:

    在我喜爱的一本英语杂志上,我看到一篇文章的翻译存在小问题。译者可能是个“老外”,在翻译“老少边穷地区”时,未必了解这个“中国特色”词语,因此译得有点词不达意,意思成了“居民或老或少的地方”。虽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毛病,但出于对杂志的喜爱,我干起了“鸡蛋里挑骨头”的事——给主编陈先生写了一封信,指出上述错误,并不揣浅薄,提供了自己的译法。囿于水平,我的译法还很不精致简练,但一片诚心,自觉颇有点像“献曝”的“野人”。令我惊喜的是,半个月后,我收到了陈先生的回信,对我的意见表示感谢,并给出了一个相当出色的译法,还赠给了我一本翻译小说。我当时真有点喜出望外,但这只是我大学四年中的一朵小浪花,泛起的一些涟漪很快就平息了。

    听着听着,招聘人员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说道:“你说的是一本很不错的杂志,我也很喜欢。好了,回家等通知吧!”

    一个月后,张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出版社英文编辑的工作。因为,后来领导告诉他,也许他并不是最优秀的,在他来之前,他们已经相中了几位名校毕业生,本想带资料回去慢慢挑选,就此“鸣金收兵”。因为时间尚早,于是就又多停了一会儿,恰好这时张迈出现了,一开始,他们对他兴趣并不大,他的学校算不上什么名校,但他的素质让他们有点心动,尤其是“小故事”中所体现出的认真、严谨、苛刻的态度,这正是编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这一点深深感动了他们。

    所以,往往在关键的时候,平时不太经意的一点小小的努力,很可能成为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这一次,它就帮助张迈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一次飞跃!

    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为自己准备更多的“资本”,就往往会得到幸运的垂青,也就可能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利、更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