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挣脱自我设限的桎梏,引爆内心深藏的潜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们常常在自己的生活中筑起界限,或者生活在别人强加给自己的局限里。这些局限有些是家人朋友强加的,有些是自己强加的。很多人给自己套上限制,认为在一生中不会超过父母,认为自己反应迟钝,认为缺乏别人拥有的潜能和精力,那么无疑就实现不了一些远大目标。

    如过一个人自我设限,就是把自己关在心中的樊笼里,等于是放弃自己成长的机会,只有冲出自制的藩篱,发挥潜能,才能成就真正的自我,获取成功!

    自我设限,会让成功火种过早熄灭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反复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它的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年轻人就很容易自我设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

    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

    成功是每一个人朝思暮想的美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氏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被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所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所以,追求成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求上的本能。绝大多数人能坚韧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把它称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期盼和牵挂,总有要实现的欲求,否则心有不甘,难以瞑目。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贫富贵贱,有谁会站出来说,我不想成功,我不愿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西恩,我记得我曾对你说过你在现在这种年龄,务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后从事什么工作,你对将来必须具有想象力。”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你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

    你绝不能认定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因为,如果你不抓住自己的梦想,那就没有人会这样做了。扼杀你的梦想的还有另一个陷阱,这就是那种认为眼下还不能追求自己梦想的想法,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到适当的时候。你要相信,根本不存在开始一件新事情的最佳时刻。每当你推迟开始做一件事情时,你离它也就又远了一步。

    不要自拆台脚,让潜意识自由发挥

    法国著名心理疗法医师里·库埃曾经说:“如果你的愿望与想象之间发生冲突,那么后者将会占据主导。”

    倘若你在地上放着的一块木板上行走,对你来说,实在是易如反掌。但是,假如这块木板搭在两堵高墙的墙头之间,离地面足有20英尺高,那么,你还能够无所畏惧地在上面走吗?你行走于其上的愿望,很容易会被你的想象力——唯恐从上面掉下去这一念头所抵消。于是,你在木板上行走的愿望、意志乃至事实上的行动,在片刻之间就会发生逆转,担心失败了从木板上掉下来的念头很快就占了上风。这样的大脑意识不啻为“自拆台脚”,最终导致结果走向愿望的对立面。其潜台词就是:你做出了“无力改变局面”这一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致使潜意识思维受到抑制。因此,避免或禁止在行动时产生不必要的想象,是你的愿望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向潜意识说出自己的要求和渴望是必要的,但是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你不温不火,全身放松,心态平和地进行,只有这样,潜意识才能自主地工作,并发挥力量。不要过分关注过程之中的细节和手段,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不论何时,只要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你就要记住这种成功后的快感。当你从一场大病中走出,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理应伴随你左右。你要时刻用那些快乐的事情来充满你自己。

    运用潜意识思维时,不要使用意志力,不要假定会存在任何对手。你需要做的,就是想象目标已经实现后,你的那种喜悦的状态。这时,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悟性”与“智慧”总想站起来,试图挡住潜意识的前进之路。

    此时,你需要尽力保持一份单纯而强烈的信念,它终将产生奇迹。要是潜意识做出有效的回应,一个相当可行的方案,就是运用一切科学的手段,“激活”头脑中的想象力。另外,你也可以诉诸于有效的“祈祷术”。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对你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下达给你的潜意识思维;最后,酝酿情感,对潜意识的能力寄予完全的信任,坚信你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在进行祈祷的时候,不要流露出“我希望自己有可能痊愈”,“但愿一切顺利”等这样的字眼。这种意识的努力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这样做,只能使潜意识思维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你的愿望泡汤。我们的言词要充满无限的权威,充满坚定的力量。我们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痊愈”,“我相信将一切顺利”。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参加考试的学生,当他们拿到考卷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原来熟记于心、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一时都想不起来了。只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回想不起任何和考试内容相关的东西。这时,如果你越是想回忆起某些东西,越是和自己较劲,你就越是回忆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暂时把它放弃,做那些你可以记住的东西。等到把全部试题都答完了,再回过头考虑刚才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在考试时间内难以想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可是刚走出考场,心中的压力全都解除了,那些怎么想也解答不出的问题,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恍然大悟。以强迫性意识进行记忆,正是考场的大忌。

    对大脑使用强迫性力量,其实是你自己给自己预先设下了对立面。如果你的思维集中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那么,它就不会关注问题本身。对于任意想法、愿望或头脑意象而言,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必须达成某种默契。只有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答案才会出现。所以,为避免愿望和想象之间出现“打仗”的情况,你在默想时,最好让自己进入意识模糊的状态,比如将要睡着的时候、刚刚起床的时候,既有助于排除各种杂念的干扰,又是潜意识思维活动的“高峰期”,潜意识能够老老实实地听从你的安排。

    冲破自制的樊笼,做真正的自我

    不要做一个困兽,冲出自制的樊笼,做一个真正的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许多害怕做不到的时刻,因而划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只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你可能一直认为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观点的时间多长,你都是错的。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来改进自己的生活。

    许多人其实应该更为成功,但我们在生活中失去很多,因为我们会安于现状,这比我们能取得的一切少得多。

    人们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筑起界限,或者生活在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局限里。这些局限有些是家人朋友强加的,有些是自己强加的。很多人给自己套上限制,认为在一生中不会超过父母,认为自己反应迟钝,认为缺乏别人拥有的潜能和精力,那么无疑就实现不了一些远大目标。

    有个农夫展览一个形同水瓶的南瓜,参观的人见了都啧啧称奇,追问是用什么方法种的。农夫解释说:“当南瓜拇指般大小的时候,我便用水瓶罩着它,一旦它把瓶口的空间占满,便停止生长了。”

    人也是这样,自我设限,就是把自己关在心中的樊笼里,就像水瓶罩住的南瓜一样,等于是放弃了自己成长的机会,成长当然受限。

    有这样一位男士,与妻子相处存在许多问题,妻子经常抱怨他自私、不负责任,从来都没有关心过她。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好好跟妻子沟通?”他回答:“我的本性就是这样。没办法,我就是大男人。”这位男士对他行为的解释,是他的自我定义。这源自于过去他一直如此,其实他在说:“我在这方面已经定型了,我要继续成为长久以来的那个样子。”人生若保持这种态度,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远而无可改变的问题。

    标定自己是何种人——“我一向都是这样,那就是我的本性”,这种态度会加强你的惰性,阻碍成长。因为我们容易把“自我描述”当作自己不求改变的辩护理由;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你固持一个荒谬的观念:如果做不好,就不要做。

    一旦你标定了自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否认自我。一个人必须去遵守标签上的自我定义时,自我就不存在了。他们不去向这些借口以及其背后的自毁性想法挑战,却只是接收它们,承认自己一直是如此,终将带来自毁。

    一个人,描述自己比改变自己容易多了。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逃避某些事情,或者掩饰人格上的缺陷,总可以用“我一直这样”来为自己辩解。事实上,这些定义用了多次以后,经由心智进入潜意识,你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这样,到那时候,你似乎定了型,以后的日子好像注定就是这个样子了。无论何时,你一旦出现那些“逃避”的用语,马上大声纠正自己。

    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

    把“我没办法”改成“如果我努力,我就能改变”;

    把“那是我的本性”改成“以前那是我的本性”;

    任何妨碍成长的“我怎样怎样”,均可改为“我选择怎样怎样”。不要做一个困兽,冲出自制的樊笼,做一个真正的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

    以偶像的模范作用发挥自身潜能

    要与伟大的朋友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这原因并非在于伟人们的超群拔萃,而是你自己容易惴惴不安。年轻人容易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和前辈交际。国外一位名人曾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还有人说:“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都是最有益的。”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先生说:

    少年时代,我非常崇拜威利·梅斯、汉克·阿龙、约吉·贝拉,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作为青少年棒球联赛的参加者,我希望自己能像他们那样。我珍藏着他们的球星卡,我想知道与他们有关的一切。我知道他们的平均击球得分,他们挣多少钱,以及他们是怎样在少年棒球联赛上崭露头角的。

    在我9到10岁的时候,每次当我上场击球或打第一垒或充当接球手时,我便不再是我自己,我成了约吉或者汉克,这是我学到的最有力量的方法之一。但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却失去这种能力,我们失去了心目中的英雄,我们失去了过去的天真。

    今天,我看到年轻的小伙子们在我家附近打篮球。在庭院里他们不再是小约翰尼,他们是迈克尔·乔丹、奥尼尔和约翰逊。模仿或赶超大英雄确实是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所以,当像辛普森这样的人物名誉扫地时,人们会感到巨大的震惊和不安。

    这不仅仅是一场法庭审判,更是英雄的失落。一个伴随着人们成长起来的人,一个人们仰慕的人,一个人们奉为楷模的人,突然之间变成了必须从人们心目中抹去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我心目中又有了新的英雄,如高尔夫球英雄彼得·雅各布森、弗雷德·库普勒斯和泰戈尔·伍兹。我模仿他们的动作,竭尽全力去搜集与他们有关的资料。我还崇拜像唐纳德·特拉姆、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姆·罗杰斯这样的投资家。现在我年纪大了,但我还像小时候记得ERAS或RBI的棒球明星那样记得这些新英雄的情况。我跟随沃伦·巴菲特的选择进行投资,还阅读有关他对市场的所有看法;我阅读彼得·林奇的书,以弄懂他怎样选择股票;我还阅读了有关唐纳德·特拉姆的书,试图发现他进行谈判时撮合交易的技巧。

    就像在棒球场上一样,我不再是我自己。在市场上或进行交易谈判时,我下意识地模仿特拉姆的那种气势;当分析某种趋势时,我学着像彼得·林奇那样思考,通过偶像的模范作用,我们发挥出自身巨大的潜能。

    英雄人物的故事常常激励着我们,正因为如此,英雄人物激发我们在困境中努力做得像他们一样:“如果他们能做到,那我也能。”

    一位优秀的年轻人打算拥有一家自己的汽车销售代理店。因为他明白自己没有经验,所以就到一家大型销售店工作。在那期间,即使犯了错误,损失也是由雇主承担,不必自己掏钱。自学是很难有效率的,但他见样学样,很快就把这一行的基本知识都学到手了。然后在三年后独立出来,借了一身债,开始了他的二手车推销业务。之后不到两年,他的店铺被指定为大型汽车厂家的特约代理店,走上了事业大发展之路。

    洛克菲勒对儿子说:“一个人要成功,当然需要不断地行动与积累经验,然而得到经验最快的方法,就是向一些成功者询问,请他们给你一些建议,请他们告诉你,你做对了什么事情,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让他们用他们的智慧指导你,这样比你看任何书籍都要有效。”

    用潜意识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大胆开发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天温习这些情景,尽力去做。

    假设你目前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你一定很希望知道如何才能够在既没有钱又忧心忡忡的情况下开始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目前尴尬的处境和心急如焚的焦虑心情。

    有一种方法是专门为那些决心从现在开始改变处境的人准备的,不过要是你自己欺骗自己,半途而废或者只是想听天由命地试一试的话,那么这种办法就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你自己对自己的思想控制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每天早晨洗漱完毕后,回到床上平静地躺上半个小时,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最好是激励人如何奋进的音乐。在此过程中,深呼吸10次,然后开始想象细节:你正在专心致志地工作,并且坚信你所做的工作能够给你带来很多的幸福和自信。在想象时要培养自己内心的快乐感觉,同时也要尽可能觉得就像生活在现实中一样。你还可以想象你的上司正在因为你为公司做出的卓越成绩向你表示祝贺。你的许多同事正在握住你的手,或者十分友好地拍拍你的肩膀,向你表示佩服。你想象你同自己的家人打开一瓶上好的香槟酒,和他们一起庆祝你有了一份收入非常不错的工作。

    当然,你也可以睁开眼睛进行想象,譬如在花园里劳动或者散步的时候,都可以充分想象这些美好的能够改善心境的情景。每次做完这些以后,你就可以大声地告诉自己:“为了我刚才经历过的一切,我应该感谢我的潜意识。我相信自己体内聚集的力量,它能够创造出奇迹,并且从我生命的第一分钟起,它始终在无微不至地引导着我,我的思想与作品都是前人从来没有创造过的。我该为此感到自豪,并且一定要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和无穷能量。”

    在开始潜意识的训练时,希望你能够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忘记过去经常参加的一些聚会,忘记掉每天牵肠挂肚的那些电视节目,专心致志地去“想象”你自己想要的工作,避免各种各样的消极论调和思想打击。

    事先告诉你的另一半你正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此一来,当你开始躺在床上做沉思状的时候,你才不至于让对方觉得你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或者因为生活压力过大而精神分裂。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一些介绍积极人生思想方面的书籍,有时间就拿出来读一读,而不是经常看一些有关凶杀、暴力等对感官和大脑有极度刺激效果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当然更不能留意那些与失业有关的新闻或者消息。如果有人不断地想用所谓的事实去说服你放弃,若是你警告对方三次仍然没有效果的话,你就把他毫不犹豫地赶出你的屋子。因为你的潜意识正在积极地工作,要么行,要么就完全放弃。这是因为你每天都是你自己思想的一面镜子,你所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经营的,如果它像泥潭一样,你就必须脱身出来,假如你的家人或者朋友想要阻止你,你很快就要承担其后果,那个时候唯一受到损失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用这种方式自我训练一个月到六周的时间,你会慢慢确信自己开始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潜意识赋予你越来越多的积极情感的自信心,使得你对自己的未来重新定位,对自己的能力重新认识并试图挖掘它,同时你对未来就会充满信心和勇气。在这段时间里,无论如何不要停止多去几个公司应聘的事情,即使遭到无情拒绝也决不灰心丧气,因为你已经知道未来就是你头脑中想象的那个样子,所以你的信心要一天比一天强才行。

    如果你仍然对这种方式表示怀疑的话,那么你不妨回过头来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有些事情如你所愿,而且不为任何人所左右而实现了?当时在想象中,你也看到了事情的结局,而且在愿望变成现实以后,你也曾经说过自己早知道会成功的这样的话,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止你恢复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进而掘你的潜意识力量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