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读故事,解读留人与管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支铁钉的故事

    在工厂的入口处,有一支生了锈的大铁钉被丢弃竖立在那里。员工们进进出出,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员工是根本没看见,便抬脚横跨而过;第二种员工看到了铁钉,也警觉到它可能产生的危险,不过这种员工所持的态度又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心想别人会捡起来的,不用自己多事,只要自己小心,实在不必庸人自扰,于是视若无睹,改道而行;第二类会认为自己现在太忙,还有很多要事亟待解决,等办完事后再来处理那根铁钉;第三类则抱着勤慎敬谨、事不宜迟的态度,马上弯腰捡起并妥善处置。

    故事解读

    第一种员工是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完全没有觉察环境的变化,直到下岗时,可能还不了解原因。第二种员工虽有警觉,但是又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属于自私型,一切行动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第二类是消极推脱的人,凡事能拖就拖,且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开脱辩解。第三类是积极负责的人,这种类型的人具备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这种员工正是企业殷切想要网罗的人才。

    ◎ 木桶原理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除非这个企业人浮于事,否则每一个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木板。这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而员工则好比是木桶的桶底,这个桶底是由员工的人文素养及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支撑不住,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整个木桶崩溃。

    故事解读

    企业的“木桶”容量要增大,员工的培训就必不可少。因为,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学习得更快。几乎没有一种外力能抢走你这个优势。

    ◎ 造人先于造物

    有一次,松下电器举办了一期人事干部研讨会,与会者都是各部门的人事主任、人事课长。松下幸之助莅会讲话,他单刀直入地发问:“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如果客户问你们,松下电器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你们都怎么回答?”业务部的人事课长A君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那我就回答对方,松下电器是制造电器产品的。”“像你这样回答是不行的!你们这些人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松下幸之助的训斥声突然响彻整个会场。

    这难道错了吗?难道公司不是制造电器产品的吗?与会者大多莫名其妙,遭训斥的A君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松下先生拍打着桌子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们这些人不都是在人事部门任职的吗?如果有人问你们松下电器是制造什么的,你们要是不回答松下电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并且兼做电器产品的话,就表示你们对人才的培育一点都不关心,就是严重渎职!”

    故事解读

    造人先于造物。公司要想发挥全体员工的勤奋精神,就必须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各方面都安定下来。“高效率、高工资”是公司的理想,虽然不能立即达到,但要尽一切努力去实现。

    ◎ 从小事入手

    有一师父,凡遇徒弟第一天进门,定要安排徒弟做一例行功课——扫地。过了些时辰,徒弟来报告:“地扫好了。”师父问:“扫干净了?”徒弟回答:“扫干净了。”师父不放心,再问:“真的扫干净了?”徒弟想想,肯定地回答:“真的扫干净了。”这时,师父会沉下脸,说:“好了,你可以回家了。”徒弟很奇怪地说:“怎么刚来就让回家?不收我了?”“是的,是真不收了。”师父摆摆手,徒弟只好走人,他不明白师父怎么也不去全盘检查了解情况,就不要自己了。

    原来,这位师父事先在屋子犄角旮旯儿处悄悄丢下了几枚铜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扫地时发现。大凡那些心浮气躁或偷奸耍滑的后生,都只会做表面文章,才不会认认真真地去扫那些犄角旮旯儿处的,因此,也不会发现铜板并交给师父的。

    师父正是这样“看清”了徒弟,或者说,看出了徒弟的“破绽”——如果他藏匿了铜板不交给师父,那破绽就更大了。不过,师父说,他还没遇到过这样的徒弟。因为,贪婪的人是不会认真地去做别人交付的事情的。

    故事解读

    考查一个人要善于从小事入手。因为,越是在一些小事的处理方式上,越可以洞察人的本质。

    ◎ 皇帝借钱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当政期间,挥金如土,穷奢极侈,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四为满足自己挥霍享用的需要,便欲向银行家贝尔纳尔借钱。

    这可不是件容易事,贝尔纳尔早已风闻此事,傲气十足。钱要借,但国王也不能卑躬屈膝吧?路易十四左思右想,设下一计。

    有一天下午,国王从马尔利宫走出来和经常陪同他的宫廷人员一起逛花园。他走到一幢房子门前停下来,那座房子的门敞开着,德马雷正在里面举行盛宴款待贝尔纳尔先生。当然,这桌宴席是事先奉国王之命准备的。

    德马雷看见国王,急忙上前行礼。路易十四满面笑容,故作惊讶地看着他们说:“啊!财政总监先生,我很高兴看到你和贝尔纳尔先生。”国王又转向后者说:“贝尔纳尔先生,你从来没有见过马尔利宫吧,我带你去看看,然后我把你再交给德马雷先生。”

    这是贝尔纳尔没有想到的事,他感到非常荣幸。贝尔纳尔跟在国王身后到养鱼池,饮水槽,在塔郎特小森林和葡萄架搭成的绿廊等处游玩了一遍。

    国王一边请贝尔纳尔观赏,一边滔滔不绝地说了些漂亮话。路易十四的随从知道他一向少言寡语,看到他如此讨好贝尔纳尔感到惊奇。

    游玩之后,贝尔纳尔极度兴奋地回到德马雷那里,他赞叹国王对他如此厚待,说他甘愿破产也不愿让优雅的国王陷入困境。

    听了这番话,德马雷趁着贝尔纳尔心醉神迷的时候,提出了向他借600万法郎巨款的要求,贝尔纳尔欣然答允。

    这600万法郎不是一笔小数目,路易十四如愿以偿,当然靠的是皇帝的面子,但也与他的策略有很大关系。因为,银行家完全可能历数自己的种种困难和麻烦,以此拒绝搪塞。

    故事解读

    一旦接受人家好处,沾了人家便宜,再拒绝人家,就不好意思开口了。“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聪明人运用这一战术,往往一发命中,百试百灵。

    ◎ 零件

    客厅中一架巨大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在一个夜里,突然听见一阵啜泣声,于是客厅的家具们到处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是秒针在饮泣。

    秒针哭着说:“我好命苦啊!每当我跑一圈时,长针才走一步,我跑60圈时短针才走5步。一天我必须要跑1 440圈,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天,一年有365天……我如此瘦弱,却必须要一秒一秒地跑下去,我怎么跑得动呢?”

    旁边的台灯安慰它说:“不要去想还没来到的事情,只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你将会走得轻松愉快。”

    故事解读

    社会就如同一部机器,每个人都是一个零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对于整部机器而言,每个零件都很重要,都缺一不可。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零件合理匹配好,并且永远准时。

    ◎ 野山羊的选择

    天黑了,张姓牧羊人和李姓牧羊人在把羊群往家赶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每家的羊群头数都多了十几只,原来一群野山羊跟着家羊跑回来了。

    张姓牧羊人想:到嘴的肥肉不能丢呀。于是扎紧了篱笆,牢牢地把野山羊圈了起来。李姓牧羊人则想:待这些野山羊好点,或许能引来更多的野山羊,于是给这群野山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草料。

    第二天,张姓牧羊人怕野山羊跑了,只把家羊赶进了茫茫大草原。李姓牧羊人则把家羊和野山羊一起赶进了草原。

    到了夜晚,李姓牧羊人的家羊又带回了十几只野山羊,而张姓牧羊人的家羊连一只野山羊也没带回来。

    张姓牧羊人非常愤怒,大骂家羊无能。一只老家羊怯怯地说:“这也不能全怪我们,那帮野山羊都知道一到我们家就被圈起来,失去了自由,谁还敢到我们家来呀!”

    故事解读

    很多企业都通过硬性措施囚禁人才,其结果是留住了人,留不住心,到头来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真正能留住人才的方法,是在事业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

    ◎ 鸬鹚罢工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民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于是,渔民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很快,新买的鸬鹚就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

    新来的鸬鹚很知足,只干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对自己这么好,于是一个个拼命地为主人工作。而那几只老鸬鹚就惨了,吃的住的都比新来的鸬鹚差远了。不久,几只老鸬鹚都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被主人杀掉炖了汤。

    一日,几只年轻的鸬鹚突然集体罢工,一个个蜷缩在船头,任凭渔民如何驱赶,也不肯下海捕鱼。渔民抱怨说:“我待你们不薄呀,每天让你们吃着鲜嫩的小鱼,住着舒适的窝棚,时不时还让你们休息一天半天。你们不思回报,怎么这么没良心呀!”一只年轻的鸬鹚发话了:“主人呀,现在我们身强力壮,有吃有喝,但老了,还不落个像这群老鸬鹚一样的下场?”

    故事解读

    伴随着企业管理由小作坊式的粗放型向制度化和人性化过渡,员工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倘若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这些需求,最终只能导致“鸬鹚”的罢工。

    ◎ 士为知己者死

    美国斯凯电子电视公司总裁阿瑟·利维,为了闭路电视的研究工作,曾录用了一位颇有干劲的青年人比尔。

    比尔一上任,便一头钻进了实验室,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比尔一连40多个小时没离开过工作台。

    看到这一情景,利维深深地感动了,他拉着比尔的手说:“要是你再不改变一下工作方式,我就要停止新产品的研制工作。”

    “为什么?”比尔惊讶地问。

    “像你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不等新产品问世,人就累垮了。”利维说,“我宁愿不做这种生意,也不能赔上你的生命。我知道你是在竭尽全力干这项工作,你的心意我领了,就是研制不成功,我也不会怪你的。”

    简短的一番对话,利维便同比尔结成了至交。不到半年时间,闭路电视就研制成功了。

    故事解读

    人生相遇贵相知,孰谓世间无伯乐。谁都懂得一些领导和管理技巧,但有谁想过:心疼你的员工,才是这一切的根本。

    ◎ 总裁减薪的故事

    2001年10月,药品生产商礼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托尔通过电视会议将全公司4万多名员工召集起来,介绍具有深远影响的削减成本计划。站在礼来公司总部的员工餐厅里,托尔强调了礼来公司失去对某项专利保护对公司财务带来的巨大影响,因为这种抗抑郁剂专利技术贡献了公司2000年28亿美元利润总额的1/3!

    托尔郑重宣布道:2002年度公司所有员工的工资都不会增加,而经理们则要放弃年终奖金与股票分红。他接着又公布了关于他自己的爆炸性消息:他已要求董事们把他的2002年薪酬降到1美元。员工们听后都站起来激动地鼓掌。

    故事解读

    在当前高级经理人薪酬方案普遍较高的年代,托尔要求减薪的举措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高级经理人应对公司的业绩负责任。

    ◎ 裁人与留人

    日洁公司是日化产品生产企业。几年来,公司业务一直发展得很好,销售量逐年上升。每到销售旺季,公司就会到人才市场大批招聘销售人员;一旦到了销售淡季,公司又会大量裁减销售人员。就这件事,日洁公司销售经理陈鸿飞曾给总经理蒋明浩提过几次意见,而蒋总却说:“人才市场中有的是人,只要我们工资待遇高,还怕找不到人吗?一年四季把他们‘养’起来,这样做费用太大了。”不可避免,日洁公司的销售人员流动很大,包括一些销售骨干也纷纷跳槽,虽然蒋总对销售骨干还是极力挽留,但却没有效果,他也不以为然,仍照着惯例,派人到人才市场中去招人来填补空缺。

    结果终于出事了,在2003年日洁公司销售旺季时,跟随蒋总多年的陈鸿飞和公司大部分销售人员集体辞职,致使日洁公司销售工作一时近乎瘫痪。这时,蒋总才感到问题有些严重,因为人才市场上可以招到一般的销售人员,但不一定总能招到优秀的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他亲自到陈鸿飞家中,开出极具诱惑力的年薪,希望他和一些销售骨干能重回日洁公司。然而,这不菲的年薪依然没能召回这批曾经与他多年在商场上打拼的老部下。

    直到此时,蒋明浩总经理才有些后悔,为什么以前没有下工夫去留住这些人才呢?同时,他也陷入了困惑,如此高的薪金,他们为什么也会拒绝,到底靠什么才能留住人才呢?

    故事解读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不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还要留住人心,即让大家有明确目标,通过事业留人。

    ◎ 重视情义

    吴起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将,他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得部下拥戴。他的下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因此,他统率的军队打起仗来奋勇向前,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

    有一次,军中一位士兵因生了脓疮而痛苦不堪,吴起看到了,就立刻俯下身去用嘴把脏兮兮的脓血吸干净,又撕下战袍把士兵的伤口仔细包扎好。在场的士兵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位士兵的同乡后来将此事告诉了士兵的母亲,老妇人听后放声大哭。别人以为老人是感动得落泪,谁料想老人却说:“我这是伤心,我儿子的命将保不住了。以前我丈夫在吴将军手下当兵,吴将军对他也是这样好,后来在战争中我丈夫为报答将军的恩情,拼死向前,结果战死在沙场。现在又轮到我儿子了。”

    故事解读

    士为知己者死,收买人心是最厉害的管理招数。在一个历来重视情义的国度中,领导者如果能体恤和爱护员工,员工必然会以全力的付出作为回报。

    ◎ 不要轻易否定员工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他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备受世人重视,享誉全球。也正因为如此,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作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很多决定。但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松下幸之助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

    “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期望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

    故事解读

    给予员工多一些肯定,不仅有助于其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工作能力,还有可能收获更多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的“金点子”。

    ◎ 白沙的电梯

    以“鹤舞白沙,我心飞翔”浪漫清新的企业文化而名闻华夏的白沙集团,曾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在一次领导与员工的座谈会上,一位住在高层宿舍的退休员工提出要换房,要从24层换到3层。人们都不解:“既然已经住了这么久,何必要换?再说搬家多麻烦呐!”这位老员工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现在企业效益好,有电梯,我们上下都没有问题,但以后万一企业不行了,电梯没有电了,这24层楼让我们怎么爬上去!”

    一席话,让在座的决策者和普通员工陷入了深思……因为他们都明白,这可不是马三立先生的相声,也不是赋闲在家的退休职工的杞人忧天,而是非常现实的事:如果白沙不能立足长远,如果白沙不能安全稳健地运转、发展,迟早每一名白沙人都将因白沙的受挫而陷入困境!

    故事解读

    一个企业只有实现“长治久安”,才能“越飞越高”。企业形象可以是浪漫的,但浪漫要以务实为基础。只有将浪漫与务实、宏图与稳健真正结合起来,企业核心价值才有生命力。

    ◎ 写给员工的信

    松下幸之助有一个习惯,就是爱给员工写信述说所见所感。

    有一天,松下正在美国出差,按照他的习惯,不管到哪个国家都要尽量在日本餐馆就餐。因为,他一看到穿和服的服务员,听到日本音乐,就觉得是一种享受。这次他也毫无例外地去日本餐馆就餐,当他端起饭碗吃第一口饭的时候,大吃一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居然吃到了在日本都没吃到过的好米饭。松下想,日本是吃米、产米的国家,美国是吃面包的国家,居然美国产的米比日本的还要好!此时他“立刻想到电视机,也许美国电视机现在已经超过我们,而我们还不知道,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松下在信末告诫全体员工:“员工们,我们可要警惕啊!”

    以上只是松下每月写给员工的一封信中的内容,这种信通常是随工资袋一起发到员工手里的。员工们都习惯了,拿到工资袋不是先数钱,而是先看松下说了些什么。

    松下几十年如一日地每月给员工写信,而且专写这一个月自己周围的事和自己的感想,这也是《松下全集》的内容。松下就是用这种方式与员工沟通的。员工对记者说:“我们一年也许只和松下先生见一两次面,但总觉得,他就在我们中间。”

    故事解读

    以实际行动去与员工、顾客、家人进行日常沟通。报告、会议、训示虽然也算沟通,但却不能感人肺腑。只有放下架子,用平等、真诚才能真正打开双方的隔膜,荣辱与共。

    ◎ 125 000美元的感谢

    所有的公司都经历过艰难时期,阿姆斯壮也不例外。1987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他们第一次冻结了工资,希望借此能帮公司度过艰难的一年。

    他们的员工们真是了不起,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员工们普遍的态度是:公司一直待我不薄,现在是回报公司的时候了。

    几个月以后,人们发现1987年似乎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公司决定不仅把原来拖欠的工资补发给大家,还给每个人都涨了工资,仅补发工资一项每人就有400美元。

    阿姆斯壮并没有用支票来支付这笔钱。相反,公司把员工们召集到娱乐厅。董事长站在一张盖着白单子的大桌子后面。他解释说,由于阿姆斯壮的经营比预期的要好,公司决定要和大家一同分享这份好运。

    说着,他揭开了单子,每个人都看到桌子上堆满了10美元钞票,总共有12 500张之多,足足堆了两英尺高。

    员工一个接着一个,每人都走上前与公司的董事长以及公司的经理们握手,听他们说,“感谢你对公司的理解”,然后拿着一叠40张面值10美元的崭新的票子离开。

    故事解读

    谁说老板与员工永远是处于对立面的。其实有时双方缺乏的只是彼此的信任和相互的忠诚。当我们都能做到时,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 感情投资

    三国时,蜀魏长坂坡一战,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浴血奋战,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还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之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刘备爱将胜过爱子,使赵子龙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亲生儿子还重要,从而激发了赵子龙为刘备打天下的热情忠心。

    故事解读

    刘备不但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进行“感情投资”,而且方法独到,确实值得每位领导者借鉴。

    ◎ 锡盒子的故事

    每个星期三,你会发现蒂莱克机器厂的总经理或财务总管抱着一个锡盒子在工厂里走。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工资支票。

    他们的工资支票是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每星期发到员工手中的。

    不管是办公室的职员还是车间里的工人都一样。

    由于是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管来发这些支票,因此,他们必须知道每个人的名字。对于一个拥有300多人的部门来说,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本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表达的机会。虽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开放的政策,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到位于角落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去。通过公司里坐办公室的主管亲自去发工资,至少能保证员工每个星期有一次机会向领导提问题或建议。

    故事解读

    表现出你的关怀,把工资发到每个人的手中,能表明对作为领导的你来说,每一位员工不是工资条上的一个个代码,而是为公司的发展付出一份心力的人。

    ◎ 功到自然成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为了得到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

    刘备为得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当他第三次去的时候,关羽极其不高兴,张飞干脆说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刘备呵斥他们说:“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三人离茅庐还有半里之遥,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恰逢诸葛亮正高卧草堂,刘备不让通报,恭恭敬敬地阶前站立了半晌又一个时辰,直到诸葛亮醒来。

    这正是“功到自然成”,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的霸业才得以成就。

    故事解读

    对人才的吸引力,主要表现为待人以诚。这个“诚”字体现在很多方面,对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保持不愠不火、恭敬有礼,相信总有一天会攻克对方心中的壁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