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军事科技-“以人为敌”的中子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相继问世以后,美国又于70年代末期研制成了中子弹,这种新型武器被称作是第三代核武器。

    中子弹和原子弹、氢弹虽说都属于一个大家族,但它们发生反应和作用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已知道,原子弹是依靠核裂变反应爆炸的,氢弹则以核聚变反应来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子弹兼有这两种反应的综合作用,即先是核裂变反应,产生很高温度来引起核聚变反应,并释放出许多快速中子。这些中子流可用来起杀伤破坏作用,特别以对人员的杀伤效果最显著,所以“以人为敌的中子弹”也就由此而得名。

    中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贯穿辐射(其中主要是以中子的形式产生的辐射)的能量比冲击波、光辐射等释放的能量要大得多,约占总能量的百分之八十。因此,严格说来,中子弹应叫做“增强辐射弹”,或“增强辐射——弱冲击波弹”。

    在氢弹问世后,就有人提出研究中子弹这种战略核武器。后来到了50年代,一些武器设计家们开始构思起中子弹的设计蓝图。60年代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把欧洲作为他们相互争夺的重点。为了保持在那里的军事优势,他们都大力扩军备战,进行军事演习,研制新的武器装备。

    前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在坦克和武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一旦打起仗来,就可能采用闪电战,取得突击性的胜利。面对这种形势,美国的军事首脑们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如不使用核武器就很难招架。但使用核武器必然要导致核战争,这对双方都不利,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北约”成员国的大片领土会被污染破坏。于是,美国转而对战略核武器发生了兴趣,并由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下令全面研制中子弹这种战术核武器,以便大量杀伤前苏联及“华约”成员国的坦克兵,削弱坦克进攻的优势,而又不产生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中子弹有下面三个特点:一是它的杀伤范围可以控制,比其他核武器的污染少,产生的破坏也小得多;二是中子弹可采用大口径的火炮在远距离发射,这样发射阵地隐蔽,不容易被敌方发现和破坏;三是中子弹的发射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它既能用火炮单发发射,也可多发发射,还能装载在飞机上进行投掷,有的还可作为导弹战斗部在发射架上发射。

    中子弹的威力一般约相当于1000吨到3000吨TNT炸药的破坏能量。如果威力为1000吨当量的中子弹在距离地面100米的低空爆炸,它的作用范围并不很大:在距离爆炸中心800米的范围内,主要是由放射出的中子流对人体起杀伤作用。1200~2000米的范围内,中子所产生的杀伤就小一些。而2000米以外,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杀伤作用。

    为什么中子对人有特别大的杀伤作用呢?这是因为中子进入人体以后,能破坏人体组织细胞和神经系统。当人体受到的中子辐射达到一定剂量时,人就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或者死亡。

    中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都不大,仅为一般核爆炸的十分之一,因而对坦克、火炮、坚固工事等的破坏作用较小。但是,中子像透视身体用的X射线一样,能穿透坦克的钢铁壳体杀伤里面的人员,所以说中子弹主要是用来杀伤人员的一种武器。当然,在离爆炸中心较近的地方,它也能破坏武器装备和建筑物等。

    对中子弹这样的新型武器,现在已有了防护和对付它的办法。例如,用厚厚的湿土层和混凝土层就能挡住大多数的中子辐射。如果人员躲避到地下掩蔽洞或地下室,就会更安全一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