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与应酬36计-避免结交危险关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交场所,我们不断地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警惕,因为很可能我们一不小心就认识了一些心怀叵测、或者人品令人质疑的人。一旦我们被他们的伪装所欺骗,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就会最终成为他们的猎物和牺牲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结交这些危险的关系,对这些人敬而远之。

    掌握应酬“小人”的方法

    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小人”的问题,他说,英雄们在临终的时候,觉得最为痛恨的人不是自己的劲敌,他们往往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小人。看来,“小人”不小,他们的能量大着呢!他们可以做汉奸、叛徒,他们可能装出种种可怜的样子,以博得你的帮助,当你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反过来咬你一口。蚂蟥的可怕之处是,它以不经意的亲热的方式去吸人血,而小人比蚂蟥还可怕。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人生的舞台上,时刻都有这种小人存在,他们在各种环境中挖空心思地寻找漏洞,然后见缝下蛆,当蛆长大了,爬上桌面时,那种滋味是让人不得不恶心的。但是,他们做得非常巧妙,不到关键的时候,他们不可能让你知道蛆的存在,到了关键的时候,你就是知道了,也已经来不及了,这也是他们最高明的地方。

    “小人”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常常是引起一个团体纷扰的罪魁祸首,他们的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令人讨厌,所以人们对这种人不仅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

    仇视小人固然足以显出你的正义,但在人性丛林里,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的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可是,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评“很坏”,他们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显的“正义”,却照出了小人的原形。这不是故意和他们过意不去吗?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击,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是会对你展开反击的。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你别说你不怕他们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

    所以,和小人保持一定距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嫉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限,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何况你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小人。因为“小人”是一种人性现象,而人性是亘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们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而且,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彰显你这“正人君子”的价值与可贵。另外有一点也必须了解,“小人”有时也会有一些“正义”,会不留情面地揭露隐私与不法,这对游走于法令边缘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威胁,因此“小人”还是有某种存在价值的。

    君子与小人,是各色人物中的两极。清代金兰生所编《格言联璧》中讲到如何对待君子与小人时说:“小人固宜远,然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讲的是对小人既不亲近,也不公开结为仇敌,对君子可以亲近,但不可曲意逢迎。这比较合乎洁身自好的待人之道。

    有句话说:“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得罪一个小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也说到这个问题:“休与小人结仇,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这虽然有“明哲保身”的味道,但区别待人的思想可供我们参考。勿媚君子的道理是很清楚的,君子有处事的原则,低声下气地去讨好君子,只会引起反感,自找没趣。为什么不要和小人结仇?这是因为小人胡搅蛮缠,和小人争论是非,往往是白白浪费精力。

    几种必须提防的人

    尖酸刻薄的人

    尖酸刻薄型的人,是较不受人欢迎的。他们的特征是和别人争执时往往挖人隐私不留余地,同时冷嘲热讽无所不至,让对方自尊心受损颜面尽失。尖酸刻薄的人,天生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由于他们的偏激,往往不会有多少朋友。

    与这种人交往,应先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他待我以刻薄,我报之以宽厚。如果他以为我乃迂阔之人而加以欺侮,则可用适当强硬的态度提醒他。如果他的刻薄性格尚未发展到根深蒂固的程度,那么,经过与你的交往,耳濡目染,他也许会慢慢变成性格宽厚的人。

    遇上尖酸刻薄的人,与之相处的技巧是:

    ①与他保持距离,不要招惹他。

    ②万一吃亏,听到一两句刺激的话或闲言碎语,就装作没听见,千万不能动怒;否则,就是自讨没趣、自找麻烦。

    挑拨离间的人

    尖酸刻薄的人是损人不利己,挑拨离间的人则会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应付这类人的诀窍是:

    首先,要注意谨言慎行,和他保持一定距离。

    其次,要在单位内建立良好的个人信誉,使他挑拨不成。最重要的是联络其他同事,建立联防及同盟关系,将他孤立起来,无论他向谁挑拨或离间,都不要为之所动或受到什么影响。

    再次,即使有什么是非发生,也应尽量化解,虚心忍耐,同时要保持宽广的心胸。

    势利之人

    势利人的特质,正如俗语所说:“见高拜,见低踩”,他们都是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当然更不会讲什么道义。

    知道了势利人的本质,而又一定要跟他们应酬,那就只有采用两种方法:

    ①积极的方法。“反其道而行”,凡势利人所看不起的人,或者他们不愿交往的人,我们都与其交往并借此来教训他们、挫败他们,使他们有所省悟,进而有所改变。采取这个方法,要先具备一些条件,那就是自己有足以挫败他们的各种能力,而实行的方法也不能使他们太难堪或产生反感,否则,就会导致双方间的友谊破裂,成为敌人。

    ②消极的方法。如果不得不与势利者应酬,也绝不对他们有谄谀行为,以免受其辱。如能具体表现出自己人格的高尚,意志的坚定,他们就不得不对你另眼相看了。

    同势利人的应酬,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切勿投其所好、处处迁就,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你自己也被势利之人同化了。

    蛮横之人

    蛮横人暴戾凶狠兼而有之。遇到这样的人,根本没有交往的必要。不过蛮横人也不会有特别的字号招牌挂在胸前给你认识,在你的生活中,或亲戚朋友中,偶尔也会结交上这样的一个人。等到你知道他是个蛮横不讲理的人时,互相间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来往了。

    凡是处在这种情形下,交往的原则有二:

    ①与之疏远,这是上上之策,由疏远使互相间的感情淡薄,待往来减少了,就可以结束朋友的关系。

    ②虽与之应酬,但处处谨慎,用极温和淡然的态度来应付对方的强横暴戾。

    如对方仍不知进退,就只能采取远避或绝交的方法。

    事实上,强横残暴的人并不多,但亦不是没有。故此,交朋结友不能不慎重行事。

    好谄媚之人

    谄媚的人,大都是不知廉耻,好逸恶劳之人。他们谄媚的目的,不外是向被谄媚的人求助取利,所以说他们是“谄媚小人”,再恰当不过。

    社会上有些人很会谄媚。谄媚者的目的是为了邀功取利。因此可以说,凡是谄媚者,对我们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他们常常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其他正直的朋友必然与我们渐渐疏远。

    谄媚的人,大都有取悦别人的一套手法。被谄媚的人,也往往被这一套手法弄得飘飘然。要知今日因你的财势而来谄媚你的人,亦是他日因你失势而伤害你的人。因此,凡是来谄媚的人,都应当对他冷淡,对其所说的好话、坏话,只能是一笑置之。时间长了,使其觉得乏味,自然而退,否则,就难保不受他们的伤害。

    自私自利之人

    自私自利者,不理会别人的利益得失,往往只为自己打算。替自己打算是人之常情,在这个社会中,完全不替自己打算的人,是很少的。

    所以一个人要替自己打算并不为过,但只替自己打算,而不理会别人的死活,是自私自利的表现,非常不可取。在应酬中,对这种自私自利的人要特别注意,偶一不慎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所以,你在交往时,要防备自私自利的人,首先就必须学会辨别自私自利的人。一般来说,自私自利的人在平时是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与他们应酬,可能会使你感觉到他是个忠厚而且体恤别人的人。但事情来了,他要达到目的,就不管你的死活了。因此,你要认识这种人的本质,就只有在平时的行动中来观察。而这种观察,又最好放在看对方是如何对待他至亲的人,如父母、妻子、兄弟,等等。如果他对待至亲的人也显得极其自私,那么朋友就更不必说了。确定对方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以后,我们与其应酬,就应处处小心,步步为营,小的事情吃了亏,还不算什么,大的事情掉进了对方的陷阱,就后悔莫及了。

    小心应对心胸狭窄的人

    心胸狭窄的人,其基本的心理特征有二: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下事。

    心胸狭窄的人,嫉妒比自己强的人,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他们生性多疑,一点小事也常常折腾得吃不好、睡不香。

    与这样的人相处,你要做到:

    要有大度的气量。与心胸狭窄的人相处,肯定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缺乏气量,与之斤斤计较,就无法相处。相反,如果气量大度,胸怀宽阔,就会使那些不愉快的事化为乌有,同时,对心胸狭窄的人也是个教育。

    要有忍让的精神。有人因心胸狭窄,做出了对不住自己的事来,你应该忍让。忍让,绝不是软弱,而是心胸宽阔、风格高尚的表现。提倡忍让,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

    心胸狭窄的人极容易错误地估计形势,错误地对待人和事。因此,对心胸狭窄的人发扬忍让精神,绝不意味着迁就他的错误。对他的心胸狭窄忍让,但对他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决不迁就,这才是忍让。

    这样可避免无端树敌,生活中,“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树敌过多,不仅会使自己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便是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容忍别人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不记仇,给他以希望,他自然会对你有所感恩,将这份报恩的感情藏于心中,日后总要寻机将这份恩情还回去。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些,目的并不是贪图他人的回报,如果是那样的话,反而会让人瞧不起。

    如果是因为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应及时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就包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等别人“发泄”回来,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倒不如主动上前致歉,以便尽释前嫌。

    有许多人只注重搞好与重要人物的关系,而对位居其次的人或是暂时处于低谷的人多是瞧也不瞧。这种从众的冷漠态度很容易令对方误会,一旦你有求于他,他对你根本没有好感,自然也不会伸出援手。

    一个在机关工作的小伙子,工作能力强,为人机灵,很受大家的喜爱与认可。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对“一把手”的态度总是公事公办式的不远不近,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对并无多大实权的“二把手”却十分热情。小伙子自有他的道理,“二把手”是个尴尬的角色,虽是领导,却总不为人所重视,我若和大家一样对他不冷不热,也就是无形中把他排斥出去。虽然讨好他不一定能起到什么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他想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的话,也是吃不消的啊。亲近他的目的,并不是想与他交下多深的关系,只是不想多一个暗敌。

    如果你想化解已与他人结下的仇怨,缓解紧张的关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德报怨,宽怀待人。然而,要做到忍而不争,这却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去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伤害,更需要宽广的胸怀。

    谨慎对待嫉妒心强的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要讲清楚其原因,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容易到只用两个字就够了:嫉妒。一个人干事,三个人反对,五个人调查,十个人散布流言蜚语,这不是极个别的事例。“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都是可怕的“警告”。

    本来,一个人的才能比另一个人高的话,他的职位就应该高,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于一个嫉妒心强的人来说却不然,对于才能胜过他的人,他一定想办法来中伤对方,对于地位高过他的人,他一定想方设法来推翻对方。

    你也许遇到过下面的情况: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你把精心拟就的工作方案呈报老板。他对你的工作成果大加赞赏,在大家的面前“拍你的肩膀”,表示对你的重视,在会议中上上下下也都一致赞许你的真知灼见。再如,你刚好成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使公司大赚了一笔钱,各部门主管对你另眼相看。这时的你必然是春风得意,难禁喜悦之色,大有“世界都属于我”的感觉。但你兴奋忘形之际,也许正是你自埋炸弹之时——令别人嫉妒,使你不知不觉中成为很多人的敌人。

    而我们身边时刻都有嫉妒心强的人,要想自己处处都成功,就要学会应付这样的人。碰上这种人,通常不应正面跟其理论,你要常存戒心,不矜才炫能,不刺激对方。可在进一步交往中,使他感到你的高尚人格,由妒忌改为敬佩,这未必不是一个应付的好办法。

    具体的方法可参照以下几点: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手段来对付他,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做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取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2)大智若愚,谦虚谨慎

    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上,当一个人处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

    所以,切记别乐昏了头,要处处表现得虚心、谦和,即使当你像坐直升机一样,势力一天比一天大之时,请仍然保持与旧同事的关系,抽时间与他们在一起聚聚。谈话时更不能自己翻那些成功史,即使别人阿谀一番,也当是耳边风好了,或者索性说:“那绝非我的功劳,老板对我也是太好了”或“多谢你的夸奖了,其实要更加努力,才能胜任此职。”

    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艺术精粹》中说:“大多数组织在结构上像一座金字塔,当一个人向金字塔顶端爬去的时候,最重要的岗位越来越少。因此,一个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首先,他从前的大多数同事深信自己应该得到这个职位,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它而不快。但特别重要的是:一个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表现出谦逊和不气势凌人。他一定不要忘记他从前的共事者。”

    (3)以爱化恨,以让抑争

    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俗语说,“恨是离心药,爱是黏合剂”。因此,当你遭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

    做出让步的姿态,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倨傲的态度,这样就可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是根治双向嫉妒和多向嫉妒的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都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有一位某大学的系主任,就懂得示弱之法。他刚刚被提拔为系主任时,有一位同事有点嫉妒他,总找碴出他的“洋相”,使他难堪。后来,这位系主任来到这位同事家,诚心诚意地和他谈心,并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全部亮了出来,说:“我本人无论教学还是教学管理,经验都很贫乏,管理一个系的教学工作,实在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以后,请你一定尽力帮助我。”示弱之法很奏效,从此,那位同事再也没有找他的麻烦,反而经常为他出主意。

    (4)说服、鼓励的对策

    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时,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谈,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致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

    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虽表面气壮如牛,其实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嫉妒转向公平竞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