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一个台阶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联官员。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一位同志当场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翻译准确无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之后这名苏军中尉准确地翻译了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联官员和其他将领为此都流出了热泪,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自己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为止”。
如果把每个人的失误当成笑柄,自己也就有了制造笑柄的失误。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让他对你心生反感,而且也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
在社交中,有时常会进行一些带有比赛性、竞争性的文娱活动,比如棋类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实力雄厚”、绝对能取胜的情况下,往往并不会使对方败得很惨,反倒是有意让对方胜一两局,既不妨碍自己总体上的获胜,又不使对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后,往往会有意地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一两盘。为人处世正像下象棋,只有那些阅历不深的小青年,才会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对方已涨红了脸、抬不起头,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喊“将”。其实,作为社交活动,并非正式比赛,对输赢不必那么认真,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则,计较起来,会给对方造成不佳的心情。
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但要尽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造成别人下不了台,而且要学会在对方可能不好下台时,巧妙及时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这就为我们以后更深的交往铺设了一架云梯。
巧妙圆场的要点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人免丢面子,是圆场的一大原则。然而,台阶怎么个给法,圆场应该怎么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清楚。这里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要注意不露声色
既要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
有一则报道很能启发人。一次,一位外国客人在天津水晶宫饭店请客,请10个人要3瓶酒。饭店女服务员小丁知道10个人5道菜起码得有5瓶酒,看来客人手头不那么宽裕。于是,她不露声色地亲自给客人斟酒。5道菜后,客人们的酒杯里酒还满着。这位外宾脸上很光彩,感激小丁给他圆了场,临走时表示下次还来这里。善于交往的人往往都会这样不动声色地让对方摆脱窘境。
(2)要注意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幽默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
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到公寓去看他。他们谈话间,那个壮如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冯骥才便说了一句幽默的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结果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风趣。
(3)要注意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
有时某种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了尴尬境地,这时,你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必定会使对方更加感激你,就像前面周总理帮助苏联翻译的做法。帮助对方挽回面子,会使他感激不尽。
(4)指鹿为马,巧妙化解
有时某种行为在特定场合中虽有着特定意义,但圆场者为了化解,却巧妙地解释为另一种意义。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问美国时,在赴白宫出席里根送别宴会途中,突然下车和行人握手问好。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冲下车,围上前去,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他们担心行人口袋里有武器,行人对此却一时不知所措。这时,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立即出来打圆场,她向周围的美国人解释说,保安人员的意思是要人们把手伸出来,跟她丈夫握手。顿时,气氛变热烈了,人们亲切地同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这里,赖莎机巧应变,妙打圆场缓解了当时尴尬的场面。
(5)善用假设,巧避锋芒
在特定的交际场合,有时碍于面子,有时把握不准,可以用假设句去表达。甲有两个朋友乙和丙,不料这二人反目成仇。一天乙对甲说,丙在众人面前说甲的坏话并揭其隐私。甲听后半信半疑,骂丙吧,怕冤枉好人;不骂吧,一来怒气难消,二来怕乙尴尬。他琢磨了一会儿,说了一句两全其美的话:“如果那样,丙这人可不咋样!”
当遇到与师长、上级辩论,你认定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可是出于礼貌或无奈不能坚持时,假设句是很好的解围方式。一个学生和班主任争论男生能不能到女生宿舍串门,老师一口咬定绝对不能。学生很长时间不能说服老师,又见老师似有怒意,为了结束争论,给老师一个台阶下,他巧妙地说:“如果老师说得正确,那我肯定错了。”这本是一句废话,它并没有肯定老师的观点,然而这位老师听后却不再争执了。
有时,对猝不及防或不愿、不好回答的提问,也可采用这种句式。问题:“你爱王小姐吗?”回答一:“如果她爱我,我就爱她。”回答二:“如果她可爱,我就爱她。”回答三:“如果我爱她,那就是爱上了她。”由于附加了假设的条件,使表达变得婉转,所以问话者、说话者和涉及对象都能接受。
(6)承认错误,诚恳致歉
在人生中,各种矛盾屡见不鲜,但许多矛盾是可以通过道歉消除的。某人曾是文艺界的主管领导,由于政治形势的原因,使他不得不充当整人的角色,而且后来自己也沦为挨整者。但他仍然对“文化大革命”中文艺界许多人的挨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文艺界有许多人对他十分反感。然而十年浩劫结束之后,由于他在许多会议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十分沉痛的反思,多次向那些被他整过的人道歉,从而得到了很多人的谅解。他和许多人的矛盾,也在道歉中得到了化解。
(7)主动背黑锅,化干戈为玉帛
领导对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有时只要敢于背黑锅,主动地承担责任,就可以化解双方的矛盾。小王和老周同在办公室工作。一次,小王去听报告,老周不知道,因此对小王很有意见,当面质问小王为什么不告诉他听报告的信息,两人因此而大吵起来。彭主任了解吵架的原因后,对老周说:“听报告没有通知你,这不是小王的错,是我没有要他通知你,因为你们两人有一个人去听报告就行了。你如果有意见就对我提吧,不要责怪小王啊。”老周听后,觉得自己错了,于是主动向小王致歉,结果他们又和好如初。
以上介绍了七种常用的圆场术,还望诸君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怎样才能圆得巧妙和恰当,实际上很难穷尽其法,阐明奥妙于一文一章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时时留心他人的高明做法,这才是圆场术取得进步的不二法则。
正确处理突然变故
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那么发生这些突然变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够避免难堪,不激发矛盾,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呢?以下几个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以情感化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衫褴褛,一脸的悲哀、愤怒,并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这个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6枚精美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5枚,但第6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在哪儿。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1分钟。
“有事吗?”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姑娘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怔在那里。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他停了一下,然后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说:
“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然后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6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位姑娘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拾的第6枚金戒指的关键是,在尊重谅解对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言语触动对方的同情心。对方虽是流浪汉,但此时却握有打破她饭碗的金戒指,极有可能使她沦为“流浪女”。因此,“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这句真诚朴实的表白,却饱含着惧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也饱含着恳请对方怜悯的求助之意,终于感动了对方。对方也巧妙地交还了戒指。试想,如果叱责怒骂,甚至叫来警察,也能找回戒指,但姑娘的“饭碗”很可能就此砸了。
(2)顺水推舟
在招待宴会上,三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其中一位顺手把制作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插入”自己的口袋。这时,服务小姐看到了,不过她没有当场给外宾难堪,而是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说:“先生,我发现您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点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感激之情,经经理同意,我们把这双图案最精美的景泰蓝食筷赠送给您,并按最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
这位外宾自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音。在表示谢意之后,他借口多喝了两杯,误将食筷插入衣袋,借此下了台阶。中国的景泰蓝工艺,堪称世界一绝。这位外宾爱不释手,并想浑水摸鱼,据为己有,也情有可原。但如果听之任之,则不仅国家要受损,而且会引起连锁反应,后果严重。因此,制止是必需的,但不能直言不讳地指责,那样会置对方于难堪的境地,严重的话可能造成国际上的不良影响。服务小姐顺水推舟的手法,既保住了客人的面子,又挽回了国家的损失。
(3)为对方指明道路
一次,老张到外地去办事。临返回时恰好遇见邻厂的一辆卡车,他就想搭这辆卡车回去,尽管张师傅不认识司机,但是经过交谈还是搭上了车。老张回到家后才发觉有只提包放在车上忘记带回了。他立即返回去找,但提包已经没有踪影了。第二天,老张找到司机家中,先感谢他帮忙捎脚儿,然后说自己忙乱中把一只提包落在车上了。他说:“一发现提包不在,家里人就催我快找。我说不用着急,那位师傅的为人很好,又没别人,他见到后一定会帮助收起来的。”听了老张这番话,司机略一思忖,说:“收车后发现有只提包,我断定是你忘记拿走,放在车上怕出差错,就拿回来了。”说着,从里屋拿出了那只提包。
老张的提包失而复得,绝非偶然。他找到那位司机后,除了十分客气地感谢司机帮忙外,几句话说得非常自然、得体,毫不矫揉造作。在介绍自己忙乱中把一只提包遗忘在车上的情况后,转述与家人的对话巧妙地赞颂了司机。他说“师傅的为人很好”,是称赞他品行端正、情操高尚、乐于助人,不会贪小便宜;说“他见到后一定会帮助收起来的”,则是称赞其责任心强,处理问题非常小心在意,妥善周到。这就明确地表达了对司机为人处世、人格道德的肯定与尊重。这种肯定与尊重,则满足了对方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和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心理需要。司机在得到激励的同时,以实际行动作出回应,于是拿出提包给了老张。
如何照顾熟人的面子
有时在人际应酬中,既要考虑到照顾熟人面子,又不得不拒绝,这时就要注意如下几点:
(1)要留意给介绍者面子
对于曾经受到照顾的人、大客户、总公司或自己公司领导介绍来的业务员,最不容易打发回去。
如果是介绍者直接拜托,还可以判断出应对的方式,但是,只凭一张名片,实在难以抓住介绍者的心理。有的也许只是随意的允诺,不过,有的却真的是期待自己介绍能够对当事人有所帮助。
不管事实如何,一定要留意避免伤到介绍者的面子。基于这个要点,我们再来考虑拒绝的方法。
总之,要仔细听对方说明,不可以以一副商场老将的样子加以指责:“这个价格不太妥吧?”表现出拒人千里的态度。你应该仔细地听完说明后,拿起目录看一看,再用下列方式之一拒绝。
(2)推给专人处理
如果有接待此类推销员的专属负责人时,就叫该负责人出面应付。你可说:“我们每个部门都有专属负责人决定这些业务事宜,我请他来和你谈谈。”接着站起身来,交代负责人要妥当地应付。不过,并非自己躲避起来,叫负责人去收场。自己必须也在场,用二对一的方式比较好拒绝。
(3)推说要由会议决定
“贵公司的产品确实不错。不过,如果我们各个营业处都要采用的话,光是我一个人是不能决定的,必须等召开会议讨论之后才能给您答复。总之,我们会跟您联络的。”
把对方希望大量购买的意愿当做借口,以必须由会议决定来拒绝。会议是由多数人决定的,这么一来,既不会伤到介绍者的面子,也可以轻易地说“不”。
拒绝别人要有技巧
求人,不一定有求必应;人求己,也不一定都如愿以偿。如何在推辞中,不仅不得罪人,反而能赢得别人的理解,这才是一种高明的应酬术。
拒绝,不仅要晓之以理,委婉地陈述原因,还要诉之以情,特别是诉之以诚。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将心比心,即使自己的需求未满足也不宜动怒。
相传,大戏剧家萧伯纳派人送给首相丘吉尔两张戏票和一封短笺,上面写道:“来看我的戏吧,如果你有朋友就请带上一个。”丘吉尔不愿接受这个邀请,于是找人答复道:“首场演出我没有空去,但我愿意第二天晚上去看,如果你的戏还演第二场的话。”
从交际的角度看,既推辞了别人的邀请,又没有失礼,这就是艺术。而那种简单的所谓直爽式回避或否定——留给人的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感觉,有损于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会积极的应酬术——拒绝,它能使你失而复得。
对于许多人来说,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别人提出要求时,他们不好意思张口说“不”,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两个人关系疏远。如果答应了别人的要求,自己确实有难处,或者自己的利益会损失很大,这时,我们就应该拒绝别人。但是拒绝别人也要考虑对方的情感,尽量做到不伤害双方的感情。怎样说“不”,的确是一门学问。
我们在拒绝别人时应该注意不使他们的面子受损。如果既拒绝了别人的要求,又让他们丢了面子,那么他们心中产生不满之情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不让对方丢面子,让人非常体面地接受拒绝,就是非常得体的拒绝了。
三国时期的华歆在孙权手下时,名声很大。曹操知道后,便请皇帝下诏招华歆进京。华歆启程的时候,亲朋好友千余人前来相送,赠送了他几百两黄金和一些礼物。华歆不想接受这些礼物,但是如果当面谢绝肯定会使朋友们扫兴,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于是他便暂时来者不拒,将礼物统统收下来,并在所收的礼物上偷偷记下送礼人的名字,以备原物奉还。华歆设宴款待众多朋友,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华歆站起来对朋友们说:“我本来不想拒绝各位的好意,却没想到收到这么多的礼物。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想我单车远行,有这么多贵重之物在身,诸位想想我是否有点太危险了呢?”朋友们听出了华歆的意思,知道他不想收受礼物,又不好明说,使大家都没面子。他们内心里对华歆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便各自取回了自己的礼物。
假使华歆当面谢绝朋友们的馈赠,试想千余人,不知道要推谢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还会使大家都很扫兴,甚至感到非常尴尬。而华歆却只说了几句话便退还了众人的礼物,又没有伤害大家的感情,还赢得了众人的叹服,真可谓一箭三雕。
“不”字谁都会说,但怎样说才能既不伤害对方,又不使自己为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拒绝他人,最困难的就是在不便说出真实的原因时又找不到可信而合理的借口。那么,我们不妨在别人身上动脑筋,比如以家人为借口。
当一个推销员上门推销时,一个女士的态度礼貌而坚定:“我的婆婆不让我在家门前买任何东西。”你瞧,我不买你的商品,不是因为我不愿意掏腰包,而是为了保持和婆婆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来,推销员既不会因为你没买他的商品而怨恨你,同时也感到再说下去也是白费口舌,只好作罢。
当有人请求你帮助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尽量给予帮助。但碰巧实在无能为力的事,你无法给予对方帮助,也不要急于把“不”字说出口。不要使对方感到你丝毫没有帮助他解决困难的诚意,否则,在别人眼中你会是一个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
当别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不要简单地拒绝,而应该让他明白他的要求是多么荒唐,如果答应他的要求,你会遭受什么样的后果,从而使他自愿放弃无理的要求。
在拒绝的同时说服对方为得到其所求还应做些什么,这一点对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尤其重要。比如你的属下向你提出的要求得不到你的满意答复,你不妨告诉下属应该努力的方向,使他始终看到希望。与此相比,你的拒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既不会挫伤他的自尊心,也不会伤害你与下属之间的感情。
(1)态度坚决
无论对方的要求多么强烈,只要你认为不能接受,便要态度明确、坚决地予以拒绝,不能留有余地。“实在抱歉,我无能为力”,“对不起,我没有办法答应。”你也不要给他出主意,否则,你仍难脱干系,说不定他还会来找你,让你为难。
(2)电话拒绝
有时候碍于面子,当面不好意思拒绝朋友。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朋友先回去,告诉朋友等你考虑之后再给他答复,然后,打个电话把你的意见告诉他。这样,双方不见面就可以避免不好启齿或造成尴尬。
(3)消除愧疚
拒绝朋友的要求,朋友可能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时,你不必自责,也不必感觉愧疚。既然拒绝,你自然有拒绝的理由。最好的做法是,用你的理由来消除内心的愧疚,达到心理的平衡。
(4)接受指责
遭到了你的拒绝,对方的要求不能达到,他必然会对你加以指责。对此,你可以表示接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中了对方的激将法。比如他说:“我就知道你可能做不到,看来真是这样。”这时,你不妨付之一笑,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到”他要求的事。
如果不会拒绝,碍于情面随便夸下海口,那是于事无补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当然,拒绝别人的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明确拒绝,而且要委婉,使自己的“拒绝”藏而不露。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这就要求我们拒绝人要讲究技巧,既要拒绝对方的不适宜要求,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
善意的谎言也很重要
虽然撒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各种各样的交际场合为了避免让人难为情,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美国男子克尔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虚假。为此,他在6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醒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已离他远去。克尔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里,讲给自己听。克尔这样说:“我到现在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情和爱情。”
克尔的经历是人类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结果却发现坦诚在许多时候会使我们碰得头破血流。只是人们为了维护心目中一种虚幻的纯洁和躲避政治的禁忌,才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克尔不是政治家,也不再需要虚幻,所以他把人类长期以来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很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真实。
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曾给一位作家写信,倾诉和克尔一样的苦衷。他从小受到诚实的熏陶,可是走上社会不久,却因为几句真话屡遭白眼。他希望能找出原因,但是这样的问题绝不是一封信所能说清楚的。克尔为之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作家考虑再三,干脆只给了这样两句话:“当我的父亲与我探讨家庭大计时,我绝对不会说假话,而当我的母亲因病将不久于人世时,我会对她说‘没关系,医生说你马上就会好的。’”这就是说真话和说假话的区别。
善意的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不可缺少。当我们得知亲戚病重,当我们获悉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谎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不说谎言的人。许多谎言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心愿暂时不被毁灭,善意的谎言就开始发挥作用。
然而,善意的谎言必须注意以下三条技巧:
(1)真实
谎言是无法真实的,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
如果一位朋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模糊作假,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2)合情合理
这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而应该使妻子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在这谎言中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3)必需性
这是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
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扼制?
有时候我们说谎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官员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询问琼恩:“你赞成那个新法案吗?”琼恩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琼恩:“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如果我们按照上述三条规则去处理生活中那些不得不说的善意的谎言,它肯定会给我们带来魅力。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善意的谎言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就是美丽的谎言。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假话,同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的谎言相比,两者有着本质区别。那种心术不正、诈骗、奸侫、诬陷的人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