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与应酬36计-化解人际关系中的尴尬处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交中从容不迫、洒脱大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自己感到不自在,别人也不自在,结果使得气氛凝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惊不乱,从难堪的境地中从容地解脱出来呢·

    消除尴尬的小妙招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些交往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因为失误、别人的指责或其他突如其来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一些尴尬。如何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局面呢?下面几种方法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妙招一:借题发挥法。某着名歌星参加义演,下台时不慎被电线绊倒,正在鼓掌的观众怔住了,只见他从容地站起来,微笑着说:“你们的掌声真使我倾倒了。”妙语一出,赞美的掌声响成一片。不难看出,此法适用于处理受突发事件或是对方态度不友好时,通过环境或自身某方面借取话题,引申、发挥,化被动为主动,改变气氛,摆脱困境。此法的关键是话题要借好,发挥要贴切。

    妙招二:自我解嘲法。里根总统对加拿大进行访问发表演讲时,反美示威人群不断打断里根的讲话,两国领导人都感到很尴尬,里根对加拿大总理说:“这种情况在美国时有发生。这些人一定是从美国特意赶来的,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此语一出,笑声顿时化解了尴尬场面。当你遭遇失误、挫折或尴尬局面时,不妨也效法一下这位总统,对自己所处困境主动地嘲弄、调侃,不但可以摆脱窘境,而且能够展现出你的虚怀若谷和博大胸襟。此法可以通过故作糊涂、大智若愚来体现,亦可以借助于对缺点、失误进行夸张、渲染来体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造成尴尬的原因进行曲解,来制造幽默、缓和气氛,或是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把因失误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或将错就错,借题发挥。

    处理尴尬的小技巧

    现代人更注重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因而在言谈举止上更趋向于一种自然随和的交际方式。认识到时尚潮流的趋向,可以让你的行为更加有的放矢。开个小玩笑、搞个小小的恶作剧,不但不使人反感,在通常情况下还能起到缓和紧张、尴尬气氛的特殊功效。适当情况下的合适的小玩笑能够促进人际交往,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黏合剂,但生活交往中总有人把握不好分寸,有意或无意开过分的玩笑。如何才能避免或是消除类似的状况,使自己从紧张、尴尬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呢?大家不妨用用以下的技巧:

    技巧一:以嘲解嘲,自我解脱法。例如,某机关领导正在追查一封匿名信的来源,办公室的一个人说:“没准就是你们打印室的人弄的吧?”这时你可以心平气和地答道:“谢谢抬举,我们要能写出如此高水准的文章,不就抢了你们的饭碗了吗?”因为有时候,开玩笑的人并非有意伤害别人,但由于开玩笑的场合、时机、内容不合适,而使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既然没有恶意,你也不必太认真,不妨以另一个玩笑话来处置,以免因过分的玩笑而破坏双方的正常工作关系。

    技巧二: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例如,几个人在议论机关办公室抽屉里的钱被偷的事,小张看着相邻科室的小陈说:“小偷肯定是经常到我们办公室来的人。”大家一齐把目光转向小陈,小陈一怔,然后不慌不乱地答道:“你这一说我倒想起一个人,小张,你那个老乡这几天不是经常在你们办公室里待着吗?你去问问他吧。”这样将开玩笑的一方弄到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这时可以把话题顺势引向别的方向,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开。既反驳了无理的玩笑,也处理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技巧三:针锋相对,主动突围。这种技巧适用于那些心术不正、心存恶念开玩笑的人,这时你就应针锋相对,积极反击,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碰到尴尬场面怎么应付

    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交中从容不迫,洒脱大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自己感到不自在,别人也不自在,结果使得气氛凝滞。怎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惊不乱,从难堪的境地中从容地解脱出来呢?

    运用急中生智的幽默术是最好的方法,它能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冷静、乐观、豁达,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活跃的状态,借助对方的话语来反击那些讨厌的人。

    丹麦的着名作家安徒生就是一个能在尴尬中泰然自若的人,他能根据对方的话来进行反驳,使那些给自己出难题的人陷入尴尬之中。

    安徒生生活俭朴,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写作中,从不注意衣着,也不追求时尚。有一次,安徒生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一个富人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旁边站了好大一群人,大伙都笑得前仰后合。“哈,这次安徒生可算是栽了,看他怎么办?”那个挖苦他的富人更是得意扬扬,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面孔。

    可是这并没有难倒安徒生,他稍作停顿,马上说出了让人们震惊的话。朋友,你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

    安徒生不慌不忙地指着那个富人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顿时,笑声停止了,过了几分钟,人们又哄堂大笑起来。

    此时,那个富人脸红脖子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安徒生借助对方的话予以回击,使自己从尴尬中走出,而那个富人却落得个被众人耻笑的下场,再也不敢开安徒生的玩笑了。

    安徒生分析对方的逻辑和结论之后,并没有作出正面的反驳,而把它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申,将对方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唐的结论上去,从而由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

    另外,还有许多可能碰到的尴尬局面,这有可能是因为交往的时间和地点不适合,如在别人吃饭时你上门拜访,对方就可能会尴尬,你也会感到不自在,因为看别人吃饭很不自然。再者,如果交往的对象不熟悉,尤其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也常有尴尬之感。

    还有在交往中存在的缺陷,如聊天时无意刺到了别人的忌讳,或者不巧讲了使别人难堪的话,或者喜欢说大话的人被别人戳穿了,难以收场,这些场合也是令人尴尬的。在交往中出了意外,如你有某事瞒着对方,以为他不知道,实际对方已经了解了情况,这时你编造了谎言,被对方当面揭穿了,同样会非常尴尬。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遇到一些想不到的情况,也可能非常尴尬,比如到朋友家吃饭,原以为去的是朋友,结果发现有很多陌生人,这时也未免会尴尬。

    所有这些尴尬,常常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的尴尬引起别人的注意,造成了紧张的气氛,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尴尬。对付这种尴尬局面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泰然处之。

    上朋友家吃饭,发现座位上都是陌生人,你就当做是熟人好了。

    当你有事隐瞒对方,被他发现了,这时向他如实说明。一般来说,误会很容易通过坦诚的沟通得以消除,你的苦衷也会得到他的体谅。

    莫因丑小而不遮,令人不齿之事相信没有人愿意让人传扬。别人出丑时,更不可将幸灾乐祸之心溢于言表,否则会与人结怨,并为众人所不齿。

    当别人向你提起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不妨把话题岔开,对方一般会知趣的。有时自己说漏了嘴,应赶快另起话题,为双方提供避免尴尬的台阶。

    如果别人话中带刺,你假装不知,既可以避免自己尴尬,又显得宽宏大度。这时对方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感,也会有积极的反应。

    如果有些不想为人所知的事,意外地被人指了出来,这时倒不如干脆承认,别人一般也就讲不下去了。

    尴尬是一种情绪反应,只要想办法使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稳定下来,在交往中应付尴尬就会从容多了。

    当你遇到讨厌的人想给你制造尴尬,让你下不来台时,你就要幽默、含蓄地把对方的话转换为对自己有利的话,并用极其有力的话语去征服对方,使对方陷入窘态,从而获得人们的认可。

    1843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竞选州长,经过竞争以后,人选最终落在共和党的候选人亚伯拉罕·林肯与民主党的候选人彼德·卡特赖特两个人的身上。

    卡特赖特是位有名的牧师,他为人小气,道貌岸然,而且还爱嫉妒别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十分令人讨厌的家伙。在这次竞争中,他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大肆攻击林肯不承认耶稣是“私生子”等,搞得满城风雨,使林肯在选民中的威信急速下降。

    林肯很了解卡特赖特这个人,也知道卡特赖特在说自己的坏话,他也更了解卡特赖特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退出竞选,把伊利诺伊州州长让给他,但林肯却不以为然,他决定去教堂会一会卡特赖特。

    有一天,林肯获悉卡特赖特又要在某教堂说教演讲了,就按时走进教堂,虔诚地坐在显眼的位置上,有意让这位牧师看到。

    卡特赖特认为好机会到了,正好羞辱一下林肯,让他当众出丑,降低他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同时提高自己的威望。

    卡特赖特开始演讲了,他的演讲很动听,当演讲进入高潮时,他突然对信徒们说:“愿意把心献给上帝,想进天堂的人站起来!”信徒们全都站了起来。“请坐下!”卡特赖特继续喃喃祈祷之后,又说:“所有不愿下地狱的人站起来吧!”当然信徒们又霍然站立。

    这时,牧师用特别神秘而严肃的声调说道:“我看到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心献给上帝而进入天堂,但我又看到有一例外,他不相信上帝,轻蔑上帝,这个唯一的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他两次都没有作出反应。林肯先生,你到底要到哪里去?”

    林肯知道这是卡特赖特故意陷自己于窘境,可林肯却有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借着这个机会在选民中宣传一下自己,不让卡特赖特的阴谋得逞。于是,林肯从容站起来,转身面向选民平静地说:“我是以一个恭顺听众的身份来这儿的,没料到卡特赖特教友竟单独点了我的名,不胜荣幸。我认为卡特赖特教友提出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我有我的理解。他直截了当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林肯对卡特赖特说:“我的回答你满意吗?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卡特赖特被窘得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说:“林肯,请你注意,这是教堂,不是演说室。”

    林肯接着说:“卡特赖特,谢谢你给我这样好的机会与大家见面,向他们谈谈我的想法。”林肯向听众们深深地一鞠躬,并说:“亲爱的听众朋友,能为你们演说,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是要到国会去,我要去竞争伊利诺伊州州长,我要用我的智慧为州里的每一个人服务,为国家尽每一分力……”

    林肯巧妙地把卡特赖特的话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主题上来,并慷慨陈词,用极其幽默、风趣的话语征服了所有的听众,他们似乎忘了自己身处教堂而热烈鼓掌。林肯利用这次演说得到了听众的大力支持。

    而讨厌的卡特赖特牧师想利用自己是牧师的有利地位,在说教中让林肯陷于尴尬,以减弱他的威信,使他退出竞选,没想到却给林肯创造了一个与人们交往的机会,让林肯充分地演说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还赢得了人心。卡特赖特则十分沮丧,狼狈不堪地离开了教堂。

    林肯以自己的交际能力、天才的演说赢得了人心,并以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行动感动了人们,最终获得了竞选的成功,成为伊利诺伊州州长。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林肯面对卡特赖特的刁难,仅仅是通过一句简单的话就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不利状态,使形势峰回路转,从而取得成功。

    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解释,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特点,并将其幽默化,转化为有利于自己的话语,那么,在任何场合你都会挥洒自如。

    面对别人质问怎么应付

    质问是一种追根究底的表现,而且发问者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勇气。因此,不断发问的人,所得到的评价往往较高。

    相反的,被质问的一方,如果能合宜地对答也就没事,不过,窘况却时常出现。况且,有的人以为发问是一种值得奖励的行为,而故意找一堆疑难杂症来,想把人难住。如果没有一套巧妙应对的方法,也许会在意想不到之下吃大亏。

    在会议席上,经常看到有些人碰到棘手问题时,以“今后会善加处理”、“将来会检讨、改进”之类的话来搪塞。有的人甚至把问题敷衍过去,转移话题。这些处置方法,都是对付难题的妙招。这里再介绍一些:

    (1)试着反过来问

    有的人在会议席上碰到别人质问时,心慌意乱不知如何对答。当大家的视线全集中在其身上时,更不知所措了。其实这时候,你可以反问对方:“那么,您认为怎么样?”其中有的人是明知故问,所以反问对方是扭转情势的好方法。

    (2)抓住对方的意图

    公司领导或资格老的同事有时会问你一些对同事、后进的人的看法如何等问题。如果是在用餐或酒席上,倒不必太花脑筋去应付。倘若是在公司里,正式地被问及时,可不要毫无思考地信口开河。

    要先抓住对方的意图,然后再慎重地回答。

    (3)也有不能回答的问题

    纵然自己知道答案,但面对不可回答的问题时,就应拒绝对方的质问。事关人事方面的情报,涉及职责而不能泄露的问题,当然应该保持缄默,千万不要被对方套出口风。

    (4)暂停一会儿

    对于无法立即回答的问题,不要着急,先以言辞拖延一下,趁机努力想出恰当的对答。

    面对拒绝怎么应付

    在某些社交场合中你遭到他人拒绝,该怎么办呢?

    (1)把对方拒绝你的理由变成你之所以找他的原因

    一个杂志的编辑,是约稿的高手。他并不属于能说会道的人,他对“我太忙了,无法写稿……”的作家,只说一句:“我知道你很忙,正因为你很忙,我才邀你写稿,太闲散的人是不会有好作品的。”他这种邀请忙人写稿的做法,从未失败过。

    一般来说,有强烈理由的拒绝者,要他答应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种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请你帮忙……”之类的恳求语,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付这类人,要依前例,先将对方的理由夸奖一番,再提要求,方会有效。

    应用此法最得心应手的是化妆品推销员。他们第一次与用户见面时,主妇大都不会买。这时,推销员会说:“我知道,看你又细又嫩的皮肤,就不需要化妆品。”听到此话不动心的女性是很少的,然后推销员再加一句:“可是,夏天的骄阳会不会把你的皮肤……”这样一说,主妇就会高高兴兴地买化妆品了。

    (2)更换称呼

    根据对方的兴趣所在,给同一事物换个称呼试试。

    同一样东西,用一种称呼对方不能接受,换一下称呼对方也许就乐意接受。

    美国一家专卖肥胖女性服饰的商店,其所卖服装的设计与一般设计完全相同,但却生意兴隆,受到肥胖女性的欢迎。其诀窍就是在销售技术上采取了不伤害肥胖女性自尊心的做法,即把一般服装店使用的服装尺寸换个说法,将小号、中号、大号和特大号,分别改称为娇小玲珑型、未婚少女型、魅力女性型和公爵夫人型等名称,使肥胖女性购买时,心中舒服多了,减少了抗拒心。此外,这家店还特意挑选肥胖女性担任店员,意在让肥胖者安心。这种稍微转换的策略,令这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很快在社会上声名鹊起。

    (3)设法转入轻松的、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在你觉得双方之间的话题不再容易继续下去,要陷入僵局时,你得赶快采取措施,把你们的谈话引入到大家有共同语言的方面去,这样双方才能谈得和谐。这时最好是找一些问题来问对方,活跃你们之间的谈话气氛,把交谈继续下去。

    (4)借题发挥,努力争取

    在商务人员进行建议和努力说明之后,客户有时会说一句:“知道了,我考虑考虑。”或者是:“我考虑好了再跟你联系,请你等我消息吧!”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他真的有意购买,只是现在还没考虑成熟呢?其实,对方说“我考虑一下看”,乃是一种委婉拒绝的表示,意思几乎就相当于“我并不想购买”。

    但是,商务洽谈往往就是从被拒绝开始的。作为一名商务人员,当然不能在这种拒绝面前退却下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迎着这种拒绝顽强地坚持下去,抓住“让我考虑一下”这句话,并好好地加以利用,充分发挥自己的韧劲,努力取得商谈的成功。比如说:

    ①“我很高兴能听到您说要考虑一下,要是您对我们的商品根本没有兴趣,您怎么会肯去花时间考虑呢?我说得对吧?”

    ②“您是说想找个人商量,对吧?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想购买的,但另一方面,您又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愿意被别人认为是失败的、错误的。其实,若是您并不想购买的话,您就根本不会去花时间考虑这些问题的。”

    ③“可能是由于我说得不够清楚,以至于您现在尚不能决定购买而还需要考虑。那么请让我把这一点说得更详细一些以供你参考……”

    这样,紧紧咬住对方的“让我考虑一下”的口实不放,不去理会他的拒绝,只管借题发挥,努力争取,尽最大的可能去实现目标。

    受到冷遇怎么应付

    与人交往,遭人冷面相对的事几乎是人人都会碰到的事。在这种情形下,有的人会拂袖而去,有的人还会心存怨恨。这样的反应虽在情理之中,受人同情,但却不利于办事。有时还会因小失大,耽误办事的进程。因此,遇到了冷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对策。

    冷遇以其感觉来分,可分为主观性冷遇和客观性冷遇两种。主观性的冷遇又称为自感性冷遇,也就是自己感觉到的冷遇。造成这种冷遇的原因有:求人的一方对对方估计过高,而对方未能使自己的愿望实现,备感受到了冷落。客观性冷遇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意性冷遇,主要原因在于对方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使求人者遭到了冷落;二是蓄意性冷落,其原因在于对方有意怠慢,让人难堪而不再去求他。

    在求人办事,备受冷遇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气馁,而是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委,再决定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下列四种策略:

    (1)设身处地

    如属无意性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应酬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多类、多层次人员同席时,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未被照顾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对于无意性的冷遇,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

    (2)进行策略反击

    遇到有意的冷落要作具体的分析,必要的情况下也可采取针锋相对的手段,给予恰当的回击,回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而言,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直接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可取的方法。

    (3)抓住对方要害

    与傲慢者打交道最容易遭冷遇,这时也可采取类似针锋相对的方法,即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抓住对方之要害,打掉他赖以骄傲的资本,这时对方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放下架子,认真地把你放在同等地位上来交往。同时你也应表现出对垒的勇气和平等交往的尊严,使对方意识到自己应认真地平等地交往,这样交际进程就变成了坦途。

    (4)满不在乎

    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漫不经心的态度,有时也是对付有意冷落的一种有力的武器。他之所以冷落你,就是要你在乎被冷落而形成的心理落差,而你偏偏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坦然地面对冷落,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以“视而不见”来迫使对方改善态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