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春琴抄 2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春琴自明治十九年六月上旬患病,此前数日,曾与佐助一同前往中院,将云雀从笼中放飞。鸣泽照见盲人师徒双手相牵,仰视空中,听闻远处云雀啼鸣。云雀频频啼鸣,飞入云端,良久未归。师徒二人略有担心,原地等待达一小时之久,惜云雀终未归返。春琴此后便神情怏怏、闷闷不乐,不久便患脚气病,至秋则迅速转重,十月十四日因心脏病离世。

    除了云雀,春琴家中还养有第三代“天鼓”。春琴死后,“天鼓”尚存。佐助日夜忧伤,每闻“天鼓”啼鸣,便哭泣不止。一有闲暇,便在佛前熏香,或弹奏《春莺啼》以慰其心。《春莺啼》是春琴的代表作品,为其倾注心血之作。乐曲始句为“绵蛮黄鸟,止于丘隅”(《诗经·小雅·緜蛮》),歌词虽短,间奏甚长。春琴听闻“天鼓”啼鸣,得成此曲,间奏旋律将闻者引入胜境,只觉“新春伊始,黄莺冻泪初化,深山积雪消融,河谷盈涨,流水激湍,东风入树,松林啸吟,四野霞梅叠缀,各处景色诱人,群鸟飞遍山谷松林,啼鸣不止”,此曲正为群鸟心声。每当春琴生前弹奏此曲时,“天鼓”便欢欣雀跃,放声鸣叫,欲与弦音比美。“天鼓”听闻此曲后,也许会思念故乡的溪谷,恋慕天地的阳光吧。

    而佐助弹奏《春莺啼》时,思绪又会驰往何方呢?佐助习惯以触觉世界为媒介,凝视自己想象中的春琴,而现在是以听觉弥补失去视觉的缺陷,只要记忆尚存,便可在梦中与故人相会,而即使春琴在世,佐助也只能和她在梦中相会。如此说来,两人死别之期诚难断定。

    除前述男婴外,春琴和佐助二人另生有二男一女,女婴在出生后旋即夭折,两男婴在襁褓中时,便被送至河内农家。春琴死后,佐助似乎对遗子并无思念,毫无团聚之意,二子亦不愿重回盲父身边。至是,佐助晚年无妻、无子,仅由弟子看护,于明治四十年十月十四日——即光誉春琴惠照禅定尼的忌日——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由此推测,佐助在二十一年的鳏居生活中,在心中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春琴,并愈发鲜明地在脑海中看见了这个春琴。据闻,天龙寺的峨山和尚得知佐助自毁双目之事后,赞其“于瞬间斩断内外俗缘,化媸为妍,诚贤者之为也”。此赞词或可得诸位看官首肯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