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春琴抄 1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介女子,若未嫁就已目盲,即便奢侈亦有限度,美衣美食即可厌其欲。然春琴家中一主六仆,每月花费綦昂。若言其为何耗费繁巨,首因即为养鸟之癖。春琴尤好黄莺,今日上等黄莺价值万元,昔日也未尝不同。啼鸣鉴听或彩羽赏玩之法,今昔或有些许不同。以今日论,有所谓“渡谷之音”及“高音”之别,除自然的啼鸣音外,若黄莺还可发出上述两种啼鸣音,便是上品。野生黄莺则无这两种啼鸣音,偶尔发声,亦不中规矩,难以入耳。只有人工育成的黄莺,才能发出这两种有金属质感的优美余韵。

    在黄莺雏鸟尚未长尾之前捕获,使其师于另一黄莺,习得啼鸣之术。若是捕来时已生长尾,可知此物必已习其父母伪劣之声,无从纠正。为师的黄莺,亦由此法训得。“凤凰”“千代之有”等皆黄莺名品,自成其名。黄莺饲养者若知晓谁家获此名莺,便会不辞勤苦,上门寻访,请其教授啼鸣之法。大抵清晨出发,持续数日。又或将为师的黄莺移置另一场所,为徒的黄莺环聚左右,恰如在教室授课歌唱。黄莺自有素质高低之异,声音优劣之别,同为“渡谷之音”或“高音”,声调顿挫、余韵短长到底不同,故良莺难得,若得之,自然获利颇丰。如此,名莺价格高昂,自有其理。

    春琴将所养黄莺最优者取名“天鼓”,朝夕以闻其啼鸣为乐。“天鼓”啼鸣之音,堪称悦耳,高音空灵,音质纯澈,余音绕梁,如天籁之音,不似鸟鸣,余韵悠长。故春琴极重“天鼓”饲养之事,饮食一切均多加留意。制作普通黄莺的碎饵,先将大豆与糙米炒熟,后磨为粉末,混以谷糠,制成白粉。另将鲫鱼干、虎鱼干磨成粉末,制成“鲫鱼粉”。备好之后,再将两种粉末等量混合,溶于萝卜叶榨出的汁水中,可谓工序繁杂。此外,为美化音质,更取在“山葡萄”茎中寄生的昆虫以饲黄莺,每日约一两条。如此种种,颇费周折。

    春琴家中养有黄莺五六只,由一两名仆役专司此职。黄莺见人即不啼鸣,故需将其放入名为“育莺桶”的桐木箱内,并嵌以纸隔扇将木箱密闭,使箱中只有微弱日光可入。而木箱中的纸隔扇,系由紫檀、黑檀等木精雕而成,其图案则或镂以贝叶,或饰以描金。若有求趣之人,又将桶中装饰古董。即便今日,“育莺桶”售价亦昂,一百元、两百元、五百元者亦不足为奇。据闻,“天鼓”育莺桶内嵌有自中国输入的珍品,骨架系紫檀制成,桶腰处有琅玕翡翠板,板上为精雕的山水楼阁,诚为雅物。春琴常将此桶置于卧室壁龛旁的床下,细细聆听,遇“天鼓”佳音啼鸣之时,不禁心情愉悦。故佣工多用清水浇洒莺身,以促其啼鸣。

    “天鼓”大体喜于晴空朗日时啼鸣,故每遇天气阴沉,春琴亦随之闷闷不乐。“天鼓”啼鸣在冬末至春季最盛,入夏后便会逐渐消退,而春琴忧愁之日也随之增多。若饲养得法,黄莺寿命或可较长,但需饲养者悉心照料。若将此事委于生手,则必速死无疑,前只死后,又需买一新莺来替代。春琴家中,初代“天鼓”亡于八岁。此后稍久,并无比肩者代之。直至数年后,方得一不逊前辈者,故又起名“天鼓”,视为珍玩。

    二代“天鼓”之声堪称灵妙,胜似迦陵频伽[6]。春琴将鸟笼朝夕置于左右,钟爱有加;常令诸弟子聆听其啼鸣之声,训道:“诸君所闻的‘天鼓’,本为一无名雏鸟,然自幼便勤加磨炼,不负苦功,如今此鸟的啼鸣音远胜野生之类。或曰:‘此乃人工之美,非天然之美也。幽谷访春处,曲途自探花,临河霞深隐,莺啼入尔家。此声风雅,概莫能及。’妾对此不以为然。野莺有天时地利之助,其声方觉优雅,实则毫无美妙可言。而‘天鼓’的啼鸣,始闻之,纵身居内室,亦有亲临幽野闲山之感。溪水涓流响,山尾视樱珍,高景呈物趣,莫知世间人。谓人力与自然争其德也,音曲的秘密亦蕴于其中。”又常常借此训斥愚钝弟子:“蕞尔小禽尚可解艺道之妙,尔生而为人,却不及鸟禽之类。”道理虽是如此,但佐助以下的门徒,动辄比于黄莺,哀矣悲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