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胡中藻诗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辑的九册《清代文字狱档》,出版于1936年,现在已经很难得到的了。前年发还给我的被抄图书中,却有此书,实在是很可感谢的。在第一册中收有胡中藻《坚磨生诗钞》一案。因为九册中各档收录的案件,大多数只是笼统地加些“悖逆”、“不法”、“狂吠”之类词眼儿,很少转引罪犯的原有诗文,读者无法知道他们“悖逆”的具体情节究竟怎样,胡案转引的原诗却较多,故也可作为诗话的资料。至于胡著《坚磨生诗钞》原书,案发后即被销毁,所以在《清代禁毁书目》和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中都未见记载。

    胡案发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主犯胡中藻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江西新建人(商务《中国人名大辞典》误作广西人),进士出身,曾入翰林,后于乾隆十三年出任广西学政。他是清室亲贵军机大臣满人鄂尔泰门生,鄂与另一军机大臣汉人张廷玉有嫌隙,朝臣中便各依门户互相攻击。鄂死后,张廷玉也请求退休,可是两人门下还在倾轧,深为高宗痛恶,便借胡案以杀一儆百。主办这一案件的有江西巡抚胡宝瑔等。

    胡中藻的“坚磨”一词原出《论语·阳货》孔子的话:“不曰坚乎,磨而不淄,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虽经磨折仍不会薄损,洁白的东西虽经染弄仍不会变黑。胡中藻却以坚磨生自号,“是诚何心?”即是说,单从他诗集题名来看,就是一大罪状。

    再看他写的诗句,有“一世无日月”和“又降一世夏秋冬”的话,也是“悖逆”之证。因为清朝“定鼎以来”,太平景象远远超过汉唐宋明,胡诗却说是“又降一世”:“尚有人心者乎?”又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将“浊”字加于清朝国号之上:“是何肺腑?”但胡诗原意,无非因为“清”字是韵脚,“浊”是仄声,只好颠倒一下,这在古代诗词中原很习见。不过,他如果谨慎一些,这样的句法确实应当避免。又如“斯文欲避蛮”和“与一世争在丑夷”等句,胆子实在太大了。蛮夷、夷狄等词,清人最为敏感,他又生活在转喉触讳、文网森严的时代,怎么会不惹忌呢?顾炎武《日知录》卷六的“素夷狄行乎夷狄”篇即有目无文,能存目还算是宽容的。

    另一方面,清人为了消除汉人的夷夏之别,又常以《孟子》中说的舜是东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拉来作配,强为解释,在批驳上引胡诗的“上谕”中就说:“满洲俗称汉人曰蛮子,汉人亦俗称满洲曰达子,此不过如乡籍而言,即孟子所谓东夷西夷是也。”但尽管这样,对汉人诗文中的夷狄等字,还是深有戒心的。

    不但蛮夷犯忌,就是“南北”两字,也不能随便用,如胡诗中有“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黍阔”,“再泛潇湘朝北海,细看来历是如何”,“㨖[211]云揭北斗,怒窍生南风”,“上谕”中就责问道:“两两以南北分提,重言反复,意何所指?”胡诗其实只是泛写景物,并无深意,但由于南明在清初曾和清廷相对立,南方又是人文集中地区,所以对南方一直不放心,如乾隆五十三年的“上谕”中,就指出“江苏、江西、浙江分省较大,素称人文之薮,民间书籍繁多”,因而必须“悉心查察”,胡中藻恰好又是江西人。

    最有趣的,胡诗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212]“上谕”先说“尤为奇诞”,这倒也对。接着又责问道:“朕每日听政,召见臣工,何乃有朝门不开之语?”胡诗的原意,当是颂扬高宗身心安健,垂拱而治,结果却求宠得祸。又如“天所照临皆日月,地无道里计西东。诸公五岳诸侯渎,一百年来俯首同”。原是说普天之下,无不俯首臣服,和王维的“万国衣冠尽冕旒”是同一用意,上谕却说是“盖谓岳渎蒙羞,俯首无奈而已。谤讪显然”。又如颂捐免中有“那是偏灾今降雨,况如平日佛燃灯”,上句指恩泽如同甘霖,下句的“佛燃灯”,用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的典故,也即圣明遍及之意。“上谕”又以为是在讥刺:“朕一闻灾歉,立加赈恤,何乃谓如佛灯之难觏耶?”

    胡中藻以翰林而提督学政,俗称大宗师,原为钦命之官,而所写之诗却如此怪僻鄙俗,也是对当时所谓开科取士的实际效果的尖锐讽刺,八股的流毒则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哀悼高宗孝贤皇后之丧中,又有这样的诗:“其夫我父属,妻皆母道之。女君君一体,焉得漠然为?”第一句实已含“君父”之意,第二句是说孝贤皇后可以“母仪天下”,三、四两句是说皇后与皇帝原为一体,所以对她之死不能漠然对待。“上谕”却说道:“夫君父人之通称,君应冠于父上。曰父君尚不可,而不过谓其父之类而已,可乎?帝后也而直斥曰其夫,曰妻。丧心病狂,一至于此,是岂覆载所可容者乎?”胡诗原意在颂扬皇后的德行是很明显的,但这样的诗句用以哀悼皇后之丧,在皇权时代,也确实太无体统,特别是“其夫”、“其妻”云云,就是用在一些大臣夫人身上,也是不像话的。这在封建社会里,原是起码常识,而却出于一个文学侍从之臣的翰林之手,实在使人吃惊。他在任学政时,还出过“鸟兽不可与同群”、“狗彘食人食”以及“牝鸡无晨”之类的怪题目,“上谕”中说:“若谓出题欲避熟,经书不乏闲冷题目,乃必检此等语句,意何所指?”如果只就这些诗题而论,这责备也是对的。

    从“上谕”中所引的胡中藻诸诗来看,说他奇诞险怪也是事实,有些诗确也含有怨恨之意,如“世事于今怕捉风”等,那是出于门户之见而攻击张廷玉,但他对清廷实并无悖逆的意图,即使有“违碍”处,也罪不至死。昭梿《啸亭杂录》卷一《不喜朋党》条云:“胡阁学中藻为西林(鄂尔泰之姓)得意士,性多狂悖,以张党为寇仇,语多讥刺。上正其罪诛之,盖深恶党援,非以语言文字责也。”两家积怨,一命断送。这末了两句,才说明了此案的真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