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朋友后做生意-在做好生意的同时做好人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你能和别人在生意之外多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那么,即使你遇到不顺当的情况,你们双方也能够相互体谅。在交际中需要“感情投资”,特别是对生意人来说,这等于是为你铺好了前进的道路。你帮助了别人,让别人欠了你的人情,当你有需要的时候,自然能体现出相应的价值。

    平时多联系    遇事有人帮

    你是否发现:虽然经常应酬,但很难兼顾方方面面的朋友。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联系少的朋友之间逐渐淡漠。当生意遇到某种困难时,想找以前的朋友帮忙,却突然想起自己本来早就应该去看他的。现在有求于人家才去找,会不会太唐突了?会不会遭到朋友的拒绝?

    中国人讽刺临事用人的做法,最常用的话就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朋友间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系。不要等到需要获得朋友帮助时才想到对方。“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维持相互间的朋友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了总理,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

    很多人都有忽视“感情投资”的毛病,一旦交上某个朋友,就不再去培育和发展双方之间的感情,长此以往,两个人的关系自然就淡漠了,最后甚至变成了陌路人。

    可见,“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可似有似无,要做到常联系、常沟通,到时才能用得着、靠得上。

    朋友之间互相联系的方法有很多,“礼尚往来”、“交流”等等,其中最普遍、最有人情味的一种是有空去坐坐。

    人们在礼仪性的道别时,总不忘加一句“有空来玩”,不论这是否是一句发自肺腑的言语,听后都让人感到温情四溢,自己似乎可以从中体会到我是被人们接受的,是受人欢迎的人。

    事实上,我们所做的并不多,只是有时间有心地去朋友家走一走,也许只是随意地寒暄几句,也许进行一次长谈,总之,我们在努力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让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关系越来越融洽。

    我们中国有许多礼节,碰上婚丧嫁娶等大事,亲戚朋友就要参加,有许多场合还得送礼,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亲朋好友经常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常年关门闭户,既不“出去”,也不欢迎别人“进来”,那就孤立了自己。

    遇到朋友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尽量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也要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如果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比如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朋友遇到困难时要鼎力相助或打声招呼,才显出你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来。“患难朋友才是朋友”,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铭记在心。

    在这个世界上,各个行业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可利用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你的前途至关重要。不要等待,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你错失良机,你应该积极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如果你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他们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平时相处时多观察了解,向他的朋友打听询问,或者查阅他的个人资料等。

    有一个人,当他要结交新朋友时,总是想方设法知道对方的生日。于是,他四处请教这些人,问他们是否认为生日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前途,并借机叫他们把生日告诉他,然后他悄悄地把他们的生日都记下来,并在日历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记。这些人生日的当天,他就送点小礼物或亲自去祝贺。很快,那些人就对他印象深刻,把他当作好朋友了。

    人与人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交际的好机会。多一些有益的朋友,会有机会转变你的一生。

    “独木难支大厦”,朋友在关键时候帮你一把,可能会直接促成你事业的成功。所以,要时刻注意能结交朋友的好机会。

    比如,朋友请你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舞会或者其他活动,你不要因为自己手头事忙,一时懒得动身而拒绝。因为这些场合是你结交新朋友的好机会。又如,新同事约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场电影什么的,你最好也不要随便拒绝。因为这是发展关系的好机会。

    结交朋友不仅要把握机遇,同时还要创造机遇。

    如果你想和刚认识的朋友进一步发展关系,你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做客。你可花费心思寻找机会跟他多接触。人与人之间接触越多,彼此间的距离就可能越近。这跟我们平时看东西一样,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好感,就像我们在广播或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到的广告,久而久之也会在我们心中留下印象一样。所以,交际中的一条重要规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别人接触。

    一旦和别人取得联系,建立初步联系之后,要设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交际中往往会有两种目的:直接的无非就是想达到某项交易或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或想得到别人某些方面的指导。如果并不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者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关系,只是为了和对方加深关系,增进了解,以使你们的朋友关系长期保存下来,这可以被看做是间接目的,这种间接目的可以使你的人生更丰富,更有价值。

    如果能保持无事相求时也能轻松地相互联络的关系,才是最理想的状态。真正可以亲密往来的朋友,越是无事相求时越能尽情地交往。反之,遇上有事相托时,即便三言两语,彼此也能明白对方想说的话。此时,对方会尽己所能来帮助你。

    友情投资要走长线

    友谊之花,须经年累月培养;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来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张一驰,待到大鱼精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来临。

    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

    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

    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也没有掌握重大交易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董事长却说:“我们企业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总观这位董事长的“放长线”手腕,确有他“老姜”的“辣味”。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长远眼光,尽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买卖,而要注意有目标的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鱼,必须慧眼识英雄,才不至于将心血枉费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

    让别人欠你的人情

    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帮助你?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商业社会里,人们都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就不愿付出。即便是朋友之间,要别人主动帮忙也很勉强。这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求人办事时,别人未必情愿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为你办成事之前你得先帮他办成。如果了解对方的这种心理,主动的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主动帮助你。

    商业社会主要建立在交换关系上,人与人之间有来才有往。你帮人家办事,他欠你一个情,日后你有事求他,他才会反过来帮你办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办成事,必须事换事,先让别人欠你人情。当你有事求人时,自然好开口。如果事先没基础,贸然开口去求人办事,对方即便答应也是很勉强。如果拒绝,那更是自讨没趣而已。

    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先从我们身边的人开始,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乐于帮助人。看看有哪些人需要你的帮助,然后主动出击。别人欠了你的人情,一旦你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就会主动来帮助你。

    换一个角度来看,主动帮助别人,就类似于你在往银行里存款,存得越多,存得越久,利息越多。你送别人一个人情,对方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有人会觉得,这样一来一往,仿佛商品交易。其实不尽然,人情债的偿还,不是现场的交易,钱物两清,咱们两讫了,那样太没人情味。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窘的可能,就是名人也不例外。

    着名作家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帮一个人自己就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做人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当然,主动帮助别人也是有讲究的。那就是“给人好处切莫自居”。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会使他备感温暖。而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请求对方帮助,还会加深相互之间的友情。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是,对于给人一种小惠,却人人都很乐意;而对于那些自称不愿求人的人,反而是人人都不喜爱。

    为别人做了事,送了人情,等到大功告成后,却自吹自擂,把简单地说成复杂的,小事说成大事,生怕人家忘了。

    没有人会因为你不说,就会忘记你送的人情,多说反倒无益。人家可能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会敬而远之,即使你再有能耐,别人亦会另请高明。所以,做足了人情,给足了面子,你不要夸大其词,最好不夸功,甚至不认账。不认账,只是你不认,并不等于对方不清楚。

    人情世故的微妙有时候很耐人寻味。帮助别人的良好初衷,有时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结果。有这样一则故事,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在一个大雪天,一个贫穷的农夫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他银子,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农夫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农夫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农夫写了一份借契。

    农夫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农夫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地不同。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负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射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情就是财富,求别人帮忙是被动的,可是如果对方欠了你的人情,你就占据了主动。即便事情他办起来很困难,他也会心甘情愿的努力帮你的忙。

    其实,仔细看看周围,你就能发现:成功的生意人都善于让别人欠自己人情,他乐于帮助别人,他善于帮助人,他习惯于帮助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时候,别人自然会来帮助他。

    尽量避免欠别人人情

    人情是必须回报的,但是,如何回报,何时回报,回报的代价是多大,却从来没有什么规定。如果你欠了小情,却还了大的,岂不吃亏?如果你欠久了,难以还,成了负担,岂不糟糕?

    所以,你既要学会“做人情”,又要努力使自己避免欠下别人的人情。

    人与人之间交往,提点礼物,都挺正常,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朋友,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如今人的生活速度已提高许多,请朋友办事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假如一个并不经常见面的朋友,带的礼物超乎平时的贵重,那必然有他所来的目的。

    中国人讲面子,带来的东西你不收,他觉得你不给面子,你再让他带回去,更是有损尊严了,所以,你也不能太驳人家的面子。盛情难却,你可以暂时收下,但你必须将这个人情送回去,你要去回访他,带着并不多的恩惠,两下扯平,也不会伤了和气。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朋友请你办事的第二种手段,就是请你吃饭,东西送到门,你不能不给面子,吃饭却得预约,这就让你有许多理由去推脱掉,但脑子要转得快些,推辞讲得委婉些。

    脑子转得快些。知道对方是谁,要弄清关系网,搞清朋友圈,然后,再想想该接受还是推掉。其中,重要的是要搞清朋友请你办事的性质,如果涉及违法的事,必须毫不犹疑地推掉,并对朋友晓以利害,这才是对他负责的态度。在原则面前,是没有什么面子可讲的。如果是非原则问题,你不想做,当然也可推掉。

    推辞委婉些。打算推掉,就不能实话实说,一定要编一个委婉的借口,不可以用“我太忙”、“我分不开身”之类的话搪塞,要说得诚恳些,让朋友听出你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避免人情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事。然而,中国人的面子害死人,有的人就爱打肿脸充胖子,自认为自己特能干,别人一提请求,马上就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更甚者,明知自己办不成,也要硬往自己身上揽。

    所以,千万别逞强,说不定你还会将事情搞砸,办不成的事,要老实地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办不了的事就是办不了,朋友之所以来找你,就因为他也办不成,别为你帮不上友人的忙而不好受,与其搞砸一件事,还不如让友人另请高明。

    避免人情债,还要学会自省。一个阶段过后,你要反思一下,你做的事是否合理,该给对方办的事做了没有,答应的诺言是否忘了,欠他的人情是否补上了。

    不自省,就会忽略了朋友,善于交友的人,朋友往往很多,不见得许多事都想得清清楚楚,但忽略朋友是件挺危险的事情,人家会以为你不重视他。

    有人结婚,忘了给一位朋友送请柬,等到他再碰到这位朋友,跟他热情打招呼时,总觉得朋友对他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他很纳闷,回去后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于是赶快带上礼物,叫上新娘,到对方家拜访,这才化干戈为玉帛。

    每人都会认为自己很重要,也会认为在朋友心目中亦很重要,在这种自我优先论的支配下,忽略了朋友,他会有想法,认为你是不是对他有意见等等。所以,为避免友情遗漏,应习惯定期自省,同遗忘努力作斗争,将有关事宜作一个记录,以提醒自己。

    做人情就得做足

    人与人交往,能达到莫逆之交,或可以深交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深交,与他们之间的情谊是要用人情来维系的。如果同他们之间没有人情往来,友谊就会淡漠,甚至消失。

    人情是中国人维系群体的最佳手段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但你要是以为好心都有好报,做完了人情必能换来交情,就未免太过迂腐了。有人为朋友两肋插刀,最后却落得骂名或倾家荡产、反目成仇的事并不少见。

    当然,做人情做出祸事来的,只是极少数,但人情白做了,弄得双方都不愉快的事,随时可能发生。所以,人情要做,但事前要权衡利弊,有害自己的尽可能不要做,有弊的少做。朋友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足。

    做足,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做完;二是要做充分。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求你办什么事,你满口答应:“没问题。”但隔了几天,你给他一个半零不落的结果,对方虽然口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说:“这哥儿们,真不够意思,做就做完,做一半还不如不做,帮倒忙。”

    做人情只做一半,叫帮倒忙,越帮越忙,非但如此,还会影响信任度。说话不算数的人,谁都不愿意结交。人情做一半,叫出力不讨好。

    人情做充分,就是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做得漂亮。如果你答应帮别人办某种事,就要尽心去做,不能做得勉勉强强。如果做得太勉强了,即使事情成了。你的态度也会让对方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比方说你买了一本好书,朋友来借,你先说:“我刚买的,还没看完呢,你想看就先拿去吧。”

    其实前面的废话又何必说呢?最后的结果是借给人家了,你不说也是借,说了还是借,与其说些废话还不如痛痛快快借给他。书总是你的嘛,还回来你尽可以看一辈子,何不把人情做圆满呢?

    应牢记:人情要做足。人情做足了自然会赢得朋友的万分感激,让对方记挂你一辈子。

    唐朝皇帝李隆基亲自为他手下的一个将领煎药,在吹风鼓火时,烧着了胡须,当侍从们赶来时,他莞尔一笑,说:“但愿他喝了这药病就好了,胡须有什么可惜的呢?”

    一个皇帝为他的手下亲自煎药,这真是天大的人情,把人情做得如此之足,怎不叫属下以死相报呢?人情的杀伤力可谓大矣!

    把人情做足,好人做到底,你就要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在朋友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朋友一个人情,杀伤力更大。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在袁术手下为官,做一个小县的县令。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士兵们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为好。

    周瑜听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就登门借粮。两人寒暄一阵,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听后哈哈大笑:“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你好了。”

    周瑜及手下一听他如此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荒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鲁肃可谓送了周瑜一个大人情。

    鲁肃做足了人情,和周瑜成了好朋友。后来周瑜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自己大展鸿图的机会。

    做足人情,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你欠了朋友的人情,还的时候,要还足,甚至还更多。你的人情大于他的,他就得记着新的人情,朋友之间的账,永远也算不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算不清的账,无疑成了与朋友之间联系的一种纽带。

    朋友之间的情谊,是用人情维系的,所以在做人情方面,你一定要看得开,决定去做的人情,一定要做足,做足人情并非自己“自作多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是“放长线钓大鱼”。人情做足了,才具有杀伤力,才能把想办的事办好。

    冷庙烧香佛更灵

    年轻的浙江商人刘易强在他成功的道路上经常得到贵人朋友的相助,而他的这些贵人朋友都是以前很普通的人。别人向他取经,他一语道破天机:“处朋友如求神,冷庙烧香佛更灵”。

    我们求神,自应在平时多烧香。而平时烧香,也表明自己别无他意,完全出于敬意,而绝不是买卖。一旦有事,你去求它,他念在平日你烧香的热忱上,也不致拒绝。但热庙因为烧香人太多,神仙的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不过是众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所以一旦有事求他,他对你只以众人相待,不会特别照顾。但冷庙的菩萨就不会这样了,平时冷庙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神对你当然特别在意。同样的烧一炷香,冷庙的菩萨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有事去求他,他自然特别照应。如果有一天风水转变,冷庙成了热庙,菩萨对你还是会特别看待,不会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所以,如果要烧香,就找此平常没人去的冷庙,不要只挑香火繁盛的热庙。

    李龙是某县一个很有名气的生意人,手下有几间木材加工厂,资金雄厚,在本地也算是个小富豪了。除此之外,他爱交朋友也是出了名的,上到县长,下至平头百姓,小小的县城里,可能有一半人都是他的朋友。李龙交朋友也不像别人那样只顾着往上交,而是不分高下一起交,用他的话说就是“冷庙、热庙一起烧香”。比如说县林业站的老李,在林业站熬了9年,还是个副站长,看来很难有出头之日。但李龙却不嫌“庙”冷,逢年过节总要去送点礼物,路上见了面大老远地就开始打招呼,老李找他去喝酒,李龙也从不推辞,一来二去两人倒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第二年初时,老李居然来了个大翻身,被调到县委农林办当了主任。正在这时,上面批给了该县1000立方米的采伐指标,这一下老李的“冷庙”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热庙”,各路人马排着队去求老李。李龙也看上了这个买卖,找到老李一说,老李马上就答应卖给李龙270立方米,而且还允许他先挑,结果李龙又大赚了一笔。

    多个朋友多条路,李龙就因为不嫌弃落难朋友,因而给自己打开了一条“路”。交朋友要广,眼睛不能只盯着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冷庙也得多烧香,这样办起事来你的路子才会四通八达。

    其实不止是庙有冷热之分,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人是否能发达,要靠机遇。你的朋友当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个朋友就是冷庙。你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时常去烧香,每逢佳节,送些礼物。为求实惠,有时甚至可以送些钱,请他自己买实用的东西。又因为他是穷人,当然不会有礼尚往来的习惯,并非他不知道还礼,而是无力还礼,这是他欠的人情债,人情债越欠越多,他想还的心便越急切。所以日后他否极泰来,他第一要还的人情债当然是你。他有清偿的能力时,即使你不去请求,他也会自动还你。

    有的人能力虽然很平庸,然而因为时运通达,也会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人在得意的时候,一切就看得很平常,很容易,这是因为自负的缘故。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与他相差不多,交往当然无所谓得失。但如果你的境遇地位不及他,往来多时,反而会有趋炎附势的错觉。即使你极力结纳,多方效劳,而在对方看来很平常,彼此感情不会有多少增进。只在对方遭遇逆境,以前亲亲热热,反眼相逢不认识;以前车水马龙,今则门可罗雀;以前一言九鼎,今则哀告不灵;以前无往不利,今则处处不顺,他的繁华梦醒了,对人的认识,也比较清楚了。

    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英雄,就该及时结纳,多多交往,或者乘机加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励其改过。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随时采取主动。有时对方很急着要,又不肯对你明言,或故意表示无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对你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饭之恩,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然全力回报。即使你无所需,他一朝否极泰来,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

    正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趁自己有能力时,多结纳些潦倒英雄,使之能为己用,这样自己的发展才会无穷。对朋友的投资,最忌讳的是讲功利,因为这样便成了一种买卖,说难听点便是种贿赂。如果对方是讲骨气之人,更会感到不高兴,即使勉强接受,也不以为然。日后就算回报,也是得半斤还八两,没什么好处可言。

    平时不屑往冷庙上香,临到头再来抱佛脚也来不及了。一般人总以为冷庙的菩萨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其实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一朝风云际会,仍是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朋友,若有值得上香的冷庙,不妨在无事时多烧两炷香,在你有事相求时,庙里的菩萨肯定对你有求必应的。

    给别人想要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需求,如果你给对方他想要的东西,就更容易维系双方的友谊。这就如同在商业交易上一样,你给对方想要的,他才能给你想要的。

    英国的政治家阿瑟鲍尔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美国来的时候,也曾采取了这种方法来表示自己的友好。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称颂着美国的发达;称颂着美国人民;赞美美国的天气;他常常把民主挂在嘴边,并且常常说一些笑话;出门时驾驶着一辆自由式汽车,以表明他是信奉民主主义的;他也像威尔逊一样,说他喜欢看侦探小说;在集会中,他的演说从一开始就告诉听众,他与他们一样,是一个自由集会中的一员。当然,阿瑟鲍尔弗在美国各处都受到了欢迎。

    威廉·里格里——如今已经是一个拥有数千万家产的大实业家了——然而当他刚开始做推销员的时候,他也采用这种策略去从事他毕生的事业。他在最近曾经这样讲过: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去推销货物,我必定会先打听一下这个地方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并用他们的本地话去和那些生意人交谈。

    譬如说:当他向加拿大人推销肥皂的时候,他每跑到一家商店里去,总会拍着他的箱子说道:JovanMin-era这是他所知道的关于这种矿质肥皂的唯一的法文了。说了这个字以后,他就接着说起了英语。但是这简单的两个字居然也产生了巨大的效力,那些生意人都因为听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乡话而很高兴。这种微小的礼貌,其他的推销员就很少能够有意识的去运用。

    给朋友想要的东西,就要了解对方最需要什么,最在乎什么。每个人都会因其个性、环境的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欲望、偏好。这个欲望偏好也就构成了他的心灵缺口,心灵缺口是最容易被攻破的壁垒。只要抓住一个人的心灵缺口,就能够找到打动这个人的办法。

    纽约某大银行的理查斯·威尔斯奉上司指示,秘密进入某家公司进行信用调查。正巧威尔斯认识另一家大企业公司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很清楚该公司的行政情形,威尔斯便亲自登门拜访。

    当他进入董事长室,才坐定不久,女秘书便从门口探半头对董事长说:“很抱歉,今天我没有邮票拿给您。”

    “我那12岁的儿子正在收集邮票,所以……”董事长不好意思地向威尔斯解释。

    接着威尔斯便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可是董事长却故意含糊其辞,一直不愿作正面回答。威尔斯见此情景,只好知趣地匆匆离去,没得到一点收获。

    不久,威尔斯突然想起那位女秘书向董事长说的话,邮票和12岁的儿子。同时,也联想到他服务的银行的国外科,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信件,有许多各国的邮票。

    第二天下午,威尔斯又去找那位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替他儿子送邮票来的。董事长热诚地迎接了他。威尔斯把邮票交给他,他面露微笑,双手接邮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宝似地自言自语:“我儿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啊!多有价值!”

    董事长和威尔斯谈了40分钟有关集邮的事情,又让威尔斯看他儿子的照片。一会儿,没等威尔斯开口,他就自动说出了威尔斯想要了解的内幕消息,足足说了一个钟头。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告诉了威尔斯,又召回部下问,还打电话请教朋友。威尔斯没想到区区几十张邮票竟让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了解他人最想要的东西,知道他人最在乎什么,并且把他最需要、最在乎的东西提供给他,会使他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也会感到脸上极有光彩。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件东西可能很在乎,这时只要提供给他这件东西,他就会对你无比的感激和赏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提供给一个人最在乎的东西是多么有效、多么神奇,这种效果是提供其他东西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也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就满足他什么,但究竟应该怎样才能知道他人的需要呢?这问题说穿了并不难,其实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人们总是会向别人提到自己的需要,并且常常是话里有话的暗示出来,虽然那似乎是多么幼稚、荒唐。不错,你注意的当然是自己本身的需要,我们也和你一样,只注意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别人那话中带话的需要呀!因此,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注意到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你也知道了。

    一位美籍华裔朋友这样说道:夏天的时候,我常到缅因州一带钓鱼。我个人很喜欢吃鲜奶油草莓,但是,为了某种奇怪的理由,我想鱼儿宁愿吃虫。所以,当我钓鱼的时候,我想的不是自己要的,而是鱼儿要什么。我没有用鲜奶油草莓当钓饵,而是用虫或蚱蜢,然后我便可以向鱼儿说:“你们要不要尝尝看?”

    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和最受欢迎的商业广播讲座撰稿人斯托·凯文博士与人力资源顾问、训导专家迈克尔·考那博士在他们合作的《白金法则》中,向人们展示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凯文指出,“你希望朋友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对方”是一条“黄金定律”。“白金法则”是在本着尊重“黄金定律”的主旨的原则下,对这一古老的信条进行修正。对于21世纪的生意人来说,要使自己与组织立于不败之地,或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其关键和诀窍就在于遵循“白金法则”,“朋友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简单地说,就是学会真正了解别人,然后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而不是我们中意的方式。这一点意味着要善于花些时间去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人,然后调整我们自己的行为,以便让他们觉得更称心和自在。它还意味着要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才能去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这才是“黄金定律”的精髓所在。所以,“白金法则”并不是游离于“黄金定律”之外独树一帜的东西,相反,你可以称它为后者的一个更新的、更富有人情味的版本。与“黄金定律”相比,“白金法则”更进了一步。

    在今天高度竞争和变化无常的环境里,以你一厢情愿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你还不得不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且有能力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才行。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应对他们的个人需要。

    现代生意人必须有能力根据不同人的个性品格类型的特征,用“白金法则”去相应地迎合不同类型的不同需要,投其所好,在双赢策略中获取最大的成功。

    “白金法则”在处理朋友关系的问题上能助你一臂之力,这其中包括:

    准确判断对方的品格类型。

    预见对方的行为,从而你可以预先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顺应他,以取得尽可能好的结果。

    把彼此有亲和力、有合作潜力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有效率的工作团队,稳定的员工队伍,出色的公司与组织——利益共同体。

    投其所好(对症下药)——运用“白金法则”与人打好交道。

    化解冲突和矛盾,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组织效能。

    亨利·福特为人际关系艺术所提出的忠告是:“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能捕捉到对方观点的能力;还有,看一件事须兼顾你及对方的不同角度。”这个道理十分简单明了,每个人应该都能一眼看出。但是,这世界仍有90%的人在90%的时间里忽视其重要性。

    如果你今天寄一封信给某公司,希望他能够合作,信中一开始提及的都是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在合作后能够怎么做,最后才提及方合作后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利益,那么,收到这封信的公司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想必不难猜测吧。若能够提及别人的需求,采取别人方便的方式,说明合作后能获取的好处有什么,可能连自己能得到的利益也不用提及,对方就会跟你进一步交谈了!切记,从内心里讲,别人关心自己的事胜过关心你的事百倍。

    感情投资要注意适度

    叔本华曾经讲过一个“豪猪哲学”: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为的是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以避免冻死,可是很快它们就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相互分开,当取暖的需要又使它们靠近,又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以至于它们在两种痛苦之间转来转去,直至它们发现一种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能够保持互相取暖而又不被刺伤为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样也是如此,也应有一定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岂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心理失去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不要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一定会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里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他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处朋友不要太计较

    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的人甚至用毕生的精力也没能研究透彻。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穷究原委,试图领悟到友谊真谛,希望能拥有一段轰轰烈烈的友谊。然而友谊哲理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洞悉其全部的内容。但人对于朋友之情的理解和感悟又总是局限在某一事情的启迪上,比如:处朋友不要太计较,便是其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朋友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胆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过分挑剔,“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当“孤家寡人”,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具有宽阔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鼠目寸光;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但是,如果要求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计较、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需要经常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横眉立目,发怒斥责,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许多工作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怄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站在挨训人的立场,也许就会了解这种急躁情绪之弊端了。

    有位朋友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小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巨款似的。后来朋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她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开四五百元工资,一家人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朋友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建议大家都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有时朋友冒犯你,其中肯定是另有原因,不知哪些烦心事使他此时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不是恶语伤人、侮辱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然,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没有必要与朋友瞪着眼睛较劲。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枪对枪、刀对刀地干起来,再酿出个什么严重后果来,那就太划不来了。与朋友如此,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

    处朋友不要太计较。否则,会让对方感觉是带着枷锁过日子,进而对你产生厌倦,到那时,你们的友谊就要亮“红灯”了。

    处朋友不要怕吃亏

    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朋友间的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但实际上,朋友间你来我往,无论从情感上讲,还是从物质上讲,彼此交流都不乏交换的味道。既然是交换就涉及利益的多寡,因此生意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必须注意:交朋友不同与做生意,要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

    与朋友交往,情愿自己吃点亏是一个很好的交际方法。不管是吃大亏,还是吃小亏,只要能对搞好朋友关系有帮助,你就要尽力吃下去,不能皱眉。尤其是大亏,有时更是一本万利的事。

    当然交友吃亏也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

    交朋友吃亏要吃在明处,否则就是白吃。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往往去吃暗亏,结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三国时期的孙权就是这样,为了得回荆州,假意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结果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权不仅赔了妹妹,又折了兵。荆州还是在人家手中,这个亏未免吃得太不值得了。

    亏要吃在明处,吃在暗处就只有白吃了。你吃亏时,至少要让对方明白,让对方意识到,你吃亏是为了帮助他。

    俗话说:“吃亏是福”,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却欠了你一个情,在友谊、情谊的天平上,你已为自己加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比财富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吃亏,会让你在朋友眼里变得豁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友谊。这当然会使朋友更心甘情愿帮助你,为你办事。

    在现代社会,会吃亏的人才不会吃亏。你不吃点亏,朋友怎么会替你办事呢?

    陈嚣与纪伯为邻,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将隔开两家的竹篱笆,向陈家移了一点,以便让自己的院子宽一点,恰好被陈嚣看到了。纪伯走后,陈嚣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的院子更宽敞了。纪伯发现后,很是愧疚,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方,而且还将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嚣的主动吃亏,让纪伯感到相当内疚,他产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这就欠下了陈嚣一个人情,即便他还了这个人情,但是每当他想起时,他还是会内疚,还是会想法报答纪伯。

    《菜根谭》上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

    意思是: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到时肯定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有时主动吃亏是要为别人文过饰非,既让他觉得欠你的人情,又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里种了西瓜。

    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国的亭卒懒惰,西瓜秧自然长不好,与对面西瓜田的长势没法比。楚国的亭卒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国亭卒的瓜身全给扯断了。梁国的亭卒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并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我们为什么再反过来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瓜秧长得好起来,而且,你们这样做,他们一定会知道的。”

    梁国的亭卒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国的亭卒发现自己田里瓜秧的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瓜地都会被人浇过,而且是梁国的亭卒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不由得非常敬佩梁国的亭卒,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表示自责,亦表达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为别人文过饰非,实在是个搞好关系的好机会。当别人在众人或是你面前犯了错,你一定要抱着吃亏的心理,干脆给他个面子,帮他一把,千万别“暴而扬之”。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郑板桥的“吃亏是福”的拓片为很多人所珍爱,然而真正领悟其中真谛的,恐怕为数不多。实际上,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然而,“吃亏是福”确实有它的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这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与别人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强化也有利于增加自信和自我接受。这些心理上的收获,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白吃的亏。在朋友交往中都遵循着相类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朋友的尊重,反过来将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在姚崇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便是深谙做人、为友之道的高手,并因此受益。

    姚崇年轻的时候和张宗全一起求学。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做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交卷。他们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最得意的两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前两天与姚崇兄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宰相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

    由此可见,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做些让步,看似糊涂,其实聪明。张宗全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这个人情,最后张宗全反而获得了荣华富贵。

    很显然,吃亏将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人际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欢占便宜的人,每占了别人一分便宜,就丧失了一分人格的尊严,就少了一分自信,长此以往,必将在人际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不怕吃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地付出。过多地付出,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笔无法偿还的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觉得很累,导致心理天平的失衡。这同样会损害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我们常常会听人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反倒开始不喜欢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才损害了两个人的关系。

    对朋友不要怕吃亏。在平时,多吃点“亏”做友情的长线投资,那么将来的路会越走越宽。朋友间,不怕吃亏的人怎么会真正吃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