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朋友后做生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交际中,你给周围其他人的印象在视觉上占了很大一部分,如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特别是在人们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早在第一眼看到他时,就形成了对他的初步看法,即所谓先入为主。这将是今后交往的起点和根据。所以,每一个善于商务交际的人都很重视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个人的个人形象会影响到别人对他的看法,这在商务交际中非常重要。怎样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呢?

    显然你不能对流行时尚一无所知,也不能过分追赶潮流而在外表上失去你的专业信誉。有七个细节是值得你注意的:

    高保湿的发式

    带有浓厚保湿效果的头发,给人以清新、有活力的感受。千万不能顶着一头干涩的头发去面见客户,要购买无香型的保湿啫喱,抹在干净柔顺的头发上,制造保湿效果。注意别用香气袭人的啫喱,啫喱的香气与面霜、香水的香气混杂起来,很刺鼻,缺乏清爽明媚的感受。

    要使你的头发看上去像半小时前刚从泳池里出来的效果,湿润亮泽,清爽宜人。

    简洁而洗练的领口

    在领口加花边是非常老土的式样,体现你的效率与创新精神的领口,常常应该是简单的半立领式,领子呈不对称的半开放式设计。对称的领子严谨而尊贵,但不能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也就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不对称的领口常常给人以“领先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双重好感。

    唇膏的颜色

    灰紫、近乎白色的淡紫、银灰等唇膏色,已继紫色与黑色之后,成为最具先锋感的唇膏色,得到年轻的职业女性的喜爱,但是,它却不适用于工作领域或对外交往场合。玫瑰灰紫、灰紫白、银灰,给人矜持冷淡的印象,显得气质孤傲,缺乏合作诚意。当然,饱满欲滴的火红色及大红色也是不合适的。如燃烧般的红色是女性“扩张力”的代言物,无论对话者是女性还是男性,都会令其不安、紧张。所以,为保持精致幽雅而不乏轻松的对话氛围,要选好你的唇膏。深玫瑰紫、洋粉红和咖啡玫瑰红,是赢得“人心相向”的“武器”之一。

    套装色是否与皮肤色相配

    如果你对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没有把握,套装是最能帮你镇定自若的服装。但套装的颜色若选错了,往往比品牌、款式不跟趟更糟糕。乍一看上去,黄种人的肤色都差不多,其实还分许多类:深黄偏红、深黄偏黑,淡黄偏红、淡黄偏白、淡黄偏黑,微黄色,苍白色,半透明鱼冻色,焦黄色,褐黄色……每种肤色都与一至三种套装色相克。穿上了“相克色”,常常使人表现出保守、萎靡、拘谨之相。关于你最适合何种套装色,一定要请教色彩配衬师、色彩专家和有经验的朋友。这是确立个人着装风格的第一步。

    摆脱制服装的约束

    第一次会面就不穿套装,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轻松或胆略,有时也体现了一种朋友式的友善态度,像无衬拉链装和底边有本色绣花的针织裙,常常突出了初见者对自身影响力的自信,有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因此,日本的营销员们,已在考虑如何将轻便装与职业自信结合起来,从而独创一种“标签式”的户外拜访装,以此来突出自己的年轻优势,也借此体现与老前辈们截然不同的工作姿态和价值取向。

    亮丽的旅行袋式挎包

    与客户面对面打交道的工作人员,不再用小号公文箱、公文袋夹及中规中矩的黑色矩形挎包,代之而来的亮丽的旅行袋式大挎包,已成为一种时尚方向。东京街头早已出现面见客户的保险业女生背紫色旅行袋式LV挎包的时尚即景。大容量的挎包,与女孩的纤细身型,和新世纪颇为中性化的男孩身型相对照,有着强烈的戏剧张力。旅行袋式的挎包,鲜艳、明丽、有运动特质,似乎是挎着一种出走与逃离的欲望,表现人心所向。

    挎着旅行袋走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乐此不疲,正是反映了这是一个既讲原则又讲妥协的人。

    鞋子上的时尚特征

    无论是靴子还是皮鞋,能表达干净洗练的专业人群素养者,只能是方头鞋而不是尖头鞋。尖头给人神经质的感受,显得个性过甚,缺乏合作诚意。除了鞋头部分能反映精确的专业气质外,流线型的鞋底也给人潇洒亮丽的好印象——一种对职业游刃有余的优越感。所以一些重视外观形象者,都选择了流线型的鞋底,以期塑造一种幽雅敏捷的气质。

    人靠衣服马靠鞍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着装艺术会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往往能在别人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已向别人透露出你是何种人物,因此在这方面稍下一点功夫,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应该讲究配色艺术。色调是构成服装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色调的搭配和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年龄、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等。对于服装的色调来说,整体的协调就是美。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化,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一般来讲,红色热烈,橙色兴奋,黄色鲜明,绿色清新,黑色沉静,蓝色庄重,紫色神秘,白色纯洁。以红色为代表的色系能引起人们兴奋、热烈情绪的色彩称为“积极的色彩”;以蓝色为代表色系则给人以沉着、平静感觉的色彩称为“消极的色彩”。就色彩本身而言,协调的搭配法是同类色相配或近似色相配,这样使人看着顺眼、舒适、平和;而大胆、创新的搭配法则是强烈色相配或是对比色相配,这样使人看上去醒目,与众不同。不同的色彩搭配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所以,你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色彩与搭配方法。

    其次是款式的选择。一个善于用服饰装扮自己的人,在选择服装时,对款式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它既要适合自己的体型,又要与自己所追求的风格统一起来。要想使衣着具有沉稳、高雅的风度,那么衣服的款式一定要以简洁大方为原则,流畅的线条、简洁的样式,配以高级的面料,定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果一件衣服上混杂了太多的色彩,或使用太复杂的图案,只会使人感到累赘而不洒脱;花边、蕾丝繁多的服装只会使人感到“小家子气”。

    衣着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合乎场合的打扮可以使你在工作上无往不利。正式的工作环境中,自然应选择庄重、文雅的服饰。即使平常喜欢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人,在庄重的社交场合,衣着打扮也不要随随便便,那样会使人产生不尊重别人的感觉。相反,在一些轻松、愉快的社交场合,或业余文娱活动中,则可选择活泼、鲜艳、式样随意一些的服饰,使人感到富有生活情趣,不拘一格又充满活力。

    穿着得体犹如一支美丽动人的乐曲,一首由关系密切、却相映成趣的乐章所组成的交响曲。基调贯穿全曲,使得每一乐章都特点鲜明,却又一脉相承。如果你想成为自己圈子里的明星,就得用心去塑造你的形象。它会使你符合身份又能左右他人的感觉,使你在任何社交场合都能轻松自信、游刃有余。

    控制好你的眼神

    直觉敏锐的客户初次与人接触时往往仅看一下对方的眼睛就能判断出“这个人可信”或“要当心这小子会耍花样”,有的人甚至可以透过对方的眼神来判断他的工作能力的强弱。

    能否博得对方好感,眼神可以起主要的作用。言行态度不太成熟的人,只要他的眼神好,有生气,即可一俊遮百丑;反之,即使能说会道,如果眼睛不发光或眼神不好,也不能博得客户的青睐,反而会落得“光会耍嘴皮子”的下场。

    不论你如何强烈地反驳对方都必须笑容满面,如果不笑就无法保持温柔的眼神。在生意人的“辞典”里,不应该有嘲笑的眼神、怜悯的眼神、狰狞的眼神或愤怒的眼神等字眼。只有一些需要克服的不当眼神:

    不正面看人

    不敢正面看人可表现为不正视对方的脸,不断地改变视线以离开对方的视线,低着头说话,眼睛盯着天花板或墙壁等没有人的地方说话,斜着眼睛看一眼对方后立刻转移视线,直愣愣地看着对方,与对方的视线相交时立刻慌慌张张地转移视线等等。

    大家都知道,怯懦的人、害羞的人或神经过敏的人是做不成生意的。哪怕你只有那么一点毛病也必须立刻改掉。不妨在和家人朋友谈话时,下工夫用眼睛盯着对方来进行训练,使自己能以平常心说话。

    贼溜溜的眼神

    如果有一双贼溜溜的眼神可就麻烦了。有的人因职业关系访问客户时有目的地带着一副柔和的眼神,可是一旦紧张或认真起来则会原形毕露,瞪着一副可怕的贼眼,反把客户吓一大跳。

    带有贼溜溜眼神的人仅在从事销售工作时注意还不够,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养成使自己的眼神温和的习惯。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的话,对一切宽宏大量是治疗这种眼神的唯一办法。

    混浊的眼

    上了年纪的人眼睛混浊是正常现象。但是有的人年纪轻轻的却也眼睛混浊布满着血丝。这样的人给人一种不清洁的感觉,甚至被误认为此人的人格也是卑下的。作为一位商务人员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情况。

    只要不是眼病,年轻人的眼睛本不会混浊。眼睛混浊的年轻人往往是由于睡眠不足和不注意用眼卫生所引起的,因此,一定要注意睡眠和眼睛卫生。

    冷眼

    心眼儿冷酷无情,眼睛也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有的人心眼虽然很好,可是两眼看起来却冷若冰霜,例如理智胜过感情的人、缺乏表情变化的人、自尊心过强的人或性格刚强的人等往往有上述现象。这种人很容易被人误解,因而被人所嫌弃,若从事商务活动则不会有所成就。

    因此,上述这类生意人应对着镜子,琢磨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眼神变得柔和和亲切及惹人喜欢,同时也要研究一下心理学。如果对自己的矫正还不太放心,可请教一下朋友。

    直愣愣的眼

    出差访问客户时,环顾四周是件非常重要的事。眼不斜视直愣愣地朝着对方的办公桌走去,是没有经验的表现。那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环顾一下四周,视线能及的人就走上前去打个招呼,远的就礼貌地行个注目礼。

    客户单位的主管、一般的工作人员即使与你的业务并无直接关系,也要诚心诚意地向他们打招呼,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你的声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

    另外,和很多客户说话时行注目礼也是很重要的事,要一边移动视线交互看着全体人员的脸,一边说话。一般来说大家比较注意发言多的客户,而往往忽视了不发言的人,这就有点失礼了。对一言不发的人也要注意到,这样一来气氛就大不一样了。

    握手礼中的讲究

    握手是生意场上常见的礼节。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通过握手我们也可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权。美国着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写道,手能拒人千里之外,也可充满阳光,让你感到很温暖。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握手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无声的动作语言。

    通常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握手的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主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再相迎握手。

    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主人与客人之间,主人宜主动伸手;男女之间,女方伸出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果男性年长,是女性的父辈年龄,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辈年龄,或女性未成年在20岁以下,则男性的长者先伸手是适宜的。但无论什么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礼的先后次序而已经伸出了手,对方都应不迟疑地回握。

    握手的方法

    握手时,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向受礼者握手。

    一般来说,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因而,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的同他人的握手方式显示出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去捧接,则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握手时应伸出右手,不能伸出左手与人相握。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一般情况下,男士在握手前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有时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者双目注视对方,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如果你是左撇子,握手时也一定要用右手。当然如果你右手受伤了,那就不妨声明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当介绍人完成介绍任务之后,被介绍的双方第一个动作就是相互握手致意。握手的时候,眼睛一定要注视对方的眼睛,传达出你的诚意和自信,千万不要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或者跟这个人握手还没完,就将目光移至下一个人身上,这样别人从你眼神里体味到的只能是轻视或慌乱。那么是不是注视的时间越长越好呢?并非如此,握手只需几秒钟即可,双方手一松开,目光即可转移。

    握手的力度

    握手的力度要掌握好,握得太轻了,对方会觉得你在敷衍他;太重了,人家不但没感到你的热情,反而会觉得你是个大老粗,女士尤其不要把手软绵绵地递过去,显得连握都懒得握的样子,既要握手,就应大大方方地握。

    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在一般交往中,不要用双手抓住对方的手上下摇动,那样显得太恭谦,使自己的地位无形中降低了,完全失去了自己的风度。

    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和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

    多人相见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也就是当两人握手时,第三者不要把胳膊从上面架过去,急着和另外的人握手。

    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这一点你要牢记,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清楚并致歉。

    恰当的握手是在交际场合向对方表现自己的真诚与自信,接受别人和赢得信任的契机。

    在言谈上不露锋芒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只是从言语、行动方面努力的话,又会很容易在言行或举止方面显得锋芒毕露。

    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灵验的方法,但是如果仔细看看周围一些有人缘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与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如此,行动也是一样,他们个个深藏不露,表面上看好像他们都是庸才,其实他们的才能,颇有出于你之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其实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胸无大志,其实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谈举止上露锋芒,不肯做出众人物,这是什么道理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很容易得罪旁人,得罪旁人便成为自己前进的阻力,成为自己成功的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招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将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就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你求知于人的目的呢?

    年轻人往往会狂妄自大,树敌太多,与同事之间不能和谐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语言表达上、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以至影响到他人。言语、行为之所以锋芒太露,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这也是遭人妒忌的最大原因。

    张卫在年轻时颇以“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猛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和在校时一样的锋芒毕露,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但是还好,总算觉悟得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话说,久病亦如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语露锋芒,行动露锋芒,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设下的荆棘,有时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古人三缄其口,即使不得不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

    当然,你也许会说,采取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没有人知晓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并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表现的不能令人感到满意。如果你已经具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了,如果你还没有,就得在自身的素质上多下功夫。

    总之,该表现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不该表现的时候就别露自己的锋芒。

    在举止上要有涵养

    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映现代人涵养的一面镜子。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人的姿态和举止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要求。正确而优雅的举止,可以使人显得有风度,有修养,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反之,则显得粗俗,甚至失礼。

    有些人虽然仪表堂堂或是漂亮异常,但是一举手投足便显俗气,令人生厌。因此,生意人要想在交际活动中,要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谈吐和举止则更让人喜爱。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得体、风度翩翩。

    高雅举止的基本要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中,站、坐、行等一些基本动作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站有站相

    人的正常站姿,也就是人自然直立的姿势。要求头正,颈直,两眼平视,嘴、下腭微收;双肩平且微向后张,挺胸收腹,上体自然挺拔;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中指压裤侧缝;两腿挺直,膝盖相碰,脚跟并拢,脚尖张开;身体重心穿过脊柱,落在两脚正中。从整体上形成优美挺拔、精神饱满的体态。

    坐有坐相

    人的正常坐姿是在身后没有任何依靠时,上身挺直稍向前倾,膝关节平正,两臂贴身自然下垂,两手随意放在自己腿上,两脚间距与肩宽大致相等,两脚自然着地。在正式社交场合,即使背后有依靠时,也不能随意把头向后倾靠,以免显得懒散。理想的坐相就是我们常说的“坐如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然不可能时时处处都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端庄稳重。但为了坐姿的正确优美,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落座后两脚不要分得太开,女性这样坐尤为不雅。

    两脚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应朝下,切忌上下抖动。

    与人交谈时,勿将上身向前倾或手支下巴。

    落座后应该安静,不要一下向东、一下向西,给人以不安分的感觉。

    坐下后双手可相交搁在大腿上,或轻搭在沙发扶手上,但手心应向下。

    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踏在茶几上,这是非常失礼的。

    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为侧坐。

    在社交或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坐姿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起身站立时,更要小心别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观、背部挺直以外,还应做到轻松自如、落落大方,方显得文静优美。

    走有走姿

    行走的姿势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动作,也是行为礼仪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人行走的时候比站立的时候多,且行走多半在公共场所进行,所以,应该非常重视行走的姿态,给人以轻松优美的形象。

    人的正常行走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等宽的直线上。行走时要求步履轻捷,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走路时步态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决定的。如果步度和步位不合标准,那么全身摆动的姿态就失去了协调的节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步韵。

    总之,走路的正确姿态应当是:轻而稳,胸要挺,头抬起,两眼平视,步度和步位符合标准。

    锻炼出你优雅的举止,将高雅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会使你的形象高出几分。

    不在人前打呵欠

    当你和别人谈话时,尤其是当你的朋友正在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时,你在一旁感到有些疲倦了,你能忍住不把你的嘴巴大大地张开吗?

    在社交场合,在人前打呵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这个人不耐烦了。

    当你留给别人一个不耐烦的印象时,那么你先前的言行举止很可能都被看做是虚伪的自我炫耀。为什么呢?因为你只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不要以为你疲倦了打个呵欠是很自然的,但是,别人永远都不会这么想。

    不在人前掏耳挖鼻

    有些人手痒,只要他看见什么可以用,就拿过来掏耳孔挖鼻子,似乎里面藏有许多宝物一样。

    尤其是在餐厅里,大家正在饮茶、吃东西的时候,挖鼻孔、掏耳朵之类的不雅之举,往往让旁观者感到恶心,无心再吃什么,某些女性甚至因此而反胃呕吐不止。

    这个小动作在自己可能感觉很舒适,但在别人看来,则是失礼得很。即使你真的痒得难受一定要解决时,不妨暂时离开并表示歉意。此时此地也不是时候!

    不在他人面前抖动双腿

    我们经常发现有人在坐着的时候,双腿犹如痉挛般地不停颤动,有时还伴随着上身的摇晃,连头也不可避免地动了起来。而此时,他的表情往往是很洋洋自得的,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觉。

    谁会喜欢这种吊儿郎当的人?双腿颤动不停,不但令对方视线不舒服,而且也给人以情绪不安定的感觉。

    这时,你的仪表再潇洒也会在瞬间荡然无存了。

    系好拉链和鞋带

    这种疏忽,是种难以宽恕的疏忽。鞋带忘记系上或是男士的裤子拉链忘记拉上,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无疑是件有伤大雅的事。

    一个举止有涵养的人,犹如一块强力的磁铁,不断地吸引别人乐于与其交往。你如果想充实自己的人脉,就要在自己的举止上下工夫。

    在礼仪上分清场合

    生日庆贺的礼仪

    本人或亲朋好友生日到来之际,一般都举行生日聚会,以表示对这个特别日子的重视。

    对生日表示祝贺一般有两种形式,即个人和集体的。个人的祝贺方式可送点小礼物,一本书、一束花、一张贺卡等等,都非常有意义。甚至只说几句祝贺的话,也同样会令对方欢喜。集体的祝贺方式,通常是几个要好的同事、朋友凑在一起,合送一份礼物表示心意。

    生日蛋糕和生日蜡烛能为生日晚会增添很多情趣。生日晚会上,当过生日者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点燃生日蜡烛的时候,伴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过生日者一口气把点燃的蜡烛全部吹灭,在这一刹那间,大家应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主人的生日。接着,生日晚会的中心人物把生日蛋糕切成若干等份,分给在场者。大家愉快地交谈,尽情地享受这人生值得怀念的时光。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发展,有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庆祝他们的生日,中国的东道主要记得接待外国来宾的生日。如果我们能在某位外宾生日的时候出其不意地送上生日蛋糕或一束鲜花,这将是令外宾十分难忘的,也是非常符合礼仪的。

    目前,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于庆祝生日聚会的活动也变得简化,当亲朋好友在异地不能聚在一起时,邮寄贺信、贺卡,发礼仪电报、发个E-mail或打电话祝贺,也不失为得体的传递友好情谊的表达方式。

    参加婚礼的礼仪

    婚礼的规模由婚礼礼节的习惯和被邀请客人的数量来决定。能够被邀请出席新人的婚礼是一种荣幸,一个应邀出席婚礼的人如果举止文雅,谈吐幽默,注意礼节,可以为婚礼增添许多光彩。参加婚礼的宾客应适当修饰仪容,不能不修边幅地去参加婚礼。应换上整洁的礼服,以示对婚礼的重视。但也应注意不能修饰过度,尤其是女宾,如打扮得艳丽异常,则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可能会引起主人的不快。

    应邀出席婚礼者一般应在出席婚宴前送上礼品,送礼最重要的不在于礼品的价值,而在于表达庆贺的情意。因此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精心挑选一两件有意义的纪念品、工艺品或当事人喜爱的生活用品。可用比较巧妙的办法征求一下当事人的意见,或根据平时相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不必与其他送礼人攀比。

    来宾到达婚礼场所时,通常会在入口处受到新郎新娘等人的热烈欢迎。来宾这时应走到新郎新娘面前,简单地道喜:“祝贺你们!”或“恭喜恭喜!”这时,千万不要缠着新人喋喋不休,以免妨碍他们接待其他宾客。

    隆重的婚礼场面,来宾应按接待人员的安排入座;如果是自助式的婚礼宴会,则可以比较随便些。

    在婚礼上,如果有人发表讲话,出席者应留神倾听,并随时鼓掌,注意保持婚礼的热烈气氛。

    每个来宾在婚礼上都能遇见一些老朋友及其他熟人,此时,要好朋友喜欢聚在一起,但切记不要老是几个人在一起窃窃私语,这对其他客人和主持人来说是很不礼貌的。在婚宴上,与几个同事大谈单位里的事或工作问题,也是很不合适的。

    当相熟识的人在一起谈笑时,有其他宾客走来,应主动请他们一起进来参加交谈。

    在出席婚礼时,我们的言谈举止要有分寸,不能因为气氛热烈而忘形失态。有些人喜欢某些“捉弄新郎和新娘”的把戏,对内容过分庸俗的应坚决杜绝。总之,婚礼中的新郎和新娘是主角,其他人则是围绕他们的配角,来宾的目的是让新人和双方家长们主角感到亲切、喜庆、温暖、幸福和充满祝福。

    探望病人的礼仪

    当听到关系亲密的熟人和朋友得病或负伤的消息时,马上就想去探望,这种心情乃是人之常情。然而探望伤病号并非越早越好,要知道,在不恰当的时候去探望,反而会给伤病号增添麻烦。譬如,病情严重、必须绝对安静或者病人刚做手术之后,暂不要去探望才符合礼仪。

    因此,前去探望病人的时候,应该事先尽可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精神状况。可向已经探望过的人了解,也可挂电话向病人家属询问,或者先在电话中表示慰问之意,同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倘若事先无法取得联系,也可先去探望,到达后应向护理人员或家属了解病情,根据病情再确定探望病人的日期。

    无论病人是在家休养还是住院治疗,都不宜清晨、中午、傍晚、深夜,以及病人吃饭时和饭后休息时前往探望。因为病人体弱,这时是病人必须充分静养的时候,如果有人冒昧去探望,反而会影响病人的休息,对其健康十分不利。一般来说,上午10~11点,下午2~4点是探望病人的最佳时机。如果是住院的病人,还要注意医院规定的探望时间,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探望病人的时间以多久为宜,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定,长时间地与病人交谈,容易使病人劳累,因而探视一般以15分钟左右时间为好。不过,若病人已在康复中,并有较强兴致希望交谈,那么探望者可多呆些时候,但不应毫无节制,通常应在二三十分钟后起身告辞。探望初交或不大熟悉的友人时,问候几句后便可退出。如有病人的亲属在场,通常探望者也不便久留。

    病人,尤其是患重病的人,往往有某种心理负担,或隐或现地感受到生活的不公平。故探望病人时不宜穿色彩过于夺目、怪异的服装,女性也不宜浓妆艳抹,以免刺激病人。但是,也不宜衣冠不整,过于随便,因为这也会影响病人的情绪。一般来说,探望病人时的着装以色彩素雅为宜,力求给病人清新、柔和、平稳的感觉,这样有利于病人情绪的稳定,加速病人的康复。

    在与病人相见时,探望者的神态应自然、和蔼、亲切,让病人感到他与探望者之间仍像他健康时一样正常。即使被探望者已身患绝症,也应自然、冷静地出现在病人面前。有人以为满脸愁容能显示对病人的关切;也有人谈笑风生以为能使病人愉快,其实,这都是不妥的,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病人的住所,探望者的举止要稳重,走路脚步要轻,动作要小心,不要若无其事地高声说笑。

    探望病人时,谈话自然会涉及病情,对此不必回避。但探望病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病情,而是进行劝慰,减轻病人心理上的负担。因此,应避免详细地向病人询问病情,或当着病人的面向医生或病人的亲属询问病情;另外也要避免自作聪明地向病人介绍药品,以免引起病人的困惑。

    在与病人交谈时,如果病情很严重或是不治之症,应尽量回避涉及病情。如病人尚不知自己的严重病性,探病者不仅在交谈时不能告之,而且在表情上也不能流露,否则不仅是严重失礼,还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与病人最好多说些轻松、宽慰的话,不妨谈谈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社会新闻、战胜疾病的事例,也可以告诉病人:同事和好友都在关心着他等,这类话题轻松、愉快,使人感到温暖,有助于病人稳定情绪。

    一般来说,鲜花是探望病人的最合适的礼品。一束美丽的鲜花可以极大地安慰病人的心灵;但是,香味过于浓郁的花和色彩过于浓烈的花也应避免。

    总之,掌握了不同场合的礼仪,你就会在受人敬重的同时,人脉关系网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个性上更有魅力

    魅力是别人对你的看法,他们通过你的外在表现、你的行动与思想,对你产生了喜欢以至某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感情,所以魅力本身是一种感情。而别人对你的感情是与你对他们的感情密切相关的。如果你的感情特征是积极的、友善的、温和的、宽容的,那么你一定会魅力大增;反之你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一个人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际交往。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富有魅力的人呢?什么样的性格可以造就魅力呢?西方心理学家曾提出了一种说法,称之为“令人愉悦的个性”。如果你拥有令人愉悦的个性,你往往会使自己的魅力大增。人的情感和表现是复杂的,并非所有的性格都是令人愉悦的,有一些性格令大部分人感到不喜欢、讨厌,甚至是难以容忍。

    比如,人们一般不喜欢消极的、极端化的性格特征,人们对报复性的、敌意的性格特征更是感到厌恶;但一般人们都喜欢富有热情的、积极向上的、友善的、亲切温和的、宽容大度的、富有感染力的性格。所以,如果你能够培养出为大部分人所喜欢的正面性格,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一般地说,令人愉悦的个性包括以下几种方面的性格特征:

    富有热忱

    很多人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缺乏热忱,他们缺乏对人、事、物的热情关注,甚至对争取成功也缺乏热忱,这样他们当然无法成功。你是否对某些事情充满热忱?你是否特别关注于某个学科?你是否希望自己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是否有些知识和问题在不断地吸引你的注意力?你是否热衷于学习钻研某项技术,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果你不是这样的,那么你就要有所改进。你要记住:一定要培养自己对人、事,对学习新事物的无限热忱。如果你能逐渐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是一个潜在的成功者。

    在人与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展现自己的魅力所在。所以你与他人友好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并倾听他人所谈论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往往能体现出他的优势与价值,但这对你来说,往往又是学习和吸取新知识的大好机会。你要对任何人感兴趣,而不是只关注你现在认为最重要的人物,而且最好能一直保持下去。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就要大打折扣。你真正地去注意别人,这比对他说些恭维的话要更有益处。你要学会去关心别人正在做的事情,这对他人来说,意味着你很重视他的工作与成就,而这对你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培养热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事物的兴趣。当你每天起床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呢?“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又可以做更多事情了。我很高兴。”还是“一天又开始了,又要去上班了。真烦!”如果你长期保持后一种状态,你的成功几乎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你之所以讨厌上班,可能是因为你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也可能你完全缺乏做事的热忱。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就应该换个喜欢的、能调动你热忱的工作了,即便新的工作给你带来的直接收入要少一些,你还是要这样去做,因为你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步,直至成功。

    除此之外,对事物的热忱还会有助于你激发带动其他人,使他们觉得你是一个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这也可以大大地提升你的形象与魅力。所以拿破仑·希尔经常告诫人们,“要努力表现并提高你的热忱”。热忱是令人愉悦的个性的一部分,热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亲切随和

    许多关于魅力的书籍都强调一个伟人大都有一种神秘感与威严,这有一定道理。威严固然令人敬畏,但亲切随和则更会使所有的人喜欢。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身份的平等化,这种个性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让他人喜欢你,远比让他人敬畏你更有价值。让别人喜欢你,可以为你带来合作机会,为你带来一笔笔交易,为你带来商业利益;而让别人敬畏你,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威严也许是专制社会中成功的个性,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认为成功的个性之一是亲切随和。亲切随和的最大好处是对人平等,给人以尊重感。如果你不尊重别人,总以强者自居,若想与别人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尊重他人是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亲切随和的人往往更能广交朋友,善结人脉,总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与认同。

    “你为什么喜欢与他在一起?”

    “与他在一起让我会感到很轻松,他很随和。”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这就说明亲切随和是令人愉悦的个性。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培养令人愉悦的个性,就要做个亲切随和的人。

    温和谦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对他人的看法总是很尖刻,容易急躁,一生气便暴跳如雷,或者是与人交往时经常咄咄逼人、盛气凌人。或固持己见、立场不容他人辩驳。大家恐怕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更谈不上令人感到愉悦了。这种人的共同特征是缺乏温和的性情与谦恭的心态。

    温和谦恭的性情表明一个人极富涵养,非常成熟,对人和物都有全面的看法。而与之相反的品性,比如急躁、易怒、不安、尖酸刻薄、锋芒毕露等等,都说明这类人离高尚的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很难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帮助,从而也较难获得成功。成功者在性格上的特点往往是不骄不躁、心平气和,他们在任何复杂问题面前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烦躁不安的情绪所支配。即便他们受到了恶意的攻击,也能心态平和,因为他们知道,谦虚温和与泰然处之是对付恶意攻击的最好办法。当他们的观点看法被人彻底否定时,他们也能耐心地听取别人的看法,而同时保持一种友好的姿态,并要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和性情。

    如果你在一切场合,都能做到性情温和、彬彬有礼,这会为你奠定成功的基础。在令人愉悦的个性中,绝对找不到傲慢、自大和唯我独尊的影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愤怒,愤怒没有任何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急躁不安,急躁不安也不会给你任何助益。成功者有一颗清醒冷静充满信心的头脑,但他们一般也有一颗谦恭的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任何社会,我们都找不到全能全智的人。在现代社会,个人的知识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相比,尤其微不足道。所以,每个人都会在很多领域是知识上的盲人,而谦恭可使你无须掩饰自己的无知与缺陷,还会使你学到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富有感染力

    如果你做到了前面所讲的三条,你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了。但如果你还能做到这一条,就会使你更具魅力。你是否注意到,成功者的重要特点是他的个性富有感染力。每到一处,他都善于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打动别人,否则他怎么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所以,你要努力培养你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感染力呢?是什么构成感染力的基础呢?是什么东西能感动你自己?你要观察那些使你深受感动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里既有性格的因素,又有语言的技巧。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感染力的基础是共鸣,是一个人能力因素或情感因素的完美结合。

    一些成功的人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他们懂得大部分人所关心的事物,他们能细心地观察每个人的利益、态度与感受。

    一个人的正义感、同情心往往是感染力之源。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感染力更多是来自于情感方面。所以,一个具有感染力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道德影响力的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对他人的痛苦具有同情心的人。

    “性格塑造人”,同样也是性格塑造成功。热忱、亲切、随和、谦恭、温和、宽容、感染力这些优秀的品质,构成了你令人愉悦的个性,从而有助于你获得他人的善待,建立一张宽广结实的人脉关系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