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知道,他必须充分的经历了这个乱世,才能真切的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最终结束这个可怕的时代,将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带回人间。赵匡胤17岁结婚,娶妻贺氏。20岁那年,也就是后晋出帝天运四年,公元947年,也是契丹帝国太宗大同元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儿皇帝石敬瑭的侄子晋出帝(石重贵)和他的爷爷皇帝辽太宗翻了脸,结果被辽太宗打进开封,后晋灭亡,契丹帝国(大辽)入主中原。不过由于中原人民群起而抵抗之,辽太宗又狼狈逃回,还被气死在路上。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称帝,建立后汉,即为后汉高祖。眼见中原大地几乎被外族占据(建立后唐、后晋、后汉的皇帝是沙陀人,但并未实施部族统治,所以汉族人民也没有在意他们的外族身份,然而契丹这么大个民族不引起在意是不可能的),军阀们还在相互争夺。赵匡胤愤然决定离家出走,外出投军,誓要荡平这滔天巨浪,还人间一派太平!赵匡胤离开自己的军人家庭到外镇投军,一路上很是狼狈,几下就把钱花完了,还“未逢明主”,结果当了叫花子,偷吃过庙里的莴笋,还在街市上赖过赌债被人打。
后来到复州投奔父亲的老朋友王彦超,结果吃了闭门羹,不过好歹接济了10贯钱,避免了被饿死,但工作依然没找到,救苍生平天下的大梦更是无边无际,或许这时候他也后悔过当初离家出走的决定。客观地说,这本来是一段相当坎坷的经历,结果在《飞龙全传》里面被写成了一段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游侠故事,其中还留下了华山对弈、千里送京娘、双龙会这些经典故事,可见宋太祖在后世眼中还是一个人气很高的正面人物。当然,是金子就要闪光,赵匡胤这块真金终于被后汉枢密使郭威发现,被引入军中担任初级军官。按《飞龙全传》的说法,赵匡胤是先和郭威的侄子柴荣在患难中结识后一起投在郭威麾下,还和柴荣、郑恩甚至自己的亲弟弟赵匡义结拜为兄弟。但事实上赵匡胤当时是和军中另外几位初级将领结拜,称为“义社十兄弟”,分别是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这些人中有些提拔很快,渐渐掌握了军权,成为后来宋太祖建国的主力。时势造英雄,英雄变时势。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纷争愈发深入的时候,能够结束这个乱世的人已经悄悄登上了历史舞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