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一直都是提倡机械化的,苏联装甲部队的核心虽然是T—34等著名坦克,但同时装备的大量突击炮和自行火炮,是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尤其是到了后期,这些火炮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和后来的机械化部队,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苏联集中力量发展和生产的主力是自行反坦克炮。
毕竟,在卫国战争中,主要爆发的是坦克战,所以,就需要更多的自行反坦克炮,他们仅仅只是在生产出的自行反坦克炮上配备了榴弹,来进行支援步兵。
让苏联人意识到自行反坦克炮威力的,就是德军的III号突击炮。外形低矮、极易隐藏,给苏联的坦克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甚至,德国人的王牌坦克兵,在一天之内,曾经击毁过43辆的T—34,于是,苏联除了生产主战坦克之外,也在生产这种简陋的,同时也可以大批量装备的SU—76自行火炮。
这种火炮最早出现在1942年,当时苏联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下达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成立自行火炮研制部门,以T—70坦克的底盘配合76毫米M1942加农炮,推出了一款SU—12自行火炮试验车,并在1942年12月正式以SU—76型自行火炮正式投产。
之后,SU—76M自行火炮,一直生产到大战结束,成为苏联自行火炮的主流产品。
这种SU—76M采用延长的T—70底盘,前置式动力系统安装了两台纵向布置的GAZ—202型六缸汽油机,总功率140马力。
战斗室采用敞开式设计,这也是为了在战争中节省材料,可以说,就是一个履带底盘,加上一门76毫米ZiS—3加农炮实现的,而且,因为战斗室空间宽敞,操作较为便利,在训练有素的成员操作下,最高射速可达20发/分,相当适合作火力支援。
这种自行反坦克炮的产量很大,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了,所以,它携带的主力弹种,也改进成为了榴弹,用来进行炮火支援。
76毫米的口径,还是太小了,除了这种之外,还有122和152毫米榴弹炮,才是真正的炮火支援的主力。
其中,152毫米的榴弹炮,绝对是丧心病狂。
受限制于二战时期的紧张,并没有给自行榴弹炮设计专门的底盘,这种ML—20榴弹炮,是直接安装在T—34的底盘上的。
这样,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毕竟,炮管太粗大了,和狭小的车体很不对称。但是,它的威力,绝对是强悍的,可以将榴弹扔出17千米远!
这些自行火炮,都是履带底盘的,毕竟,只有履带底盘,才能够伴随坦克部队前进,随时提供火力支援。
而另一种,更大量的装备,是在轮式汽车的底盘上的,这就是喀秋莎!
在二战中,苏维埃有一种兵器,威力相当强悍,让敌人听到名字就闻风丧胆,这就是多管火箭炮!
普通的火炮,是利用发射药,将炮弹推出去的,能量来自于高压气体,而火箭炮,不需要炮筒,完全是靠自己的动力来飞行的。
在火箭炮的研究上,苏联是处于先进地位的。
早在一战的时候,因为飞机装备的武器威力不足,大口径机枪和机炮的重量和后坐力太大,所以,当时的俄国工程师想到了航空火箭。
只是技术不行,后来,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入了更大的精力。在1921年,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中央特别设计局成立。经过不懈努力,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РС—8282毫米和РС—132132毫米航空火箭弹。
之后,在这些航空火箭的基础上,苏联也研制成功了地面炮兵用的火箭弹。
为了尽可能的多搭载火箭弹,火箭炮共有24条工字型发射轨,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每排12条,看上去活像两排篱笆。
之后,更新式的8导轨的БМ—13—16试制成功,它的发射架也是工字型的,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这样БМ—13总共可以携带16枚М—13132毫米火箭弹,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
这些,都是安装在重型的越野卡车底盘上的,这就是威风凛凛的喀秋莎!
汽车底盘,要比履带底盘简单得多,这种喀秋莎火箭炮,也很容易生产,所以,苏维埃的地面部队,装备的数量很大。
即使如此,一百辆的喀秋莎火箭炮,同时发射,会是什么壮观的场景?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炮兵阵地早就准备就绪,在等待着总攻的时刻的到来。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终于,表针指向了八点整。
东方,一轮红日,早就爬了上来,膏药旗,就是按照日出来设计的,想要预示着他们如同初升的太阳,有着勃勃的生机。
可惜,现在,不是生机,而是死神的降临!
“炮击开始!”命令,通过无线电,传达到了炮兵阵地!
“轰!”76毫米的自行火炮,首先做出了反应,随着一声轰鸣,敞开的炮塔上,一股黑烟冒出,在黑烟中,一颗炮弹,从炮口飞了出去!
“轰!”更大的响声,从另一旁的阵地上传来,152毫米的榴弹炮,和122毫米的榴弹炮,也开始了射击!
尤其是152毫米的,动静非常大,当炮口射出炮弹的一瞬间,整个履带底盘,都在跟着一颤,硬生生地向后退了几厘米!
炮弹射击的浓烟,将整个榴弹炮都覆盖住了!
响声,此起彼伏,整个炮兵阵地,都仿佛是暴躁的狼群,向着市区内投射过去!
而这边,在喀秋莎的阵地上,则是没有太大的响动,场面却更是壮观。
“唰,唰,唰!”随着响声,一枚枚的火箭弹,尾部拖着一条火舌,飞出了发射导轨!
一枚,又一枚,它们拖着火舌,在天际间飞行,如果是看过古代的战争片的时候,就应该能形象地比喻出来,就如同古代的箭雨一般!
不错,就是箭雨!这是一片如同成群结队的蚂蟥一般的箭雨! 【紧急通告】最近经常发现打不开,请记住备用站【求书帮】网址: m.qiushubang.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