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大战-第七百二十六章 水陆两栖坦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通往远东的列车,需要好几天才能够到达,而在中途,瓦里西的列车,停靠到了乌拉尔山脉,在这里,瓦里西停留了几个小时。

    故地重游。

    苏联的工业,几乎都是在西部,也就是在欧洲方面的,当伟大的卫国战争打响之后,苏联的大片的领土,都被德国快速地攻占着。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工业进行了快速的搬迁,很多的坦克厂,都到了乌拉尔山脉,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就地建厂,就可以继续开工了。

    当大战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几乎都靠了后方的基地,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各种武器,支援前线,大量的坦克,都是从这里下线的。

    当男人都上了前线之后,工厂里过半的都是女工。

    而现在,整个欧洲的战役都已经结束了,苏联占领了欧洲很多国家,再也不会有波及本土的战争了,哪怕就是英国人不自量力地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他们的目标最多就是把苏联的势力赶出西欧,赶出东欧而已,绝对不可能进攻苏联本土。

    他们没有那个实力,希特勒没有办到的,他们更不可能办到。

    所以,很多企业,都开始了回迁,虽然这里距离矿区近,但是毕竟条件太恶劣了,一年中,一半的天气都是冰天雪地的,欧洲部分才更加温暖,适合企业的生产。

    有搬迁走的,也有留下来的。

    比如,莫洛佐夫设计局已经回去了,但是,一部分留下来的人员,组成了新的下塔吉尔设计局。

    而现在,瓦里西故地重游,就来到了下塔吉尔设计局。

    这里依旧在生产T—54坦克,这种跨时代的坦克,依旧是苏维埃最先进的坦克,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坦克,苏维埃以前的T—34,T—44,都在不断地淘汰,输出给现在占领国的军队,苏维埃要保持军队在换装方面的优势。

    除了这些之外,下塔吉尔设计局,还在研究新的坦克。

    在后世的历史上,下塔吉尔设计局大名鼎鼎,因为苏联的嘴出色的坦克T—72,就是在下塔吉尔研究出来的,当时的T—64和T—80造价高昂,而T—72则性能适中,成为了苏维埃的坦克部队里最主要的装备,先后生产了叁万多辆,还出口到多个国家。

    当然,后世T—72的名声并不好听,这不是因为这款坦克的真实性能低劣,而是因为使用国面对的是强悍的北约集团,而且他们使用的还是猴版的坦克。

    不过,现在的下塔吉尔,已经和历史上大有不同,比如,经过瓦里西的几次提携,还没有什么名声的卡尔采夫,已经成为了下塔吉尔的总设计师。

    历史上,卡尔采夫在42年之后,都是在坦克部队里服役的,作为工程师出现,之后,他去了装甲兵工程学院深造,出来之后,在49年进入了下塔吉尔,很快就显示出来了他的天才,几次升迁,到了53年,就被任命为了总设计师。

    现在,他已经比历史上提前了近十年,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就成为了这里的总设计师,足以说明上级对这里的不重视。

    如果重视的话,怎么能让一个年轻的家伙当总设计师?嗯,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而卡尔采夫成为了总设计师之后,并没有辜负瓦里西的提拔,比如现在,卡尔采夫就已经完成了瓦里西提出来的新式坦克的要求。

    一款全新的水陆两栖坦克!

    苏联到处都是广阔的原野,不需要跨海登陆,所以,苏联只要有主战坦克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想要登陆日本的话,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水陆两栖坦克,来打前站!

    所以,瓦里西早在一年前,就提出了设想,交给了下塔吉尔设计局。

    在后世,水陆两栖坦克很少有国家装备,一只手都能数过来,就是俄罗斯,华夏和日本。而现在,水陆两栖,也曾经热门过一段时间。

    在战斗中,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坦克只能隔岸观火,如果能渡河,那就好了!

    在坦克刚刚诞生后,就有人开始这样想了。

    于是,法国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制造出了样车,并进行了试车。但是随后就放弃了,想要让一个铁疙瘩浮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而苏联在1920年,以孔德拉季耶夫工程师为首的伊诺拉工厂的专家们,也设计制造水陆两用坦克样车。

    经过十几年的改进,终于在33年生产出了T—37水陆两用坦克,达到了设计要求。于是就生产到了36年,前后生产了1200辆。

    之后,苏联人也就感觉到了,这东西简直就是鸡肋,根本就不实用。

    可以说,这个时代真正发展成熟的,就是日本特二式内火艇。

    早在1928年,日本军方就开始了水陆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本来是由日本陆军牵头的,不过只停留在了样车研制阶段。

    等到二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对这种战车很感兴趣,认为它很适合在太平洋诸岛的作战,于是,继续加以改进,终于在1942年研制成功“特二式内火艇”,当年就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

    虽然以后还有3型、4型、5型内火艇,但都不如特2型有名气。

    在水上航行,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浮力问题,毕竟,坦克是铁质的,普通的坦克下水之后,肯定是要沉下去的,想要浮起来,就要增加更多的浮力储备。

    在这方面,日本人照样动了歪脑筋,这种内火艇,采用的是“三段式结构”,由前浮箱、本体、后浮箱三大部分组成。

    当它在陆上行驶时,将前浮箱、后浮箱卸下,就是一辆轻型坦克。水上行驶时,将前浮箱、后浮箱挂上,这时它更像一艘船。

    当然,整体也不能太重,就是十吨级左右的规模而已。

    另一个问题,就是水上动力问题,陆地上靠履带,水上靠什么?

    后世有履带划水的方式,可惜效率太低,专用的水上推进器,才更好用。

    内火艇也不例外,使用的是两个螺旋桨式水上推进器装于车体尾部下端。

    而下塔吉尔设计局,就是参考了日本的内火艇,然后设计出来的新式水陆两栖坦克。

    在下塔吉尔设计局,年轻的卡尔采夫,兴致勃勃地招待着瓦里西一行,参观最新的水陆两栖坦克。

    “我们认为,三段式的结构太过复杂,并不适合水陆两栖,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单独的车厢,通过加大车体的空间来增加浮力储备。”卡尔采夫向瓦里西介绍道。

    此时,已经来到了这种特种坦克面前,瓦里西一看,就比较亲切,和后世的63式水陆两栖坦克很相似啊! 【紧急通告】最近经常发现打不开,请记住备用站【求书帮】网址: m.qiushubang.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