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瓦里西这才意识到自己遗漏了什么,现在,T—34的炮塔还是焊接的!
贯穿整个二战,T—34前后的产量数万辆,也是分成了很多不同的批次,每一个批次都不同,现在生产的T34,都是辊轧钢板的焊接炮塔,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炮塔组成形式。
T—34的铸造炮塔,要从下一代才会变更,而这次变更,还得从美国的租借法案说起。
整个二战,最获利的就是美国,隔着大洋,美国没有受到任何战争的伤害,相反,全世界的资金,人员,都向美国涌动,美国凭借着二战中的积累,才在二战之后当上了西方世界的大哥大。
虽然美国并没有本土的直接战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美国日益受到纳粹德国侵略扩张的威胁。有远见的罗斯福为了美国自身的安全防御体系考虑并扩大势力范围,确立战后世界中美国的领导地位,决定加强对处境困难、财政拮据的英国的援助。
如何援助?无偿是不行的,出售对方又没有钱,合适的方式,就是租借!40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发表讲话,提出美国可以借出军火,并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假设邻居失火,我只能把浇园的水龙带借给他去灭火,而不应让他事先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邻居原物送还即可!
在罗斯福的推动下,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
从此,美国不再保持中立,开始以实际行动支援反法西斯的国家!
首先获得援助的是自然是英国,对英国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英国本土的工业遭受了严重摧残,全靠美国的输血来维持了。而这个租借法案,也是包括苏联的,只是,尚需要时间,历史上,罗斯福在排除了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以后从4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所以,现在美国对苏联的租借还没有开始,但是已经箭在弦上了。
只是,美国没有直接提供武器,而是提供原材料,比如,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数十万吨的钢材,另还有大量的铝材,此外还提供了大量的机械加工设备,美国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提供材料与设备,支持苏联自己制造飞机与坦克。
美国会提供什么钢材?会不会在这种时候坑苏联?按照罗斯福的政治洞察力,这个时候应该不会用屁股思考干这种事,只是,不管提供什么钢,都免不了二次加工。
比如,拿美国提供的这些钢材造坦克,如果是普通钢,那还得重新冶炼成特种钢,也就是将钢融化之后,通过改变钢材的渗碳量以及加入钨、锰等特种金属,从而改变钢材性能。如果本身是特种钢,其性能不一定适合苏联的要求,可能也得重新冶炼。要知道是,苏联乌拉尔的钨是全世界最好的,所以苏联钨钢的质量是最高的,这个让小胡子羡慕得要死!德国人连穿甲弹都不敢用钨,就是因为钨产量不足!
这样出来了一个问题,既然为了冶炼符合T34要求的特种钢,那就得要将钢融化,加入各种元素,调整钢材的性能,然后呢?等钢水冷却后再去辊轧成钢板,再切割、焊接成炮塔?这简直就是瞎折腾!将融化了的特种钢钢水倒入炮塔砂模,直接铸造出炮塔,这不是更简单吗?在这个时代,简化生产工艺,意味着可以快速生产出更多的坦克来!
虽然从强度上看,铸造是比焊接的辊轧钢板要差那么一点,不过,简化了生产工艺,大量生产,这代价却是值得的。
而且,瓦里西设计出来的这种球形炮塔,也只能铸造!焊接的结果永远是方方正正,不可能是球形的!
这里面的很多玄机,现在瓦里西是不能说的,他只能解释道:“铸造炮塔,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在现在,提高生产效率,将更多的坦克提供给前线,才是最重要的,您说呢?”
“对,瓦里西同志,你的意见很正确,如果铸造,我们可以节省下更多的工人来!”莫洛佐夫说道。
如果是铸造,那只要制造沙模就可以了,比焊接省事,而且,这种新的形状的炮塔,也可以试制出来!莫洛佐夫心里已经充满了希望,等到工厂搬迁之后,这件工作可以立刻展开!
这次回莫斯科,收获真的是太巨大了!莫洛佐夫望着瓦里西,已经动了脑筋,虽然对方是军长,也才是中校军衔,去自己的坦克设计局也不吃亏,要是将他挖到己方设计局来,是不是更好啊?
对,自己该向上级多打报告了!告诉上级,瓦里西同志是个优秀的工程师,不该上前线去战斗,他一个人,顶得上一个师!
别的不说,就那个聚能战斗部的设想,就够己方的坦克,威力提高一大截了,现役的所有坦克,都挡不住这种战斗部的凌厉一击!而且,以后要出现的坦克,怕是也挡不住!
突然,莫洛佐夫脸色却是一变,糟糕,自己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矛和盾,从来都是相对的,现在,坦克炮的火力发展太快,虽然这技术是己方掌握的,但是,只要在战场上用到这种技术,那用不了多久,对面的德国人就会得到类似的技术,德国人的工程师也是无比聪明的!那如果德国开发了相同的弹药,己方要如何去应对? 【紧急通告】最近经常发现打不开,请记住备用站【求书帮】网址: m.qiushubang.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