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谜语故事-附录:谜语的基本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猜谜语的八大窍门

    对不同种类的谜语,如何马上就找出猜中的方法,以便少走弯路呢?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1.问答法。

    对用疑问组成的谜面要考虑此法。例:“是什么组成员”(打两字),谜底:“口贝”。

    2.影射法。

    对有些用倒影原理组成的谜面要求猜字或物应想到此法,一般是什么字或物在水中、在镜中、在阳光或灯光下等。

    例:“山山颠连入镜中”(打一字),谜底:“王”。山山向左向右颠倒,相连后即成“王”字了。

    又如:“入映镜中”,谜底为“人”。

    又如:“《家》将上映”(打一外国歌剧名),谜底:“卡门”。家是门的意思,上映应理解成卡。

    3.排除法。

    此法使用时应排除表面现象,作别的谜底猜。一般适用于是否选择的叙述谜面。例:“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打一字),谜底:“束”。

    4.比拟法。

    把所猜的事物拟人化,把人事物化,从形象上去猜出谜底来,这一种适于使用比喻的动物谜、植物谜、人体谜及自然谜类。

    例: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但捉飞来将。

    物拟人化,谜底是“蜘蛛”。

    5.假借法。

    假借法和借代法相似,它主要适用于人名谜、地名谜、天干地支谜、朝代谜、时间谜和物名谜几大类。

    例如:“天安门上太阳升”(打一字),谜底:“景”。天安门使人们想起“京”字,太阳即“日”字,从而构成“景”字。

    又如:“错把梅花当桃花”(打一成语),谜底:“指鹿为马”。这里的梅花借指为“鹿”,桃花喻成“马”,所以联想起“指鹿为马”。

    6.运算法。

    运算的方法是使谜面和谜底上的数字通过计算变换、会意得出谜底,此法适用于数量词类的谜语。

    例如:“十二元”,猜一种扑克游戏,谜底为“打百分”。以一“打”字扣“十二”,“一百分”为“一元”。

    7.方位法。

    此方法适用于有上、下、左、右、前、后关系的字、物类谜语。根据谜面所示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将谜面中有关字的偏旁或笔画作相应处置后,巧妙缀合为谜底。

    例如:“向前一直去”,猜一字,谜底为“句”。“向”字前边一竖去掉即为谜底。

    8.顿读法。

    此法将谜面的词句用标点符号断开,分别理解和猜测,适用于含有断章取义语句的谜语,改变原来谜面的音节,使原意与顿读后的语意截然不同,谜面意境也随之产生突变,得出谜底。

    例如:“谢绝参观”,猜一句四字常用语,谜底为“不同意见”。将谜面分开顿读后,“谢绝”扣“不同意”,“参观”扣“见”。

    以上讨论了八种对不同类型谜类的猜射法,总之,要首先想到谜类,少走一些弯路,有些谜类出以假象来迷惑人,即谜面埋下很多迷阵,使人一不小心而走向歧途。

    猜射谜语的六大妙法

    猜谜时,应通过特征中的基本知识来认识谜底看透谜路,分析好谜面,最后猜中谜底。在这里介绍六种方法:

    1.象声象形法。

    谜语都有音和形,象声即是根据谜面的读音、谐音来揭示谜底;象形即是根据谜面的形状来揭示谜底。

    ①象声法:象声谜语在于表示声音,象声的词汇在汉字中本来就有不少,而谜语中又借用了许多字作为象声词,这样就为制作象声谜打开了广阔的新途径。

    如:“羊叫”(打一词牌名),谜底是“声声慢”。这个“慢”字在此作羊叫的象声词,猜谜者在猜破谜底后,细细一想,令人忍不住发笑。

    ②象形法:象形谜大多是用于猜字,但也有用谜面象形来打成语或电影名的。象形谜与我国造字方法中的“象形”有关,汉字本来就具有象形的特征。

    例如:“旦”字象征太阳露出了地平线,因而在灯谜中也采用了此法。

    也有人把大雁拟成“<<<”,如:“群雁低飞水田上”(打一字),那么谜底就是“淄”。

    通常,制谜者爱将“干”比作蜻蜓。如:“蜻蜓三点水”(打一字),谜底为“汗”。

    把“乙”拟为一钩新月,如“一弯残月带三星”(打一字),谜底就是“心”。

    2.会意法。

    会意法就是根据谜面的含意、情节,顺情合理地去猜谜底,这其中又有按正面意思、反面意思和一段一段的取意领会等方法,即正、反、分三种会意法。

    ①正会意法:即根据谜面内容直接联想谜底。例:“高射炮射蚊子”(打一成语),谜底:“大材小用”。

    ②反会意法:此法与正会意法相反,从反面或侧面去推理谜底。

    例:“闭门不见”(打一常用名词),谜底:“开会”。“闭门”相反意是“开门”,“不见”的反意是“相见”,理解为会面,因而归纳为开会。

    ③分会意法:整个谜面没有直接联系,而把谜面分成若干段,然后分别相加去理解谜底。

    例:“山东快书”(打一着名作家书名),谜底:“《鲁迅全集》”。“山东”在古代称“鲁”,“快”称“迅”,书即集也。

    3.借代法。

    借代法即谜底里借用较确切的近似词或近义词,通过联想使它替代谜面上的某个字、词或某句意思,达到猜中谜底的目的。这种手法适用于“人名地名谜”、“生肖谜”、“事物谜”、“时间和朝代名词谜”等。

    例:①“黛玉大喜”(打一京剧名),谜底:“快活林”(人名借代)。

    ②“昆明至上海航线”(打一京剧名),谜底:“飞云浦”(地名借代)。昆明为云南的“云”,上海又称“浦”,航线是飞行的线。

    ③“端午”(打一成语),谜底:“一马当先”(生肖借代)。“端”,表示开始或先前,“午”生肖中为马。

    4.增减离合法。

    此法猜字谜的较多,把字的偏旁、部首、笔划、符号以增加、减少、分离、组合来猜谜底的方法称增减离合法,或称增补法、减换法、分离法和合成法。

    ①增补法:例:“干多一点”(打一字),谜底:“主”。在此应将“干”理解为多“一”和“一点”,即增加“一”和“点”。

    ②减换法:例:“昨日之日不可留”(打一字),谜底:“乍”。“昨”字去掉日字只剩“乍”字了。

    ③分离法:例:“比二多,各一半”(打一字),谜底:“死”。“比”的一半为“匕”,“二的一半为“一”,“多”的一半为“夕”。

    ④合成法:例:“十一点进厂”(打一字),谜底:“压”。十一点“土”在“厂”字的里边。

    5.综合归纳法。

    将谜面中的各种条件、因素等所有内容进行综合归纳,从而猜出谜底。

    例:“牡丹江、桃花江、芙蓉江”(打一位现代画家),谜底:“华三川”。牡丹、桃花、芙蓉,均为花,别解成“哗”,“江”为水与川相扣。

    6.典故法。

    借用古今的成语典故、寓言、民间传说联系谜面而猜出谜底。例:“多多益善”(打一兵种),谜底:“遣信兵”。这里古代的典故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笑里藏刀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写谜面的墨色或用纸颜色变化多端。有时,你见到猜谜会上一些谜条,是用毛笔醮着各种颜色书写的。请勿误认这是为了美化猜谜会和渲染节日气氛才出现的,这是布“谜”阵在迷惑你呢。这里的各种颜色大有用处,猜的时候,应在谜底中一一予以认出,才能猜中。

    例如:用黄颜色写成拼音字母“M”,打一宋代诗人。猜这条谜时,应马上将“黄”字纳入谜底,然后思索“M”,因它像两山之谷,于是谜底就出来了:“黄山谷”。

    再如:用红笔写“人工合成”,要猜者据此打《水浒传》中一人名。这就不能简单地说“红”什么了,要用与“红”意义相同的字去代替。“朱”是红色的意思,而“人工合成”则为一个“仝”字,朱色之仝——“朱仝”就是谜底。

    也有别开生面地用两种颜色去写谜面的,如“清洁”两字,一用红色写,一用黑墨写,要求打京剧两术语。“清洁”即“干净”之意,红黑两色再寓于谜底,则谜底就成了“红净、黑净”。

    无中生有类谜语

    即谜面为一张或数张空白无字的纸,“不着一字”的灯谜。这类空空如也的谜面,乍看上去荡然无物,似乎令人很难下手,其实只要摸准它的诀窍,从“空”、“白”、“无”等方面上去捉摸,这闷葫芦便不难打破。

    例如:“一张空白的纸条,当谜条悬挂着”,打《西游记》中一人名,谜底则为“悟空”;打一食品名,谜底就是“光面”;用“粉颈格”(即谜底第二字为谐声字)打一中药名,谜底当作“白正”(纸)。

    “悬着两张空白纸条”,打唐诗《长恨歌》中的一句,谜底为“两处茫茫皆不见”。“连贴出七张空白纸条”,打一字,谜底则是“皂”字,而且这则谜的谜底和谜面一黑(皂)七白,相映成趣。

    除了白纸的“不着一字”灯谜外,另有使用颜色纸的无文谜。曾有人以一张空白的红纸条,打一中药名,谜底为“一片丹”。

    金蝉脱壳类谜语

    这类灯谜,运用了谜底中文字互相抵消的办法,使得谜底和谜面丝丝入扣。如“坍”(打二花卉名),谜底为“牡丹、牵牛”,牡丹去掉牛即成“坍”字了。

    这类“金蝉脱壳”的谜语有个特点,那就是其谜底中必定隐藏着“无”、“少”、“去”、“空”、“失”、“没”等表示抵消的字和词,只要掌握这个特点,猜起来就容易得多。如:“妇女解放翻了身”(打两中药名),谜底是“山药、没药”。“山药”之中没有“药”字,恰成“山”字,以扣谜面(“妇”里“女”字解放,再翻个身即为“山”)。

    “金蝉脱壳”的方法当然不只限于在谜底之中使用,谜面上也可使用。如:“大油田出油”(打一字),谜底是“奋”。谜面五个字中“油、出油”互相消除,仅有“大田”来射“奋”字。这种谜颇似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谜味盎然,煞是有趣。

    欲擒故纵类谜语

    这类谜,作者在谜面上罗列人们习惯组合在一起的词句,却故意将其中的一个漏写,卖个破绽,看猜者能否觉察。

    例如有一旧谜:“金、银、铜、铁”(打我国一地名),谜底为“无锡”。这谜若从字面上寻思,无法破的。反过来从“五金”俗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上想,就会发现漏了个“锡”,“无锡”就猜出了。

    这类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一些约定俗成的同类词排比罗列时漏去其中一个,因此,就要当心谜面中有没有“故纵”的字眼,如有的话,紧追漏词不放,细加琢磨,准能射中。

    如谜面是“红、橙、绿、蓝、紫”(打一成语),我们就只有从“光谱”中的七种颜色去猜了。列举了五种,尚缺“青黄”二色,从这上面想去,谜底便不难猜出了,是“青黄不接”。

    还有在常用的数字中漏去一字的,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打中国一古典小说)。请注意这里都是大写的数目字,中间遗忘了个“拾”,谜底当是“拾遗记”。

    有人还将数学符号拉来入谜。如“+一+”(徐妃格)(打一作家名),谜底是“艾芜”,即去掉偏旁部首,以“X元”相加,此谜另辟新径,饶有风味。

    当然,有时候作者漏掉几个词,你就要特别留心,从谜面上搜索,勿被瞒过。

    猜这类谜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这些谜的谜底中总离不开表示没有(如无、少、缺、欠、遗、失等)意义的字,将谜面中漏去的词再加上上述的字,就是所猜的谜底了。

    抛砖引玉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面底互应,承上启下,而不是会意体,往往对诗词类较适合,往往是写出一些名句的上句,要猜的人依此推出下句的含义,再思索成谜底。

    如用李白《送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谜底是“无与伦比”。因该诗下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以再没有比汪伦对我的情深的意思,烘托出谜底。

    除了诗外,用词的也常有之。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句“试问卷帘人”为谜面,打一纺织品名,谜底是“花呢”。这词从下半阙的词意中,我们获知作者在问卷帘人庭院之花怎样了?所以这里的谜底应理解为疑问口气“花呢?”

    猜这类“承上启下”的灯谜,就要求猜者熟读古典诗词,见此及彼,得心应手地解开谜底。

    瞒天过海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将字、物扭转成不同的角度后而成谜面。如:把“夫”写颠倒为“¥”(打一曲艺形式),谜底为“二人转”。这个“转”字活画出谜面的神态,有趣极了。

    根据“辗转反侧”的程度不同,我们可得出不同谜底来:如“X”(打一京剧名),因为它是个“十”字倾如斜坡,故谜底当是“十字坡”。

    由于这种谜是将谜面上的字故意“辗转反侧”,因此谜底总离不开“倒”、“颠”、“反”、“转”、“侧”、“歪”、“斜”等意义,如果明了这一点,猜起它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迷魂阵类谜语

    此类谜语往往加注有迷人的说明:如在谜面旁加注着一些诸如“此谜出丑”、“此谜见不得人”、“此谜请勿见笑”等等自谦之词,或加注鼓励和自诩的词或话,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作者虚怀若谷,须知这正是在故布疑阵,切莫被其瞒过。因此,猜谜的时候,尚需将这些自谦鼓励之词也算作谜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去动脑筋,才有可能猜中谜底。

    如:“空欢喜”(打一战国人名)注有“此谜见不得人”,谜底为“伯乐”。“见不得人”,即是将谜底中“伯”去掉“人”,剩下“白乐”来扣合谜面。

    添有鼓励字眼的。如:“一伙懒汉”(打一成语)注有“此谜用心便能猜中”,谜底为“各不相干”。“用心便能猜中”意为用上一个心字,此谜便迎刃而解了,使谜底从“各不相干”变成“各不想干”,不正是谜面“一伙懒汉”的写照吗?这种不露痕迹的鼓励话儿,也不能忽视。

    加注自诩词话的是乍看之下,好像制谜者在用“激将法”向猜谜者挑战,其实这也是迷魂阵,也该将这些自诩词作为谜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去推敲出谜底来。

    如:“陕西姑娘”(打词牌名一),注有“此谜休想猜出”,谜底是《忆秦娥》。“休想猜出”四字是交代不要这“想”(即“忆”字)才能猜出,就留下“秦娥”来紧扣“陕西姑娘”谜面了。

    任凭制谜者怎样巧设疑阵,只要懂得附加的字句皆为谜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此细加思索,这些迷阵是不难被破掉的。

    连环计类谜语

    即字词或物重写或重放置。如:“爸爸”(打一清代着名学者名),谜底是“严复”。爸即为家严,“爸爸”二字为严复。

    “叠字谜”大多在谜底中隐藏着数字,而这个数字与谜面叠字的多少有关,只要掌握这个关键,破谜也就不难了。如:“泳泳泳泳泳泳”(打一宋代诗人名),谜底为“陆游”。

    但“叠字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让谜面来个转折,那么就显得有趣曲折了。如:“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打一京剧名)。十二要看作一“打”,袭字即龙衣,故而谜底是”打龙袍”。

    破锦格谜语

    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将谜底字分拆作二字或三四字读。

    例如:“众口一词”(猜一邮电用语),谜底:“信筒”。将“信筒”二字分拆读作“人言个个同”,与谜面相照应。

    蝇头格谜语

    此格属“分读类”谜路。谜底规定在两字以上,应将谜底的第一字上下分开作两个字读,连下文读,即能扣合谜面。

    例如:“野火烧不尽”(打一《聊斋志异》篇目),谜底:“《董生》”。猜的时候将谜底第一字“董”上下分读为“草重”,与第二字连成“草重生”,就是草又生出来了,和谜面“野火烧不尽”相扣合。

    虾须格谜语

    谜底两字以上,首字须左右可以分为两字读。例如:“前无古人”(打一礼貌用语),谜底:“借光”,读为“昔人光”。

    蒸尾格谜语

    谜底两字以上,末一字可左右分开读。例如:“说媒”,(打一应用文体),谜底:“介绍信”,即“介绍人言”。

    徐妃格谜语

    此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读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谜面。

    例如:“小舅子”(猜二化学元素名),谜底:“钠、锑”。根据格法规定,把“钠、锑”相同的偏旁“韦”去掉后为“内弟”,照应谜面。

    放踵格谜语

    谜底每个字弃下半截同旁部首字,叫放踵格,例如:“十厘之积”(打一名词),谜底:“忿愚”。弃下半截“心”字,成为“分满”。

    白头格谜语

    谜底须二字以上,第一个字读谐声。例如:“时装销售一空”(打三国时期一人名),谜底是“伏完”。读作“服完”,即服装销售完了。

    离合格谜语

    汉字中有独体字,也有合体字。不少汉字,合之为合体,拆之为独体。“离合格谜”就是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形成的。例如:“节约须从分角起”,谜底:“自小省”。

    梨花格谜语

    又名“谐音”、“玉冰”、“飞白”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

    例如:“独自售货”(猜一国名),谜底:“丹麦”。以谐音读作“单卖”与谜面相合。“独自”扣“单”,“售货”扣“卖”。

    粉底格谜语

    谜底须两字以上,最末一字要谐读,与谜面扣合。

    例如:“揭竿而起”(打一地名),谜底:“秦皇岛”。“岛”要谐读为“倒”。

    素腰格谜语

    陶潜《移居诗》中有一句:“闻多素心人。”“素心”,是心地洁白之意,所以谜底中间的字是白字叫素心格,也叫玉腰格、素腰格。谜底必须是三个以上的单数词。

    例如:“分外眼红”(打一京剧名),谜底:“一箭仇”。中间“箭”字是白字,应是“一见仇”,与“分外眼红”相扣。

    脱帽格谜语

    谜底删去首字,不入谜意,叫脱帽格,也叫摩顶格、落帽格。

    例如:“花木兰从军记”(打一书名),谜底:“《儿女英雄传》”。删去第一个字为“女英雄传”,与谜意相扣。

    探骊格谜语

    又名“骊珠格”。谜条上只写出谜面和谜格,不标谜目,猜时带出谜目并与谜底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如:“吾”(猜一成语),谜底:“有言在先”。谜面只有一个“吾”字,根据联想推断,要成为一个语字,必须在“吾”字前加个“十”字,才能构成“语”字。“成语”即谜目。与“有言在先”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又如:“立字为据”(猜一口语),谜底:“不算数”。“口语”即谜目,与“不算数”贯通扣面。

    脱靴格谜语

    谜底三字以上,将末一字掩起,也叫脱鞋格。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打北京一商号),谜底:“普兰德”。掩去“德”字,剩下“普兰(蓝)”。

    秋千格谜语

    谜底限为二字,猜时应将谜底倒读。例如:“花开花落”(打一电影演员),谜底为“谢芳”。读作“芳谢”,“芳”即花开,“谢”即花落。

    卷帘格谜语

    谜底限定在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谜底要从下而上倒过来读,如同帘子卷上又放下一样。

    例如:“长颈鹿”(打一外国名着),谜底:《高老头》。按谜面正读,猜得“头老高”,倒过来就变成“高老头”,正扣外国名着。

    上楼格谜语

    本格属“移位类”谜格。谜底字数规定在三个字以上,须将末一字移到首字之前,连读扣谜面。

    例如:“愿为祖国献青春”(打一科学家),谜底:“许国志”。按照格法将谜底“志”字移到首字“许”字之前,连读成“志许国”,正好扣合谜面。

    下楼格谜语

    此格和上楼格正相反,把谜底的首字移到末字之后,才能扣合谜面。谜底字数在三个字以上。

    例如:“群芳争艳”(打一曲牌名),谜底:“斗百花”。顺谜面意思理解应为“百花斗”。将谜底首字“斗”移到最后,才符合此意。

    遥对格谜语

    此格属“对偶类”谜语,命名取锦屏之对称,格法很像对联,谜底与谜面遥遥相对,谜面为上联,逐字对出下联,即是谜底。谜底与谜面对偶的字要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谜底字数不限,通常为两个以上。

    例如:“唐三彩”(打一科学家),谜底:“李四光”。谜中“唐”对“李”,“三”对“四”,“彩”对“光”。

    求凰格谜语

    格名取“凤求凰”之意。要求谜底与谜面除成对仗、讲平仄外,还须在谜底附加具有对偶意义的关联词,如“双、偶、合、匹配、同、联”等字。

    例如:“鸟唱歌”(猜一成语),谜底:“对牛弹琴”。“鸟唱歌”与“牛弹琴”相对,冠以“对”字即构成谜底。

    掉头格谜语

    谜底须三字以上。第一、第二两字位置对调后来扣谜面。例如,“一齐观看童话剧”(打一成语),谜底是“视同儿戏”。第一、二字换位后则为“同视儿戏”,扣合了谜面。

    掉尾格谜语

    谜底三字以上,末尾二字互换位置。例如:“苏绣”(打一画家名),谜底:“吴作人”,即“吴人作”。

    红豆格谜语

    红豆”是逗点的形象描绘,就是在谜底里加逗号,改变原来的读法,谜底要三字以上。

    例如:“动魄消魂丝竹声”(打一成语),谜底:“扣人心弦”。谜底加逗号读为“扣人心,弦”。“扣人心”与谜面“动魄消魂”相扣合,“弦”与谜面“丝竹声”也相扣。

    玉带格谜语

    谜底三字以上,正中一字谐读,与谜面扣合。例如:“饽饽房”(打一军事名词),谜底:“制高点”。中间“高”谐读为“糕”。

    双勾格谜语

    谜底四字以上,前两字与后两字互换位置,产生别义,扣合谜面。例如:“太太住内室”(打一外国科学家名),谜底:“居里夫人”,读为“夫人居里”。

    重门格谜语

    谜面意思不直接隐含谜底,而要经两步走,先猜出一个意思,再推进一层,从而脱出谜底。

    例如:“出言莽撞”(打一相声段子名),谜底:“山东话”。先猜“鲁言”,再推断为“山东话”。

    系铃格谜语

    谜底两字以上,须将谜底中某个字读作变音后扣合谜面。例如:“喜马拉雅”(打一成语),谜底:“藏宅名山”。“藏”要读为“西藏”的“藏”。

    遗珠格谜语

    谜底为三字以上单数,当中一字掩起。例如:“潮涌大江流”(打一成语),谜底:“无风(不)起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