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刘五爷参加了辛亥革命,忍着脚伤的疼痛照样行军打仗,还屡立战功。只是后来由于腿脚不便,行动越来越困难,这才离开部队,回乡种地,还娶了个农民的女儿做老婆。这女人也争气,一口气为刘五爷生下五个儿子,把左右乡邻羡慕得不行。
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刘五爷和老婆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五个儿子养大,让他们一个个娶妻成家、生儿育女,眼看就到了自己可以享清福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白发苍苍的刘五爷成了“旧军阀的代表”,天天被拉出去批斗,一站就是大半天,他那留着一粒子弹头的左脚哪里受得了这么折腾,痛得实在挺不住的时候,刘五爷就只好倒在地上装死。
刘五爷的老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便借了点钱,硬拉刘五爷去医院检查。医生一看,说:“这事儿简单,开一刀把子弹头取出来就好了。”可那时哪来的钱开刀呀?老两口想来想去没别的法子,只有去求五个儿子。
可让他们寒心的是,老两口把这事儿一说,五个儿子没一个肯掏钱,都说动手术不是闹着玩的,老爷子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再挺一挺不就过去了吗?五个儿子还说,那子弹头是清朝皇帝给打的,早不取晚不取,偏偏现在这时候取,这不反而是在给人家提供口实吗?
更让老两口伤透心的是,这五个不肖子不愿掏钱也罢,哪知当天晚上竟还联名贴出告示,表示要坚决和老军阀刘五爷划清界限。老两口气得差点吐血,好在刘五爷是个硬骨头,任凭怎么斗,他就是不屈服,就是不死。老两口相依为命,愣是熬过了那些年月。
这天上午,刘五爷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突然来了个西装革履的人,喊他一声“爸”,说:“儿子十多年没有孝敬您老人家了,今天是特地来给您磕头的。”
刘五爷抬眼一看,认出面前这人竟是自己的大儿子。他呆住了,说:“磕头就免了,有什么事?直说吧。”
大儿子凑近刘五爷,说:“爸,这些年其实我一直惦记着您脚上开刀的事儿,现在条件好一些了,我想接您去城里把刀开了。”
刘五爷一听“开刀”两个字,气就不打一处来,哼了声鼻子说:“开个屁?我都黄土埋脖子了,还去开什么刀哇?前些年天天站着挨斗,那倒真是痛得钻心,现在无所谓了。”
可大儿子不答应:“爸,不管怎么说,弹头在里面总不是个事儿,说不定哪天又痛了,还是让医生开一刀,拿出来放心。您再想想,想好了打电话给我,我来接您去医院。”
大儿子说完就走了,刘五爷瞧着他的背影,嘴上挺硬,心里却很开心:到底是自己养大的儿子呀,不管怎么样,现在总还能想到我,不错啦。一高兴,他当晚就多喝了一杯酒。
第二天一早,刘五爷还没起床,谁想多年不见的二儿子也上门来了,走到刘五爷床前说:“爸,您还好吗?我一早就来了,怕吵了你,一直在门外等着。”
刘五爷见二儿子也总算回心转意替自己着想了,眼睛就不由有些湿,他问:“老二,你怎么想着回来看看了?有事?”
二儿子在刘五爷床边坐了下来,拉着刘五爷的手说:“爸,我今天来,还不是为了您脚上那粒子弹头,那玩意儿不见医生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我陪您去看看吧?”
刘五爷一听,感慨着说:“老二啊,我几十年都挺过来了,现在这个年纪,何必再去花这冤枉钱呢?你就别操这份心啦。”
可谁想,二儿子也不答应,而且接下去,老三、老四和老五突然一个个都来看刘五爷了,而且都是动员他去医院开刀取子弹头,刘五爷不答应,他们就不罢休。再后来,五个儿子、五个媳妇来了个总动员,浩浩荡荡一起来见刘五爷,非要送他去医院动手术。
这一来可把刘五爷给镇住了。刘五爷心想:儿孙总归是儿孙,不管他们以前对我怎么样,现在回心转意也总是一份孝心。去医院就去医院吧,把子弹头拿掉,或许腿脚真能再利索几年。他这么一想,就点了头。
手术那天,五个儿子和五个媳妇早早地都赶到了医院,刘五爷被推进手术室后,他们一直守候在门外寸步不离。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当刘五爷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儿子儿媳们一下全扑了上去。
大儿子拉着医生急切地问:“子弹头呢?”
医生愣住了:“怎么回事?你们做小辈的,老爷子的情况不问,却惦着子弹头?”他亮亮手里的托盘说,“不就是一粒子弹头吗?又不是什么宝贝。”
可大儿子眼疾手快地一把就将托盘里的子弹头抓到手里,其余几个儿子儿媳看到了不肯罢休,立刻上来抢,兄弟之间直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
医生和护士在旁边简直看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就上去拉他们:“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老五的媳妇因人小体弱,被挤在最外面,她哭着说:“你们不知道,听说当年清朝皇帝用黄金铸了十粒子弹头,从一到十编了号,是专门用来对付他身边的谋反分子的。我公公脚上这粒子弹头,肯定就是其中的一粒。现在十粒子弹头中九粒已经被外国人高价买走了,国内只剩下这一粒,价值连城呀……”
(刘祖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