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改变命运-创业要有眼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中不是缺少发财机会,而是我们缺乏像狗一样的嗅觉!对一个创业的人来说,以靠敏锐的判断力和市场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创业者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创业也多源于灵感,而灵感往往就是一次次简单的触动。

    1.创业需要洞察力强

    成功的创业者之所以能在商场上纵横驰骋,靠的是对商机的敏感和把握,靠的是对商场的运筹帷幄,总之,靠的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商业智慧。他们往往能“见微知着”,提前把握政策信息,发掘商机。

    化工大王杨卫国从1992年起,短短几年时间,就使一个化工经营部变成拥有11家企业,总资产达11422万元,“富天”迅速崛起的秘密是什么呢?杨卫国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如同雄鹰一样,以敏锐的眼光,猎取市场各种新的信息,紧跟国家产业导向,抓住市场需求,抢占空白点,捷足先登,以满足市场需要求发展。从贸易到工业,迎接新的挑战,杨卫国摸索了整整一年。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策略。杨卫国预测国家“八五”期间将重点发展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产业。他平时就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外出时也经常注意全国各地的通讯市场情况。他发现各种电缆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电缆生产量日益庞大,而与之相配套的原材料生产厂家却很少,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杨卫国找到这一空白,下决心挖掘它的无穷潜力。

    他很快物色了合作伙伴创建了杭州华立翔(后改名为富天翔)通讯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通讯电缆绝缘材料HDPE。1993年8月底,华立翔厂房建成,当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成为邮电部国内最大的生产通讯绝缘材料的定点企业之一。

    1993年三峡工程上马,更需要大量的XLPE电缆,这些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从1994年起,杨卫国又着手创办富天丽电业材料有限公司,为三峡工程和国内大型电缆厂配套工程专业生产XLPE交联电缆料。二期工程于1996年8月引进瑞士BUSS生产线,年产12万吨XLPE电缆塑料,该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一投产即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三分之一左右,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杨卫国看到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势头迅猛,而目前高速公路上使用的混凝土护栏和波形梁钢护栏对车辆的防撞性能比较差,在国际上,聚醌(SMC)护栏以其优良性能而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运用。他发现这又是一个大市场,于是立即合资创办富天马交通材料有限公司,专业生产SMC高速公路护栏。这样,“富天”规模进一步壮大,并逐渐形成四大“亿元工程”。

    许多时候国家政策直接就是机遇,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产生老板的机遇都是由政策推动形成的。现在的浙商大多每天坚持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在他们看来,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大局。由此可见浙商敏锐的情报意识。

    浙江华立集团的老板汪力成,在《财富》中文版上被誉为“一个抓住机会的赢家”。汪力成每天晚上都会看两个小时书报,10点半的电视新闻是必看的,从中他会嗅到商机。一只四处寻找猎物、随时处于“发动”攻击状态的猎豹,自然会捕到更多。

    作为商人应该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审时度势、灵活善变的本领,这样才能成为商战中的常胜将军。谁善于收集信息、谁善于开发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掌握了商战主动权。

    无论做生意还是经营人生,浙商的行动力都是极强的。就像一首诗所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地全国各地仿佛一夜之间被浙江商人包围。浙商老板们发现和利用信息的速度确实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什么消息,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速度是浙商的制胜武器之一。

    浙商朱张金最大的本钱就是“出手快,眼光准”。他经营卡森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一次产品调整都比人家快。

    从创业时的25万元本钱,到2001年朱张金拥有的卡森资本金已达25亿元,朱张金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依靠他敏锐的洞察力。朱张金一年中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国外跑生意,其目的就是看看有多少市场机会。

    1995年下半年,朱张金在莫斯科成立了一家公司,当地出现了抢购卡森皮衣的风潮,一天可卖几千件。光靠卡森自产的皮衣显然远远满足不了,于是卡森在海宁成立检控中心,由卡森统一提供羊皮、款式、辅料,让海宁的60个皮衣加工厂为它定牌加工。那一年在俄罗斯总共销掉了60万件卡森皮衣,卡森净赚1800万元。

    当海宁老乡纷纷北上与朱张金抢着去俄罗斯卖羊皮衣时,他却转身做起了猪皮生意。1994年,国内皮革业一度走低,许多小企业倒闭,卡森却反其道行之,投资1000万元扩大猪皮革生产规模。不少人感到惊奇,朱张金说,小企业倒闭了,市场份额让出来了,卡森正好可以抢占市场。果然,卡森当年盈利750多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倍。

    1997年4月,朱张金到香港参加皮革展。他发现展会上中国、韩国、斯洛文尼亚的企业展出的都是猪皮制品,而美、英、德等发达国家企业展出的都是牛皮制品。从香港回来,朱张金宣布:要把猪皮生产线停了,上牛皮生产线。卡森高管层很不理解,朱张金斩钉截铁地摇头,说:“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等每个人都认同的话,太晚了。”

    朱张金认准了牛皮市场比猪皮市场大,决意不给自己留退路。有公司把一张100万平方英尺的猪皮单子交给朱张金做,如果接这个单子半个月就可赚100万元,但朱张金没有接。许多人都说朱张金疯了,要知道当时许多企业因接不到订单而头痛呢!

    从1997年以来,卡森先后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等设立办事处,了解市场信息。公司技术中心则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1999年开发出普通沙发革、全拉面沙发革;2000年开发出两层革;2001年重点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沙发革和汽车坐垫革。

    如今,卡森的牛皮沙发等家具畅销美国,2003年2月,经美国最大的家具经销商的推荐,卡森牛皮革沙发顺利进入白宫。

    商人要想成功,就要具备闻利而动、雷厉风行的素质。“立即行动”,这是一个成功者的格言。能够抓住机会的人,下决心时十分果决,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决不轻易更改决定,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恶劣都坚守决定。这样的人不仅能够抢占先机,而且还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机会。

    2.眼光决定你的财富

    世界上并不缺乏商机,缺乏的是发现商机的眼睛。这正如艺术家所说,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并把握商机对于经商创业尤为重要,有时候,一个机会就足以让你创业成功,摇身一变,成为有钱人。

    有一个“购买泥土”的故事,特别耐人寻味。

    有三个年轻人结伴外出,寻找发财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等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仅在当地销售,售价非常便宜。

    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个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把果苗栽下。整整3年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着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长果树?”

    他弯腰从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接着,他承包了一片荒山,用整整3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栽种了苹果树苗。

    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三位结伴外出寻找发财机会的年轻人命运迥然不同。

    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很发达,竞争者太多,所以赚的钱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不赚钱反而赔钱。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他种植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偏僻小镇的苹果相比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来无数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有远见是一种精明。从故事中三个年轻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远见是多么值钱。可见,做生意要有远大的眼光,要配合时代的需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称职和优秀的商人。

    身为温州人的钟先生,他的生意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一双眼睛在上海街头抓到商机,进而步入千万富翁行列的。

    钟先生初到上海时,口袋里已经没有一分钱,万般无奈之下,他到某家工厂打工。工人工作很辛苦,又挣不到什么钱,以至于钟先生合同期满后连回乡的路费也没有挣到。有天中午,钟先生在书店里看了半天书,感到饥肠辘辘,便走出书店去买包子充饥。正在此时,他看到一辆三轮车载着一车旧书从书店后院里出来,询问得知这车书是书店仓库里清理出来的废品。在钟先生看来,这哪里是废品,不过是一些旧书罢了。爱书如命的钟先生不忍心看到好端端的书只卖废纸价,于是叫住收废品的老汉,用仅有的钱把这些书全部买下来。

    钟先生从一车旧书中看到了商机,他以此为开端做起买卖旧货品的生意。起初只是试探,不知道这种生意是否能在上海做下去。结果他扛着一箱旧书到农贸市场摆摊卖了一天,居然挣到15元钱的纯利。这件事让钟先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卖完了这车旧书,又到处收购旧书刊,收收卖卖,赚得的钱比打工强上数十倍。生意越做越大,钟先生开始雇人、租房,专门从事旧货买卖,旧书刊、旧电器、旧家具,只要有利的旧货翻新生意,他都要试上一番。

    上海人生活水平高,收入也高,因而他们总喜欢跟着时尚走,不断地更换家中的电器、家具以及其他装饰品。这种习惯让钟先生找到了旧货贸易的市场潜力,于是他把自己专营旧货的店面生意升格为公司,在市内各个角落都设置了专营店。就这样,钟先生以上海为基地,生意不断拓展到周围的省份,安徽、山东、湖南等省都有他的业务,这使他成了闻名遐迩的“旧货大王”。

    温州人的目光敏锐,目里有“针”。可以从细微的风吹草动中刺探出商机,并能在第一时间转化成财富。所以温州人有时候被人称作“经济动物”。

    温州人的目光有时简直匪夷所思,他们往往在普通的地方发现不普通的东西。2002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国开始正式流通,中国报纸刊登了一张欧元的照片。这张普普通通的照片,温州人却发现了无限的商机:新版欧元比欧盟各国以前所使用纸币尺寸都要稍微大一点。这就意味着,现在的皮夹肯定装不下新币了。于是,温州人很快抓住商机,生产出大批的适合新币大小的皮夹,从温州出口到欧洲并且大受欢迎。这种审时度势的能力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作为温州第二代创业者的代表人物,王招富在审时度势,灵活转变经营策略上面显得尤为娴熟,尽管此前他也曾遭受过失败的打击。

    中学毕业后,王招富就进入了白龙山林场工作,那时他只有17岁。两年后王招富开始到外地另谋出路。后来,几经摸打探索,王招富和妻子在郑州某商场租了一个柜台,经营服装生意。但是出师不利,一年下来,生意亏损不少。夫妻俩没有气馁,他们仔细分析自己亏损的原因,发现原因在于没有进行细致的成本预算和及时捕捉到郑州消费市场动态等诸多因素。于是,第二年就大胆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自办了服装加工厂,夫妻俩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最后终于积累了一部分资金。

    但是,王招富不满足于这一点,他把眼光放在更远的地方。经过多次考察,王招富发现有一地带商业基础很差,没有商店,但是这一带的人流量却非常大,他看中了这里的市场发展潜力,就租用了这些地,合资建起了几间店面,开始经营他最得心应手的服装生意。事实证明了王招富眼光的独到。不久,这一带发展成为郑州最大的服装市场。王招富抓住商机,继续将服装销售扩展到周边的几个省份。回忆起这段经历,王招富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做生意,眼光要准,看准了就要大胆去做。”

    创业成功的商人与他们的独到的眼光,善于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分不开的,这使得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不失败,创造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要想笑傲商场,首先要炼就威力强大的“火眼金睛”。

    3.从身边不起眼处找商机

    一个创业者,在繁杂的市场竞争中,要善于处处做有心人,去细心寻找和提取各种有用的信息。想做大事者,就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给我一个机会,我就会做成世界上最大的买卖。”这是李万成的名言。为此,他不懈地努力,不懈地在貌似平常的日常商业行为中发现着新的机遇,并努力将它们转换成改变自己命运的新契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时,仅仅因为你抓住的某一次机会,就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最重要的就是对机遇的识别、把握能力,要善于从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发现机遇,并努力使之转化为自己事业的制胜良机。树挪死,人挪活。经商之道非但不强调从一而终,反倒非常强调在时机成熟之时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航向,不能害怕改行,只要能挣更多的钱,改行也未尝不是好事。

    人们总是对平常的蝇头小利不屑一顾,认为那只会让自己原地打转,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但其实正如机会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一样,小生意也有着无限的商机,真正缺乏的,恰恰是你低下头来认真做事的勇气。别以利小而不为,小生意也蕴藏大商机。

    对于一个拾荒者来讲,哪怕只收一个品种,如橡胶、塑料、金属等,一年下来的纯利不会低于1万元。但这是一个脏活、累活,哪怕垃圾堆里有金子,许多人也不屑一顾。因此,想在这一行有所建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小亮的事业恰恰是从捡垃圾开始的。

    小亮最初不得不靠收废品维持生计,这实属无奈之举。但自从半年后靠收废品有了第一笔积蓄后,他就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发财机会,并决心将自己的事业建立在为公众服务上。

    收了一段时间的废品后,有心计的小亮想到了众多拾荒者都不曾想到的一个问题:花钱收集起来的这么多的废品到底有什么用?从收购者那里一打听,小亮就发现了其中的门道:这些废品都送到了北京周边的河北省的一些城镇——塑料运到文安,铁皮罐、骨头运到蓟县,玻璃运到邯郸,纸运到保定,有色金属运到霸县,胶皮鞋底运到定州……灵感来了,小亮想方设法搞到了上述厂家的电话,很快他避开二道贩子,自己成了“废品头”。

    他有了自己的废品回收站,废纸、废铁铝罐、玻璃瓶、塑胶器皿、废旧金属等,几乎所有的废弃物品他都收,再经过整理、分类、打包、运送等全部过程,卖到末端购买者直销厂家那里。这样,小亮的收入由原来每月的几百元增加到几千元。

    熟悉废品以后,小亮渐渐发现资源回收这个行业有无穷无尽的潜力,所有的废品在他的眼中全是宝。对收购来的可利用物资进行第二次加工,然后在市场上出售,生意十分兴隆。从单纯的收废品到废品加工再利用,小亮在收废品的同时,又走出了一条新路。

    谁都想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是许多人做不到。而许多人做不到的,小亮却做到了。跟废旧废品打交道的时间越长,小亮对这一行也就关注得越多。

    以废塑料为例,长沙年产废塑料3万吨,主要采取填埋方法处理,而被埋的废塑料200年都不会腐烂,会产生碳纤化合物气体,极易燃烧和发生爆炸。于是,小亮想到了用废塑料炼油项目,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不但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还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好事。

    1996年,小亮开始了这个项目的调查和论证。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为此,小亮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考察和机器设备的引进。除了在国内了解此项技术外,他先后去了日本、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考察他们治理废品的先进经验,最后,他选择了从日本引进先进经验及先进的技术设备。

    与此同时,小亮又从德国引进了治理被称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的制粉技术,成立了环保橡胶制粉厂,生产出的橡胶粉被用于铺设柏油路,不但成本低,还能起到防滑、防冻的作用,产品销量一直很好。

    从收废品到从事公益环保事业,小亮终于在服务大众与发财致富之间建造了一座金桥。

    如果只知道低头走路,从来都不懂得抬头看看,选择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路可供选择,那这人恐怕永远都走不远。一开始也许大家面临的都是一个个小机会,但若能从中步步挖掘,小机会也可以变为难得的大机遇。

    善识机遇的慧眼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而练就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识机遇、抓机遇的能力,而后加以验证,久而久之,必有收获。

    4.发现市场的需求

    着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一切成功,一切财富,始于意念。”一个想创业的朋友,如果你暂时还没发现机会或抓住机会,你不要怨天怨地怨别人,先想一想自己的态度是否积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否正确。

    大家都知道牛仔裤的发明人是美国的李维斯。当初他跟着一大批人去西部淘金,途中一条大河拦住了人们的去路,许多人感到愤怒,但李维斯却说“棒极了”,他设法租了一条船给想过河的人摆渡,结果赚了不少钱。不久摆渡的生意被人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工人出汗很多,饮用水很紧张,于是别人采矿他卖水,赚了不少钱。后来卖水的生意又被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时工人跪在地上,裤子的膝盖部分特别容易磨破,而矿区里却有许多被人扔掉的帆布帐篷,李维斯就把这些旧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做成裤子,销量很好,“牛仔裤”就是这样诞生的。李维斯将问题当做机会,最终实现了致富梦想,得益于他有一种乐观、开朗的积极心态。

    生活离不开需求,一切财富均隐含在需求之中,只要在需求上大做文章,你就会发现商机,从而打开致富的路。

    小华家在农村。一天,由于自来水管道升级,小华家储水不足,到第二天中午家里就没水了。无奈之下,母亲让他到老水井里去挑水。结果这顿午饭做出的饭菜格外美味,父亲说:“这井水都是天然的,不像自来水,带有白矾等添加物。可现在的人都不愿意多走几步去挑水吃。”父亲的话让小华心动了,井水在农村随处可见,但对城市里的人来说却是稀罕物,自己何不去城市里卖井水呢?

    小华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他买来几只提壶及三只大塑料桶,装满井水便运往城区,每升定价1元。

    小华推着板车来到一老社区,社区的大妈们便凑上来询问:“小伙子,你这里面装的什么啊?”“这里面都是井水,纯天然,无污染。”小华立即遭到众人的嘲笑……他又走了几个小区,一天下来没做成一笔生意。

    第二天,小华带上新灌装的井水再次来到城区,小华决定在小区超市里以700元的价格租用一块约6平方米的地盘,以此解决井水进小区的难题。

    为打响头炮,开业第一天小华在小区超市里举行赠水活动,向每一位顾客派发卡片,上面注明赠水的时间。可当小华介绍完自己卖的是天然井水,大家议论纷纷,“你这天然井水到底有什么好啊?”小华说:“这可是我从老家专门运过来的井水,不信你尝尝。”说着,他倒了一小杯井水给一名姓黄的男子试喝。那人喝了一口,摇摇头,“尝不出来这就是井水。”说完便离开了。小华不信,喝了一口,味道果然没有在家里喝着甘甜,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问题出在几只塑料桶上。井水装在塑料桶里,在运输途中经过阳光照射,那股凉劲儿变了味。为此,小华请教了村里的老人,他们建议改用可以加盖密闭的瓦缸运送井水。小华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虽然在运输过程中瓦缸易碎,增添了很多麻烦。但事实证明,用瓦缸运输、存放确实保证了井水的口感。

    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小华还到水质检测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是,这井水不仅含有钾、镁、偏硅酸等物质,而且呈天然弱碱性……小华将这份鉴定报告张贴在小摊前,以此作为“软广告”。

    重新开业后,小华的小摊再次迎来众多顾客的围观,但还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中午时分,黄先生再次来到摊前,小华主动倒水让他品尝。他喝完点点头,看了看鉴定报告后,便买走了3升井水。

    接下来两天,小华一笔生意也没做成。直到第三天上午,黄先生再次来到小华的摊前,又买了5升井水。

    小华了解到,原来黄先生用井水泡茶和煮中药,泡茶口感纯正,煮中药也有很好的保药性。这样的信息让小华欣喜不已,他想:大家既然不太愿意买井水做饭,但买井水泡茶、煎中药也十分实际。

    而且这个小区居住的多为中、高产阶级,不少家庭都有喝茶的习惯,而且老年人也不少,他们往往更为看重中药的疗效。可见这里面蕴藏着大市场。

    小华特意花钱买了上等的西湖龙井。在小摊前放上三只杯子,一只是用自来水泡的,一只是用普通矿泉水泡的,一只是用井水泡的。大家观其色泽,看到了区别;品其味道,品出来优劣,生意很快便有了起色,小区内越来越多人开始购买小华的天然井水。两个月后,小华每天的销量基本上在500升以上。为了确保井水充足供应,2007年4月,小华又在村里物色了三口古井,并通过当地村委会获得授权。

    随后,小华针对大家反映的“不上档次”问题,对自己的小摊重新进行了装修,突出乡村田园风格。他还给取水的几口水井拍了照片,放大后挂在店墙上作为装饰。经过一番整改,以前的小摊摇身变为一个乡村小店。

    小华还在取水的几口水井中放置了小鱼。以此监测水的安全及质量。为了保证顾客尽量使用新鲜井水,小华作出了规定:每位顾客每次限购5升。此举不仅没有让小华的销量减少,反而让人们更加信赖他,增加了销量。不久,小华又增设了送水上门的便民服务。

    经过一点一滴地改进,小华的井水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与此同时,小华还实施量大从优,将井水卖到了城区十多个茶庄,仅此一项,每月便进账近万元。

    创业起步,就在于你能不能发现这些潜在的需求,并将满意和愉悦及时奉送给他们。找出盲点,找出盲点中的盲点,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创意的灵感;找出热点,热点中的热点,财富就会离你不远。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想创业的朋友抱怨“别人机遇好,我运气不好,没有机遇”、“我要是早几年做就好了,现在做什么都难了”。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创业的机遇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它。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眼光。

    善于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善于把潜在需求转化为市场需求;善于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善于引导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是创业成功至为关键的一步。

    5.掌握情报,把握商机

    在商战中,信息就意味着商机,抢得商机,就能先发制人。具有惊人的敏锐目光,能够抓住重要信息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商界竞争能否取胜,关键是能否掌握市场信息,其实信息随时都会产生,只要我们具备一种洞察信息的嗅觉足矣。

    一个精明的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的。下面的这位女企业家,就是靠信息走上发财致富的。

    “要说创业经历和致富秘诀,最大的体会是必须获得可靠的情报……”孵坊老板娘小英这样说。小英是远近闻名的“鸭司令”,做生意11年来,事业蒸蒸日上,近年来年销售苗鸭超过200万只,成为致富能手。

    在孵坊,10多只大型木质“孵化箱”格外引人注目。透过箱子小窗看去,只见黄澄澄的灯光下,一只只毛茸茸的小苗鸭正破壳而出,发出吱吱的声音。小英的企业是一个集种鸭养殖、种蛋孵化、苗鸭销售为一体的孵坊基地。苗鸭如果24小时内销售不出去,就活不了多久,因此,建立“情报网”比什么都重要。

    她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知道哪些地区需要苗鸭,哪些地区销售价格最高……11年前,小英最初做这个养鸭生意就开始构建自己的“情报网”。主要是散布在浙江、安徽、苏北等地苗鸭市场的生意人,在着名的浙江桐乡乌镇苗禽市场就有好几位。小英经常到各地走访,联系沟通,融洽感情。“每周至少电话联系一天,每趟至少联系七八个人,然后对他们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一个时段内的最新市场动态、走向最后就是决策。这么做,可避免虚假信息,获得准确情报……”小英说。

    商机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来了又常常稍纵即逝。1994年春天,多位线人反映,市场成鸭销量旺盛,苗鸭价格开始攀升。

    她对众多情报评估后,立即对自己孵坊进行测算,结果发现要保持孵化设备满负荷运作,种蛋有些供应不上。小英当即以每公斤近30元的价格购进种蛋进行孵化,确保孵化总量上扬。苗鸭市场价格急剧上涨,由前期的每只1元多涨至6元,孵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

    不久,又是“情报网”救了企业。她得知,大量的外地企业纷纷转行,办起了孵坊。“苗鸭市价肯定会跌!”小英干脆减少产量,自己当起苗鸭经纪人,为那些新孵坊“牵线”做生意。果然,1995年苗鸭价格暴跌,一度跌至每只5角,一些小型孵坊失败了,纷纷退出这一领域。小英则抓住机遇,低价收购这些孵坊设备,做大规模。

    一次次情报带来的成功,增添了小英的创业信心。企业扩大规模后,她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起床,清扫、收蛋、装苗鸭。光有勤快还不够,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必须提高。小英的种鸭基地引进了樱桃谷种鸭,她从“情报网”得知,这一品种种鸭虽然长势快、肉多味美,但腿短身重,在高低不平的地上行走易骨折。

    小英和同伴硬是搬来几万块砖,铺出6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让这些种鸭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孵坊先后遭遇非典、禽流感冲击,小英凭借自身“情报网”克服种种困难,虽然做出一定牺牲,但保存了基本实力。如今,她的企业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孵坊之一。小英在苗鸭孵坊的商场上打拼成一名富姐。

    做生意如上战场,掌握情报就等于掌握了商机。掌握了情报就等于手握上黄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