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毛泽东-关心科技 尊重人才——向李四光学习地质知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的父亲李四光同志,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曾多次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的谆谆教诲,我父亲都铭记心中。他常常满怀喜悦地同我们谈起毛主席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关心和对科研人员的鼓励。这些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1952年的一天,毛主席在日理万机,操劳国内外、党内外大事的百忙之中,在一次会议期间接见了我父亲。那天,我父亲回到家里,精神格外奋发,兴致勃勃地谈起了接见时的幸福情景:毛主席身材魁梧,红光满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主席问他:“‘山字型构造’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给我讲一讲?”父亲非常感动。毛主席博学多闻,这样关心地质科学的发展,连我们地质力学中“山字型构造”这样专门的概念都注意到了。毛主席的亲切关怀,给我父亲努力研究地质力学增添了百倍信心和无穷力量。

    在我父亲任地质部长期间,毛主席多次对地质工作作出指示。1953年,毛主席指出,地质部是党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部。1956年,毛主席又指出:地质部是地下情况的侦察部,它的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要提早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毛主席的指示,阐明了地质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战斗任务,给地质工作人员指明了方向。对于我父亲创立的地质力学,毛主席也很重视。1955年,周总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支持地质部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此后,在这个研究室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今天才有了专门的地质力学研究所。

    毛主席极其关心我国的石油远景。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有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一座客厅里接见了我父亲。当时,周总理也在座。谈话中间,毛主席关切地问到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父亲早在1932年就注意了这个问题,以后,1935年到1936年,他在英国讲学时,写过一本《中国地质学》,其中提到“东海、华北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实际指的就是石油。他用乐观的、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毛主席说,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他根据数十年来地质力学的研究,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向毛主席、周总理分析了我国地质条件,认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句话,因为过去是用英文写的,所以故意说得含糊些。

    听到这里,周总理笑着说:“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毛主席也高兴地笑了,当即作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根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地质部和兄弟部门一起,从195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他们在一些辽阔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在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石油普查,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总进尺120多万米。从所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看,不仅初步摸清了我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而且证实了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后来在大庆油田喷射出大量的石油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事实,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奴才“权威”们所谓“中国贫油”的谬论,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地质力学在找油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毛主席对这件事一直记在心上。1964年,在三届人大会议期间,一个服务员同志在人大代表行列中找到了我父亲,对他说:“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当时我父亲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他走进北京厅时,见到大厅中只有毛主席一人坐在那里。我父亲没有想到是毛主席找他,以为服务员说错了地点,连忙道歉说:“主席,对不起,我走错门了!”但毛主席却健步走了过来,紧握住我父亲的手,说:“没有走错,是我找你的。”主席接着风趣地对我父亲说:“李四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父亲一时没有理解主席的意思,回答说:“身体不好,刚学会一点。”主席笑着说:“你那个地质力学的太极拳啊。”这时,父亲才理解毛主席的话是对他和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一起,用新华夏构造体系找到石油的高度评价。毛主席的赞扬,激励着我父亲为祖国找到更多的石油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4年某一天,我和母亲等候我父亲,到深夜他才回家。原来毛主席又一次接见了他。那是在怀仁堂开完一个会以后,毛主席邀请我父亲一起观看在北京第一次演出的豫剧《朝阳沟》,并要我父亲坐在他的身边,边看戏,边交谈,谈了剧也谈到石油。在谈到石油问题时,毛主席对地质部和石油部在找油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毛主席说:“你们两家都有功劳嘛!”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又拉着父亲一起登上舞台,同演员合影留念。我父亲对我们说:“在找油方面我们刚刚迈了一步,主席就这么热情鼓励我们,还在各种场合,用各种方式启发教育我们要深入实际、走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给我们科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道路。”父亲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就好像获得了新的、无限的生命力,变得像一个年轻人一样。

    毛主席一向重视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工作,十分关心科学工作者的成长,对从旧社会过来的愿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老一辈科学家非常关怀。1964年2月6日中午,父亲接到一个电话,说要他立刻去中南海。父亲匆匆吃完午饭就去中南海了。一位在门口等他的同志把他领进毛主席的卧室。竺可桢和钱学森两位同志也先后到了。毛主席请他们坐在自己的床边,亲切交谈。他们就天文、地质、尖端科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广泛交谈了三四个钟头。我父亲回来告诉我说:“主席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的情况,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了解得透彻入微。在他的卧室里甚至在他的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那儿,谈的范围很广,天南海北,海阔天空。毛主席发表了对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意见,热忱希望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为攻克科学技术尖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自己的才能。”

    1969年5月19日,毛主席接见在京参加学习班的1万名代表。在京的中央委员参加了接见,我父亲也在其中。毛主席在主席台上看到了我父亲,马上拉着我父亲的手,亲热地叫“李四老”。两人距离那么近,然而因为会场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主席只好伏在我父亲的耳边,问他的身体好不好,工作情况怎么样。

    主席拉着我父亲的手走在前面,接见到会的同志们。接着,又一同离开主席台,步入休息室。那天傍晚,父亲回来了。家里人早已在电视中看到了这一幸福会见的镜头,只是不知道毛主席和我父亲讲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晚才回来,便都急着问父亲。

    父亲高兴地讲,主席和他在休息室谈了1个多小时的话。这短短的1小时,主席和父亲却谈了多少亿万年间的事情——从天体起源、地球起源,谈到了生命起源。谈到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时,毛主席说:“我不大相信施密特,我看康德、拉普拉斯的还有点道理。”毛主席对我父亲说,他很想看看我父亲写的书,希望我父亲找几本书给他,还请我父亲帮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主席谦逊地说:“我不懂英文,最好是中文的资料。”

    “主席想要读哪些方面的资料呢?”我父亲问。

    主席用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大圈,说:“我就要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

    一股暖流,流入我父亲的心田,霎时间,激起一片狂涛巨浪,撞击着我父亲的胸怀,使他久久不能平静。这样可贵的经历,对我父亲来说,已经有过多次了。父亲深深觉得,愈是多次握过毛主席的巨手,就愈觉得幸福可贵,愈能得到巨大的力量和勇气。并且他一直认为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亲切关怀,而且也是对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怀。父亲常常怀着喜悦的心情向家里人吐露他的这种感受。他说:“主席是这样地博学多闻,从天文到地质,古今中外,无不通晓。有毛主席的领导,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

    第二天,按照毛主席的嘱咐,我父亲就请秘书同志帮他找书。他想:主席这么忙,总不能把我写的书统统送去请他看,应该选一两本有代表性的作品送上去。经过一番仔细的挑选,父亲先把《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和《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些什么?》这篇文章送给毛主席审阅。然后,立即着手开始收集毛主席所要的资料。为此,他看了许多外国资料和书。有一次,他指着一些大本大本的书对我说:“这些书的内容太烦琐,还有一些是错误的,怎么好一股脑儿都端给毛主席呢?”

    为了节省主席的时间,让毛主席能少消耗一点精力就可以看到他需要看的东西,我父亲决定自己整理一份资料,把地质学说中当时的各种学派观点都包括进去,再加上自己的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把要写的资料基本上整理完了,一连写了七本书。每写完一本,父亲就让秘书同志马上送到印刷厂去,用大字排版,然后拿回来亲自校对。这七本书印好之后,定名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敬送给了毛主席、周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

    (李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