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毛泽东-聆听异议 收回成命——毛泽东接受粟裕暂不过江的建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47年12月间,毛主席曾设想令粟裕率华野一兵团渡过长江,进一步把战争引向敌人深远后方,以配合中原作战。1948年1月27日,粟裕正式接到中央军委要他准备过江的电报指示。他一面整训部队,积极进行准备,一面细致观察、全面剖析敌我双方变化情况,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贯彻中央意图。当他逐个分析了盘踞在中原地区的国民党4个主力军的具体情况后,认为渡江南进这一行动,不一定能达到引敌军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我军压力的目的。相反,我10万大军渡江,却减弱了中原我军的力量。自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华野西兵团和太岳兵团挺进中原半年以来,中原解放区已逐渐巩固,我军正应以解放区为依托,集中兵力大量歼灭敌人,进一步打开中原局面。

    4月18日,他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报告了中央军委。他在报告中建议:“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以北)作战,以便得到足够的炮弹、炸药、手榴弹(新区因情况不能生产)之补给,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现有的敌人处于交通便利的中原,如无相当炮火难予歼灭),以便大量地消灭敌人。”

    毛主席对粟裕的意见极为重视,要粟裕与陈毅马上前来面谈。

    4月30日,在阜平县城南庄毛主席和中央其他4位书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认真听取了粟裕的报告,决定改变原来决心,在4至8个月内暂不向江南出动,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并决定由粟裕代理华野司令员兼政委。这样,重担就落到了粟裕肩上。他必须在4至8个月内,用事实说明,集中主力在长江以北歼敌这一战略方针是正确的。

    6月17日至7月6日,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即开封、睢杞战役)大获全胜。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他们创造了我军在一个战役中歼敌一个兵团部、两个整编师、6个整旅及4个整团共9万余人的新纪录,活捉了敌兵团司令区寿年。

    由于豫东战役展开,使北上兖州的敌25军回援豫东,为华野山东兵团攻克兖州、斩断津浦路、孤立济南之敌创造了条件。9月16日至24日,在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华野全歼济南10万守敌,再次证明了粟裕的建议是正确的。

    集中兵力于长江以北,不仅为豫东大捷和攻克济南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也为淮海决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名将粟裕在关键时刻为人民立下大功,充分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

    (张柏林 蔡昌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