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胡永发开始自己筹划融资,但是他一点也不懂,还需要李昌学的帮助。
胡永发找到了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是一个有几百万人的小城镇,这里面经济较为发达因为这里的经济状况良好。于是,胡永发找到李昌学开始商议这件事。
李昌学非常的开心,又有肥肉吃了。
李昌学和胡永发开始到这个几百万的城镇去调查,开始了他们下一步的融资计划。
其实,胡永发只是看到李昌学得到的钱但是他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这个项目是违法的,李昌学一直想给胡永发解释一下这件事,但是,胡永发不想听,胡永发认为只要是赚钱的项目就可以,无语知道太多。最关键的是有那么多无知的人们配合,也让他们哭笑不得。
他们选择了六个大大小小的场地,作为超市,超市一般都建在市民小区里,便民服务的。刚开始的模式还是传统经营,并且经营范围广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大概持续了半年的样子。
小区有的人们开始口碑传承,都说这家超市不错,东西好又便宜。所以,李昌学和胡永发在得到反馈以后,立即开始退出他们的融资项目。
融资项目一经退出,很多人都持有观望的态度,有一小部分人开始尝试。
有一个荣大妈,她是这个城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她自身小有存款,所以,拿出一部分投资是她的乐趣,并且她也能承受的。刚开始投入了五万元,每个月光利息就是一千五,这样她和老伴吃菜的钱就有了。
超市刚开始是非常讲信用的,每个月定时把钱打到她的卡上,后来不断的有人知道这件事情,不断的加入到里面去。所以这个融资的团队越来越大,金额数目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至于这个新项目的上线,李元庆和胡文君并不抬知晓,因为李昌学和胡永发着手办融资,就把公司的事情全权交给这两个年轻人去做。
而这两个老狐狸经常跑来跑去的经营他们的空壳融资公司。
胡文君和李元庆的感情也是火热升温。虽然公司在两个地方,但是,公司一旦工作不紧张,要么李元庆到胡氏集团来找胡文君,要么就是胡文君到李氏集团来找李元庆。公司再怎么运营就是这个状态了。感觉胡文君和李元庆的工作热情不去孙薇和江辞,这其实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畏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真是不假。
融资的雪球大到胡永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胡永发再也忍不住了问李昌学,为什么容易会有这么多的收益。
李昌学不知道该不该给胡永发说出实情,但是如果不说实情,等到事情结尾的时候无法收拾残局就是大麻烦。
李昌学只好把事情说给胡永发。事情原来就是一个简单的骗局。
李昌学说,刚开始的初衷是少融资,作为企业周转资金,先发利息,这样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但是后来没想到想发财的人那么多,一发不可收拾,收到的钱越来越多,而公司的效益并不是像想象的那样红火,所以资金的周转还是可以的,融资得到的钱根本用不上。企业内部的资金就完全够周转的。
胡永发傻眼了,他以为李昌学是个聪明的人,做这些事情都是靠谱的,稳稳当当的拿钱的营生。胡永发看到账户里滚滚而来的钱财,不是高兴而是开始害怕了。
为什么人们就这么喜欢融资呢?就这么喜欢把自己的钱打到别人的账户里呢?
原因只有一个字太贪财了,贪字围绕着这些人。
每天都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幻想不劳而获,怎么可能。
胡永发告诉李昌学他想退出来不想再冒险了。李昌学和胡永发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也有些害怕了,因为事情的本质发生了变化,脱离了正常的轨道。
本来是小型融资作为企业内部资金周转,但是当大雪球滚到大的超过自己时,被雪球淹没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于是俩人商量一拍即合。
但是拿到手的钱真不想再送回去。毕竟他们是空手套白狼,超市投资还有发下去的利息全部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己一分钱也没有出。融资的消费者们对此根本就不知情。并且在一周前,还大肆宣传融资截止,想投的也不让投了,已经投资的人就是幸运的的人,没投资的就再等机会。他们的这种宣传大大的误导了消费者。
有的人叹息怎么不早早的做决定呢,到头来自己没沾上光。而早投资的人现在去超市买东西,都不用花自己的钱,因为光利息都花不完。
他们的心里没有恐惧感,并且还不断的夸奖这是个好项目,而明智的人早就看透了这件事情,早晚有一天是要出事的。现在得到的利息只是自己所投入的金额里的一小部分而已,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而完全没有买的人才应该高兴,因为自己没有损失,有的人就是光看眼前的利益,而不计后果。
李昌学和胡永发做好了收手的准备。李昌学和胡永发在这次投资里并没有以主要负责人的形式出现,而是用了匿名,并且当所有的财产进入账户以后全部都以个人名义买了保险,也就是说在法律上,这些财产都他个人所有,法律没有没收的权力。并且还制造了一些假的账单用于调查证据,假单的内容是公司效益不好亏空经营,所以,融资的钱作为借款暂时不返还消费者,等到效益好转自然退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