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格劳宾登(Graubünden),瑞士一州名。

    [2]卡尔·罗维(Carl Löwe, 1796—1869),德国著名音乐教授。

    [3]罗恩格林(Lohengrin),德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瓦格纳的著名歌剧《天鹅骑士》中的男主人公即为罗恩格林。

    [4]梵文karma的音译。意译“作业”或“办事”。原指一般人的内心活动和身口动作;通常也指宗教上的一种因果报应的理论学说。

    [5]相传是史前的一个洲名或岛名,在一次地震中沉没。

    [6]阿尔贝特·洛特金(Albert Lortging, 1801—1851),德国歌剧作家。

    [7]伯恩哈德狗(Bernhardinerhund),一种瑞士狗,经过驯养专门搭救雪山中遇险的旅客。最初饲畜于伯恩哈德修道院,故名。

    [8]基督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1865年由英国人布斯所创立,1878年起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

    [9]原文为“Halleluja”,系希伯来语,赞美上帝的用语。

    [10]唵(Om),印度婆罗门教中祈祷时的一个音节,这个本身并无意义的音节,却是婆罗门教神秘学说的象征。

    [11]阿特曼(Atman),印度婆罗门教中一种宗教意境的称呼,也可译为“自我”或“灵魂”。

    [12]婆罗门教、印度教最古的经典。约公元前二千至前一千年成书。用古梵文写成,主要是对神的赞歌、祭词、咒词等,流传于印度西北部。最古的《吠陀本集》有四部,《梨俱吠陀》是其中的一部,其他三部是:《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这四本合称为《吠陀》。

    [13]印度神话中对创造之神的一种称谓。

    [14]见第277页注。

    [15]婆罗门教的附属经典。从属于《吠陀》的六类书,多半是经体,即便于记诵的歌诀。这六类书包括:(1)劫波经,祭祀、礼仪;(2)式叉(语音学);(3)语法;(4)尼禄多(语源学);(5)韵律学;(6)天文学。

    [16]《奥义书》:印度最古文献《吠陀》经典的最后一部分,其中多数是宗教、哲学著作。

    [17]见第277页注。

    [18]佛教名词,意译“扰乱”、“破坏”、“障碍”等,佛教指能扰乱身心、破坏好事、障碍善法者。

    [19]佛教名词,指矫揉造作掩饰自己过错的思想与活动。

    [20]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又称“毗湿奴”。

    [21]系护持神“毗湿奴”的妻子,被称为“爱神之母”,也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命运、财富、婚姻和美丽女神。

    [22]僧娑洛(Sansara),印度婆罗门教中对轮回循环观点的专门称呼,意谓人必须历尽沧桑才能获得新生。

    [23]印度有些地方,人死后放在柴堆上火化。

    [24]印度教中一种幻想中的宇宙。

    [25]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湿奴”的第八化身。

    [26]婆罗门教火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