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养生智慧-春日养生,养肝防困正当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春天是一个好季节,它能给予生命昂扬的激情,给予生命饱满的精神,给予生命无限的活力。但是,有的人一进入春天,人就特别容易犯困,睡觉睡不醒,工作也没精神,总之它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不少。因此,我们应该在春季万物复苏的美好时光里,让自己的精神焕然一新,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和生活。

    让身体随着春天的阳气升发变化

    春季,是最适合养生保健的季节。天气回暖,草木复苏,人体的阳气也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生发。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应掌握春令之气生发的特点,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协调好四个辩证关系,才能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大自然的阳气在冬季初生,但却未动,其主要是为了储备充足的能量,以便濡养来年万物所需,经过一个冬天的的储备,到立春开始逐步向外生发,阳气的生发也意味着生命活力的开始,此时万物开始慢慢充满微生机。

    人生长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气息相连,立春之后,人体内部的阳气也应顺天之序及时生发,生长。由于工作,生活的不规律,很多人的气机不能与大自然保持同步,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合理的调整生活作息规律,以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和谐,而最佳的调整时间就是每一个节气了。要想让人体也随着大自然的阳气变化生发,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捂与冻

    为适应天气变化,古人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季天气变化大,捂才能抵御寒邪侵入机体,使阳气旺盛,抵抗力增强,有效地预防多种春季传染病。春天在气温上升时,仍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增减衣物。

    静与动

    春季人体阳气生发,周身气血调和,经脉松弛,阳气较易散泄。因此人们在锻炼时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以参加活动量小的运动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使阳气受损。晨练宜舒缓柔和,动静结合,老人宜在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以达到吸纳春阳、吐故纳新之目的。

    阳与阴

    冬季天气寒冷,阴气外逼阳气内敛,人体新陈代谢趋缓,万物蛰伏,是蓄养待发的时期。到了春季,阴气下沉,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趋于活跃,体内之阳与外界春之阳气相应滋长,因此春季是养阳的最佳时节。但是,由于春季天气变化不定,风邪易入,又值百病滋生之时,要特别注意阴阳调和,以防损伤到人体正气。

    甘与酸

    春季人体处于肝旺之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亢升,损伤脾胃,故不宜过多食用。而甘辛之品有利于养肝护脾,因此可适量摄入葱、枣、花生、蜂蜜、新鲜黄绿色的蔬菜、水果及干果等。春季进补的原则,应以平补为主,忌大辛大热的滋补品。春季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大量花粉,是过敏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有慢性疾病或是过敏体质的人,春季一定要忌口,忌食“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否则旧病极易复发。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方面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养体内阳气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春夏养阳”。意思是在春季和夏季,应注重对体内阳气的保养。阳气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产热机能和新陈代谢能力。

    春季气候多风善变,北方还有供暖造成的温度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要给身体一个最起码的温度保障。穿衣盖被都以稍多稍厚为宜,只要不会出很多汗即可。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背部保暖。

    注意作息起居

    春天到来之时,白日渐长,黑夜缩短,人的作息起居也应该有一种主动的调整适应。按照古人四季养生的原则,春天应该“早卧早起”。春日的清晨阳气初升,此时与之顺应,身体活动起来带动气血的运行,才能激发防病御邪的“正气”。

    加强户外运动

    在温度适宜、风力轻柔的春日里,接触户外环境,尽可能多的呼吸新鲜空气和晒太阳。经过冬天在室内的长期封闭,此时多与天地自然之气做一番沟通交流,对身心健康有益,这是不言自明的。

    乍暖还寒,适当“春捂”疾病少

    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民间常常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因此,我们在养生过程中,要注意“春捂”。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正如俗话说“春天孩子儿脸,一天变三变”。一旦过早脱掉棉衣,气温降低,给人的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来个突然袭击,会使其措手不及,难于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进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人体。

    现代的人们也早已认识到,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春天还是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摄。

    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春天适当捂一捂,可以减少疾病。专家认为,“春捂”有以下好处:

    第一,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第二,“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第三,“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由此可见,“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医生的建议,对于“春捂”要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根据对“春捂”的科学研究,专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称为“春捂指数”。

    把握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注意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则春捂可结束了。

    小心温差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把握时间

    7~14天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的情况,因为你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知道了“春捂指数”后,就要清楚如何做,“春捂”才更有效果,综合专家的意见,我们整理如下:

    1.衣服要递减

    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2.“春捂”应“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

    3.“春捂”要有度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由于春风比冬风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特别是对婴幼儿来说,过度春捂容易使婴幼儿出现“过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腹泻、吐奶,严重者可能发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这是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高,如果“春捂”过了头,就易诱发中暑。

    5.春捂重在下半身

    初春季节,因着凉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季节病或旧病复发,尤其是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患者明显增多。每年冬去春来因爱美而受凉致病的女性急剧增加;下腹胀痛、月经不调、出血淋漓不尽者大有人在。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的恶果。所以,为了您的健康,春天还是捂住下身为好。

    6.春捂也要锻炼

    中医认为,防病如御敌。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防疾健身,还必须从春天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同时,还要讲究科学饮食和起居。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中医讲: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因此,养肝就要从春天开始。

    春季养生重点在养肝。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肝气不舒的人,经常感到郁闷,心情不佳,总想叹气,长呼一口气才觉得舒服,容易打嗝,容易情绪变化。

    而入春时,人体阳气升发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肝功能便受损,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它脏腑器官受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那么,哪些人春天更应该养肝呢?主要有这几类:

    工作压力大,火气旺的人

    在春天,工作强度大的上班族们最要关心自己的肝脏。过度操劳的结果之一就是肝气偏弱,因为长时间的工作状态让身体各器官血液需求量大大增加,血气消耗很大,而肝是体内的藏血器官,疲于工作就会受损。

    还有一个养肝重点对象就是肝火旺盛的人。虽说春天天气好,但阳气骤升引动体内热气,热性体质的人经常“肝火”旺盛,就像一个火药桶被引爆了一样,最吃亏的就是肝脏。尤其眼下距离春节长假过去还没多久,工作生活学习并未完全步入正轨,这个时候千万要控制好情绪。要是发现最近一阵子老长痘痘,动动就容易出汗,那就要小心肝病来袭。

    生活习惯不健康者

    说到肝病,不得不提到脂肪肝。早两年关于脂肪肝的说法多了,很多人也没把这个毛病当回事,认为只是种富贵病,也没什么大碍。其实,近段时间,专家们发现,脂肪肝是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一个重要诱因。而提到脂肪肝,有专家特别提到了三个很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坏习惯:

    1.不吃早饭。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扰乱人体代谢动态,为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这么解释吧,不吃早饭,中饭简单解决,把一天的吃饭任务都“压”到晚饭这一顿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衡,容易使人发胖。哪怕一天进食的能量相等,不吃早饭会因为白天工作量大而存在营养不良,而晚上一顿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餐,则会使营养物质不能利用而积聚,日久则成脂肪肝。

    2.经常熬夜也会诱发脂肪肝。某医院曾收治一位身为企业高管的肝病患者,这位患者其它什么生活饮食习惯都好,就是有一点没办法,每天晚上要审查把关,到凌晨3点后才能入睡,后来一检查,他患上了脂肪肝。原因说来也不难理解,中医理论认为肝胆在23时至次日凌晨3时最兴奋,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肝胆在此刻发挥其解毒作用达到最高峰,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所谓“静卧血归肝”就是这个道理。可每天熬夜错过了肝脏的最佳工作期,身体里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就“攒”出了肝病。

    3.有些人吃海鲜时喜欢喝啤酒,眼下各种贝类水产开始上市,一部分人又开始打开胃口了。且慢,看完以下例子再考虑要不要海鲜配啤酒:浙江省内某海滨城市的一家公司在来杭体检时发现,全体单位员工都患上了脂肪肝,什么原因?跟员工热捧的“海鲜配啤酒”吃法脱不了干系。不少海鲜类食物,如海鱼、蟹类、鱿鱼都含有丰富的甘油三酯、胆固醇,这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给肝脏增加了承重的负担,而酒精又是损害肝脏的“头号”杀手,双管齐下,你脆弱的肝脏是很难承受的。

    由此可见,不注意养肝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的危害,我们只有在春季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才能维护它的健康。下面就详细介绍春季养肝的几点要求:

    一.主动休息

    每天主动找时间休息,是对肝的最大钟爱。休息能降低体力消耗,减少糖原、蛋白质的分解及乳酸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万不可等到劳累感袭来才想到丢下手中的工作,这叫被动休息,此时体内的代谢废物——乳酸、二氧化碳等已积累较多,对肝脏已经造成了伤害。而主动休息,即在疲劳感出现之前就休息,体内积存的废物尚少,稍事休息即能完全清除,对肝的保护效果最佳。

    勿做工作狂,不可过劳,特别是肝脏已患病者。前两年英年早逝的着名画家陈逸飞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值得中年男性高度警觉。

    二.调畅情志

    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戏剧,经常吟唱或者放声高歌,或早晨到公园练练声,将胸中的郁闷之气排出;春暖花开之时,到野外走一走,公园里转一转,或者干脆安排一段时间远足郊游,都是心情放松、促使肝气舒畅的简便方法。

    三.保暖防病:

    适当保暖,维护阳气的升发,特别要避免“凄风苦雨”。春天也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人们容易患感冒、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梳头保健

    春天,人体的阳气也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而生长迅速。当此季节,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有利于宣畅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按摩敲打经络腧穴,更是舒畅气血的养生妙法。春天把肝调养好了,阳气的运行就会进入有序状态,也就为一年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五.提高睡眠质量

    在中医里有这样一种说法:“春季养肝,睡眠为先。”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春天属“木”,而人体五脏之中的肝也属“木”性,所以,春季既是养肝的最佳时节,同时又是肝病的多发季节。

    养肝首先就要睡得香。有不少人的肝病其实是“熬”出来的。通常的,人在熬夜后大都会双目赤红,这就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这样下去,肝必然就会受到损伤。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人在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的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注重科学睡眠对肝脏保健非常重要。

    六.要疲劳运动

    不要过度疲劳。《黄帝内经》提到“肝为罢极之本”,就是说肝是主管疲劳的,或者是耐受疲劳的。肝气足,就耐受疲劳;肝气不足,就容易觉得疲劳。所以不要经常疲劳工作,也不要疲劳运动,疲劳会有损肝脏的。

    七.饮酒不过量

    初春寒气仍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肝阳开发,但肝脏代谢酒精的功能有限,超出了就会对肝脏产生危害。

    八.春季多饮水

    一是可增加循环血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除;二是可降低代谢产物、毒物对肝的损害。补水有利于腺体尤其是肝汁的分泌。

    九.毒物少接触

    铝、汞、砷、苯、四氧化碳、黄曲霉素及某些药物等都会造成肝细胞坏死。因此要尽可能避免毒物与身体接触,慎用或不用有害肝脏的药物。

    缓解春困不是难题

    每到春季,人体感觉是舒服多了,不过也出现了很多身不由己的身体反应,比较常见的就是“春困”。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同时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可有效缓解“春困”。

    所谓春困,就是人体出现头昏脑胀、手脚无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想睡觉的病状。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寒冷的冬天,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了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而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必然就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

    但是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现。比如:精神病发作前所出现的抑郁症状;肝炎前期的低热嗜睡现象;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有人还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频频,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有人认为,既然困那就多睡呗。其实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春困虽然不是病态,但它不利于人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健康协调,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加以调节。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是越睡越困。春天不但不能贪睡,反而应该减少睡眠。《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佳,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大意是说春季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也应该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多到室外走走,放松放松,可以促使心身从自然界汲取动力,保持一种生气。

    专家建议,若在困时伸伸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精神爽快,十分自在。同样,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懒腰,也会觉得舒适。因为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此外,春天应经常开门开窗,使室内空气流畅。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来往。犯困的时候,也可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洒一些花露水,点一支卫生香,以驱除困意而振作精神,会有很好的解困效果。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也是人们最爱犯困的季节,只要人们正确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会克服春困带来的烦恼,轻松愉快地度过春困季节。医学专家认为,“春困”并不是一种病,只要进行适当的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多锻炼就可以减少“春困”的发生,对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紧张度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睡懒觉不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反而会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懒。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二.进行睡眠调节

    不要错过入眠时机。人体到了夜晚,自然会体温下降,新陈代谢减缓,身体进入放松状。但是如果体温太低,身体发冷,反而不容易入睡。因此一般理想的就寝时间是晚间十一时到十二时左右,即使偶而晚睡最好不要超过一点或二点。此外,起床后吃点甜食,有助于让睡眠时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样有振奋精神的效果。

    三.加强体育锻炼

    要解春困关键还得勤锻炼。勤锻炼首先可以增强体质,让人更容易适应天气变化,保持旺盛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养成了锻炼的习惯,每天早上出去小跑一会儿,出一身汗,再洗个热水澡,就能感到一身轻松,并让人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从而在上班时间保持轻松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

    四.注意饮食调养

    你如能在饮食上加以调理,同样也能解除“春困”,使你精力充沛。春季早饭应吃些含淀粉的主食,它代谢后生成的糖类是大脑惟一可利用的热卡,且应增加蛋白质的副食,如蛋奶、豆浆和肉,以保证全天旺盛的精力,占总热量的30%;中餐应适当多食些高蛋白营养品,如豆制品、花生、鱼禽蛋等,以补充肌体的消耗。这些食品中蛋氨酸含量高,后者具有抗寒和抗病之功效。晚餐不宜多吃,以免影响睡眠,加重春困症状。

    《本草》教你春季饮食养生之道

    万物生长,阳气初生,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体内的精、气、神也在此时复苏。怎样的饮食方案,才能在日常饮食中达到养生之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向我们推荐了“春日金牌食单”。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如李时珍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

    春盘晋代已有,那时已称“五辛盘”。五辛广义讲是指五种辛辣(葱、蒜、椒、姜、芥)蔬菜做的五辛盘,服食五辛可杀菌驱寒。那时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于一个盘内。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饼赐予百官近臣,宋人陈元靓撰《岁时广记》称:“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精致。至清代时,皇帝也以春饼春盘赏赐丹臣近侍,受赐者感涕不尽。这种吃春盘春饼之俗,传向民间,更以食饼制菜并相互馈赠为乐。

    清代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载: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且以面粉烙薄饼卷而食之。这正是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人家吃春饼应景咬春之节俗,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说到春饼,过去讲究的人家到锅饼铺去买。

    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在春天,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下面就分别介绍“五辛盘”的前三种——葱、蒜、韭。

    常吃葱

    葱是中国的一种很普遍的调味品或蔬菜,也是一种荤菜。它是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青色。中国人习惯于在炒菜前将它和姜切碎一起下油锅中炒至金黄后再将其它蔬菜倒入锅中炒。农历正月生长出来的葱,由于气层和土壤的关系,葱不再只是香料而是特殊的补品。它可以帮助身体机能的恢复,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应多吃正月葱,可以充分补给热量。眼睛容易疲劳、出血、失眠和神经衰弱不安定的人,只有正月可以吃葱,过了正月,葱因为刺激性强,会将体内的营养素消除,所以此类人群吃葱的机会1年只有1次,要抓住最好的机会吃葱。

    【葱的美味食单】

    那么,以葱为主料的菜肴有哪些呢?介绍如下:

    1.葱豉汤

    配料:葱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黄酒30毫升。将葱、淡豆豉、生姜并水500毫升入煎,煎沸再入黄酒一、二沸即可。此汤具有发散风寒,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病症。

    2.葱枣汤

    配料:大枣20枚,葱白7根。将红枣洗净,用水泡发,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烧沸,约2O分钟后,再加入洗净的葱白,继续用文火煎10分钟即成。服用时吃枣喝汤,每日2次。此汤具有补益脾胃,散寒通阳的功效,可辅治心气虚弱,胸中烦闷,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

    常吃大蒜

    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又称葫蒜。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可做主料(如青蒜、蒜薹)、配料、调料、点缀之用。

    蒜氨酸是大蒜独具的成分,当它进入血液时便成为大蒜素,这种大蒜素即使稀释10万倍仍能在瞬间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蒜素与维生素B1结合可产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奇效。大蒜含有的肌酸酐是参与肌肉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对精液的生成也有作用,可使精子数量大增,所谓吃大蒜精力旺盛即指此而言。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大蒜可阻断亚硝胺类致癌物在体内的合成,到目前为止,其防癌效果在40多种蔬菜、水果中,按金字塔排列,大蒜位于塔顶。在大蒜100多种成分中,其中几十种成分都有单独的抗癌作用。

    【蒜的美味食单】

    会吃的人,也会用大蒜做出可口的菜肴:

    1.大蒜粥

    配料: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然后取粳米,放人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人(若结核患者食用,可另加白及粉5克),同煮为粥。此粥具有下气健胃,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菌痢患者食之。

    2.黑豆大蒜煮红糖

    配料:黑豆100克,大蒜30克,红糖10克。将炒锅放旺火上,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倒人黑豆(洗净)、大蒜(切片)、红糖,用文火烧至黑豆熟烂即成。此肴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适用于肾虚型妊娠水肿者食之。

    常吃韭菜

    《本草纲目》记载“正月葱,二月韭”就是说,2月生长的韭菜最适合人体健康。血压低、贫血以及每天早晨爬不起来的孩子,一定要抓住二月韭的机会,尽可能多吃韭菜,把身体补好。韭菜对人体有保温作用,还能增进体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韭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故多吃有美容护肤、益目和润肺之功效,使人皮肤滑润而柔韧,眼睛明亮而有神,并能少患感冒、寒喘等疾病。韭菜里的粗纤维有滑肠通便之益。韭菜具还有抑菌作用,可防治痢疾,常吃可减少粪便中有害物质对肌体的毒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韭菜含有的挥发性精油及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丰富的纤维素,对降低血脂和防治冠心病、贫血、动脉硬化都十分有益。此外在韭菜中,还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营养甚丰,其保健作用不可低估。

    【韭菜的美味食单】

    我们家庭常见的韭菜美食有这三种:

    1.韭菜炒蛋

    配料:韭菜4两(约160克),大鸡蛋3只。调料:生油3汤匙,生粉2茶匙,清水1汤匙,鸡粉1/4茶匙,麻油1茶匙,胡椒粉少许。 做法: 1、韭菜洗净切小段;2、生粉用水拌匀制成生粉水,待用;3、将调料、韭菜、生粉水一起拌匀;4、在大碗内搅散鸡蛋;5、炒锅烧热,放入三汤匙生油,待油热后,倒入韭菜、蛋液,快炒至凝固,即可装盘食用。

    2.豆丝韭菜

    配料:韭菜500克,土豆(黄皮)200克。调料:胡麻油15克,盐3克,味精2克 做法: 1、韭菜洗净后切成段,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沥干水分;土豆洗净后去皮切成丝。2.花椒油、味精、精盐、韭菜段和土豆丝一起放入盆内,拌匀装盘即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