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医手记之破译密码-凶案实录之一——死亡签名(10)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沈恕说:”在陶英遇害现场发现监控摄像上的伪装装置后,我们怀疑对象的嫌疑增加,这起案子的脉络已经大致成型,但还是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开,就是凶手的作案动机。现在读过这个剧本,案子的前因后果已经非常明晰。只要于银宝翻出那一家三口遇害的积年旧案,我们就可以马上拘传犯罪嫌疑人。”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说:”如果凶手就是那个孩子,他的额头应该有一道伤疤。”徐剑鸣额头的那道状如蚯蚓般的疤痕浮现在我脑海里,如此清晰,我感觉身上阵阵发冷。

    沈恕像猜到了我的心思一样,没有说话,仅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证实我的猜测。

    我说:”我还是不大明白,凶手如果存心报仇,为什么要耐心地等到二三十年以后?他早就有许多机会。”

    沈恕说:”他并不是有耐心,而是一直找不到杀害他父母的那四名红卫兵。他在仇恨中长大,性格变得又执拗又孤僻。直到有一天,苏南因良心发现,把深藏在心底多年的那段往事写成剧本,通过话剧形式表演出来,也许他以为这样,可以减轻他心中罪孽的感觉,谁知这个剧本却带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苏南一直以为那个孩子早已死了,所以在话剧中植入许多真实的细节,观众虽然以为是艺术创作,但经历过那起惨案的人,却能从中看出许多内幕。由于话剧的题材敏感,仅在小范围内上演,而江华大学恰好就是被允许上演的场所之一,那个已是成年人的孩子有机会看到这幕话剧,在心底沉睡多年却从未淡忘的仇恨立刻就被唤醒了。”

    沈恕描述得如此细致,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正在观看话剧的孩子,他紧咬牙关,脸上蒙着一层黑气,眼睛里射出仇恨的光芒。他的心中在酝酿着血腥的屠杀计划。

    沈恕注意到我脸色的变化,轻轻叹口气,继续说:”那个孩子是通过什么办法查清除苏南之外的三个人的真实身份,还不得而知,也许是劫持苏南后逼问出来的。总之,他掌握了四个仇人的详细资料,并制定了残忍却周详的杀人计划。他曾在军营里接受过特殊训练,独居,经济状况也不错,具备独立完成这个计划的必要条件。他用一种极端残忍的手段杀死苏南,并在尸体手中留物示警,指向他下一个杀害的目标,既满足他自己的复仇心理,也是对杀害目标的恐吓,他希望他的仇人们被千刀万剐前还要在死亡的恐惧中饱受折磨。”

    我听得入神,却半信半疑,当时我对沈恕的办案能力还不怎么信服,而且我亲眼见到他在侦办这起案子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困惑,使他的形象大打折扣。我和他一起接触这起案子,他了解的案情并不比我更多,这时侃侃而谈,难免令人怀疑这些仅是他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已。

    沈恕并不介意我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怀疑:”林美娟和陶英在与警方接触后,虽然非常害怕,但还是极力逃避与警方合作,因为他们那时候确实不知道凶手是谁,他们一直都以为那个孩子已经死了。当然,他们也没有看到苏南导演的那场话剧。所以,尽管他们也在猜测苏南遇害可能和余教授一家三口的灭门惨祸有关,却一直不能确定。林美娟遇害后,我们逐步把案情向陶英渗透,他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到那时他已经基本肯定苏南和林美娟惹上杀身之祸的缘由,却仍没有想到凶手就是那个孩子。他几次打来电话,想向警方吐露实情,却都在关键处挂断了电话。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家庭和工作都很稳定,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肯放弃既有的生活。何况,向警方承认他们犯下的案子,说不定他还要承担刑责,他当时的矛盾心情可想而知。”

    我说:”可他遇害前打来电话时,显然已经猜到了凶手就是那个孩子。”

    沈恕说:”对,那时他刚看过这场话剧,剧情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当时的真实场景。其中有一个细节,余教授夫妇倒地后,四个红卫兵曾试过他们的呼吸,证实他们确已死亡。而那个孩子的额头撞在桌角上,躺在地上不动,他们却没有验证,主观地认为他已死亡。我不知道是否是这个细节勾起了陶英的回忆,让他在看戏过程中猛然醒悟,那个他一直以为已经死掉的孩子并没有死,而且就是那个孩子,让他寝食不安,日夜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这个发现让他连一分钟也不能忍受,于是他冲出戏院,冒着大雨给我们打电话,想说出掩埋多年的真相。可他没想到,那个孩子就是江华大学的工作人员,也许从他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盯住了他,当他即将吐露真相时,猛地切断电话,并把他劫走,就像劫走苏南和林美娟一样。”

    我脸上微笑着,心里却在怀疑,没有接话。我是名牌大学名牌院系毕业的法医,我相信科学,相信物理证据,相信自己亲眼见到的东西,对这种不注重实证的推理持保留意见。我不愿直接反驳沈恕,却提出几个一直在我心中萦绕的疑问:”可是,如果我们共同怀疑的对象就是那个长大了的孩子,持枪袭击他的人又是谁?跟踪我又把我囚禁在老房子里的人是谁?别忘了,这次凶手在死者手里留下一枚警徽,显然他的下一个杀害对象是一名警察。陈广到底是不是知情人?或者他就是下一个被杀害的对象?他为什么要帮助凶手隐瞒?”这些问题都是案情的症结所在,而且牵涉到一位资历深、职务高的公安干警,相信沈恕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敢轻易作出结论。

    沈恕点点头,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内心很轻松,貌似已经从连环凶杀案的困扰中走出来。难道他对自己的推理真的十分笃定?

    沈恕正要回答我的一连串问题,110接警台的电话打进来:”巡警在华山路东台巷路口发现一辆被撞毁的公安牌照越野车,车里没有人,车窗上有血迹,局长高大维已经赶往现场,请重案队马上派人支援。”沈恕啪地把话筒拍到机座上,对我说:”华山路东台巷是陈广回家的必经之路,他开的就是一台越野车,八成是他出事了。这小子动手真快,连口气都不喘。正好你也在,咱俩开一辆车过去。”

    我跟在他后面一溜小跑着下楼,嘀咕说:”你不是早预感到今晚是不眠之夜了吗?恭喜你,答对了。”沈恕回头瞄我一眼,没吭声。这人多少还有点好处,不该说话的时候嘴闭得很严。

    17

    2001年9月2日。多云。

    楚原市华山路东台巷。

    这时雨过天晴,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栀子花香味,却没有一丝凉意,热浪已经开始肆虐。沈恕驾驶的这台老爷车的空调早已坏掉,四个车窗都摇到底,以保证空气流通。暑热和湿气混合在一起,让人身上汗津津的不好受。车子行进时带动空气流动,那半死不活的风却也是热的,吹在人身上,像有人恶作剧地对着你喷气,并没有一些舒适凉爽的感觉。

    道路两旁有火光在闪烁。一些身披孝衣、分辨不出男女的人或跪或坐在地上,在面前拢一堆火苗,不断向火中填纸,以保证火苗不灭。间或夹杂着嘤嘤或呜呜的哭泣声,似乎在诉说无限的悲伤和哀怨。

    这个楚原的早晨,竟然阴郁而悲凄,鬼气森森。沈恕望向车外,若有所思地说:“已经是鬼节了。”

    我们一路驾车狂飙,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十几分钟就赶到了。

    被撞毁的正是陈广的车。车子翻倒在路边,靠近驾驶座一侧的车身瘪了进去,车门敞开,破碎的窗玻璃洒了一地。风挡玻璃裂成豆粒般大小的碎片,却仍连在一起,忽闪忽闪地,上面有一大片血迹,暗红色,一条条流淌下来,触目惊心。

    地面上的草皮有三四米长的剐蹭痕迹,应该是陈广的越野车翻倒后滑行造成的。仅看车祸现场,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交警队带头的是和平区一大队队长王国强,三十多岁,和沈恕很熟,见他从车上下来,拉拉他的手,忧心忡忡地说:“出大事了,有人认出来这是市局技侦处副处长陈广的车。”沈恕在他手背上拍了拍,说:“是他的车,我们几个小时前才一起出过凶杀案现场。”得到沈恕的证实,王国强的担忧更深了,眉心紧锁说:“看样子,这不是普通的交通事故,更像是专门冲着陈广来的,撞翻车后把人劫走,恐怕凶多吉少。”

    两人正说着话,局长刘百发的大型越野车气势汹汹地在距离他俩身边不到半米处停下。心宽体胖的刘百发打开车门跳下来,劈头盖脸地吼起来:“瓜娃子,郎当个事哟?陈广咋闹出事来了?”刘百发是四川人,平时普通话说得很好,一到紧急或气恼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冒出来乡音。

    王国强向他汇报了事情经过,说:“从现场的痕迹初步判断,有人蓄意制造了这起车祸,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带的地形,像是专为劫持陈处长而来。出事的地点是三岔口,陈处长在车祸发生前从左面的道路开车向西行驶,而肇事车从中间的道路高速接近他,并用车头猛烈撞击陈处座驾的右侧,导致车辆损坏并发生侧翻。风挡玻璃上的血迹应该是陈处留下的,碎片也是陈处的头部剧烈撞击风挡玻璃而形成的。估计陈处的伤势很严重,但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否则凶手也就没必要把陈处掳走了。”

    刘百发啐一口痰,说:“瓜娃子,哪个干的?”他质询的目光直盯盯地瞅着沈恕。

    沈恕压低声音说:“刘局,还没来得及向你汇报,重案队正在集中力量侦破的雨夜连环杀人案有重大进展,我现在怀疑陈处长遭遇车祸与这起案子有关,劫走陈处长的很可能就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

    刘百发对雨夜连环杀人案未怎么上心,只了解案情的大概,听沈恕这么直截了当地一说,有些不明所以,又有些心惊肉跳:“那起案子不是一直由你负责吗?陈广怎么会和凶手牵扯上关系,你搞什么名堂?莫名其妙!”

    沈恕知道眼前这位局长不懂业务,对刑侦也毫无兴趣,再怎么耐着性子解释也未必能让他明白,就说:“刘局,这事说来话长,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寻找陈处长并设法解救,你再给我点时间,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刘百发粗重地喘着气,对沈恕说:“公安局技侦副处长被劫持,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一旦有什么差错,你的帽子、我的帽子都得摘下来,你好自为之吧。”刘百发的语气有些恶狠狠的,听上去是真急了。他倒不是危言耸听,楚原市从严治警,触及红线的案件一律株连上级,比如去年有个巡警开枪杀人,巡警支队长被一撤到底,而驾管处买卖驾照的丑闻,也连累交警支队长摘了乌纱。陈广万一真有什么三长两短,凶手又不能伏法,迫于公安部的压力,市委市政府会怎么处理,谁也料想不到。

    沈恕说:“刘局,目前案情已经基本明朗,处在收口阶段。凶手显然也知道他的身份已经暴露,所以才迫不及待地劫持陈广处长。至于他还有多少耐心,会不会在我们找到他之前就下毒手,主动权掌握在他手里,谁也无法保证。”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刘百发,他扯开喉咙怒吼起来:“瓜娃子胡说八道,你做不来就换人,公安局别的没有,就是不缺人才。给你一天时间,今天晚上七点,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在市局开会,听重案队汇报工作,到时候你拿不出解救陈广的方案,你这个队长就做到头了。”

    刘百发发作过后跳上车,一溜烟走了。留下沈恕、王国强和我,三个人灰头土脸,面面相觑。

    18

    2001年9月2日。多云转晴。

    楚原市公安局重案大队。

    正郁闷着,于银宝的电话打进来:“沈队,我回队里了,掌握到一些重要情况,听说你在华山路出现场,要不要我赶过去向你汇报?”沈恕说:“不用,我这就回去,到队里再说。”又跟王国强打招呼:“查车追逃你比我有经验,这边的事就拜托你了,如果能查到些蛛丝马迹,马上和我通气。”

    回到重案队,于银宝迎上来说:”市公安局的档案里已经查不到‘文革’时期的积案,辖区派出所更是一无所知。我通过江华大学保卫处的一名联络干事,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敲开一位退休校长的家门,他向我证实,‘文革’末期,在江华大学确实曾发生过一起灭门惨案,有一对徐姓教授夫妇在家中惨遭杀害,他们的独生子也遭到毒手,昏倒在地,头部流了许多血,但没有目击者,也没人知道凶手是什么人。由于遇害的夫妇是被打倒的反革命分子,当时公安系统又非常不健全,这个案子没人上心,也没怎么投入警力调查。这位退休校长当时自己也被关在牛棚里,没有能力过问此事,但他证实了三点,一是徐教授出身学术世家,在古典文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个人收藏丰富,有许多珍贵古籍孤本,这位退休校长和他交往密切,曾亲眼见过苏南在话剧里提到的那幅王羲之真迹;二是徐教授一家当时住在江华大学的教工宿舍楼里,现在那幢宿舍楼已经拆除,位置就在连环凶杀案的案发地点,那片用铁皮墙围起来的荒地;三是徐教授的独生子并没有死,而是被一位农村的远房亲戚收养。据说,那孩子在医院里被抢救过来后,先后有几拨人问他凶手是谁,他把嘴唇都咬得渗出血丝,硬是没开口说一个字。那个收养他的远房亲戚居住在距本市三百公里远的昭远县向阳乡前进村。那位退休校长回忆说,徐教授的独生子名叫徐明书。”

    我看一眼沈恕,想这起案子已经基本可以定论,凶嫌就是徐姓夫妇在灭门惨案中幸存的独子。沈恕像是没注意到我的眼神,问于银宝:“与向阳乡前进村核实过情况没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