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视死如归的意志
这是戴望舒在经历了日本人的牢房的折磨后而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同他以前的风格有所迥异。
严酷的生活把他投入铁窗之后,诗人的感情经历了折磨和洗礼,开始改变那种多感的孱弱而变得坚强起来。在诗的开头一节,他是写自己“如果死去”,后面则是写另一位战友的“已经死去”。他一方面认定自己即将死去也会永远地活在别人心中,另一方面又在为已经死去的战友作一次交待。可以说,这首诗正是围绕这一交待而展开它的情节的。
战友的死去固然是怀着“深深仇恨”而让人们“应该永远地记忆”的,但是戴望舒写下这些诗句之后,着重的是在交待后面的事。当人们胜利归来时,要“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欢呼来“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显然,这是一笔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交待。人们在事实上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却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所谓把灵魂高高扬起,也只是对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讴歌,以此激发后继者的勇气和信念。作为诗人的戴望舒与作为囚徒的戴望舒,正是体验到死亡的直接威胁之时,很好地把体验化成了诗情的升华。他一方面对自己和战友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作出了坚定的表白,另一方面又期望着未来的胜利到来之时,能对那些牺牲了的人们进行某种崇高的祭奠。诗的最后所写的那种对“曝着太阳,沐着飘风”的境界的向往,实在是一个长期在阴暗的牢房中饱受折磨的心灵对自由的热烈渴望。
读这首诗很容易想到陆游《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不过戴望舒的诗毕竟是运用了现代表现方法的新诗,所以它在联想和意境的表现传达上,更有一种新诗的舒展与从容,更耐人寻味一些。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