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我爱这土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深沉与执着

    这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广为流传的名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被无数次地引用和传诵。

    “我爱这土地”这个主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艾青在这首诗的开头是以一种“假设”来展开他的歌唱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是一次拟喻,用这种方式来证明“歌唱”的必要以至不可避免。这个拟喻本身便包含着对祖国大地的深情,所以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应该尽情地歌唱。

    那么,他要歌唱的是什么呢?如果把他歌唱的那些对象简明地概括起来,就是“土地”、“河流”、“风”和“黎明”。但是果真这样直截了当地写下来,这首诗也就不可能产生那么巨大的感染力了。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感情和感受赋予了上述那些事物的艺术方式。他为什么要在土地之前加上“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这一附加语,又为什么特别地强调河流是“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呢?风又何尝“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的”呢?而黎明是“来自林间”和“无比温柔”的,恐怕是与“鸟”的特殊感受有关吧。总之,在读完这些诗句以后,你会在脑际里浮现出一幅动荡不安的画面,而这种画面又似乎是与诗人生活的现实社会分不开的;正是通过这几句诗行,诗人把我们带入了一种时代氛围之中,同时又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基本态度就是要“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就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态度,也是他对自己所热爱的这片土地的深情与执著。

    诗人是深知自己祖国的多灾多难才“眼里常含泪水”的,在他“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表白中,我们也深深地体验到一种博大胸怀的包容。虽说“鸟”的拟喻似乎是“小”,可是它的“歌唱”却令人感到了“博大”。“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本是自然形成,可是一旦成了诗人要表达的主动献身的精神,它所具有的象征性内涵却是意蕴深藏的了。

    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也十分突出。前面八行诗是尽量地辅陈,到了高潮处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诗人却突然用另外两句诗把读者的感情提升到另一境界,既是抒发,更是哲思。这也许正是它得以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