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继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班果

    作为石头,我必须获得土

    作为土,我必须由水养育

    作为水,我必须依靠天空

    作为天空,我必须得到四周的世界

    这就是那称为历史的东西

    我们从中诞生后

    紧跟着穿过世界、天空、水、土和石头

    开放整个斑澜的春天

    不是偶然,我的骨骼跟石头一样,经历过时间的捶打

    皮肤跟地表一样平坦

    血液与流水同时开始循环

    胸怀与头脑

    容纳整个天空和世界

    心灵包容的天地

    诗的题目叫“继承”,有点抽象,有点乏味,但是读了此诗,却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大概就是诗性所具有的特殊艺术功能。诗的开头一节,在石头、土、水、天空这四个词语之间,似乎在玩弄着一种连环套的语言游戏。石头要获得土,土要有水养育,水因依靠天空而显示存在,天空则要得到世界。看起来,这种互相依存的存在形式顺理成章,也没有什么值得用诗的形式来加以表现的特殊价值。可是,诗人似乎用一种特别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他说,“这就是那称为历史的东西”。因,为“我们从中诞生后”,才有了“紧跟着穿过世界、天空、水、土和石头”的顺势而下的过程。这一行诗句中的次序安排,同开头那一节诗的次序安排刚好是一种倒置。这种倒置似乎暗含着人的生存过程从具体而抽象又由抽象转入具体的变化,并且才有了“开放整个斑斓的春天”,又进而“不是偶然,我的骨骼跟石头一样经历过时间的捶打”。读到这里,我们开始意识到诗以“作为石头”起句的用意,原来他是以石头为暗喻,最终指向了自己的骨骼之“经历过时间的捶打”这样一个过程的。我们的阅读在经历了这样一个体验过程后,从文字的叙述而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已经暗示着,这些文字后面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困苦。人们不必去揣测文字后面有些什么故事,而会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具体的故事去充实它、丰富它。这就是读诗给我们带来的精神空间的拓展,甚至是启迪了我们内心里隐藏着的诗性的喜悦。当这首诗的最后一节用一种极其平静淡然的口气在叙述着“皮肤跟地表一样平坦/血液与流水同时开始循环/胸怀与头脑/容纳整个天空和世界”时,我们显然觉得这种平静淡然是经历了生活的风暴之后的心理状态。像这样初看诗题似乎抽象乏味的诗,居然在阅读之后会让人产生如此多的联想,或者说是借题发挥,证明了诗歌的阅读和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当然,诗的文字叙述,必须具备让读者发挥想象的蕴涵。一些让人读了味同嚼蜡的诗,是不可能具备这种内涵的。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两种不同的境界说明了生活经历对于写诗之重要,更说明了在许多表面平淡的文字后面,其实是隐藏着许多丰富复杂的内容的。《继承》即此一例。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