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河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于坚

    在我故乡的高山中有许多河流

    它们在很深的峡谷中流过

    它们很少看见天空

    在那些河面上没有高扬的巨帆

    也没有船歌引来大群的江鸥

    要翻过千山万岭

    你才听得见那河的声音

    要乘着大树扎成的木筏

    你才敢在那波涛上航行

    有些地带永远没有人知道

    那里的自由只属于鹰

    河水在雨季是粗暴的

    高原的大风把巨石推下山谷

    泥巴把河流染红

    真像是大山流出来的血液

    只有在宁静中

    人才看见高原鼓起的血管

    住在河两岸的人

    也许永远都不会见面

    但你走到我故乡的任何一个地方

    都会听见人们谈论这些河

    就像谈到他们的神

    自然景观的启示

    写河流的诗难以数计,但是要真正写出特色,写出一种独具的精神,却是难之又难的。

    于坚的这首《河流》,从文字上看,好像十分朴实平易,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触目惊心的东西。但是只要细细品味,便会从表面上的朴实平易中,读出若干耐人寻味的内涵来。

    那些在“很深的峡谷中流过”的河流,“它们很少看见天空”,在一般人的眼中,也许感到不可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该是一幅多么辽阔浩瀚的境界;而于坚笔下的河流居然“很少看见天空”。没有到过丛山峻岭间蜿蜒曲折的河流穿行其间的境界中的人,也许不太容易领会这境界所呈现出的意味。其实于坚也不是说这些河流真的看不见天空,而是“很少看见”罢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所要呈现的是一种“原生态”的意味。虽然于坚本人在理论上宣称“拒绝隐喻”,但是他无法拒绝别人从他的诗中读出隐喻。只有隐喻被无限地滥用和庸俗地比附时,它才会成为令人厌恶的拙劣手法。从诗中自然生成出的隐喻,其实是一种难以拒绝的诗美。譬如这首诗中的“要翻过千山万岭/你才听得见那河的声音”,“有些地带永远没有人知道/那里的自由只属于鹰”,“泥巴把河流染红/真像是大山流出来的血液”。人们从这些诗句中读出的多重意味,都是无法拒绝隐喻的。因为人类的语言形成过程中,已经把若干隐喻渗透和植入其间了。

    这首诗的语言呈现方式,不是人们通常所认定的那种抒情方式。它从头到尾都是一种看似冷静的叙述和铺陈。在一些关键性的环节,它也偶有不经意间的判断和意指。譬如像“只有在宁静中/人才看见高原鼓起的血管”,这样的诗句显然包含着对人的“存在之思”的探究,并且从“血管”这一意象中作出对“河流”的内涵的意指。人们从这些诗句中读出的意味,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物”的比附,而是一种对潜藏在生活深处的诗性的发掘。

    于坚对于生存在崇山峻岭与河流两岸的人们的生存状态的体察,注定了他在此诗中对许多保有着原始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的潜在的赞美之心。所以尽管“住在河两岸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见面”,但是他们却在“谈论这些河/就像谈到他们的神”。在这里,于坚所揭示的也许不是一种对共同信仰的尊崇,而是对现代社会中丧失信仰的一种鞭笞吧。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