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名篇赏析-古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岛

    消失的钟声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

    没有记忆,石头

    空濛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

    石头,没有记忆

    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

    龙和怪鸟也飞走了

    从房檐上带走喑哑的铃铛

    荒草一年一度

    生长,那么漠然

    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

    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

    石碑残缺,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

    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

    才能辨认,也许

    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

    乌龟在泥土中复活

    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坎

    生机的萌动

    北岛的这首诗颇有点费解,符合“朦胧诗”的特点。

    造成这首诗费解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首总体上以“古寺”为象征,而在具体的诗行中,几乎每一种意象都是以隐喻的方式来呈现的。譬如“钟声”、“蛛网”、“年轮”这一组意象,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历史感。它们的关联是以钟声结成蛛网而后蛛网又变成了年轮来形成一种历史之链,从这一条链可以观察和进入历史的过程。当这个过程以年轮的固定模式定型时,也就意味着一种古老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场域的形成。这是我们从开头的三行诗获得的第一印象。有关“没有记忆,石头”的三行诗,既是一种场景的转换,同时也写出了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传播回声”是无法突破自身制造的囹圄的。因为自身的封闭,“小路绕开这里”自然成了必然,“龙和怪鸟”以及“暗哑的铃铛”,不会是有很明确的指认的事物,它不过表达了一种因错过历史机遇而造成的历史失落感而已。

    紧接着的“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似乎隐含着诗人的一种悲剧性的审视。他对那些逆来顺受的卑微生命,颇有一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情怀。

    从“石碑残缺”开始,一直到此诗结束,既是对古老历史的重新认识,又是觉得只有通过“凤凰涅槃”式的火浴,才会得到新的生命。所谓“乌龟在泥土中复活/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坎”,大概是他对复活中的沉重的一种理解,至于乌龟能否爬出门坎以及其后的遭遇如何,就不是诗人所顾及的了。

    之所以说《古寺》是一首整体象征的诗,是因为通观全诗,除了题目“古寺”之外,没有任何关于寺庙的描述,所以“古寺”只是一种虚幻之象。但是它的诗行中的种种意象,却写得具体而鲜明,这些意象的隐喻性质,虽然可以触动你的联想,但却无从将其喻指的事物具体化。人们只能从这些隐喻意象中揣摸它的意指,从而把握那些无法以具体语言说出来的意味。这就是诗歌欣赏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的说法,大体就是指的这种现象。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那些意象中的隐喻,一一从社会生活中找出它的“对应物”并给以落实,不管它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观念,那就势所必然地把一首生动活泼的诗,诠释成了面目可憎的图解,把极富诗性意味的诗句,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政治教条。这自然是远离了诗歌欣赏的正道而误入八股教条的歧途了。

    (叶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