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容易被取悦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的关系,最近的情绪总是高不起来。和久违的朋友见面,本来只是轻松叙旧的谈话,聊着聊着就不知不觉间被一种悲伤的氛围笼罩。似乎大家都过得不好,有抱怨几乎到手的机会被竞争对手暗中使诈横刀夺去的,有吐槽某某某一无是处却因为家里的关系直接到手了某中字头央企的offer的。即使同样是考研,有的人每天早出晚归自习长达十几个小时还未必能考上;有的人早就找好门路几乎已经十拿九稳。即使同样是出国,有的人一点一点地积攒研究跟实习经验,被各类文书折磨得死去活来;有的人大手一挥往某家外资银行存入一大笔现金,轻轻松松就拿到该银行的推荐信和实习证明。你看吧,现实生活总是残忍得可怕,却叫你不得不直视。很多时候,明明就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会被强大的无力感包围。得不到的时候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还没强大到足以匹配自己想要的东西。得到了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拥有的不多只会更加不舍得失去。
阴霾的日子过多了幸福点就会变得很低。问路的时候得到热情而详尽的回答心里就涌起一阵感动。挤公交车的时候给人让座得到一句“谢谢”内心也会莫名温暖。陌生人给予的善意总是让你相信这世界是美好的,或许这美好不常发生在你身上,但它确实存在着。天气一冷,路上的行人就都走得很匆忙,脸上的表情都是类似的冷漠跟茫然。厚外套羽绒衣把本来就不熟识的人群隔离得越来越疏远,唯独裸露在外面的那双乌黑的眼睛还透露着谨慎和防范。越是平凡的人越懂得自我保护,天气一冷就立马儿装备起秋裤棉鞋,心情一低落就火速冲去扫货吃个饱饱,就算被打倒只要还没被打死睡一觉又能继续去冲锋陷阵。
这两天的天气很是难得地一扫之前的阴晴不定,天像水洗过一样,湛蓝得晃眼。天气一好,心情就美滋滋的,活脱脱像株向阳性植物,被阳光晒一晒,之前疲惫抑郁的阴暗面也就被一点一点照亮,好像又能够变身成为满血复活的战士。有人说,早在游戏之初你的属性就规定了你就算能量满血也不够人家的一半,又怎么可能比得过人家。可是在最初被规定的除了属性之外,还有不能够轻易离开这局游戏,那就只能让自己去好好享受。每一次打怪都是一次历练,也许打够一百只小怪兽还是不能够到想要去的地方,但也不能因此半路就返航。就像有人总埋怨现在奇葩横行,极品当道。只是没有人就理应遇到和善明理好相处的人。碰到好运跟善意,是值得万分感恩的福分,自当好好珍惜。如果没有碰到,原本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年底一点点逼近,回家过年的氛围也慢慢浓厚。寒风凛冽,即使把自己包裹得厚厚的,还是很容易心寒,但想想再继续多撑两个月,就能够把行李胡乱收一收,回到各自天南地北的家中,围着暖炉吃着火锅,跟家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就好像一切艰辛、委屈都有了继续忍耐下去的理由。深夜里加班回来,在公交车上跟家人通电话,听他们絮叨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会觉得自己也是被爱着的、被需要着的,在这偌大的世界中,一下子就很安心。我总想那个时候如果突然有个记者举着个话筒递到我面前,问:“你幸福吗?”我一定会点点头。
要求不高就容易养活,穿得暖、吃得饱、睡得好就很满足。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话: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做个容易被取悦的人,有人爱着,有人可爱,还活着,还有希望,就很庆幸。
【怀旧这件小事】
过年不在家,没看成春晚,看微博上、微信里,朋友们都在感慨F4的复出,就像得了失语症一般插不上话。回家后赶紧搜出视频来看,原想着只是朋友的夸大其词,也以为自己会冷眼旁观,没想到却也忍不住掉下泪来。明明知道是节目组打着怀旧这个旗号去赚取大家的眼泪跟关注度,却还是止不住地感叹。怀旧这个话题是我每每最不愿意去触碰的,因为一旦谈起就意味着不再年轻,只是灯光一打、音乐一响的时候,还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时间久远到记不起来究竟是哪一年了,只恍惚记得还在念五六年级,那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我一直住在外婆家。某一个平常的周末,念住宿高中的小姨回家的时候偷偷摸摸带了两张影碟,悄悄告诉我是时下最流行的电视剧—《流星花园》。小姨已经在网吧看过一遍了,这次特别买了影碟想回家来再度重温一次。于是那个周末,一向闹着要外出逛街的我窝在沙发上陪小姨看了两遍《流星花园》。在之后的日子里,陆续还买了当年F4的音乐录影带跟演唱会全记录DVD。同样是那一年,我经历了第一次月经初潮,也迎来了第一次发育,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第一次被男孩傻乎乎地表白。在那段懵懵懂懂的岁月里,那四个干净透明、阳光的大男孩极大地安慰了我胆小羞涩又不可告人的少女情怀。
即使到如今,闭着眼我还是能够回想起当年四个大男孩明朗轻快的笑容,记得他们细细碎碎的头发被微风吹起时飘逸的形状,背得出他们每个人的经典台词。小时候家里管得严,电视只能偷偷摸摸地看,所以长大后好多同龄人有共同回忆的东西,我全部都没有印象,但当时因为有他们的录影带,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所以当十多年后《第一时间》的前奏响一下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地倾泻而下。电视里的四个人不是没有变化,但看起来却还是一如当初青涩跟稚嫩。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感慨时间在他们身上的停止,还是在我身上的狂奔。
微信的朋友圈里好多人都跑去重温了一遍《流星花园》,我却一直不敢。说实话,我不确定那是一部以我如今的眼光看来依旧制作精良、引人入胜的片子。我不确定自己怀念的,到底是那部片子、那四个人,还是我满目疮痍的青春。
我已经很少看国内的电视剧了,放假回家偶尔看看电视,发现里面的人好多都不认识。我不知道现在在看电视的这些小孩,很多年后会不会像我们今天一样,看着电视台在重播芒果自制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看着已经不叫道明寺、花泽类、西门、美作的那四个人重新站在一起唱歌的时候会不会同样泪如雨下。那个时候,我们应该会苍老和麻木到觉得莫名其妙吧。
我是越来越不理解怀旧这件事了,明明现在过得没有很糟,明明过去过得没有很好,明明还年轻,却总抑制不住地想从前。我现在早就没有了当初羞涩的少女情怀,却越来越胆小了,不敢让人知道自己的心思,不敢直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变老,害怕失去,可是看起来似乎从来就不曾拥有过,尤其是他们那般恣意的青春。
【父母在,不远游】
难得一次的长假,在家待了十来天,终究也是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一年中的其他日子,一到法定假期前后,家里总会打来电话,怯生生地问是否会回家几天,想着路途遥远、时间紧,咬咬牙还是拒绝了。挂了电话之后却总是想到那头母亲理解又略带失望的表情。
年前问清楚了我回家的时间,母亲便开始了每日两三个电话的问候,不断更新回家的倒计时,想着准备些我喜欢的吃食,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叮嘱一路小心。只是真正到家了,温存也不过两三天。人总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那女儿大抵是母亲上辈子的仇人吧,所以这一世才会来到世上这样折磨她。怀孕时辛苦,生产时辛苦,养育时辛苦,放飞时更辛苦。跟母亲相处的日子,明明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却常常引发争吵,气得两人都语塞良久。
这种状况持续到临别前才会好转一些。要离开前的两三天,母亲忽地就软了下来,虽说嘴里仍旧不饶人,只是早就从当初尖酸刻薄的批评变成絮絮叨叨的无奈。一面想尽了办法恨不得把所有我喜欢的菜肴端上餐桌,一面把我的行李箱打开反反复复装了几遍,塞了又塞,一面还是不停声讨着我的“罪状”,低声抱怨女儿终归是留不住的。
到了真正出发的那天,父亲送我去机场,路上一遍遍地交代注意安全,打听着下次回来的时间,母亲却难得地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拽着我的行李,仿若行李在她手上,我就可以不用离开。没有人想要离开,却没有人说出口,也许大家早就达成共识,都知道这是无法更改的结果。挥手说再见后,便只能狠心不回头,最怕一回头,便是真正走不了了。
在心中编排着一个个不得不走的理由,却比谁都清楚这些所谓的理由都无比自私。那些所谓的似锦前程,那些所谓的梦想与未来,也不过是想让离开的步伐能够更加决绝,能够更加理直气壮和心安。总怜惜在走与留之间挣扎的自己,总心疼只身一人在外的自己,可是也许还需要很多年后才会明白放手的人会有多煎熬。
不是没有羡慕过四处流浪的人,刚刚离家的时候,恰好看到周嘉宁的《一个人住的第三年》,心里是满满的小骄傲,总想早早地逃出去,总觉得独立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两年前遭遇低谷,不敢回家,随便买了张车票就踏上了西去的火车,经过华北平原的一个小镇时恰是傍晚,散落在苍茫大地上的一栋栋小楼房里悄悄升起一缕缕炊烟,召唤着晚归的家人。路灯开始点亮,行人开始加快步伐拼命往回赶,生怕让家里的那盏灯、那个人等太久。彼时彼刻,就像所有人都有个目的地,只有我,永远是个过客,不知道该去向何方。
春节跟父母回祖籍拜祖庙,父亲算了算,我已经有将近十年没有回去了,老家也早已是物是人非,很多小辈自出生之后就没见过我。再过半年,我又要去往更遥远的地方,明年的春节,注定又要独身在异国他乡。再过几年,我也不确定自己会在哪里,离家多远。我总安慰自己,既然早已背弃了“父母在,不远游”,便只能尽力做到“游必有方”。这些年,仗着爱与包容,固执往前走,狠心不回头,内心却一直在奋力呼喊:“请一定一定要等我。”
【年轻时陪你吃苦的女人,年老时陪你享福的男人】
为了报答Jeff君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他的感情史,在微信上答应他写一篇关于他的命题作文。他原意是想让我讲讲假期里被摧残的婚姻观,写着写着想起曾经偶然看过的一期《非诚勿扰》里,有女嘉宾斥责当今的男人自己不求上进却一味抱怨女人的势利和拜金,孟非当时说:“这世上最佩服两种人,一种是年轻时陪你吃苦的女人,一种是年老时陪你享福的男人。”想到假期耳闻目睹一些家庭闹剧,忽觉这真的是恰当到不能再恰当的评价。
表姨和表姨夫在大学时就认识了,恋爱长跑超过七年,两人博士生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结婚了,才子佳人,一时传为佳话。表姨夫后来留在了中大当老师,表姨为了陪他扎根广州,拒绝了当时一所著名大学的邀请,选择了广州一所非211高校当老师。表姨跟表姨夫都不是广州人,刚工作的时候,房贷车贷的压力很大。为了尽心照顾表姨夫的生活,表姨放弃了出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为了全力支持表姨夫的事业,表姨放弃了自己的科研去帮他做项目。最初工作忙又没时间没钱,两人也不敢要孩子,怀表弟的时候,表姨已经是高龄产妇,生产时碰到难产,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如若一直如此下去,倒也是一个平凡简单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故事。前两年,表姨夫事业发展很快,升了职称,提了领导,心态也开始活跃了起来。作为博导,他手下带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博士,跟着他出了两次差,两人就自然而然地搅和到了一起。表姨夫一面在广州另外购置了一处房产,和女学生过起了同居生活,还把女学生的母亲也接到广州来当岳母一样孝敬着;一面单方面对表姨提出了离婚,派人把离婚的出庭告示张贴在表姨的学院门口。表姨夫的母亲特地赶到了广州,给他下跪,求他看在表弟年纪尚幼的分上浪子回头,表姨夫却关门把她挡在了门外。事情折腾了一年多,总算是在年底的时候协议离婚了。过年期间去表姨家拜访,又听说当初答应的抚养费并没有如实支付,表姨一脸的凄然,只期盼着这件事能够快些尘埃落定。
在旧东家上班的时候,同层楼隔壁部门有个男人,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年纪轻轻就做到经理。男人很早就结婚了,妻子是他复旦的师妹,两人相识于上海,结婚后相约一起北上来北京打拼,只是去了不同的公司。隔壁部门后来新进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得不算很漂亮,毕业于牛津,很有气质的样子,是公司当时在争取的一家客户老总的女儿。女孩进来后,客户很自然地就和公司签了约,男人跟那个女孩都是当时那家客户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因此也越来越熟悉,关系突飞猛进。年底项目结项的时候,部门总监请客户吃饭,女孩的爸爸应邀出席,席间女孩的爸爸不解地询问,为什么公司总是派他的女儿出差跟加班。总监一惊,答复说项目虽然紧张,但是女孩倒是从来没有加过班,更别提出差了。于是众人才知道两人的关系早已非比寻常。
女孩的爸爸大怒,把男人抓来见了一面,威胁说让他拿着离婚证来家里娶他的女儿,不然就别想在北京混下去。男人的速度倒是快,不到一个月就和女孩举办了婚宴,客户动用了关系,男人一下在公司连升了几级,女孩结婚后就离开公司做起了全职太太。男人原本的妻子,从一开始就没见她出现过,只听男人的朋友说是个特别小家碧玉的女人,在男人提出离婚后也没过多挣扎,手续办妥之后就一个人回了上海。
负心的倒也未必都是男子。
熟悉的人也许会记得我曾经提过的大姑姑与大姑父的故事。大姑父年轻时有了外遇,大姑姑很决绝地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年外遇的那个小三,后来也打着爱情的名义成了正牌妻子。女人虽然是以一种不受欢迎的方式进门,结婚后也算是安分守己,对几个表哥表姐还算是客气,过了几年又育有一子,除了花钱大手大脚之外也没什么其他过错。
只是这几年,姑父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又生了一场大病,需要长年住在医院里,家里的钱也因此所剩无几。女人心思便开始活泛了,经常把小儿子丢在医院让姑父照看就外出消失不见,流连于各种娱乐场所,声色犬马。姑父原有高血压,经常被气得病发。表姐实在是看不过了,找人把女人找了回来,答应每月支付她一笔钱,拜托她好好照料姑父跟那个才念初中的小弟弟。谈判了许久,女人最后倒是答应了,只是心里仍旧是不安分,每日都要闹上几次,不是为了生活费跟表姐争吵,就是诅咒姑父早日过世,不曾有过一天的安宁日子。
年轻气盛、挥斥方遒的时候,总觉得人一定要有那样一段情感或经历,明明只有几个月,却像是要把一生都走完了。之后是再见,还是再也不见,都不重要了。年纪大了就只想有个人,能让自己心甘情愿为他熬完一生。只是这愿望,怕是也不容易实现吧。朋友失恋的时候哭诉:那个人说“是我负了你,但请你还是一定要相信”,只是连那个人都不能够让我相信,我又该去相信谁呢?
当初说要地老天荒,现在想想,确实太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