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声的艺人在天津红的年数最多要数万人迷了。当三不管发达的时候,万已成名,每日在燕乐升平压大轴儿,大红特红了,焉能到三不管去上地(
说相声
)?可是我老云久游三不管,有好几次见万人迷在那里搁地。据我调查,他为什么在那里搁地?江湖人因为他的艺术高超,尊他为相家,或称为老相法,在社会人不以为然,江湖人则以此称呼为至尊至荣。有说,相家都有一控
(江湖人管为人若有钱好养鸟、抽大烟、嫖娼、赌钱等等的嗜好调侃儿叫控门。为人只要好一样,江湖人就讥诮谁有一控)
,万人迷“控銮”、“控海(hāi)”
(管好赌钱调侃儿叫控銮,管好抽鸦片调侃儿叫控海)
,上馆子挣包银,几百元一次到手,肘海(hāi)草儿
(江湖人管买鸦片烟调侃儿叫肘海草儿)
,銮把(bǎ)儿,几天就花个干净。他要念了杵
(江湖人管没钱了调侃儿叫念了杵)
,就找人展杵头儿
(江湖人管拉亏空、借债、使利钱调[
diào
]侃儿叫展杵头儿)
,他是周赧王的徒弟,永远债台高垒。到了债主逼得紧啦,他就跑到三不管去搁明地(
露天演出
),凡是好听玩艺儿的人,都很捧他,有个几十元的亏空,三两天就能补上。万人迷控銮(
赌钱
)、控海(hāi)(
抽鸦片
),是造成三不管的游人听他玩艺儿的机会。我也听过多少次,还是在三不管说的相声比在馆子还好。后来长腿将军喜爱他了,就不到那里去啦。
焦少海虽是门里出身,他的联络不好,北平的相声场子都不能做艺。说相声的艺人老不能留胡须,少不能留分头,焦德海活到六十多岁就没留胡须。我问过他,那么大年岁为什么不留须?据他说,自己干的这行当要留了胡子不能胡说。做艺的因为“有栅栏”
(江湖人管留胡须调侃儿叫栅栏)
碍口,所以不留。说相声的人不能往美式上修饰,因为他们的嘴最损。别人不好,他们抓哏,他们若好修饰,也是样样碍口。焦少海就留分头,擦生发油,同行人见他修饰头脸,都不愿意和他“联穴(xué)”
(江湖人管合伙、搭班调侃儿叫联穴)
。东安市场赵霭如、冯乐福的场子,西单汤瞎子、小高二的场子,天桥郭起如、于俊波的场子,他都不能上,只好开外穴(
到外地挣钱
)到天津去做艺,在三不管上权仙的南边找了个场子说他的相声。他惯使双春(
对口相声
),不惯于单春(
单口相声
),没有伙伴做不了生意,有“挑(tiǎo)厨供(gòng)”
(江湖人管卖戏法的调侃儿叫挑厨供)
的赵希贤,叫他儿子拜少海为师学说相声,少海给他徒弟起个艺名叫小龄童。师徒每天上场子,小龄童逗口,焦少海捧活,很为火炽,算是一档子玩艺儿。直到如今,小龄童已然出师,因为他有天赋的聪明,口齿伶俐,发托卖像(
指演员在表演时要惟妙惟肖,通过喜怒哀乐刻画艺术形象
)都能传神,抖出去的包袱儿响的多,不闷活,很受津埠人士欢迎。杂耍(
曲艺形式的综合叫法
)馆子邀了他去,也能上倒(dào)第三的场子。真应了那句话了,“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小龄童响了万儿(
有了名儿
),成了名角儿,越过其师。江湖人说“艺不错转(zhuàn)”
(江湖人管艺人有特别的本领调侃儿叫艺不错转)
,他一定有惊人的好处。在老焦去世以后,我老云去往他家行人情,焦少海对我说,小龄童每日上馆子以及广播电台上说相声,有十数元收入,对于他很为尽孝,收这个徒弟,总算有良心,不忘本。饮水思源,焦少海在前几年曾拜文福先为师,学说评书。可是文福先说《施公案》,他不学《施公案》另学《永庆升平》。可惜他下米就要吃饭,在北平上了几个茶馆,起初还有人听,到了后来简直就没人听了。说相声他是幼年坐科,说评书他没用过功夫,艺术原就平常,那《永庆升平》在清末的时候有人欢迎,到了如今书运已然过去,说得多好也没有人听了,何况再说不好呢。他团(tuǎn)柴
(说书)
不成又归了本行,仍往天津三不管上地说他的相声。在前几个月,焦德海染病,因有不良的嗜好,挣多少花多少,一点积蓄皆无,没钱医治病症。观音寺玉壶春的三胎亥在天桥相声场遇见我老云,他正为焦德海奔走。凡是听过老焦玩艺儿的人都有捐款,各名伶也都有帮助。三胎亥求我代为登报宣传,以为多收些钱,好办理善后。我对于他为艺人热心很是钦佩,不过我老云不肯在报纸上挂招牌,免得有人讥我受××××。不料事情未过三天,老焦与世长辞。享名数十年的相声家焦德海,身后萧条,无有办法。幸而北平有张德山、刘德志、于俊波、尹麻子,天津有张寿臣尽力维持,没有什么困难。当我到焦家行人情时,见了焦少海,因喜爱他的脾气好,略进忠言,劝他立志向上,不然老焦一死,全家数口赖彼为生,就无法维持了。他葬老人事毕,仍返津献艺。
三不管的相声,焦少海倒是能立脚步,不过难享大名吧。最近我在北平常听见天津广播电台播来的各种杂技,最可听的玩艺儿是常连安、小蘑菇的相声,一捧一逗,对口相声,又火炽又严,甚为精彩。包袱抖得真响,他二人的艺术受人欢迎了。在民国十四五年的时候,小蘑菇还在三不管上地。说起他父子的历史来也有意思。常连安系北平人,弟兄一人,侍母最孝,曾入富连成科班学习老生。常连安的连字还是富连成的哪。他出科之后,因为“鼓了夯(hānɡ)儿”(
嗓子坏了
),戏饭不能吃,改学“彩立子(lì zi)”
(江湖人管变戏法的行当调[
diào
]侃儿叫彩立子)
,拜某幻术家为师。初入江湖,在张家口献艺,挣钱不少,颇可养家,反又往天津、大连、烟台、营口等地做艺。生齿日繁,人口多,行动不便,在天津三不管上明地(
露天演出
)变戏法。常连安的全家都能上地,个个会变。在玉林春的东边赁了个场子,每天的粘(nián)子总是不酥
(江湖人管场的四面观众调[
diào
]侃儿叫粘子。如若围着的人不走,调侃儿叫粘子不酥)
。小蘑菇是常之长子,五六岁就能上地,会使“苗子”,会使“小抹(mǒ)子活儿”(
管变仙人摘豆叫苗子,管各种小茶碗变的戏法叫小抹子活儿
)。他父亲夹磨(jiá mo
)(传授真本事
)的,随使活,随抓哏,能把观众逗笑。几岁的幼童,若非天赋的聪明,恐难办到。每逢使活的时候,有他舅舅给垫场子。到了“杵门”
(江湖人管变完了戏法,向众人要钱叫杵门)
的时候,观众都给了钱不走。小蘑菇还能“托边杵”
(指向围着的人去要钱调侃儿叫托边杵)
,如若他冲某人说:“这位给一个吧。”那人要说:“我没带着。”他必说:“没带着那么大的肚子。”
(妇人受孕都是大肚子,俗说带肚子,他指肚子抓哏)
那人不能恼,觉着小孩伶俐可爱,伸手还多掏给他钱。他连要钱带逗笑,哪天也挣个几块钱。他全家的生活仗他能够维持。
天津三不管的相声,最可听的
可是变戏法的行当,以能逗笑能挣钱;江湖人说万象归春,不论哪行生意,也是以能逗笑为美。电影笑法为上,滑稽玩艺儿无不欢迎。常连安见其子可以夹磨(jiá mo
)(传授真本事
),就一段一段地教他说相声。小蘑菇相声化的戏法,在三不管火穴(xué)大转(zhuàn
)(在一地方演出挣了大钱了
)。说《精忠》的陈荣启,与常连安系盟兄弟,代为介绍叫小蘑菇拜了相声名家张寿臣为师,正式学相声。小蘑菇的台风、发托卖像(
指演员在表演时要惟妙惟肖,通过喜怒哀乐刻画艺术形象
)全都不错,经其师夹磨数载,艺术进化得堪称绝艺。天津的各杂耍(
曲艺形式的综合叫法
)场子、各电台争相延聘。他逗常捧,父子二人生活快乐,衣食丰足。张寿臣夹磨之力也。
三不管虽然平常,他们能够发达成名,一半是仗自己聪明,一半是介绍人陈荣启有眼光,才造就成了小蘑菇的艺术。常连安的次子叫二蘑菇,与侯彝臣一处做艺,他使对口活,和白银耳分为上下手。他们爷儿三个要说《训徒》的段子,甚为可观。有人说侯彝臣叫猴头,再搭上二蘑菇、白银耳,很有意思,都是干果子铺的货。日后侯彝臣再教徒弟,可以叫燕窝、鱼翅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