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评书界之艺人哈辅元与《永庆升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评书界之艺人哈辅元与《永庆升平》

    哈辅元是蒙古旗人,乳名叫双儿。在少年时被象用鼻子卷起过一回,那象并没摔他。有些人说:“双儿命大。”他长得品貌端正,口齿伶俐,长于言谈。专爱养吧狗儿,善于修饰,北平人都说他是个漂亮人物。

    有姜山东者,在北平经商有年,后因营业亏累,赋闲无事,常往各市场、庙会游逛,听相声说的小八段:《张广太回家》、《五龙捧圣》、《康熙私访》、《马成龙救驾》。几日,听会了,穷极无聊,就在路旁讲演这几段玩艺儿。他虽是山东人,说北平话最好,不知者难料其为山东人也。他学马成龙讲山东话,较比各种艺人灵通

    (山东人说山东话岂不说来就行)

    ,很有人欢迎。姜山东以说小八段儿挣钱糊口,生活无忧,惟恐有艺人阻挡,乃投入评书界,拜师认门户,艺名姜振明。

    哈辅元见姜鬻(yù

    )(卖

    )艺糊口,颇为羡慕,每日必听此短段评书,归家时,茶余酒后就以说评书消遣。亲友见他颇有心得,劝他拜师鬻艺,他遂拜姜振明为师,按本门支派赐名为哈辅元。哈辅元自从登台献艺就大受社会人士欢迎,都说他是挑帘红(

    出门就红

    )。

    我老云在读书时,曾因逃学去听姜振明的高足弟子哈辅元说评书,受责数次。哈之艺业颇有几种特长,为同道人所不及。《永庆升平》这部书说康熙私访月明楼,捉拿四霸天,五龙捧圣,大闹兴顺镖店。据评书界人说,在清室时代,北平居民以满蒙汉的旗人为多。旗人是每月关(

    发

    )旗饷,按春夏秋冬四季关老米,衣食无忧,提笼架鸟,茶馆聊天,按庙期游逛。所谓闲散阶级人,清时最多,评书是闲散阶级人消磨岁月爱听的艺术。《永庆升平》这部书,是以北平旧社会仓库(

    官私

    )两面,跳宝案子、耍人的混混儿为主体,旗人是欢迎的,是爱听的。哈辅元对于虚字谱、光棍儿论、混混儿派儿,大有研究。每逢登台献艺,说到这种事时,模仿得最好,使听书的人们听着真如身临其境,处处逼真,是其惊人之处。并且他“变口”

    (管北平人学说山东的话儿,学说南方人口音,学说山西人口音,评书界的侃儿叫变口)

    讨俏,哈之台风最好。评书界的人常说,我们说评书的艺人,不出一怪,得出一率,才能响万儿(

    出名

    ),火穴(xué)大转(zhuàn

    )(在一地方演出挣了大钱了

    )。双厚坪以说评书夹杂当场抓哏,临时的相声,颇受社会人士欢迎,称为评书大王,叫座儿的魔力为同道所不及,即是艺人中之怪也。说评书的艺人,相貌端正,身上衣服干净,口齿伶俐,语言流畅,是为一率。哈辅元就以此成名,他的叫座儿魔力也为同道人所不及。有这种特长,焉能不享大名,不坐头把交椅?

    从前没有《永庆升平》这部书,只有撂明地(

    露天演出

    )的艺人评讲《康熙私访》、《五龙捧圣》、《张广太回家》等等的八段儿。姜振明、哈辅元师徒将天地会、八卦教串入书中,编出二马下苏州、大逛虎丘山、闹福州会馆、马成龙卫辉府搬兵等等节目。是书由五龙捧圣起,直到破了天地会为止,穿插紧凑,情节逼真,枝叶搭得严密。他师徒完成此书,评书始增一部道活

    (辈辈相传的)

    ,然也煞费苦心也。在清室的时候,《永庆升平》书运最佳,说得好了便大红大紫;说得不好也能挣钱,不过少挣而已。在那时说《永庆升平》的艺人,占评书界全部人十分之四,并且评书场儿都在西单牌楼南北,西四牌楼一带,阜成门里外,东单北,东四一带。交道口等处还是书场相连,不远就一场。如若四五场评书,有一个场说《永庆升平》,最附近的场子都受影响。书运好,同业人也都惧怕。至今时代变迁,社会风气也与从前不同,《永庆升平》这部书又不合时代,凡是说他的艺人,无论好坏,全不叫座儿,无人欢迎,《永庆升平》是落了伍啦。回思往年,不胜今昔之感。

    哈辅元家住西城宫门口,夫妻二人并无子女,惟有爱犬有如爱子。每至冬令好睡热炕。不料某年腊月三十日,度除夕,天至四更方安歇,被角落于炕下,被火引着,一片红光,火光大作,烈焰飞腾,小火引起大火。哈辅元夫妻与其爱犬同被火焚而死。当时,故都人士于茶馆酒肆、街谈巷议中对于哈辅元毁誉皆有,其死之惨,令人鼻酸。其故后,一般老听评书之人每念哈辅元,犹不胜怀忆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