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江湖艺人快手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江湖艺人快手卢

    北平这个地方,变戏法的艺人可真不少,在各市场、庙会拉个场儿做“明粘(nián)子”(

    聚好了观众

    )的,有几十个,要找一个堪称上选的人才很是不易。据我调查,“立子(lì zi,

    变戏法的

    )行”摆明地的有两种档子:一种又练玩艺儿又变戏法的。变戏法是引人“圆粘(nián)子”(

    招徕观众

    );练玩艺儿要钱,那不是纯粹戏法,说行话是“签子(

    变戏法带赞武功叫签子

    )活”,不过是彩门(

    变戏法的

    )的一种玩艺儿,不能以戏法挣钱。有一种在场内立着一对圆笼,上边写着“×××堂,专应堂会,巧变戏法”,对面放着个小长笸箩,一个毯子,一把破铁壶,几个旧式的茶杯,锣鼓三件。变仙人摘豆、巧耍连环,招引人圆粘子;变大海碗、罗圈当当等等玩艺儿要钱,不练各种功夫。这样是纯粹的戏法。只是没有一个能用小戏法搁场的。

    在民国十三年,营口洼坑甸市场有个辽阳人叫王老疙瘩(gē da),他就专变小戏法,他那啃包(kèn bāo

    )(装着挣钱的用具的包

    )就是一个小笸箩,十几个小茶杯,一个小铜锣,十几件子东西就能变戏法挣钱。他也没有圆笼,小包儿背着轻松,走也方便。到了哪儿,场子站的人多,挣钱更多。是江湖人都佩服他,说:“象家(

    有真本领,能挣大钱的人

    )一包儿,空(kòng)子(

    不懂江湖内幕的人

    )一挑(tiāo)儿。”天津当年曾有个戏法罗,也是那样。

    北平变旧戏法的有个快手卢,是河北涿州的人。自幼儿就学会了立子行,大小戏法学了无数。他的人样也好,口齿伶俐,嗓音洪亮。在他年轻的时候专做明地(

    不是屋子的演出场所

    ),往各市场、各庙会,撂场子变戏法儿。他也会点前棚,圆粘子,卖弄“钢口”(

    说话的技巧和分量

    ),使个活票点儿(

    即今天雇的托儿

    ),他瞧着人够挣钱了,“扣个腥儿”就把人吸住。什么叫扣腥儿呢?就是他们变戏法的在场内用个纬帽插上个鸡毛,说能变只鹰;用毯子盖上个兔子尾巴,说能变个活兔,把看热闹的人吸住了。就是不变这两样,变个海碗来条金鱼就要钱,直到把钱要完了,也不变那黄鹰和活兔儿。他不过使那个方法把人吸住,行话叫扣腥儿,调(diào)侃儿叫使拴马桩儿(

    用话留你,让你走不了

    )。

    快手卢的戏法变什么也比别人手快,变得格外利落,久看他变戏法的人就叫他“快手卢”。他得了这个名儿才享了大名。他又赶上清末的时候外国人士到了北平,那外国人要看中国的戏法,快手卢的家档子又挣了大钱。唱大戏得有箱,变戏法得有档(dàng

    )(道具

    )。他练的往身上挂活

    (变戏法的人往身上藏东西,行话叫挂活)

    ,比谁挂的都多。别看身上藏了那么些东西,往台上一走,放开脚步,行动自由,不露痕迹,“落(liào)活”

    (他们变戏法的人管由身上往下变东西行话叫落活)

    也干净。他所落的活:十三太保、九莲灯、九龙闹海、八仙过海。落完了一件戏法,还能多饶上一两件,使人惊奇,其艺术过人之处实是不少。他常做外国的家档子(

    堂会

    ),还练了一嘴的外国话。清室各王公府内也常看他的戏法。光绪年间,提起快手卢几乎无人不知。

    有个美国魔术跳舞团的经理人名叫玛齐师的来到北平,见快手卢的戏法变得好,与他订立合同,邀快手卢搭入该班,往南洋群岛、菲律宾、小吕宋(

    菲律宾的一个最精华的岛屿,明朝初称为小吕宋

    )、香港、台湾等处献艺,颇受欢迎,均获重利。只是他恋家乡,不愿久走外国,他等到合同的期限满了,就回到了中国。他回来的时候,还费了很大的周折。庚子年变乱之后,东交民巷的各国人每逢有喜庆宴会招待宾客时,都邀快手卢的戏法。他每逢变的时候,铺垫话儿不说中国话,能说外国话,还能用外国语当场抓哏(gén

    ,现场抓笑料

    )、抖个包袱,把“色(shǎi)唐码子”逗得咧了瓢儿,怎么不挣“色唐杵”

    (江湖人管外国人调[

    diào

    ]侃儿叫色唐码子,把人逗乐调侃儿叫咧了瓢儿,管挣洋人钱调侃儿叫色唐杵)

    呀!有些外国人在南洋群岛看过他的戏法,到了北平,点出名来叫人给找快手卢,看看他的玩艺儿。他出了一趟外洋,不只能挣回钱来,学了些色唐钢儿

    (江湖人管说外国话调侃儿叫色唐钢儿)

    ,还在色唐的“穴(xué)眼”里立了“万儿”

    (江湖人管中国人到了外国的地方享了大名,调侃儿叫到色唐穴眼里立了万儿)

    。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彩立子(lì zi)行(

    变戏法的

    )的人见中国戏法不吃香了,有好些个人会投机,挑(tiǎo)起幌子来,弄份音乐,旗上写着“外洋新到洋戏法”。穿上洋服,在台上变起活来,就能挣钱。其实那些个戏法并不出奇,只是社会里的人好奇心盛,不论什么,只要挑出色唐的幌子就能蒙住人了!哪怕是色唐码子放的屁呢,也能有人说真香。中国戏法实在比外国戏法好,据说他们变的罗圈当当、仙人摘豆,能叫人围着看四面儿,绝不能看漏了。那洋戏法,只能看一面,左右后三面不准外人看,如若上台前边看,他们变的戏法甚是新奇;若是站在后边一看,可就稀松平常了。洋戏法无论多好,只能兴旺一时,不能久存。那仙人摘豆、罗圈当当,虽是旧戏法,变了多少年也能有人看。那外国戏法只要变的日子多了,就没人看啦。阅者如不相信,像当初他们变的“人头讲话”,在如今就没人看了。而旧戏法是百观不厌哪!当初洋戏法盛行的时候,变旧戏法的人也受了些影响,惟有快手卢,不惟不受影响,并且还挣外国人的钱。有些人只见他挣外国人的钱,比挣中国人肥得多,生了羡慕之心,这个也拱,那个也挤。只是那外国人不看他们的玩艺儿,专看快手卢,拱也不成,挤也不成,快手卢“火穴(xué)大转(zhuàn

    )”(挣了大钱了

    ),很挣了不少钱。只是他染了不良嗜好,好抽大烟,好养活鸟儿,把平生的钱财俱都耗尽。到了他的晚年,有家档子(

    堂会

    )就去做生意;如若没有事,他就到福海居去听评书,最后他成天不在家,只在王八茶馆喝茶,困了就冲(chòng

    )(打盹

    ),冲得腰弯了,弄得身体受伤,到了变戏法的时候,常常“抛了活儿”

    (江湖人管变戏法变漏了调[

    diào

    ]侃儿叫抛了活儿)

    。因为他的人缘好,看主都能原谅,虽然常抛活儿,也没什么关系。

    他到了晚年,每逢有家档子(

    堂会

    )就带着他儿子卢万祥走堂会,所去的地方是北京饭店、六国饭店、各国医院、各使馆兵营。他们父子净做堂会,把地上搁场子上的事就失了传啦。直到如今,快手卢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快少卢只能做堂会上台表演,那撂场子、圆粘(nián)子(

    招徕观众

    )、使拴马桩儿(

    用话留你,让你走不了

    )、扣腥儿、使杵门子(

    到要钱的时候叫杵门子

    )等等江湖事,全都不会,只能做堂会。到了如今,国府南迁之后,北平这个地方市面萧条,社会里的人们都不大办事,堂会的事日见稀少,他又不会上地(

    做生意

    )抓钱,幸而北京饭店、六国饭店执事诸公念与快手卢多年之好,极力维持。所有外国人要看戏法的时候,都找快少卢,不找别人。据卢万祥说,他现在一家数口就仗着他父亲旧日的朋友维持,衣食无愁。快手卢有朋友如此,也能使朋友看父敬子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