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丛谈-挑厨供的卖点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挑厨供的卖点儿

    有山东人于星五,年二十多岁,随其胞兄在大连做皮货行买卖。每逢他胞兄不在柜上之日,必往游西岗子。那西岗子露天市场较比北平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

    天津市南市的一个露天市场

    )不在以下,每日锣鼓喧天,各种的杂技,各样的生意,都在那里支棚设帐,拉场子做生意,应有尽有,无不齐全,就是天天去逛,也不会腻。于星五把西岗子逛惯了,有一天他又到了西岗子,见靠油房的墙根有一圈人,挤进去一看,见里边有一张桌旁,上铺洋线毯,毯上有黑漆盒,绿豆茶杯,白绸子手绢,古铜制钱,几张乌木的牛牌,一副扑克牌,一根短小黑漆棍,那案子前边有几尺白布,上边画着各种戏法图儿。案后边站立一人,长得细条身材,白脸膛,五官清秀,三十岁里外的年纪,脑袋上留着美式分头,黑漆似的头发又光又亮,穿着一身西服,嘴里镶着金牙,很漂亮,说话是北京口音,听他所说的是卖戏法儿。于星五站在人群里看这变戏法的变了几手,真是干净利落,人人叫好,及至卖的时候,一毛钱一张,卖个三四十张。就以他卖这小戏法儿说,哪天也有个十元八元的挣项。若再有人学大戏法哪,挣个几十块钱也能成啊!

    于星五看着卖戏法的能够多挣钱,实在眼馋,有心也干这行儿,只怕不易,人家不愿意传给外人。他心里存着这个意思,每逢有闲工夫就跑到西岗子看卖戏法的。他与看热闹的不同,人家是看完了一散,他是来在人前头,走在人后头,看着出神儿,脸上总有笑容。日久啦,那卖戏法的似有觉悟,见他天天来看热闹,永远不花钱,既在江边站,就有望景的心。不学小戏法,不学大戏法,天天来看,定是别有心意,也许要上跳板(

    也许要学变戏法

    )吃这行儿。于星五的心意被他看破,两个人“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偶然有了闲工夫,彼此点头说几句话,渐渐地熟合了,各道姓氏、家乡、住处,于星五才知道这卖戏法的姓汪,叫汪福林,可是汪福林也知道他是于星五,在皮货行做买卖。

    两个人认识了,有商量的可能,于星五预备了二三十元作为交际,特意的在日落之时往西岗子找卖戏法的汪福林,约他到街里吃饭,汪也没驳回,就同他前往。两个人到了一家饭馆,找了个雅座,要了些酒菜,随喝随聊,于星五把他的心意说明了。汪福林说:“我们这行都不收徒弟,即或收徒弟,也得选择相当的才能收哪!徒弟得给师傅挣五六年的钱才能成哪。你这个岁数,要按着规矩再学几年徒能成吗?”于星五说:“我可不能学几年徒,因为我家中有父母,我已然娶了媳妇。这些年跟着我哥哥在外边做买卖,我哥哥总看不起我,说我不能自立,事事都得依靠他。我要不吃皮货行,自己另谋求别的事。我就看着你们这行好,无拘无束,随随便便挣几个钱养家,比什么都好。我要学你们这行,叫我哥哥看看,我离开他几个月就能挣钱。这是我的心意,你怎么也得成全我才好哪。”汪福林说:“我不久还要往别的码头做生意哪,这怎么办哪?”于星五说:“你要走好办,我跟着你走,先不叫我哥哥知道,等我能挣钱了再来见他。”汪福林说:“你要跟我学这行,你怎么谢候我呢?”于星五说:“我不明白这行规矩,你告诉我呀。”汪福林说:“你至少也得给我二百块钱,我才能教给你,管保三个月后你能挣钱。”于星五说:“二百元钱我也能办到,只是现在不成,你定规好了咱们哪天走,临走的那天我能办到。”汪福林说:“就这么办吧!我要走的头几天就先给你个信儿。”两个人把事商量好喽,用完了酒饭,由于星五会了账,他二人各自回归。两三天必见一回面。有一次汪福林告诉他:“我后天走,你办得到吗?”于星五说:“能成。这几天我哥哥正没在柜上,后天早晨我就来找你。”说罢,欢天喜地地去了。

    到了第三天早晨,汪福林就见于星五拿着个皮包,一块绒毯而来,他说:“我们什么时候走?”汪福林说:“这就走。你的事怎样?”于星五把皮包打开,叫他看了看里边的财物。汪福林喜形于色,立刻收拾行李,雇了两辆车奔向码头,上了火轮船等候开船。及至船开了,于星五才问他:“我们往哪里去?”汪福林说:“我们往安东去。”于是他们在船上谈谈论论,也不寂寞。及至轮船到了安东,雇车拉到三不管去住店(

    安东县名又沙河子,那里最热闹的市场是露天的三不管,与天津的三不管名称相同

    )。

    于星五虽是皮货行的商人,他还是买卖人的规矩,吃喝花受了商家的习惯,不肯浪费,不敢妄用银钱。而汪福林是个久惯走江湖的,他的习惯是爱花钱,这就应了那句话了:来得容易,花得也容易;来得不明,去得也模糊。他们在店中包的是单间,每日房钱就是八毛,伙计的零钱还不算。两个人出去吃顿晚饭就花一元八角,抽烟卷都是三炮台的。于星五眼见的,口吃的,耳闻的,事事都觉着阔绰,感觉比那皮货行人大方了。他想着自己要学会了卖戏法,往后可以到处摆阔,到哪里也得受人欢迎,高兴得得意忘形,嘴里也是哼哼唧唧地唱小曲儿。

    第二天汪福林往市场上做生意,就带着于星五,连着做了三天,哪天也挣十几元钱。第四天汪福林就教他四手戏法:一手是“三仙归洞”,一手是“空盒变洋火”,一手是“巧变烟卷”,一手是“仙人解帕”。于星五真聪明,一夜学会,汪福林教给他一套生意口,怎么圆粘(nián)儿(

    招徕观众

    ),怎么往外卖,都教会了。他在店里不出去,叫于星五去做生意。于星五到市场做了一天生意,挣了三块多钱,回到店里都交给师哥,汪福林不住嘴地夸奖他。他第二天又去做生意,在市场挣了两块多钱,拿着回店。及至到了店中,见他们住的那间房锁上了,叫伙计给他开开门,伙计说:“你们不是不住了吗?”于星五说:“谁告诉你我们不住了?”伙计说:“那个姓汪的雇洋车把东西都拉走了,店钱也给了,他说不住了。”

    于星五这下可就愣了,猴吃芥末——净剩瞪眼啦!越想越急,又不知道汪福林挪到哪里,天又晚啦,他急得直要掉眼泪,二百多块大洋都在皮包里哪。他万般无奈,去找个贱着点的客栈住一夜吧,晚饭也没吃,一宿也没合眼,翻来覆去睡不着。天亮了忍着一会儿,醒了之后,还往附近各栈店打听有汪福林没有。问了些家,都没有。他又往市场上去找,也没找着。最后他觉悟了,才知道是被人所骗,又冷笑,又咒骂,如同疯了一样。幸而身上还有几元钱,不至于挨饿。他思前想后,什么主意全都没了,直埋怨自己,跟着自己哥哥有多好,背着他偷了二百六十元,都叫自己花了,本领没学成,被人骗了。没脸回大连,就想在安东以卖戏法为生。及至再摆摊,不用说卖,连粘(nián)子(

    观众

    )也圆不上了。他直落到乞讨,住小店。几个月的工夫,到了天气寒冷支持不住了,才往大连给他哥哥写信,幸而他胞兄有手足情义,给他寄了路费,才回到大连。他向哥哥哭诉被骗情形,自愿悔过。从此柜上的财政永远不经他手,是人都看不起他,低头忍受了好几年。

    有一年他到奉天去送货,在小西关看见了汪福林,两个人鸣警成讼。我老云正逛小西关,听于星五在巡警那里诉其被骗的事儿,一件件,一桩桩我都记住了。可是,他们成了官司以后如何我没有打听,大约着汪福林得受刑事处分。

    我曾向江湖人探讨被骗的事儿。据江湖人说:“那是‘挑(tiǎo)厨供(gòng)’(

    卖戏法的

    )的把于星五当‘点儿’卖了。”(

    把于星五当外行人蒙了

    )我问:“于星五怎么会上那当?”某江湖人说:“真聪明人不贪便宜,也不上当;假聪明人,鬼机灵,他觉着他对于世上的事都很明白,看着哪样事好,哪样生意挣钱,他要干哪样。江湖人调(diào)侃儿管他那种人叫‘机灵空(kòng)子’。世上的人,越是机灵空子越能上当,不上当便罢,上了当就不轻。”我老云学会了这句侃儿,增强了警惕性,所以我遇见事就要谨慎小心,怕是上了当之后,还被人叫一句“机灵空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