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春季,同友人王、马二人经营口有事,住在东马路客店。每日三人必经洼坑甸露天市场游逛,那里热闹已极,比天津的三不管(
天津市南市的一个露天市场
)、北平的天桥都不在以下。到了四月间,我见洼坑甸市场忽然冷落,游人稀少,各样的生意都收拾行李要往他方。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向人打听才知道这些档子生意都去“顶神凑子”
(江湖人管庙会调[
diào
]侃儿叫神凑子,管赶庙会去调侃儿叫顶神凑子)
。
在离营口不远二百里路,有个岳州庙,是个最大的庙会,每年四月开庙。那个庙会较比直隶的鄚州庙、祁州庙,北平东的丫髻山,北平西的妙峰山还热闹。我是平生好游,就要往岳州庙会去逛逛,最便利的是火车有往返票。那岳州庙原不接铁路线,因为到了岳州庙会的时候,东三省的人不论远近都去赶这个庙会,铁路机关鉴此,做这一回买卖,在那里添个临时站,并且各路都有火车往那里转去。虽哈尔滨、吉林、长春、大连等处,也售往返票,还是便宜已极,由营口车站购票往返才几毛钱。
我们到了岳州,因为那里没有客店,临时得住民房。每逢开庙的时候,那里的住户,也都投机把房间腾出来,赁与客人居住,较比普通客店房价便宜,就是不大洁净。他们那里的习惯是顺山墙一溜长炕,炕上烟盒一个,关东烟叶大家共吸。而妇女则每人一个烟袋。
到了庙里去逛,可就应了那句话了:大庙逛庙内,小庙逛庙外。庙大里面能容纳各样生意,逛庙的人逛里边成了。小庙地方小,容纳不下各样生意,只有香火道场,是玩艺儿都在庙外。岳州庙会虽然有名,只是庙内地方小,我们往庙外去逛,见各杂技场的玩艺儿都是看过的。那一溜饭棚有几十家子,成桌的酒席都有,贱的随意便饭。卖骡马的、卖山货的、卖估衣的、卖香料的、卖梳篦(bì)的、卖绸缎布匹的、卖化妆品的、卖鞋袜的,应有尽有,无不齐全。我们走到山路旁,见有算卦的、相面的、变戏法的等等生意。
有一档子生意我看着各别。是一个摊子上铺块毯子,上放观音大士像一尊,那摊上有些纸张。摊旁有个和尚,围着的人,妇女居多。那个和尚有三十多岁,长得獐头鼠目,很是狡猾的样子,他嘴里嘟嘟囔囔说的是:“我是千山慈云寺的,奉师命下山,普济慈航,救治有灾之人。不论是男是女,只要有病,可以向我讨药,吾佛的万灵丹,能够治百样病,我和尚是分文不取,毫厘不要。哪位有病,只管讨药。该着有缘,佛爷赏药;如若不该除灾,佛爷不赏药。”他这样说着,有位五十多岁的妇人讨药,和尚问她:“你是自己讨药,还是给别人讨药?”这妇人说:“我给我儿媳妇讨药,因为她净有病不生养。”和尚说:“你给佛爷撂香钱吧,看你们有缘无缘?”这妇人恭恭敬敬地取出五毛票,放在摊上,还跪在地上叩了一个头。在这个时候,和尚向观音佛说:“如若该着她儿媳立子,我佛赏药;如若不该她儿媳立子,我佛就别赏药。”他说着就见由观音佛的手内有个窟窿里掉出一包药来。那和尚打开一看,是几十粒蜜丸子,如黄豆粒大小。他数了数,共四十九丸,向那妇人说:“你把这药拿回去,每天晚上用开水送下一丸子,未吃药之先,得烧一回香,那香炉中所用的灰,可得取七七四十九家的香灰凑成一炉。往各家去要香灰,必须在星斗出全了的时候。人家问你要香灰干什么?你就告诉他:我这里舍药,能治百病,吃了药准好。”那妇人不住地点头。他又说:“你如若说别的,这个药可不灵。”妇人也不住地点头。我看了会儿就往各处去逛。
假和尚舍药也是一种生意,江
天黑回寓歇息,我那朋友王君,对于江湖事全都懂得。我说:“金(
算卦相面
)、皮(
卖药
)、彩(
杂技戏法
)、挂(
练把式卖艺的
),什么生意我都有个一知半解了,惟有这和尚卖药的生意,我看着不懂。你说这是怎么回事?”王君说:“这和尚舍药也是一种生意,据江湖人说,这行儿叫‘小省儿’,那个和尚也是‘里腥(lǐ xing)化把(bǎ)’
(江湖人管和尚调[
diào
]侃儿叫化把,管真和尚叫尖化把,管假和尚调侃儿叫里腥化把)
。做这小省儿生意的,也得投师入门,若是没有江湖的门户,可做不了生意。他们同行的人见了不认识的新上跳板(
刚入这一行的
)的,就和他盘道(
互相盘问根底,看谁的能耐大
),如要被人盘问短了,不惟不叫做这生意,还把所用的东西全都拿走。就是有师傅、有江湖门户的,对于盘道的事儿不大明了,被同行的问住,也有被人把东西拿走的,那只可找师傅出头找他们,再往回要东西。干江湖事,没有门户,不会盘道是不行的。他们这行儿做生意也分前棚、后棚。前棚的本领讲究‘圆粘(nián)子’(
招徕观众
)、‘做包口儿’(
说完了一个故事,再要香钱,请观音赏
药,调侃叫包口
)、‘叫点儿’(
叫住能让他们挣钱的人
),后棚的本领就是‘翻钢叠杵’(
用语言要出几回钱来
)、‘拉后门’(
没治好病的人回来找麻烦,用几句话把人说走
)等等事儿。惟有做小省儿的,不能在省市码头靠长地
(长地是指固定演出场所)
。若是天天做这一套,日久天长,也没人信了,最好是‘打走马穴(xué
)’(做一次买卖换一个地方
),今天往东,明天往西,冤了谁,上当就一回。他们这行里专找信神佛的人,做生意都赶各处的香会,因为各处信佛的人都爱赶香会往各庙里烧香,他们投这个机,吃善男信女是准成的。江湖人管他们这种生意所圆的粘(nián)子(
观众
)调(diào)侃儿叫‘疙瘩(gē da)粘子’,四面围着他们的人,不过几十口子,绝不够几百人,若是围几百人的大粘子,那就是敲锣鼓式的武生意了。圆好了粘子,总是说他不要钱,是奉师命下山来结善缘,或是说募款修庙,究其实也得多少给几个钱方能给药哪,还是指佛穿衣,赖佛吃饭。他说什么病都能治,叫有病的人讨药,行话叫做‘叫点’,也是叫人上当也。那个观音佛的手内有个窟窿,有时人讨药讨不出来,或讨得出来,也没别的妙法,只因那佛像内有个铁盒子,那盒子的门儿没有插关,只凭一块吸铁石,那拐棍的下头,暗露桌案底下。如若他看着讨药的人像个花钱的,就把桌案底下的拐棍一转儿,那吸铁石就离开了盒子门儿,那门一开,就由里边掉出一包药来。如若看着讨药的人不像花钱的,就不动拐棍儿,那吸铁石离不开盒子门儿,焉能掉下药来呀?他们叫人给他尽义务扩大宣传,就是利用妇女们知识浅薄,受信佛的驱使。他叫病家的人于每日星斗出全了的时候往各家要香灰使用,并且还叫向给香灰之家说,这是××山××寺的和尚讨来的,这药不是花钱买来的,他这药能治病,什么病吃了也能好,治好的病太多了。病人的家中人向各家这样说,他们岂不是给做小省儿生意的尽义务扩大宣传?再者,那给香灰的人家也是信佛的,不信佛焉能烧香?听着有僧人舍药,只怕没病,如若有病,就得去找他们讨药,只要去向他们讨药,撂个香钱,就得了。再看着讨药人忠厚有钱,就用那‘翻钢叠杵’(
通过花言巧语使买主翻倍付钱
)的方法大敲一下,进一步敲诈的办法,就得叫病者家中的人,请他到家看病人是什么病,调侃儿说‘入窑儿’。”
有一年,我老云在某处见有一个病人家,请来一位僧人
(即是做小省儿生意的)
,听僧人说:“你们这病人是游魂扑影。”病人的父母问他:“什么叫游魂扑影呢?”和尚说:“病人在好的时候,因为时运不好,被游魂怨鬼扑了一下才生的这病,故此叫游魂扑影。”病人的父母问:“游魂扑影好得了吗?”和尚说:“有游魂扑体,还有游魂扑影。人走在街上,忽然倒地就死了,那是游魂扑体;幸而你们这是游魂扑影,若是扑体就没法治了。”病人的父母说:“这可怎么治哪?”和尚说:“这得请佛赐灵符,赐点炉药才能治哪!”病人的父母说:“求师傅多慈悲!”和尚说:“你们给香烛等物钱,我去买应用的东西,今夜上坛,讨了炉药灵符,明天送来。”这样,病人家就会量力而为,几十元乃至几百元都不算什么。
做小省儿生意的多在各庙会,不料日前我老云去逛隆福寺,见生意场内也有个小和尚做“小省儿”。他虽没有佛像,舍药治病、赚人钱财之法,与我所见所听的略有不同。好在他用的汉壶
(江湖人管药调[
diào
]侃儿叫汉壶)
与切糕丸相仿,倒无多大的害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