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争霸天下-第601章 准噶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任何时候“勾结外夷”都是大罪,作为一地封疆大吏,就算你与他接壤,但是没有朝廷的允许你也是不能随意与他们见面的,瓜田李下,如何会让人不怀疑,如果有人抓住了这个把柄,你又如何能够自白。赵泽简单的和众人商量了一下之后,便对崇祯上了一份奏章,告知自己的意图。

    所以这个程序看似是自寻麻烦,实际上是不可或缺的,在等到了朝廷的允许之后,赵泽才做好安排,将兵力集结在一起,做好防患建奴卷土重来的准备,已经一个多月了,建奴到现在都还没有动静,着实让人担心,虽然现在的形势,明朝还未到完全崩溃的地步,受其他的地方牵制,短时间建奴是再抽调不出一支大军,但是并不代表他会彻底不来,所以还是谨慎下好、这些扫荡的大军撤了回来,藏在山里的部落,才稍微松了口气,趁着这个机会,悄悄的赶着牛羊下山,到牧草上去养膘。

    在四五年之后,世界上最后的游牧帝国才会宣告建立,但是这时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时期,他控制了天山南北,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的游牧帝国。

    准噶尔虽然他一度强大,但是在早期的扩张中也是历经坎坷,在此时他的南面还有叶尔羌汗国,西边还有哈萨克汗国,北面甚至还俄国不断的发生摩擦,东方还有暮气沉沉地大明和大金。虽然蒙古人骁勇善战但是无论也挡不住四面皆敌的局面。

    所以说此时的准噶尔汗国其实是 处于一个非常孱弱的时期,自顾都不暇,根本就不可能去向东发展。这也正是他最需要盟友的时期。

    在这种背景下,赵泽西行了,为了宣示自己的实力,断了准噶尔向东扩展的想法,赵泽特意带了三千铁骑同行这三千铁骑不仅是自己的仪仗,更是自己宣示武力的工具。所以说这三千人都是优中选优之辈。

    准噶尔 汗帐在博克塞里,不可谓不远,来回一趟估计怎么也要二十来天,庞大的骑兵西行,带着撼山震海的气势在草原上一路西行,威严的气势更是像向对草原示威一般,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是个个都是精锐,尤其是那种经历无数恶战,在死人堆里摸爬打滚出来的骑兵,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杀气,这种杀气不需要任何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只需要往那里一站,就能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

    只见赵泽一直西行,沿途的诸部落皆不知这个大明的安北伯带着一群如此强大的骑兵,到底是意欲何为,各个都吓的魂飞魄散,纷纷带着自己的部落躲得远远的,唯恐突然间出现在这个安北伯的面前,让他觉得碍眼,将他寒光闪闪的屠刀向自己举来。这也是赵泽希望看到的局面,他就是要故意在整个草原上示威,让在此所有的人都能够领教大明的赫赫声威。对这些部落来讲,拳头比什么都重要。

    快马加鞭行了几日之路,找方才到了准噶尔 的地面,为了避免误解,赵泽命人就地扎营休息,而是派人入内,寻了几个部落 ,递交国书,告诉他们的大小台吉,天朝之使来此贵地,意欲与准噶尔部通商同盟,速速让巴图尔派人来迎接。

    其实赵泽这也是多此一举,这样一支威风凛凛的骑兵,一直大摇大摆的向西而来,怎么会逃过准噶尔 部的眼线。面对这支不知目的的骑兵,准噶尔部早就在匆忙的调兵遣将,召集人马做好准备。只到见到了国书之后,方才知道是天朝上国之使到来,才知道一切只不过是虚惊一场而已。

    忙派人一边送了牛羊瓜果入营去犒劳明军,又一面派人马不停蹄的去博克塞里向巴图尔汇报。赵泽则带人不慌不忙地享用着这些送来的美食。中原王朝自古就有着无比的自信,一直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就算大明现在千疮百孔,但是这个讲究是少不了的,作为天使出场,没有一个轰轰烈烈的迎接方式,赵泽自然是不会轻易入境的,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的。不管现在实力如何,但是原则事情不能动摇。不过赵泽也没有糊涂到那种盲目自信的地步,就像清朝打完了鸦片战争之后,还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西方列强只不过小小西夷。他要的只不过是面子,给个台阶他就会知道懂得下坡。

    此时的巴图尔虽然雄才伟略,倡导制定了《卫拉特法典》建立,建立了准噶尔汗国,但是也架不住眼下的形势,真是可谓四面楚歌,此刻他最大的敌人便是西边的哈萨克汗国,在这个时期与哈萨克的战争 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连自己西部的牧场都被人侵占了不少,所以说此时的准噶尔汗国,暂时是不会在东边和大明有着利益冲突的。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虽然大明现在已经是暮气沉沉,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他比马大,如果真的能和大明建立盟友关系,那么自己的东方就无担忧 ,可以集中力量首先 解决西方的威胁,何况通商这更是百利无一害,正中自己下怀。

    巴图尔闻知赵泽的到来,激动着就差倒履相迎,但是同样出于自己的面子需要,他也不会轻易地去亲自迎接明朝的天使,但是巴图尔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他派遣他的儿子僧格去亲自迎接,这个僧格乃是巴图尔的第五子,甚得巴图尔的欢心,世人已经都能够看得出来,日后继承巴图尔的衣钵的将会就是这个僧格,所以僧格相当于准噶尔的太子,于情于理都是比较适合。

    “僧格,拜见上使安北伯。”

    “免礼”

    僧格在导礼官地引导下,来到赵泽的面前,恭敬地对着他行了一个蒙古式样的礼。赵泽则端坐在一个马扎上,满意地领受这一切。

    僧格见面之后,继续说道:“父汗,春秋日高,行动多有不便,未能亲自迎接,还望安北伯能够恕罪。”

    这个台阶已经给足了,自己怎么还会不满意,赵泽又仔细地打量了身前的这个僧格,只见他气宇轩扬,眉目清秀,身上散发着一种斯文的气息,而大老粗的蒙古其他台吉截然不同,谈吐也非常合宜。再想到这个人以后将会继承巴图尔的衣钵,虽然暂时还没过巴图尔其他的儿子,但是赵泽已经觉得,巴图尔甚有眼光。

    赵泽哈哈大笑地说道:“赵某深能理解,台吉不用多虑,大汗春秋已高,按辈分年纪都居我之长,按理应该是我亲自去拜见大汗才是,只不过身为天使,公命在身,多有不便还望台吉能够恕罪。”

    僧格恭敬地说道:“上使这是什么话,反而让我等听后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父汗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上使到来,事不宜迟,上使可否现在就随我去面前父汗。”

    “请”

    在僧格地催促下,赵泽即刻点了人马,催促大军前行。别说僧格和巴图尔急,赵泽更急,这一趟短着二十天,长则个把月,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还不知道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在中国太子和世子其实在最难做的职业,别的职业是干的时间越长,越有资历,越有资本,但在太子和世子这种职业,则是干的时间越长,被废黜的可能性越高,当得时间长的,大部分都是坐不上正位的,所以说当太子和世子要非常高的情商诸事都得小心翼翼,而僧格就具有这些特点,虽然作为大家默认地继承人,多多少少都会参与政治的管理工作,但是僧格非常明白其中的分寸 ,该做的就该做好,不该问的绝不多问,所以一路上他只不过是尽心尽力的服侍赵泽,任心中有多少好奇,对于赵泽所行,将要谈论的议题一字都未提过。

    所以两人沿路谈论的话题只不过是一些政治外的琐事,这样的话语虽然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但是一旦脱离政治利益瓜葛,畅快的讨论很容易建立两人间的感情,僧格斯文尔雅,赵泽侃侃其谈一路下来两人私人感情慢慢的升温,都已经开始互相的接受自己。

    明军的队伍看上去是大摇大摆的在准噶尔人陪同下一路前行,但是这只不过是表面,明军在暗地里也没有歇着,他们将沿途所见,所打听到的,诸如准噶尔山川河流走向,山隘渡口,兵力部署,以及内部之间的矛盾都打听的清清楚楚,随时的特工人员,都一一画图造策一一记录下来以备他日不时之需。

    这些工作看似是不地道,但是这再当时基本上不宣而知的秘密,因为谁都会怎么干,他们进入大明也会如此,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了。只不过是双方互相不捅破这个层薄薄的纸,被害方能做的只不过是暗地里通过各种手段,尽量让对方获取的信息最小而已。但是让僧格头疼的时,赵泽的军中混杂着大量的蒙古人,这些人把军装一脱就是一个玩玩全全的蒙古人了,加上蒙古本来就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这些人游荡到哪里,基本上都不会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真是让僧格防不胜防,所以任凭僧格采取了何等措施应对,明军总能够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这可让僧格苦闷不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