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争霸天下-第513章 蒸蒸盛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皇宫

    首辅温体仁正体若清风般向着谨慎殿走去,因为他是内阁首辅的关系,皇帝办公的谨慎殿就如他家客厅一般的熟悉。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谨慎殿前。

    小太监通报之后,温体仁恭恭敬敬地走了进去,行完礼后,崇祯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今日招阁老来是想和阁老商议两件事。”

    温体仁恭敬地说道:“陛下请直言。”

    崇祯说道:“现在豪格在我们手中,但是作为奴酋皇太极长子,处置切不可武断,这件事情我早已交给你,让朝臣讨论,不知你们讨论出了一个什么主意来。”

    温体仁高兴地说道:“启禀陛下,此战我军甚佳,俘豪格一人胜于俘建奴十万雄师啊!不日将豪格献俘,足矣宣扬国威,鼓舞军民士气。献俘之后豪格便已失去原来的价值,或杀或囚,皆毫无意义。所以臣等认为,不如赦免豪格之罪,向世人宣示皇恩浩荡。”

    有杀有赦,不仅能彰显大明威严,也能显示大明的仁德,崇祯对于这种处置方法非常的赞同,他赞同的点了点头。

    又接着问道:“假如赦免了豪格之后,又如何安置于他呢?总不能一放了之吧!”

    温体仁笑着说道:“陛下勿忧,献俘之后,豪格对于我们已经没有了利用之处,但是不代表其一无是处。长子被俘,奴酋皇太极必然是寝食难安,到时我们可以将豪格与之交换数城。如此名利双收,百利而无一害啊!”

    崇祯听完拂袖大怒道:“我大明冻死迎风倒,饿死靠墙站,不和亲,不割地,不纳款,焉能派人去与建奴做交易。”

    温体仁先是见崇祯大怒吓了一跳,听完了崇祯的话后,顿时就不觉得害怕了,他笑哈哈地说道:“陛下,豪格在我手中,主动权完全在我,何需我派人去与建奴谈判,相信不日建奴自然会派人来京,祈求于我。”

    “哦!”

    崇祯听完一愣,转而大喜道:“是我误会了温公的意思了,温公果然是国之忠臣也!”

    温体仁淡淡地说道:“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子之本分也,何需陛下褒奖!”

    崇祯笑着说道:“若是朝中大臣皆如温公这般能干忠心之人,朕又何愁流寇不平,外虏不荡,只可惜啊……”

    温体仁听完后激动着老泪纵横,连忙跪伏在地道:“陛下,臣为陛下分忧,定当殚精竭虑,死而后已,以报陛下拳拳之恩。”

    “温公辛苦了,快快起来。”

    感动着崇祯亲自去扶起跪在低下表忠心的温体仁,并且还吩咐侍立的小太监赶紧给他赐坐。温体仁遇此大恩,更是诚惶诚恐,感激着泣涕横流。

    温体仁虽然在正史中的形象不好,评价很低,但是崇祯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他“纯忠亮节”这也是他能稳居内阁八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温体仁刚刚坐定,崇祯就又继续说道:“前日平虏指挥使赵泽来过了朕这里,对朕说了一个事情,朕心甚悦,很赞成他的想法,只不过此事并非小事,乃是惊天大事,朕一人也做不了主,让他择日在朝堂上说服众臣,温公作为首辅,我想到时让温公帮腔助其一臂之力。”

    温体仁惊恐不安地问道:“敢问陛下是何等惊天大事,需要老臣暗中襄助。”

    崇祯微微一笑说道:“赵泽跟我说他像攻略河套……”

    温体仁一听急了,连忙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声说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啊!河套地区虽然是农耕之地,但是以入虏手辗转数百年矣!太祖之时亦曾在河套地区设过卫所,可不及几十年的光景,则尽数内撤,前人之鉴不远,为何要来行此不成攻之事,徒为劳民伤财耳!”

    崇祯笑了笑说道:“温公所言不虚,我也曾对赵泽说过,但是他轻易的反驳得我无话可说,反过来认同他的想法。”

    温体仁擦了一下刚才激动额头上沁出的冷汗,关切地问道:“他究竟是怎么说服陛下的,请将给老臣听听。”

    崇祯就把当初两人所说话语一字不漏的从头到尾全部讲给了温体仁听。温体仁听完这个破天荒的大胆想法,额头上已经是冷汗涔涔。”

    他激动不已地说道:“只需赐予其互市之地,三年六十万石粮食,区区小数,他又如何能经略河套,要知道攻土容易,守土难啊!臣窃以为只不过是一时冲动,并未考虑周全,此事切不可行。”

    崇祯笑了笑说道:“当初他还领过一两银子的军饷,还不是建成了建功堡,凭借手中一千人马斩首三千。现在还不是没有领取一两军饷,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在偏头关获此全胜大捷,若是他人说,我断然不会信,但是出自赵泽之口,我隐隐约约地觉得他应该能做到。”

    温体仁顾虑重重地说道:“陛下,建一小堡,建一小城,所耗在此,其或许有办法。但是经略整个河套,那是方圆数百里之地,所需所费,断然不能和一城一堡相比拟。他又如何能够做到。再者无乱建功堡,还是平虏卫皆在我长城之南,我大明腹地,其免去兵戈之忧,河套现在可是在草原之中,不仅需要从零开始筚路蓝缕的建设,还需要时时防备敌人的偷袭。这难度是否是太大了。听其所言,臣亦是深深赞同他的想法,但是想法终归想法,这无非就是痴人说梦,只怕是徒费人力钱财,白白误了无数人之性命,故此臣恳请陛下三思。”

    崇祯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朕这两日吃不好睡不好,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你刚才所说的我也想到过,不过赵泽只不过要互市之权,还有区区三年六十万石粮食,如此小的投入,真有那么大的回报,何曾不可一试。沉疴滥病,当用猛药,我深以为值得冒险一试,区区六十万粮食,对于我三年之赋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故而还请温公帮我这个忙。”

    倘若赵泽的想法真的能实现,不仅能够臣服草原诸部,获得马源和诸部的兵力支援,九边压力大大减轻,光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多少银两。而且还能够收纳投诚投降的流寇,还有那些无地走投无路的流民,这等于是又消除了国内的不安定因素,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当然也经受不住他的诱惑,只是他一直考虑的就怕是镜中花,水中月,徒费这个千疮百孔的王朝人力物力,却一无所得。考虑到赵泽的要求甚少,温体仁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再加上崇祯殷勤期待的目光,温体仁屈服了。

    他微微颤颤地从椅子起来,跪倒在地上道:“陛下,您叫臣怎么做,臣就怎么做,绝对不含糊。”

    崇祯微微一笑道:“温公果然是纯忠亮节,满朝文武大多是行私而绝公利,幸而遇温公啊!”

    温体仁再次泪如雨下,感激涕零地高喊了一声“陛下”。

    “温公快快请起!”

    崇祯再次拉起了温体仁,一时君臣之间,两双泪眼盈盈对望。此情此景只有他们两人知道。

    又经过了几日艰苦的训练和排练,终于到了献俘的日子到来。

    这一天万人空巷,京师百姓夹道迎接平虏军的到来,赵泽金戈铁马,一声黑色的斗篷在风中猎猎生响走在最前头,身后的平虏军踏着整齐的步伐,押送着槛车上的俘虏向着午门徐徐而行。

    赵泽仪表堂堂,气宇轩扬,又是一个屡建奇功的常胜将军,今日展现在京师百姓的面前,引得他人啧啧生叹。

    所有的俘虏中走在最前头的是豪格,昔日的炙手可热的皇太极长子却在今日,遭受如此残酷的羞辱,他不管睁眼看着耻辱的一切,依旧默默的闭着眼睛在槛车上装死。

    己巳之变建奴涂炭京师附近,京师的百姓都是领教过建奴的凶残,今日建奴落到了自己人手中,岂会让他好过,顿时臭鸡蛋,烂菜叶,使命的往他们身上招呼过来。若不是因为献俘,这些人巴不得手中的臭鸡蛋,烂菜叶,都能变成砖头,石头,活活的砸死这些凶残的狗东西。

    崇祯身穿龙袍衮服,乘舆出内宫。一时旌旗如云,仪仗如林,钟声起,铙歌出,仿佛大明又回到了以前的巍巍盛世中。

    午门前王公大臣,功勋宗亲,文武百官,隆重严肃,早已分班侍立。崇祯登楼升座,文武百官唱礼后,兵部尚书张凤翼手持笏板奏道:“奉旨荡除入塞建奴,经此一役,我军大捷,斩首三万,俘获皇太极长子豪格以下真奴四百五十三人,所获俘囚,谨献阙下!”

    这时该刑部尚书胡应台登场了,他手持笏板奏道:“启禀陛下,此入塞建奴少杀掳掠,作恶多端,理应就地伏法,然皇太子长子豪格理应伏诛,但若诛此蛮奴,则无法彰显我皇恩浩荡,宣怀四野之心。故臣请奏,赦免豪格之罪,余下建奴皆应正法。”

    崇祯稳坐御座,尊严地说道:“准奏。”

    皆着崇祯旁边的两位大臣重复高喊“准奏”皆着两位大臣旁边的四个大臣重复高喊准奏,然后四变八,八变十六……层层递增的声音,到了最后城上齐声大喊,声震山岳。

    四个平虏军得令当即上前解去豪格身上的枷锁,将他从槛车中放了出来。

    崇祯瞟了一眼地上跪成一排排的真奴俘虏,摆了摆手,高兴地又说了一声“拿去”。接着层层递增的声音再次响起,一行行的士兵入列,将跪伏在地上的建奴一一送往了刑场。

    豪格对于大明来说,象征意义巨大,在手中就是一张好牌,自然不会轻易杀掉。同时在万国使节的面前亲自赦免豪格的罪行,更能为自己赢得以德服人的声誉,有赦有杀。一切被大明的朝臣中早已设计得天衣无缝。

    望着一个个建奴整齐的被押往刑场,整个午门沸腾了,京师的百姓沸腾了,万国使节也都沸腾了,在如潮的山呼万岁中,崇祯如沐春风,仿佛自己完成了大明的中兴,大明又回到了往昔的蒸蒸盛世之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