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大全集-海内南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海内南经》的叙述顺序是由东向西,记录了从海内的东南角到西南角的山川、河流、国家、植物、动物和相关的神话传说。记载的范围涵盖了从今天的浙江到福建、广东乃至于今天西北地区的广阔领土。

    《海内南经》的很多记载,比如关于瓯、闽、番禺的记载,都和这些地区现有的称呼互相印证,这充分表明早在先秦时代,闽越、岭南一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关于夏后启之臣孟涂在巴地受理诉讼的记载,可能与远古的巴文明和三星堆文化有某种内在联系。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以及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等古代生活在西北的少数民族,这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

    《海内南经》还记载了诸如狌狌、犀牛这样的物产,尽管是否就是现在可与之相对应的物种尚未可知,但是却表明西北地区的气候可能曾经十分潮湿温暖,适合这些物种生存。《海内南经》还记载了巴蛇食象的传说,这可能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一说法的来源。关于窫窳的神话,《海内西经》、《北山经》上均有记述。郭璞作注说,窫窳本是蛇身人面,后被贰负的下臣所杀,又被治活之后,变化成这种怪兽的。

    瓯居海中〓三天子鄣山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①。闽在海中②,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③。

    三天子鄣山④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注释

    ①瓯(ōu)居海中, 郭璞注:“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也;音呕。”东瓯,即今浙江省旧温州府地。

    ②闽在海中,郭璞注:“闽越即西瓯,今建安郡是也,亦在岐海中。”

    ③闽中山在海中,闽所属的山在海中。

    ④三天子鄣山,郝懿行注:“《海内东经》云:浙江出三天子都,庐江出三天都。一曰‘天子鄣’。即此。”

    译文

    海内由东南角向西的国家、山川分布如下。

    东瓯在海中。七闽也在海中,它的西北方向有座山。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七闽中的山也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的西北方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

    桂林八树〓伯虑国

    桂林八树在番隅①东。

    伯虑国②、离耳国③、雕题国④、北朐⑤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⑥。一曰相虑。

    注释

    ①番隅,或作贲禺,皆今番禺。

    ②伯虑国,郭璞注:“未详。”郝懿行注:“《伊尹四方令》云:‘正东伊虑’,疑即此。”

    ③离耳,郭璞注:“即儋耳也。”

    ④雕题国,郭璞注:“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大意是略似今纹身。

    ⑤北朐(qú),郝懿行注:“疑即北户也。”

    ⑥郁水出湘陵南海,郁水一作“郁林”;南海一作“南山”。

    译文

    桂林的八棵树高大成林,位于番隅的东面。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都在郁水河的南面。郁水是从湘陵南山流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伯虑国又叫做相虑国。

    枭阳国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①,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②。

    注释

    ①反踵,足跟是倒转生的。

    ②左手操管,左手握着一只竹筒。

    译文

    枭阳国在北朐国的西面。这个国家的人样子像人,但是嘴唇又大又长,黑黑的身子还长毛,脚跟在前而脚尖在后,一看见人就张口大笑;左手握着一根竹筒。

    兕〓苍梧山

    兕①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注释

    ①兕(sì),郭璞注:“兕亦似水牛,青色,一角,重三千斤。”

    译文

    兕生活在帝舜墓葬的东面,在湘水河的南边。兕的形状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的毛,头上长着一只角。

    苍梧山,帝舜葬在这座山的南面,帝丹朱葬在这座山的北面。

    汜林〓狌狌知人名

    汜林方三百里,在狌狌①东。

    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注释

    ①狌狌,同“猩猩”。郝懿行注:“《海内经》云:‘猩猩,青兽。’”

    译文

    氾林方圆三百里,在猩猩生活之地的东面。

    猩猩能知道人的姓名,这种野兽的形状像一般的猪却长着人的面孔,生活在帝舜葬地的西面。

    犀牛〓夏后启之臣孟涂

    狌狌西北有犀牛①,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②,是司神③于巴人。有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注释

    ①犀牛,郭璞注:“犀牛似水牛,猪头,庳脚,三角。”

    ②孟涂,或作“血涂”、“孟余”、“孟徐”。传说曾受帝启之命到巴国处理案件。

    ③司神,管理神事。其中包括处理案件。

    译文

    猩猩的西北面有犀牛,它的形状像一般的牛,全身长着黑色毛。

    夏朝国王启有个臣子叫孟涂,是主管巴地诉讼的神。巴地的人到孟涂这里来告状,而告状人中有谁的衣服沾上血迹,就会被孟涂拘禁起来。这是他爱护生命的表现。孟涂住在丹山的西面。丹山在丹阳的南面,而丹阳是巴的属地。

    窫窳龙首

    窫窳①龙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注释

    ①窫窳(yà yǔ),郭璞注:“窫窳,本蛇身人面,为贰负臣所杀,复化而成此物也。”贰负臣杀窫窳事,见《海内西经》。

    译文

    窫窳长着龙一样的头,生活在弱水中,也就是猩猩知人名的西面,它的形状像龙一样,异常凶猛,还会吃人。

    建 木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①。其叶如罗②,其实如栾③,其木若蓲④,其名曰建木⑤。在窫窳西弱水上。

    注释

    ①其状如牛,牵引它就有皮掉下来,像冠上的缨带,又像黄蛇。郭璞注:“言牵之皮剥如人冠缨及黄蛇状也。”

    ②其叶如罗,郭璞注:“如绫罗也。”

    ③栾,郭璞注:“木名,黄本,赤枝,青叶,生云雨山。或作卵,或作麻。”

    ④蓲(ōu),树名,即刺榆。

    ⑤建木,郭璞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译文

    有一种神木,形状像牛,它的皮像人帽子上的缨穗,也像黄色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这种神木叫建木。这种建木生长在窫窳龙首西边的弱水上。

    氐人国〓巴蛇食象

    氐人国①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②。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③。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注释

    ①氐人国,《大荒西经》:“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郭璞注:“人面鱼身。”

    ②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意思是此地的人是人的脸,鱼的身子,没有足。郭璞注:“尽胸以上人,胸以下鱼也。”

    ③其为蛇青黄赤黑,言此种蛇色彩驳斑,诸色并存。

    译文

    氐人国在建木所在地的西面,这个国家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鱼的身子,没有脚。

    巴蛇能吞下大象,但是三年后才能排泄出大象的骨头,贤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会患心腹的疾病。 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旄马〓匈奴开题之国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①。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②。

    注释

    ①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意思是旄马这种动物,它的形状像马,四条腿的关节上都长有毛。旄马,即豪马。

    ②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郭璞注:“三国并在旄马西北。”

    译文

    旄马,形状像普通的马,但四条腿的关节上都有长毛。旄马在巴蛇所在地的西北面,也就是一座高山的南面。

    匈奴国、开题国、列人国都在旄马的西北方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