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每户五十亩的分配标准,能安置两万多户专职的农户。
再加上各处工坊的工匠,他们通过做工养活家庭,一共安置三万户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专职种植粮食的农田,还有众多的山地丘陵地带。
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番汉混居的小村落,或者是番人村落,现在根据皇帝的旨意,全岛之民不分番汉,统称帝国之民。
所以,靖远伯的政策在沟通另外两位领主后,也推行到全岛山区。
即为除了传统的渔猎外,在山势平缓的地带,丘陵地带开展热带水果种植。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森林覆盖率不降低,又能保证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现在推广最多的是柑橘种植,李有粮庞大的船队上对柑橘的需求,足以消化他们的产出。
再就是茶树树的种植,东番岛以前也是有茶树存在的,现在是封君府派遣专业的老茶农,进山指导百姓更专业的种植和加工。
农业上,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走访和调研,最终形成了东番岛平原地带种植水稻,丘陵山地种植茶叶和水果的规划。
当然,此举也只是在新移民地带由封君府带头施行,原住民的居住地,只是作为指导意见。
这样一来,对于已经习惯种植甘蔗的平原地带的原住民,也不会造成大的侵扰。
渔牧产业上,鼓励百姓们养殖猪牛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这些家畜可以使用田地里的牧草喂养,百姓付出的成本比较低。
东番岛处于寒暖洋流的交汇处,海里的南北回流的鱼类都在附近汇集。
为东番岛提供了天然的渔场,沿海地区的渔民现在可以放心的在附近捕鱼,不用担心自己会遇到海盗和渔霸。
如果愿意,还能从封君府下属的造船工坊,利用约定还款的方式,购买到新式的渔船。
统统利民成册推行下去,岛上的原住民们对李有粮这个赶走弗兰基人的新领主,从心里开始接受了他的统治。
对于新移民来的几千户来说,与本地土著也没有爆发大的矛盾,彼此之间的生活区是分开的,即使实在各地的集市遇见了,因为语言不通有点肢体冲突,也会在各地巡检司的压制下,化解矛盾。
在没有把周边的土地完全开发出来前,不会爆发资源类利益冲突。
李有粮对于东番岛现存的土著,还是抱有天然的好感的。
除了清洗了少部分通敌分子,剩下的土著李有粮对他们一视同仁。
“这次全岛今年的最后一季粮食,都已经收割完毕了。新移民们也收获了自家的粮食,官府对他们的粮食补助就能减少一些。
这几个月的时间,你们十个人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
百姓对你们也是打心里的信任,但是还要继续干好工作,接下来虽然每家都有了一定的口粮储备。
但是,你们作为牧民官,一定要注意手下的人,落实好朝廷颁布的免税政策。
在免税期内,各地百姓手里的粮食,我们只能是凭借自愿原则从百姓手里收购,而不是征收。这一点要记着!
粮食,我不缺他们这些,但是我也不希望有人,打着我的旗号强取豪夺。
在免税期结束后,相信百姓能积攒下足够富裕起来的家产。”
李有粮这几个月一直在东番岛上,不断到各地巡视。这次是在最南端的新聚集地高雄,对这里的官员们说道。
“君上,还请放心。我们知道君上的意思,不会败坏您的名声。”高雄县知县陆建荣说道。
“那就好!东番岛是我经略南洋最重要的桥头堡,这里能移民成功,对后续南洋移民计划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兵主!既然今年最后一季粮食收获完了,是不是要准备在年节前召集百姓?进行民兵整训!”高雄县的守备千户周成大问道。
“哦!周千户,你有什么意见?说说看。”李有粮对于能提出建议的将领十分高兴,他以后会需要越来越多能独挡一面的将领。
“兵主!属下之前在家乡时,每年的农忙结束后,封君都会进行民兵训练,另外从流民中选拔青壮给予土地耕种,让其充实卫所。
咱们东番岛,没有流民。但是移民青壮也不少,还有原来的居民,也都是见过刀兵的。
现在我们维持地方的都是兵主的正规军,如果利用农闲时间,训练青壮,并选拔一些民兵。
能减少各地正规军的规模,还能减少军备支出。我觉得,趁着现在丰收之后,百姓们手里有自己的粮食,召集他们训练,保卫自己的田产。
他们应该是愿意的,毕竟之前在家乡时,他们也都是经过这种事情的。
还有各地的原住民,一起训练,一起在军中共事。能够好的促进百姓们的相互了解,兵主担心的新旧民矛盾的事情能更好的避免。”
李有粮听完后,点点头说道:“不错!你有这种想法很好。周千户你跟陆知县一起负责此事,等颗粒都归仓之后,你们就在高雄县开始民兵训练。
训练期间的粮食供应,就由官府负责。
陆知县,县衙这边也开始放开了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价格就按照市价来。不要整大斗进小斗出,还有堆尖踢斗那一套。”
“是!”
“好了,看看这里一亩地能产多少斤粮食?士卒们已经把圈起来的水稻都收割完了。”
李有粮看到,田地里用红线圈起来的水稻,都已经割完打捆运到了地头。
这一片地是李有粮,在高雄县郊外,随意找出的一片。
量出一亩大小后,也没有让此地的主人负责收割,直接指挥带来的士卒们动手。
用来脱粒的手动脱粒机,早已经等在了地头,一条条新麻袋也在脱粒机边上放着,还有用来称量的大抬秤。
“老丈啊,对这里新的田地还满意吗?”李有粮问到此地的佃户。
嗯,全东番岛上的土地,除了另外两个领主外,都是李有粮的。所以新移民来的民户分到的土地,也只是仅仅拥有土地的种植权。
他们都是李有粮的佃户,也是李有粮的领民。只不过李有粮跟他们的租赁协议是长期的。
只要此家还有子嗣存在,只要还愿意在这里种地,那李有粮就要保证他家至少有五十亩地耕种权。
“草民见过君上,活了半辈子,第一次见这么肥沃的田地,虽然不能种麦子,这稻子也是高产的吓人啊!
老汉我估摸着,这一季能产三石多。”
“一季三石多,那一年就按照两季算,也是六七石的产量了。”
“是啊,从此饿不着了。哈哈……”
这里正说着呢,脱粒机已经在士卒们的操作下,开始嗡嗡的工作起来。
金黄的稻粒慢慢堆积在料桶里,打开料桶的出口,又源源不断的装进麻袋。
“来,一二三,起……”
士兵们把装满稻米的麻袋,用绳子捆起来,喊着号子,几个人用肩膀扛着秤杆,进行最后的称量。
“三,四,四百八!四百八十九斤!”陆知县亲自站在凳子上,读着秤杆子上的读数。
“哈哈……减去麻袋和绳子的重量,也能有四百五十多斤。”
“不错,刚开垦的新田,第一季就能有如此产量,已经是很好了。”
“君上,这是鲜粮,等晒干了也能有三百多斤,亩产三石是有的。”
“是啊!亩产三石。老丈啊,你家的五十亩地,这一季一百五十石的粮食就有了。恭喜!恭喜!”
“君上!同喜!同喜啊!哈哈……老汉从来没有如此富裕过!”
等全部的粮食都收割完之后,跟着移民过来的几千户百姓,心里石头切地的落了地。
各自在家里盘算着,等卖了一些粮食,给家乡的亲人汇点钱回去。从老家亲人那里帮忙给自家的小子说门亲事,姑娘也不怕路远,到时候再让封君的商队帮忙送来。
百姓们手里有了粮食,就是有了钱。有了钱就会消费。
李有粮名下的李氏商号,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在东番岛上的货物没有销路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