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天-第1812章洪荒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太一观董真人殿碑铭(并序)》中亦记载:庐山真人殿者,按《仙传》即太乙真人隐化之所治也。连虎溪福地,按咏真洞天,上应仙曹,下通阴府,真人逐代降世。魏末晋初,孕灵于闽川侯宫,寓姓董氏。名奉字君异,托迹混时,行仁布惠,活士燮于交扯,救屈女于柴桑。种杏拯民,苏苗降雨。

    ……以晋永嘉元年三月十五日,感上帝锡命曰:“太乙真人,历居凡世,功满三千,可任碧虚上监,仍掌吴楚人民生死之文,罪福之籍。”大白话译文:董奉是魏晋时名医,治病不取钱物,但要求重病治愈者在三中栽杏五株,小病治愈者栽杏一株。数年之后,就成了一片杏林。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董奉用得到的谷子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就是这么来的。太乙真人升天之后,仍然管理中国南方人民的“生死之文,罪福之籍”。

    太乙”之名,向为道家所尊崇,是道教神仙中常见的一种名号。“太乙”也写做“太一”、“泰一”;古代“乙”与“一”时有互换通用;据《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天官书》云:中宫天极星,其一多者为太乙常居之所。汉武帝在长安东南郊设太一坛,以五常为辅。礼记亦载有太一天帝。而屈原《九歌》中所颂的最高天神,就为东皇太一。道教吸其信仰,尊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陶景弘之真灵位业图第一神阶中,列有玉天太乙真君,居玉清仙境,号令群真人。道教又尊称为太乙救苦天尊,道经云:天尊为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坠入地狱的亡魂之大神,受苦难者只要祈求,呼叫天尊之圣名,就能得到救助,解厄消难。

    太乙属于一个荣誉的称号,又指太乙神术,是术数的一种;而且为仙家等级的一种划分,比如太乙金仙、太乙散仙、太乙真仙、混元一气太乙金仙等。同时还是古时道教的重要内容之一,太乙采用五元六纪为术语,以三百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利用太乙神术可以占卜祸福。利用天象观察天下的局势变化,便能预测出可能发生的灾难。总之,太乙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玄门称道的名号,另一方面不失为对人物的一种美誉。

    此外,“真人”二字也是道教文化中一种常见的仙家名号,在道教中常常能发现一些叫“某某真人”的称号。

    “太乙真人”四字一名,最早出自于元代古籍《西游记戏文》杂剧第五本·二十出(水部灭火)记载:“(雷云)吾太乙真人部下谢仙火伴,霹雳将军五雷使者是也。”

    “太乙真人”一名,亦出现于元末明初朝代的著作《道法会元》道经之中,此元末道经《道法会元》卷一百九十《太乙火府五雷大法》中记载——右符乃太乙之元炁,万化之根源,学者佩之,可以斡旋元枢,摄邪皈正,返本还源,指挥万神,随机赴感。行持不辍,九灵降真,回车毕道,飞升上宫,为太乙真人。上天禁戒,非登真奉信,对圣设盟,不得轻泄。上干玄律,宜谨珍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