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北朝起,有的孔孟之徒又耍出新的花招,出现了“浑盖合一”的理论,想把浑天说与盖夭说合二而一如北齐的信都芳(公元五世纪)说:“浑天覆观,以《灵宪》为文;盖天仰观,以《周骼》为法。覆仰虽殊,大归是一”(引匕史·信都芳传》)浑天与盖天却变成只是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大方向倒是一致的!这可真算深得孔丘“中庸之道”的三昧真传了。而且。,以《灵宪》这部夹杂有很浓厚的盖天观点的著作,而不是以《浑天仪图注》来代表浑天说,也可以看出其别有用心。也是南北朝,梁朝的崔灵恩(公元六世纪)也说:“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崔灵愚传》)后来又有人提出,盖天理深难懂,浑天浅显易晓,故浑天说得以盛行。这更是想方设法为盖天说辩解,实际上是提不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的。最可笑的,是清代占统治地位的乾嘉学派的重要人物、“大儒”钱大听(公元1728一1804年),在哥白尼学说传人我国以后,还辗转为陈腐不堪的盖天说辩解,说什么:“欧罗巴之俗能尊其古学,而中土之儒往往轻议古人也。盖天之说当时以为疏,今转觉其密。”(’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三)这么说,盖天说甚至比哥白尼体系还强哩!其实,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盖天和浑天只是反映了我国对宇宙认识史上的两个不同阶段。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过程。浑天说是在观测和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提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城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亨寒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盖天说完全不能用经验去证明,而浑天说则可以用观测事实在相当大的近似程度加以证明,这就是浑天说优于盖天说的地方。但是长时期以来,浑天说也有不彻底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是,它一直保留着盖天说的“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晋书·天文志,)这个先验的错误数据。在一个球形的大地表面上,各地日影长度之差决不可能是一个常数。球形的大地的最有力的证明是在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著名的科学家一行(公元683一727年)的主持下,南宫说等人实地侧量了子午线的长度。结论是:“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