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天-第1746章帝临天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东太白拔仙台至西太白——鳌山(古称垂山、武功山),两峰间直距约31.81公里,中夹20公里跑马梁。山体东西展布横亘太白县境中东部,位于鹦鸽乡、桃川乡、嘴头镇南部。西起嘴头镇,东至周至县老君岭,南以湑水河在太白县黄柏塬乡之河段为界,北以鹦鸽和眉县营头为界,东西长直距约61公里,南北宽直距约39公里。

    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山地。

    太白山(峰),是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太白山风景优美,是旅游胜地和道家活动场所。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学士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关中胜迹图志》载:道书云太白山为道家第十一洞天。因此,每逢盛夏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

    玉皇山,古称普明香岩山、又名青霄山,位于太白县靖口乡水蒿川村西北,海拔2819米,距县城(直线)24公里处,山势陡峭峻拔,冬春被雪、风劲,山上植被丰茂,树木参天荫郁。

    青峰山,位于高码头乡,海拔2242米,距县城(直线)25公里处,山上树木浓翳,植被丰茂。

    鳌山,古称垂山、武功山,系太白山迤逦之西脉,亦称西太白,海拔3475米,为汉、渭水之分水岭,嵚崟立于太白县县城之南,山上植被荫浓翳郁,原始古木最大者阔可达三四米。

    冻山,位于太白县嘴头镇西北,海拔2583米,距县城(直线)20公里处,冬春山顶多积雪,林木茂盛。

    南天门,位于太白县白云乡,海拔2656米,距县城(直线)20公里处,其上有原始林木。

    银河山,位于太白县二郎坝乡,海拔2480米,距县城(直线)32公里处,林木茂盛。

    太白山岩基由花岗岩组成,以拔仙台为中心,分布于9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拔仙台一带出露的主要是变质轻微的角闪石花岗岩及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这一规模庞大的花岗岩块体,主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下酸性岩浆不断向上侵入,最后逐渐凝结成岩,岩基形成非一朝一夕,而是历经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变化。

    山体形成。约6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整个秦岭地区乃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时这里地面凹陷下沉,海水不断变深,海相沉积发育,逐渐形成石灰岩、白云岩等,海底偶有零星岩浆喷发。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时,这里上升隆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太白山之雏形。此后,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中,多期构造变动。岩浆浸入和岩变质,使其雏形进一步发展。据近年地质资料记载:太白岩基的同位素年龄主要在2.06~2.29亿年之间。

    地壳剧烈运动相对平静时期,太白山以缓慢上升为主,在上升幅度相对较小的低洼处,水流汇聚,形成河、湖,河、湖中沉积的泥沙,逐渐形成页岩和沙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