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就是北伐了。
在广州的日子,张浩觉得很有意义。
这是一个火热的时代,这里每天都是新奇的东西,每天都有事情发生。
似乎,华国的进步就在这里。
大家都不喜欢北方,乃至整个内地的那种沉闷气息,似乎都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
当然,很多东西也是很过激的,稀奇古怪的,但是,一切都会有自己纠正的机会。
张浩似乎觉得穿越到这个时代,真的很有意思。
北方的情况在变化。
第一次的直奉大战以张的失败告终。
张浩没得意,他虽然给张某人做了劝告,可是,对方不听他的,还怀疑他。
现在,远在南方,张浩也没多说的了。
以后的路,张某人自己走吧。
但是张浩还是提醒过他,皇姑屯,不知道历史会不会依旧那样演。
在黄埔的日子,张浩也觉得有意思。
这里是两种势力在暗暗努力的地方。
一开始,还不大明显。
不管是红色组织还是孙的组织,都在吸收人才。
这里的学生,其实很多都是红色组织在各地组织的进步青年,当然,也有仰慕孙的革命思想来的。
当然,孙的组织是很多元老在掌控,这些人,各有思想。
这些人的派系很多,很多都在盯着孙以后的时代。
因为孙的身体,似乎在衰老。
蒋也在建立自己的势力。
他当上校长,似乎终于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势力了,原本他在孙的组织内,地位不高。
他靠着军事才能,得到校长的位置,他可以大展手脚了。
张浩基本上表面两不帮。
他对学生都很好,能教的尽量教,但是倾向上,他惜字如金。
他有更大的棋要下,不能暴露自己。
反正学校里各路势力都在争夺学生,不需要自己插手。
但是他还是在努力,努力让每个学生对自己有印象,希望有朝一日影响他们。
他也在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看能否成为自己影响的对象。
他的薪水基本上都是用来帮助学生了。
他要做大事,必须如此。
来到这个时代,必须要做事的。
不过他发觉,自己来后,这历史不大一样了。
人名,时间,似乎很多都不对。
是呀,如果一样的,自己来做啥嗯,是不是?
不过现在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商团被打败了,陈炯明被打败了,当然,还可以再打一次,但是,已经问题不大了。
北方发生了大事。
冯玉祥发动了政变。
这北方,原本就闹哄哄的,除了张的奉系在想争夺,还有其他的人想夺。
冯玉祥为何要发动政变,历史有记载,那就是曹某人贿选,取得了最高元首的职务,然后直系军阀北部有很大的矛盾。
可是,贿选这让全国人民不满,内部矛盾又让冯看到机会。
当时,直奉大战再次开打。
奉军来势汹汹,直系军阀不断失败,冯有机会乘机发动政变。
冯和张达成协议,虽然张某人后来撕毁协议,张当时是承诺不进京城。
冯的政变让直系军阀大大吃亏,他们的主力军队在和前线和奉军的交火中,几乎全军覆灭。
然后,奉军基本上操控了局面。
但是表面上,进北京的还是冯玉祥。
冯玉祥发动政变后,很快就驱逐了满清小皇帝出了紫禁城。
冯的心中,是有共和理想的,他还邀请了孙北上,一起共商国是。
这是一个大的历史机遇。
当然,张浩从后来历史的分析,这几乎没大用。
北方的势力是在军阀手里,直系军阀还掌握了长江流域,奉系在东北,现在打赢了直系军阀在京城附近的势力,几乎不可一世,这些人,不会真正的拥戴共和的。
孙的先进的共和的理念,那些人不会赞同的。
但是,孙坚持要去。
张浩知道事情的结果,他只是劝了一下,就不再劝了。
在历史上来说,孙此去,更加的证明了他的人格,他的无私。
他是为共和奔走。
即使他死在京城,也是一种荣耀。
张浩做了一个决定,陪孙先生去。
似乎这个时候,他在孙的身边,他觉得要好些。
孙答应了,他也需要张浩一起周旋那些军阀。
临走,很多人送行,张浩特意给蒋说道,“将军做好北伐准备,万望周祥,一战成功!”
蒋某人一愣,似乎张浩的意思,这趟北方之行,不见得会成功啊。
“蒋某人一定听先生的!”蒋说道。
当然,这是听从计谋,不是听指挥。
张浩和孙北行。
一路上,山川依然,孙当然无限感慨。
张浩也无暇和荷花缠绵,毕竟人多。
他得和孙在安排行程。
一路上,他们都在见方的名流。
似乎,孙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自己有预感,他要见更多人,宣传共和。
一路都是如此,张浩陪他一起,见了很多人。
共和,看到这个老人坚持一路讲这个理念,在一个小镇,张浩突然有些泪水差点涌出。
因为孙先生面对当地一个名流,依然说了很久他的理念。
这是一个固执的孙先生。
但是不固执,又不是他了。
他们一路辗转,来到北方。
事情和历史的差不多,冯顶不住其余的军阀的军事压力。
他们决定请段某人进京主持大局。
这个时候,段的意见就占了上风。
孙来到北京,和各方人士交流。
他很辛苦,在寒冷的北京,不断的宣讲自己的理念。
孙不希望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希望和平奋斗救国家。
他建议召开国民会议,这也是张浩的意见。
可是段要召开善后会议,也就是少部分人来主持未来的国家走向。
孙要求召开国民大会,这个理想,张浩一路也在宣传。
可是,段某人去提出召开善后会议。
虽然张浩提前知道,但还是很生气。
这个方案的提出,完全是继续维持他们军阀的利益。
他们的会议,几乎就是各省的军阀,以及少部分的他们容易影响的名流组成。
这样的会议出来的以后国家治理方案,根本就不是老百姓做主。
孙先生坚决抵制。
张浩也努力在一起。
他们在京城见各路人士,都在反对这个善后会议。
最终可能还是要战争解决,张浩敏锐的感觉这点。
所以他私下写信给蒋,要求蒋坚持住军事准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