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言情宗师张恨水作品合集-孟姜女(1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场大风,当然大家都要躲避。忽然地面一阵响,仿佛山崩地裂一样,只听到哗啦啦一声,那飞沙往人身上直扑。当时大家只有在地上俯伏,不敢仰视,都纳闷这天气怎么变得这样厉害。但是这响声,很快就没有了,立刻又是风清日丽,万里无云。不过眼前的景象大变了:面前这一截长城,在刚才飞沙走石的当儿,就被吹得无影无踪,露出了一个缺口。前面的空地上又被风吹成了一个丈把高的沙堆。四周的人,都爬起来了,几百几千人一堆。看到城墙的一座城堡竟被风吹去了。大家都吃一惊,纷纷议论。这时孟姜女定睛细看,站在面前的宋必忠、洪工头,已不知被刚才那阵大风吹向哪里去了。再看一看那吹为平地的长城所在,中间好端端地缺了一大块。

    这时,天空上两只喜鹊又回来了,从南方天空飞往长城吹丢了的所在,直扑而下,还不断地“喳喳”直叫。孟姜女向城墙缺口哪里一看,猛然觉得那边好像有一块蓝色衣服的角。心想:喜良是埋在这城里的,这不要就是他吧?这样想着,赶快就跑过去看。果然,地下被风扫得干干净净,在那里就躺着一个人。到那人身边一看,可不是万喜良吗!事情虽隔了一年,但是万喜良像睡着了一样,那脸上虽然比前瘦了,可是依然清秀,双目微闭,头上系一块黑绸巾,身上穿一件旧的蓝袍,右手还拿着一方竹简。孟姜女这就“哎哟”了一声,跪在尸身旁边,哇地哭道:“我的丈夫!我跑了千山万水,前来看你,你是不是知道呢?你的竹简还拿在手里,可见你一番情义,至死都不变啊!”她哭得十分凄悲,将头俯在地上,要抬都抬不起来。

    这时,四周的人就往上一拥,把万喜良尸身团团围住。杨不凡和黄化一也同在此地,两人看到万喜良的尸身未变,孟姜女哭得过于哀痛,正想向前劝说几句,忽然人丛中跑来一人,口里连说道:“这事真奇怪!你们来看啊,我们的洪工头和宋官长一齐活埋在沙里了!”不凡问道:“在哪里?”那人道:“就在前面这沙堆上。刚才沙堆好好地减退了一些,他们两个人的头就露在外面了。”不凡道:“这算得奇怪了。大嫂,你不用哭了。刚才的话你听见了吧?这是最快人心的事。去看一看吧。”孟姜女听到这话,就止住了哭,起来问不凡道:“这话是真的吗?”化一道:“是真是假,我们去看看就明白了。”这不但孟姜女要看,就是在这里的许多人,也要去看。于是大家一窝蜂似的往前一跑。

    这里去万喜良停尸所在,只有几十步路。那沙堆是个方形,周围有半间房那么大,丈来高。就看见沙堆正中,有两个人头露在沙外。而且这正中,正好二人面向万喜良的尸身所卧之地。看那两个人头,正是洪工头和宋必忠两个人。他们面色惨淡,双目微睁,但眼睛角上有泪珠下流的痕迹,可以看出他们在要死的时候是很痛苦的。化一道:“这真痛快!我们总说,这两个人无恶不作,看他二人如何结果。现在总算看到了。你二人还能够打人吗?还能够饿死人吗?我要打你几下,才能出了这口怨气!”他这一说,手里握上一捧沙,朝两颗人头砸去。他这一砸,就引起大家的怨恨,都纷纷抓起沙来乱砸,嚷嚷之声闹成一团。

    二十二 同埋

    孟姜女在这里也觉得痛快,可是自己一想:喜良总算找到了,可是他已经死了。虽然尸身未坏,可是叫他几百声,他也是不能答应的,而且这个尸身未变,也许他是等我来见上一面吧?见了一面,我将他尸身从新埋了,这算完了。

    可是自己剩下孤身一人,以后还回家吗?那太没意思了。想着又想着,有了主意了,便不再啼哭,离开了沙堆,又来到喜良尸身旁边跪了下去,口里道:“我看你很灵验的。自风沙一起,将你尸身全露出来了,将两个坏人都活埋了。不知道你还有什么吩咐没有?我既然来找你,不幸你又死了!不过我有言在先:你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你等着吧,我一定前来陪伴你的!”这样祝告完毕,就站了起来。

    这个时候,众人已经用沙把洪、宋二人打够了,就站在长城边上。孟姜女对众人就深深地道了个万福,然后大声道:“这远的路,蒙各位不弃,前来看望我,乾坤不改,我一辈子永远记得各位这番情义的。不过我打算请各位想法子弄口棺材,将他装殓着埋了,这不知各位可办得到?”黄化一就从众人中挤了出来,大声道:“这是小事,一口棺材,我们有这多人。怎么拼凑,也拼得出来的。”他这里刚说完,杨不凡也挤出来了,便道:“这点小事,我们一定可以办到。离我们这里不过二百多里路有个市集,我们立刻就派了人去,把棺材抬回来。现在宋必忠已死,没有人管我们了。这事大嫂放心。”孟姜女听了,还要向二位谢谢。忽又钻出一个人,向大家道:“既没有个总管头,那宋必忠虽还有几个亲信小人,就不必管他了。他们若是还要多事,问他们还有几条狗命!还有,宋必忠把我们的钱都搜去了,我们要向他的亲信去要,要得来,这一口棺材就不愁没有钱买了。”这一说,许多人同声说:“这主意好,这主意好!”

    孟姜女见大家这样,便道:“多谢各位帮忙。另外还有一点小事,各位也肯帮忙吗?”不凡走向前道:“你说吧。只要办得到的,我们决意去办。”孟姜女就立刻跪上,对大众磕了三个头。大众一阵“哎呀”,早有几个人向前将她挽起。孟姜女道:“我到了要请各位帮忙的时候,打算请各位像待喜良一样。办得到吗?”她说得这样无头无尾,大家料想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就连说“照办,照办”。孟姜女于是在这万喜良躺着的地方,看了一看,又走了几步,然后点点头。众人也不知道她要做什么,只好望着。

    孟姜女道:“各位,不必陪我了,我要到城墙上去看看,哪里好埋葬他。”化一道:“我同不凡兄可以奉陪。我们究竟熟一点。”孟姜女点头道:“好!你两位前去,以外就不必去了,我一会就要下来的。”众人见她这样说,自然没有人跟着。

    孟姜女同着黄、杨二人,走到城上,见城外是大沙漠一片,此外什么都没有;向城里看,十九也是沙漠和黄土堆。不过在这里正中心,有座小小的山峰,还有些树木的青影。她就指着那小山道:“二位,这里有座小山,很可做坟墓。”黄、杨忙着点点头。孟姜女这就一步一步走上了城边,低头一看,只见万喜良静卧黄土边上,此外,有无数人站着看自己。她一想是时候了,便齐举两手,大声喊道:“喜良,我的丈夫,静等着,我来了!”她说完这句话,便纵身一跃,往城下跳去。这城底下的人,见她向城底下一跳,大吃一惊,同声喊出一个“哎”字。在城上的两个人,谁也没有料到她会跳城墙,及至看得她跳了,说出了一句:“不好!”,想救也来不及了。

    杨不凡和黄化一飞快地跑下来,看到城下好多人,往万喜良躺着的地方跑,因之两个人也急往那地方跑。好容易挤到近处,见孟姜女却在万喜良身边静静地躺着。她上身穿着青绸的夹袄,下面系着白绸裙子,头上凤尾髻,踏着燕头鞋,虽然满身风尘,但是由城墙上跳下,身上并没有跌破哪一块,跟万喜良两个人,这样并头卧着,似乎还带着笑容。黄、杨二人,还不相信孟姜女这样一跳就会死的,当下俯着身子,伸手向她鼻下一摸,果然一点呼吸都没有了。黄化一走向前,向孟姜女施上一礼,将她带的包袱放在尸身旁边,然后说道:“你带来的东西,交给你带着,望你阴灵不远,和喜良常在一处,保佑我们赶快修起长城,早点回家去!”黄化一退去,接着杨不凡也过来作了个揖,道:“大嫂,刚才所说的话请我们待你和喜良一样,我们虽然答应,究不知道是哪一件事。现在明白了,就是也得给你备口棺材,和喜良同埋。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城下的众人看到这样的事,也莫不称奇,说孟姜女真可佩服。

    不凡对众人道:“现在我们得分开办事。我想这里请留上几十个人,到从前我们曾住的洞子里去找一找,有蔑席这类东西没有,若是有,我们一齐拿来,在这两具尸身旁边搭起棚子,免得太阳晒着。其次,我和几十位弟兄,把我们的钱要回来,赶快就去办棺木,各位弟兄觉得怎么样?”大家都说:“我去!我去!”黄、杨二人听了大喜,当时请出几十个人,在这里搭席棚,其余的人就随了杨不凡先到作工的地方去。当然,那些宋必忠心腹也有到万喜良坟墓上来的,亲眼看见宋必忠被沙活埋了,也就心惊胆战,很快地把当初搜来的钱退还给大家了。

    过了两天,他们已把两口棺木抬到了,摆在席棚当中,将万喜良和孟姜女都一齐入了棺。不凡站在棚底大声说道:“现在我们就来抬棺木,抬到坟地里安葬。”他这一声呼喝,早有十六个人,前来分抬两口棺木。同时,也是呼喝一声,这两口棺木,就抬上了大路。瞻仰这盛况的人,就自抬棺木的地方起,拥挤着到小山下的路上。这里杨不凡、黄化一等几十个人引着两口棺木,抬到小山上面了。十六个人,将这两口棺木,轻轻放下,把黄土给两棺筑上。有人给他们还找了一座石碑,现在也抬来筑上了,题着“万喜良孟姜女之墓”。

    这里满山柏树,映着青隐隐地,正对着城外的万里飞沙,杳无人迹。这一对青年夫妇的故事就和长城一样地为后人所传诵着。正是:

    荒城莫道行人少

    留得民间万口传

    后记

    孟姜女的故事,在北宋年间就已盛传了。这故事很像是“杞梁之妻”的误传,可是杞梁是齐国的勇士,他妻因哭他,因而城为之崩,自己赴淄水而死。这与万喜良修筑长城,截然为两事。不过故事虽不相同,但故事由这里发展而来,却毫无疑问。而且有好多故事或传说,也叫筑长城而死的人为杞梁。唐诗僧贯休,作了一首诗,就直称为杞梁。此外叫万杞梁、范喜良……等等的也很多。因为这故事开首多是唱的,音同字不同,唱得不错,也就是了。后来就这样传了一千多年,传得无处不唱,就塑成了万喜良和孟姜女的形象。

    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如此之广,但我们要问孟姜女是哪里人氏,那就答复得很杂乱:河北所唱的,说她是河北人;广东、福建、江苏所唱的,又说她是广东、江苏人。至于一府一县,若有一种孟姜女唱词,简直就说是某县人。虽然这是一个民间传说,可是要写小说,就不能不把她的家乡交代一番,所以我在故事书上一查,究竟孟姜女有一定的故乡没有。后来查出来了,她是河南杞县人。这个书,是南宋周惮所作的《北辕录》,有如下文一段:“八日至雍丘县,次过范郎庙,其地名孟庄。庙塑孟姜女,偶坐配享者,蒙恬将军也。”雍丘现在叫作杞县,这就说孟姜女是河南杞县人了。

    今天谈到长城,就当联想到大家熟知的山海关,因之修万里长城的传说,就说山海关是当日孟姜女哭久塌城的所在。其实这是不对的。山海关是明朝所建筑,当年秦朝修长城是西起临洮,东抵鸭绿江边,离山海关还远呢。所以山海关有孟姜女庙,是伪托得太近代化了。而且说孟姜女寻夫的故事,凡是西北各省,都说尸首是在山西、陕西、宁夏一带发现的,对山海关根本没有提起。我到过西北古代的边塞,觉得此项传说,还以西北人民所称为宜,所以我写这小说就没有山海关一段。

    谈孟姜女,又不免谈到她的父亲是个员外。员外是唐朝时候才有的,秦朝怎能有?据传说,孟姜女家是很有钱的,因此她父亲就是个员外。除了时代不谈,这也是很不适宜的。所以传说中孟姜女的父亲是员外,我这里也不取。

    关于秦代衣冠,当然我也只知道这么一点点。不过我们既然要谈秦代的事,虽然只知道一点点,我看这一点点也是好的。因为写秦时的人,关于风俗习惯,我们固然不大明了,但是写得总要近乎古代一点。譬如秦代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秦时没有书籍和纸笔,就刻成竹简。这总是应该这样写的吧?另外,在孟姜女故事里,似乎还应该加点唱歌。但是这个歌,要近乎秦代的歌,我自然做不来。就是勉强凑成一个歌,恐怕也为读者所不欢喜,所以只好免了。至于说到语言问题,我自己知道这是成绩毫无,用得着打一个叉叉;但是秦代语言,现代人没有法子写,就是有法子写,古代语言与近代语言不同,恐怕读者也会觉得“佶屈聱牙”,没法子懂了。所以我写这小说,只是对近代名词尽量避免。这自然是不古。好在没有古人说近代语,这或者勉强可以吧?还有神话这一点,我略微采用一点,最主要的便是长城自倒。其他可以不用的,就尽量少用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