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岐,字不详,蜀郡人,东汉末担任犍为太守。董卓乱起,益州牧刘焉兴兵,保州自守。岐自称将军,与从事陈超举兵反攻刘焉,为刘焉击杀。
赵韪,曾任太仓令,后弃官随刘焉至益州,欲图进行政治投资。益州既定,刘焉俨然独霸一方,却在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赵韪等认为刘焉之子刘璋温仁,共保其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不久,发生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的叛乱。叛乱失败后,叛军纷纷东入荆州避乱。刘璋遂以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屯兵朐忍,无果。适逢东州兵暴乱,刘璋命赵韪安抚之。
起先刘焉欲“避世难”,于中平五年入蜀,为益州牧,当时支持他的,除了陆续进入益州的以南阳、三辅人为主的“东州人”及其他外来人以外,还有两种益州势力。一为原仕洛阳、后随刘焉回籍的益州官僚,如侍中广汉董扶、太仓令巴西赵韪。一为仕于益州的本籍豪强,如领有家兵的益州从事贾龙。
益州的形势也配合着刘焉的心情,绊脚石益州刺史郗俭,竟然被造反的马相杀了,而马相又紧接着被益州从事贾龙给灭了,董扶以“明图瀸“,以“益州分野有天子气”说刘焉,正好当时贾龙战胜了益州黄巾,但力量有限,不能自立,当刘焉入蜀时他选择出迎。
刘焉作为外来势力,同益州本土豪强之间有明显的利益不一致,冲突是迟早要出现的,初平二年,刘焉“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引起犍为太守蜀郡任岐和校尉蜀郡贾龙(即前选吏卒出迎刘焉的州从事贾龙)起兵叛乱。刘焉用以压平叛乱的,是东州士和青羌兵。
刘焉死后,焉二子璋、瑁在蜀,“州大史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州大吏赵韪,就是随焉入蜀的原太仓令巴西赵韪,这时他的权势达到足以选立刘璋、左右政局的地步。也有一些不服刘璋的益州将吏东走荆州,其中的甘宁以后成为东吴大将。建安五年赵韪“因民怨谋叛,……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这是益州本土豪强最大的一次叛乱。由于东州士殊死奋战,成都得以保全,而赵韪最终为其部将庞乐、李异所杀。以后虽然还有零星叛乱,但影响力都很有限。
在刘璋父子巩固益州这个过程中,不断由三辅、南阳及荆州它郡流入的外来士人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东州集团”。刘备进攻刘璋,这支力量又陆续背弃刘璋,倒向刘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