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5-天上不会掉馅饼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接触型诈骗

    诈骗犯罪分子往往采取易拉罐中奖、捡钱分钱、看病消灾,假金佛金器等与群众近距离接触方式,骗取钱财,我们把这一类型诈骗叫做接触型诈骗。

    1.你知道常见的接触型诈骗有哪些吗?

    (1)看病消灾型诈骗:通过问路、看手相等形式故意在你面前谈论某人很灵,能化解灾难,同时找机会吓唬你或家人有血光之灾,再让装神弄鬼的同伙把你的情况点破,使你相信拿出钱物,然后进行调包诈骗。

    (2)中奖型诈骗:在公共场所当众把装有假中奖标志的香烟、饮料打开,声称中奖,几名同伙一起演戏,骗取群众上当出钱购买。

    (3)捡钱分钱诈骗:在车站、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故意拾到事先放好的“黄金”或钱包,引诱事主分钱或威胁事主拿银行卡到ATM提款机上证明,然后进行调包诈骗。

    (4)借用型诈骗:作案人先和你闲聊,待取得你的信任后,要求借用你的手机或摩托车等其他用品,然后就溜之大吉。除此之外,作案人还会利用其虚构的师生关系、远房亲戚关系等,先骗取你的信任,然后找原因向你借钱,得手后溜走。

    (5)推销型诈骗:将一些过期的、伪劣产品等,以出口转内销、亏本销售等名义,在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低价推销,诱使群众购买。

    (6)乞讨型诈骗:这类诈骗的作案人多是女性和少年,以家境贫穷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理由诱引善良的人捐助钱财,使好心的人上当受骗;有的还以出来找工作、找熟人、找亲人时,路费用完或钱包被盗等为由,称还没有吃饭或没路费回家,向路人“乞讨”小额钱财。

    (7)赌博型诈骗:在车站、街头、旅馆或其他公共场所,以扑克、象棋、铁瓜子、套红绿铅笔、套杯子等设局,利用人们的赌博心理进行诈骗。这种骗术,往往有五六个人搭配进行诈骗,俗称连档模子。行骗时一人设置赌局,旁边几个“托”参赌。利用从众心理,当事主看到别人赢钱心动一起参与时,开始先让事主小赢一点,然后再骗光事主口袋里的钱财。

    2.在校园里如何防范接触型诈骗

    (l)同学们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自己或同学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及手机电话通讯号码等信息轻易泄露给别人,特别要警惕冒充警察、医生、老师等人员,以交通事故或疾病等需要费用为名,向你或同学及家人实施行骗。遇到此类情况,应向学校核实情况,切勿上当。公安人员若要学生协助查案,都会通过学校组织,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贸然行事。

    (3)非法传销组织具有很强的欺诈性、隐蔽性和危害性,会严重危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性,要提高警惕,认真辨认,自觉抵制非法传销活动,一旦不幸卷入此类组织一定要及时快速地跟学校和家长取得联系,或向110求助。

    (4)在校园里,同学可能会遇到一些来访的老乡、熟人、同学的同学、老乡的老乡、朋友的朋友等之类的人。这其中有真有假,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一般的做法是:宁可信其假不可信其真,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5)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打着“职业培训”“拓展训练营”等等旗号的行骗组织可谓是无处不在,这些行骗组织一般的做法是先到校园里以校园调查为名收集信息资料,然后打电话通知你们去免费听课,再就是逐步让你交钱参加很多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培训班。因此大家切记一定不要轻易透露自己或同学的信息,再就是不要被一些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诱惑。

    (6)同学与同学之间借钱也值得注意。有一些同学在借钱之前会对“借钱对象”异常的客气和大方。得到了人家的无偿好处之后一旦人家开口跟你借钱一般你很难拒绝。而这一类“借钱户”会用同样的方法在同学当中“遍地开花”。故要提倡同学之间没有什么特别情况不相互借钱。

    案例启示

    案例

    2009年9月6日晚7时许,某学院女生刘某独自在校园大道行走时,两名男子上前搭讪,自称是某大学学生,来找网友,因钱包被偷,要求借电话一用,打电话给网友。由于电话无人接听,两名男子显得很焦急的样子说,自己现在身无分文,能否再借银行卡一用,待其家人转账,刘某犹豫不决。二人一再请求,很希望能帮帮他们,刘某便同意借用银行卡。过了约1小时,转账款还没到。一男子说,可能是银行系统出了故障,而时间不早了,能否将银行卡先借给他们,住酒店需要刷卡消费,并出示了学生证,刘某接过一看,确实是某大学学生,遂掏出卡并告诉了密码。次日上午,刘某越想越不对,赶往银行查询,得知卡内家人存入的7500元钱已被冒领一空。

    【启示】此类案件在学校较为多见,且屡有发生。诈骗分子选择的作案对象一般是单独行走的女学生,以找网友、旅游或社会实践等为由,谎称银行卡被吞或钱包被窃,现身无分文,请求帮助。之后,诈骗分子又编造种种谎言,博取学生的同情,骗取学生的现金、手机等财物,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

    实际生活中你碰到过陌生人向你求助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实施过帮助,有过上当受骗的情况吗?结合实际经历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第二节网络诈骗(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诈骗也层出不穷,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案件日益增多,诈骗手法也日趋多样,令人防不胜防。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种交友、中奖、炒股信息,令网民难辨真伪。我们把这种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在异地利用网络实施的诈骗案件统称为网络诈骗。

    1.你知道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吗?

    (1)冒充QQ好友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黑客软件等技术,在与QQ用户聊天时截取该用户的聊天视频,并使用木马等黑客技术秘密盗取该QQ号,再与该QQ号中的好友们进行聊天,聊天时播放之前截取的视频录像,伪装成该QQ原用户骗取事主信任后,实施诈骗。由于作案过程中使用了“视频”聊天,作案成功率极高。

    (2)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借助网络这个工具,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大型购物网站发布销售信息,以清晰美观的物品图片和低廉的价格为诱饵,同时,网站方面信誓旦旦,向网民承诺可以“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一旦网民相信了,就会说“出于安全需要,你要先付一半钱”,然后又以“保证金”“税款”等名目一步步骗取网民的钱财。骗取受害人订购该商品,并通过银行、邮政等方式汇出货款,待案犯收到货款后便以种种借口拖延发货时间并要求受害人再汇钱,最后销声匿迹。

    (3)中奖信息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腾讯QQ”或移动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或一些不法网站以一些知名公司或网站名义发布虚假中奖信息,多以网站成立庆典、购物抽奖活动为由,利用一些人贪小便宜或好奇心态、侥幸心理等,以“特等奖”、“幸运奖”高额奖金和笔记本电脑或其他数码奖品为诱饵,以公证员、税务局工作人员身份请对方领取大奖,借机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邮资”等名目骗取网民的钱财并要求汇款到指定的银行账户,收到钱后便杳无音讯。

    (4)利用“钓鱼”网站实施诈骗

    “钓鱼”网站通常伪装成银行网站或电子商务网站,一旦访问者通过该网站进行交易,其账号和密码就能被窃取。一般通过电子邮件或网上聊天工具传播。“钓鱼”网站的网址伪装成类似于真实网站的网址,登录页面与真实网站页面几乎一致,但其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或几个页面,极具欺骗性。诈骗分子就利用这种相似的域名和网民的一时疏忽,引诱网民登录这些“钓鱼”网站,然后窃取网民的用户名和密码,在黑市里套现或交易。

    2.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1)网络诈骗的特点

    跨地域性:这是互联网跨地域性的特点决定的。犯罪嫌疑人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通过因特网到网络上任何一个站点实施诈骗活动。由于这种跨国界、跨地区的作案隐蔽性强、不易侦破,涉及面广,危害大。

    隐蔽性:网络诈骗一般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大幅度跨地域远程实现,其罪源可来自全球的任何一个终端,随机性很强。犯罪嫌疑人发布网络中的文字或图像信息的过程是不需要任何登记,完全匿名的,因而公安机关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也就很难侦查。

    反侦查性:目前网络诈骗呈公司化,专业化。他们使用虚假身份信息开设银行账号、手机卡、固定电话、租用网络空间,建立诈骗网站。这给公安机关的查证带来很大难度。

    非接触性:网络诈骗案件犯罪主客体多采取“背靠背”的接触方式,即双方为非直接接触,多通过网络、QQ或打电话等方式联系,诈骗实施人与受害者并不进行直接的接触,通常以银行汇款的方式实施诈骗行为。

    (2)防范网络诈骗

    根据网络诈骗的特点,只要在上网时注意几件事情,就能大大降低上当受骗的几率。

    ①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查杀病毒和木马。一旦遇到类似情况,特别是要求汇款等涉及财物问题时一定要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到本人,核实后方可汇款,如确认为诈骗,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其他好友,让其防止被骗。

    ②如果需要网上购物,在进行网络交易前,要对交易网站和交易对方的资质进行全面了解,请选择知名的交易平台或购物专门网站,如淘宝等。并使用“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以消除后顾之忧。

    ③慎重对待各种各样的游戏论坛或个人游戏网站上的外挂。

    ④网络诈骗常常借助病毒程序,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留意新近出现的病毒事件的主要特征,学习和掌握一些处理病毒事件的基本技巧。

    ⑤目前,很多网络病毒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攻击,建议大家使用复杂的密码,降低被病毒破译密码的可能性。

    最后,如果确定自己被骗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案例启示

    §§§第二节网络诈骗(1)

    案例1

    2008年3月,某学校女生江某在网上聊天时,结识了一位自称是上海某大学校篮球队队长的网友刘某,江西籍。江某一听对方是篮球健将,又曾参加过中国大学生CUBA男子篮球比赛,仰慕不已,心想,若能结交这样一位名牌高校的优秀篮球运动员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美事。于是,江某邀请刘某有机会来学校见面,并告诉刘某其联系方式及地址。2008年4月,刘某来到江某学校,声称要到江西南昌参加CUBA选拔赛,特地来看望江某。离别时,刘某提出,能否借他800元,因参加比赛需补给营养,而且外出比赛开销也比较大。江某听罢,二话没说,慷慨解囊。刘某接过钱说,参加完比赛再来看她。然而,自刘某离别后,再无音讯。

    【启示】

    网络是虚拟的。网上聊天仅仅为网友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并不能改变网络固有的虚拟本质。因此,网络交友需慎之又慎,不要沉溺于“网恋”,更不能轻易相约见面,尤其是女学生。而在现实生活中,被网友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强奸、杀人案件也屡见不鲜。

    案例2

    2009年8月,秦某上网登录邮箱收到一封中奖邮件,称秦某的邮箱被抽为“雅虎2009欢乐送”幸运奖用户,并提供了一个链接。秦某登录到链接网站,网站显示秦某的奖品为人民币5.8万及三星Q40笔记本电脑,需要缴纳安全费1300元、税金5800元和内置网卡上网费4800元。秦某在网页上找到客服电话,联系后,对方称必须缴纳上述费用才能领取奖品。在给其汇款11900元后,与对方联系,对方称秦某又中了12万元大奖,要交1.2万元手续费才能领奖,秦某这才感觉不对,发现被骗。

    【启示】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知名网站发布虚假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一些群众因轻信网上信息或种种利诱而被骗。现在,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网络天生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以及我国信息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犯罪分子经常可以轻易地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上网的过程中不要轻信网上的诱人信息,要善于辨别真伪,以防上当受骗。

    案例3

    网上购物诈骗:2009年4月,刘某在淘宝网上看中一款东芝笔记本电脑,后与对方联系,对方称:因为产品是走私的,不支持淘宝支付宝交易,只能先预付货款。在刘某通过银行汇款的形式先交1400余元货款后,可在第二天下午到货。第二天下午,刘某接到一名自称送货人员的电话,称电脑是走私货,需要先交押金才能交货,后刘某分3次将3000元通过银行汇款的形式汇给对方,而对方一直未送货,刘某才发现被骗。

    【启示】

    目前,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发布虚假信息,以所谓“超低价”“免税”“走私货”“慈善义卖”等名义出售商品,要求受骗者先行支付货款,但事后并不到货,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目的。因此,一是网络购物一定要在正规的大网站进行,不要随意点击不安全网站或是卖(买)家提供的链接网址进行购物;二是在正规网站购物一定要采取安全的手段,千万不可先交钱;三是不要在非银行网页(包括非官方银行网页)里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客户号及支付密码、动态密码等相关信息。

    你或者你周围的同学、亲友有遭遇网络诈骗的实例吗?如果有,整理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

    §§§第三节手机诈骗

    近年来,随着通讯手段的日益发达,先进的通讯方式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作为新的欺骗大众的手段,犯罪手段科技化,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当事人一旦轻信骗子的谎言,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国不少手机用户曾被此类信息“骚扰”过。与此同时,各地公安机关也不断接到报案,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十分突出。

    1.你知道常见的手机诈骗类型有哪些吗?

    (1)设置中奖陷阱。以中奖为诱饵,诈骗者让手机用户先汇邮费、手续费或个人所得税到一个银行账号,收到钱后便逃之天天。

    (2)发布“六合彩”虚假信息。“六合彩”是政府明确禁止的赌博行为,但是诈骗者却通过手机短信向用户群发虚假的非法“六合彩”特码信息来骗取钱财。

    (3)骗取高额话费。这类诈骗以短信的方式出现的比较多:有的短信称该手机用户的朋友为他点播了歌曲,请他拨打某电话收听,如果手机用户回电话听歌就会被收取高额话费;有的短信通过窃取手机SIM信息骗取话费,如果手机用户按照短信的指示操作了,SIM卡号就可能被骗取,诈骗者从而可以利用该卡随意拨打电话,从而骗取高额话费。

    (4)如果您收到未知电话号码,或响过两下就挂断的电话,不要随随便便回复。部分0941、0951开头的号码中有的是加值付费电话,接到这两个号码开头电话或陌生来电,一定要小心核对再行回复。如果您接到不熟悉的电话,对方自称为您好友,并让您猜其身份,请不要跟他捉迷藏,直接问他是谁,如果是您好友,简单核对就清楚。

    (5)通过不法手段先获得你亲属、朋友的电话号码等资料,然后通过手机软件改号系统将你的手机来电显示变成你所熟悉的亲朋的号码,对你进行诈骗。由于事先取得了相关真实资料,当事人很难分辨。

    2.青少年如何牢固树立自防意识,防范手机诈骗

    (1)自觉增强防范意识,识破虚假手机短信,不断提高提防和识别手机短信诈骗的能力,防止上当受骗。此外,还要提醒和告诫亲人朋友防范手机短信诈骗行为,降低此类诈骗事件的发生。

    (2)掌握好自己的手机信息,避免手机号码或者资料泄露给不熟悉的人。做个老实人,不贪小利,不贪横财,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3)要有强烈的防骗意识:不要轻信不明号码发来的手机短信;不要轻意向不明号码回复电话;不要轻信未曾见面的人的话语;不要泄漏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对于一些根本无法鉴别的陌生短信,最好的做法是不要管它。如果已经上当,请立即拨110报警。

    案例启示

    案例1

    暑假期间小黄偶然间收到了同学小臧的短信:“我现在在外地旅游,手机没钱了,你帮我充值。因为手机欠费,不能直接充值,把充值卡密码发给我。”不知情的小黄信以为真,把充值卡密码发了过去,然而最终发现短信并不是小臧本人发的,结果小黄白白被骗走了两张百元充值卡。而令人奇怪的是,小臧对此并不知情,而且手机和SIM卡一直没丢,直到第二天小黄打来电话,小臧才发现自己的SIM卡已失效。他赶紧到营业厅补卡,发现卡早已被列入黑名单。随后小臧报了警,派出所方面称,小臧已经不是第一个报此类案件的人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小臧的SIM卡是被人复制了卡上的信息,然后将其密码故意输错,导致其卡被列入黑名单不能使用。罪犯就用复制的SIM卡进行作案。由于小臧的联系人电话都存在SIM卡上,罪犯盗取了SIM卡信息后,向所有的联系人都发出了索要充值卡密码的短信,不少警惕性不高的人不小心就“中招”了。

    【启示】此举带有一定的高科技成分,而且跟其他诈骗现金、要求汇款不同,诈骗充值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应对措施:

    (1)由于涉及钱财,所以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于收到的短信尤其是涉及财物的短信要格外谨慎,哪怕是当事人发来的,也一定要打电话向当事人确认。

    (2)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避免被他人盗用相关信息。小臧一直将联系人电话存在SIM卡上,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保管好手机和信息是最关键的。

    (3)-般在本省内,正常使用的手机号,欠费了也可以自己充值或他人帮忙充值,不需要发充值卡密码过去。如果打了充值电话,系统提示不能直接充值,很可能手机号已被列入黑名单,而当手机被列入黑名单,无论他人还是本人都是不能充值的。

    案例2

    2005年9月21日上午,学生李某收到一短信,内容是:其银行卡在厦门好又多消费1000元。李某随即拔打了短信留下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一女子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李某说,其银行卡“确实”发生了交易,可能是银行卡资料已泄露,银行卡已被他人伪造,并提供公安机关的所谓报案电话。接着,对方声称,可免费为其办理防盗刷、防盗领密码、申请存款保险单等业务,李某只需告诉其银行卡卡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码,并将卡内余额转账到安全账户即可。随后,李某在工商银行ATM取款机按对方提示进行操作,将卡内余额5535元转账到“安全账户”。其实,所谓的“安全账户”是诈骗分子事先以虚假身份在银行开设的私人账户。

    【启示】据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介绍,全国4亿多的手机用户几乎都收到过违法短信。为此,一旦收到类似短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卡号、密码等账户信息,更不能通过ATM向不明账户进行转账。如对自己的银行卡消费存有疑问,应到银行柜台咨询,或致电各发卡银行的客户服务热线,如:中国银联服务热线95516等。

    现在有手机的人很多,利用本节学到的知识,你和家长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交流讨论,看看生活中如何警惕手机诈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