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少有狂名,落拓不羁,但他对新生力量却充满了感情,对新一代人才的成长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且看他写的这样两首咏竹诗:
老竹苍苍发嫩梢,当年神化走风骚。山头一夜春雷雨,又见龙孙长凤毛。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写竹,实际上正是写人。用竹笋经雨破土而出,来比喻新一代人才的旺盛成长,是十分贴切的。后来者居上,一代胜过一代,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诗人通过日常生活情景,启发人们重视新秀,惜爱后生,同时提醒老一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扶植新一代的成长。
诗人针对世俗轻视新生力量的偏见,写了下述两首题画诗,启发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看事: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猷。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说明对新生力量切不可轻视,尽管他们暂时看来还不够强大,还不够成熟(即所谓“疏枝瘦干未能猷”),但是,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胜利必然是属于他们的。这里也含有激励新生力量奋勉自强,努力上进,力争“强爷胜祖”,超越前人的意思。另外,字里行间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不肯屈居末流的冲天壮志。
他还写过这样两首激扬踔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咏竹诗:
谁家新笋破新泥,昨夜春风到竹西。借问竹西何限竹,万竿转眼上云梯。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郑板桥生当腐朽、黑暗的封建时代,触目所及,遍是打击新生力量、压抑人才成长的不合理现象。但他并不为腐朽、反动力量的其势汹汹所吓倒,透过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看到万竿上云梯、云霞染新绿的光明前景,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期望。作为一个旧社会的文人,这是很值得称颂的。
(1986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