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诗话人生-楚材晋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有一段关于晋楚对阵,各自借助对方力量侦察敌情的生动描写:

    却说楚共王直逼晋营而阵,自谓出其不意,军中必然扰乱。却寂然不见动静,乃问于太宰伯州犁曰:“晋兵坚垒不动,子晋人也,必知其事。”州犁曰:“请王登轈车而望之。”楚王登轈车,使州犁立于其侧。

    王问曰:“晋兵驰骋,或左或右者何也?”

    州犁对曰:“召军吏也。”

    王曰:“今又群集于中军矣。”

    州犁曰:“合而为谋也。”

    又望曰:“忽然张幕何故?”

    州犁曰:“虔告于先君也。”

    又望曰:“今又撤幕矣。”

    对曰:“将发军令也。”

    又望曰:“军中为何喧哗,飞尘不止?”

    对曰:“彼因不得成列,将塞井平灶,为战地耳。”

    又望曰:“车皆驾马矣,将士升车矣。”

    对曰:“将结阵也。”

    又望曰:“升车者何以复下?”

    对曰:“将战而祷神也。”

    又望曰:“中军势似甚盛,其君在乎?”

    对曰:“栾范之族,挟公而阵,不可轻敌也。”

    楚王尽知晋国之情,乃戒谕军中,打点来日交锋之事。

    楚之降将苗贲皇亦侍于晋侯之侧,献策曰:“自令尹孙叔之死,军政无常。两广精兵,久不选换,老不堪战者多矣。且左右二帅,不相和睦。此一战楚可败也。”

    髯翁有诗云:

    楚用州犁本晋良,晋人用楚是贲皇。

    人才难得须珍重,莫把谋臣借外邦!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保持着自由往来关系,各国的人才可以自由往返,造成了人才流动的有利条件。因此,各国君主选拔与荟集人才,都不仅仅限于自己所辖范围,“楚才晋用”,在当时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卫国的商鞅,虞国的百里奚,西戎的由余,晋国的公孙支,宋国的蹇叔,魏国的张仪、范雎、尉缭,楚国的甘茂、李斯,燕国的蔡泽,韩国的韩非,郑国等许多人才,相继源源入秦,造成了秦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使之在列国纷争的局势中,得以按照历史发展的要求,进行较为彻底的经济与政治的改革,成为实力雄厚的强国。中国古代的历史实践表明,人才引进对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洎乎现代,这种借助外部力量服务于科学发展和建设事业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1969年,当美国“阿波罗11号”将人类第一次带上月球的时候,人们未必会想到,这项登月计划的总指挥,有着“火箭之父”盛誉的韦尔纳·冯·布劳恩,当年曾经是希特勒党卫军的少校、纳粹德国平尼蒙德导弹基地的总指挥。布劳恩1912年出生在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后来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并取得物理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开始为德国陆军部武器处设计试验液体驱动火箭,其A系列火箭飞到了二千二百米的高度,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具有独创性的。希特勒上台后,他研制的A4导弹,达到了音速四倍、八十四点五公里的高度,成为世界上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德国战败后,布劳恩带领一百多名助手逃往南德,并在那里投降了美军。这份战利品,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馈赠。当时,布劳恩的技术水平超出美、苏科学家十年以上。尔后的二十年,始而是中程弹道导弹,接上是“丘比特”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发,直到把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

    另一个实例,就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吸纳了三百多名作为战俘的日本关东军飞行队员,组织他们协助创建东北航空学校,帮助中国培养第一代飞行员。以林弥一郎为队长的飞行大队是日本关东军的王牌飞行队,拥有一批资深的飞行员和教官。航校建立后,林弥一郎被任命为飞行主任教官,他和其他教官以及飞行员受到了充分的信任,工作尽职尽责,成效突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三年半,在林弥一郎及其部下精心指导、严格要求下,一百六十名飞行员迅速成长起来,后来成为创建人民空军的骨干;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成长为闻名世界的空军英雄。1949年开国大典,参加阅兵式的二十三名飞行人员全部来自东北航校。林弥一郎被中国人民尊称为“永远的空军之友”。

    由于人才引进政策的巨大效益,现在国际上特别是美、苏、日本和西欧各国,都把输入人才当作一项重大国策。早在工业化初期,美国就开始从国外大量引进人才。据统计,从1820年到1859年,共有一百零五万技术工人和四万一千二百名专业人才移入美国。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分子疯狂迫害知识分子,结果使欧洲两千名科技人员尽归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曾专门派遣三千名科技人员到战败后的德国,对科学界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然后将大批德国科学家接回去,给以高薪雇用。1949年到1973年,美国共从各国“进口”科学家、工程师十六万人。1973年以后,每年仍有六千名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进入美国,这些人为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依靠外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当时,研究设计和装配第一颗原子弹的洛斯阿拉摩斯科学实验室,设有七个研究部。其中高级研究部是来自意大利的著名核物理学家费米领导的:理论研究部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贝蒂挂帅;苏联物理、化学家基斯卡柯夫斯基主持爆炸研究部;匈牙利核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丹麦核物理学家玻尔,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等,也参加了研究工作。空间技术的发展情况也是如此。前面谈到的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则是用“土星”、“V”形火箭实现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一份资料载明,当代美国第一流科学家、工程师约有十二三万人,其中美籍华人占四分之一左右。

    西欧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引进人才。它们正在与美国进行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尤里卡计划的实行,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发挥高级科技人才的作用,避免人才因无地用武而再次大批流入美国。与此同时,它们不惜以高昂代价从外国引进大批高级科技人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当然要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才。但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人才,也是充分挖掘人才资源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986年初稿,1994年定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