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与考据-《归有光文选》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论诗,咸谓“穷而后工”。文章乃不朽之盛事,岂有异乎?吾观震川之文,信矣。归氏六赴乡试,九上春官,殚一生精力于八股举业,年近耳顺,始题名雁塔。方期大用,而仕途淹蹇,困顿下僚,难展鸿图于既老。其于世,虽未数数然也,而遽尔辞世,亦云悲矣。观其一生,蹙颦时多,展颜日少,失恃丧妻殇子,接二连三。所幸者枇杷树茂,景暖风暄,“随意眷属”,差可慰情;而文承《史》、《汉》,继武韩、欧,不废江河,亦足傲世。正所谓“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太史公曰:“《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今捧读震川之文,益知古人之不余欺也。昔工部“骑驴三十载”,太白“我独不得出”,皆以碧海掣鲸之才而坎坷于时,此其人之不幸而文学之幸事也。盖熙熙攘攘之世,不少一“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之庸官俗吏,所缺者文采风流以助江山之丽者耳。黄仲则“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此之谓欤?

    古文既衰,白话文兴,此则科学昌明、时代进步之效也,而美丑妍媸,益难言矣。荒江老屋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或可铺终南之捷径,或倏成朝市之奇货,忘学须静也之古训,成浮夸叫嚣之学风。闻有自诩风流,睥睨万代,将谓五百年中舍我其谁者;又有顾盼自雄,薄积“厚”发,屡置作品于商贾炒作者;更有痞味十足,把笔四顾,以“无知”为利器者;甚而偷梁换柱,习为套路,以剽窃为能事。轻躁共媚俗一家,钻营与势利同行,肆无忌惮,伊于胡底!

    海内文学研究巨擘钱仲联先生,年近期颐,司东南教席数十载,桃李芬芳,竞放于海内外。为弘扬我中华传统文化,主编“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先生之高弟王英志先生极力策划襄成。承蒙青睐,命余选注评点归有光之文,绠短汲深,敢不夙夜!得附骥于千里,诚幸事也。又蒙英志先生为拙作之责编,丹黄郢斧,多所匡正,殊出望外,固非一谢所可表情矣。

    是为记。

    辛巳暮春赵伯陶记于京华一统楼

    (原载《归有光文选》,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